1、 5 5 农产品贸易政策分析引论农产品贸易政策分析引论 本章主要内容:本章主要内容: 5.1 5.1 一个事实是:世界上低收入或中等收入的发展一个事实是:世界上低收入或中等收入的发展 中国家,国内生产往往赶不上快速增长的国内粮中国家,国内生产往往赶不上快速增长的国内粮 食等农产品需求,形成供给短缺;而发达国家农食等农产品需求,形成供给短缺;而发达国家农 产品过剩已成常态。如果按照比较优势理论,并产品过剩已成常态。如果按照比较优势理论,并 由市场本身调节的话,对参与贸易国都有利。由市场本身调节的话,对参与贸易国都有利。 但现实世界并非总是如此美妙,我们在探讨农但现实世界并非总是如此美妙,我们在探
2、讨农 产品贸易保护的原因时,还必须在市场之外寻找产品贸易保护的原因时,还必须在市场之外寻找 原因。原因。 5.1 5.1 一、农业产业弱质性农业产业弱质性 产业特性:经济再生产与自然再生产相交织 1、农业是以自然生产为基础的产业部门 2、农产品的特殊性 3、农业产业的市场特性:高风险性 5.1 5.1 二、农业产业的高外部性二、农业产业的高外部性 外部性是指一些人的经济活动会给另外一些人带来收益 或损失,而得到收益的人无需付费,蒙受损失的人也无法 获得补偿的情况。农业的外部性表现在两个方面: 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品贡献 、市场贡献 、 要素贡献 和外汇贡献。 2、农业尤其是粮食的政治外
3、部性问题:在复杂多变的 国际形势下,任何一国都不会忽视粮食安全问题对本国带 来的政治后果。 5.1 5.1 三、公共产品性与多功能性公共产品性与多功能性 农业多功能性方面:主要体现为: (1)保护国土;(2)涵养水源;(3)保全自然环境; (4)形成良好景观;(5)继承文化传统; (6)保障粮食安全等。 鉴于农业生产的弱势与基础地位以及“公共物品”本身所 具有的特征,一些农业生产所需的“公共物品”与“半公 共物品”就有必要由政府提供或是由政府来支持与资助。 5.1 5.1 四、追求公平四、追求公平工业反哺农业工业反哺农业 发展经济学依据农业和工业相互关系的演化 顺序,将经济发展过程划分为三个段
4、:第一阶段是 工业化初期的农业哺育工业阶段,第二阶段是工 业化中期的工农业养阶段,第三阶段是工业化后 期的工业反哺农业阶段。 5.1 5.1 五、政治博弈五、政治博弈制度供求均衡制度供求均衡 根据公共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理论,农业政策源于在 一定经济环境中参与博弈各方的相互作用。在政治市场上, 潜在的获益者是制度的需求方,而政治领导人是制度的供 给方。政治领导人是以其执政机会最大化为目标来制定政 策的,提供有利于特殊集团的政策是获得政治支持的有效 途径,但这些政策往往会损害其他集团或整个社会的利益。 市场的供给曲线表示对一个产业提供补贴而发生的边际政 治成本,也就是反对这一制度安排的集团对领导人
5、支持的 减少。而需求曲线表示政治领导人的边际报酬,它来自于 寻求补贴的利益集团的政治支持。 5.1 5.1 六、利益集团理论 奥尔森(Olson)在集体行为的逻辑中指出,人口规模 小的利益集团相对于规模大的集团,其成员与集体行为有 较深的利害关系,而且监督成本也比较低,比较容易克服 “免费搭车”问题,从而具有较高的组织水平和较大的政 治能量。 可见,一个利益集团政治能量大小,不仅取决于它的规模 大小,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它的组织水平的高低及克服集体 行为中“免费搭车”现象的程度。 5.1 5.1 具体到农业补贴政策的选择,可假定分为两个利 益团体,一个是作为农业生产者的农民,另一个 是非农产业的生
6、产者及农产品消费两者。那么, 究竟是选择对农民有利还是选择对消费者有利的 补贴方式,将取决于这两个集团的力量对比。 5.2 5.2 一、直接的贸易政策和干预农业的国内政策一、直接的贸易政策和干预农业的国内政策 1、国境措施与价格支持政策 指与农产品进出口直接相关的政策。 (1)关税政策 (2)非关税壁垒 (3)价格稳定计划:以各类农产品进出口平均价格水平为基准, 政府采用相应干预措施,使得出口商所得价格不低于平均水平,进口 商的价格不高于平均水平,以改善本国农产品进出口的竞争力,从而 达到影响农产品国际贸易量和国际价格水平的目的。 5.2 5.2 2、对生产者收入的直接支持政策 (1)直接收入
7、补贴和差额补贴政策 (2)作物保险和灾害补贴 (3)所得税特惠政策 5.2 5.2 3、投入物补贴政策 (1)对工业性投入物实行价格补贴 包括化肥、种子、其它农用化学品、水利灌溉 以及饲料等。补贴方式多样,补贴对象可以是生 产商、经销商等。 (2)对农用投入物补贴 如对土地、劳动力和资金等的补贴政策 5.2 5.2 4、国内市场营销补贴和长期结构政策 国内市场营销补贴是为了降低农产品从产地到销地的经 营成本。包括运输补贴;优惠的购销信贷;市场营销促进计 划如免费市场信息、市场基础设施建设等;提供商品检验服 务等四个方面。 长期结构政策主要包括:农业科研与推广、农产品市场 研究和信息收集;农产品
8、生产、销售和贸易的咨询服务系统; 旨在提高农业竞争力的农村发展计划。 5.2 5.2 二、农业补贴、农业支持与农业保护二、农业补贴、农业支持与农业保护 (一)概念区分 农业补贴:是政府为校正市场失灵,或出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目的, 通过财政手段直接或间接地向某种农产品的生产、流通、贸易或某 些居民提供的一种导向性的转移支付,是一国政府通过干预将社会 资源向农业领域转移,从而对本国农业进行支持与保护的政策工具。 农业支持:侧重于政府部门用于改善农业的基本生产条件和基础设 施的预算支出,其主要目的是在长期内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 其中较大部分是对科技、水利、环保等方面的投资。 5.2 5.2 农业保
9、护:农业保护是贸易保护主义的产物,与农业 支持的最大区别在于会对市场机制产生扭曲作用。农业保护 是政府利用法律或行政手段,使农民在实现农产品价值时能 够获得比市场均衡价格更高 农业补贴主要是对农业生产、流通和贸易进行的转移 支付。其内容也涵盖了农业保护与农业支持的内容。 5.2 5.2 (二)农业补贴的分类内容 从农民受益程度看,农业补贴又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直 接补贴,农民可以直接受益,如农民收入补贴; 另一种是间接补贴,农民只能间接受益,如农产品价格补 贴,包括我国采取的按保护价收购农民余粮的价格补贴。 农业补贴政策是很多国家普遍采取的政策,其目标是发展 农业和农民增收。 5.2 5.2
10、(三)我国农业补贴政策分类及细化 根据对农业补贴的方式不同,基本上可将农业补贴分为三大类:直接补 贴、投入补贴及产出补贴。 1、直接补贴,是政府直接将补贴款项支付给农民。直接补贴不通过市场 传递,其效果是能够直接增加农民的收入。当农业补贴政策的目标仅仅在于 增加农民收入,或者在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还要限制农产品生产时,可以选 择这种补贴方式。 2、投入补贴可分为降低内部成本的直接投入补助和降低外部成本的间接 投入支持,这些投入支持改善了农业生产经营所需要的交通、通信、水利、 科教、社会化服务体系等条件降低了农业生产经营的外部成本,有利于农业 的持续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3、产出补贴,即对农业产
11、出的补贴。其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农产品价格补 贴,即政府以高于市场水平的价格从农民手中采购农产品,政府的采购价格 与市场均衡价格的差额,就构成了产出补贴。产出补贴兼有提高农民收入和 增加农产品产量的双重功效。 发达国家: 1、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加速 农业发展 2、增加和稳定农场收入 3、增进社会福利和农村发展 发展中国家: 1、保障粮食安全,不断提高农业综合 生产力 2、尽财所能,适时调整补贴目标 3、注重将农业补贴与社会、经济与环 境目标协调起来 4、注意财力约束和WTO农业规则要求。 二、补贴政策工具的比较:发达国家二、补贴政策工具的比较:发达国家 1、价格支持类:始于各国农业发展的早期阶段,
12、政策效果 更多的体现在促进粮食增产方面。 2、收入补贴类:这类政策工具的执行结果主要是促进了农 民增收,由于其对市场扭曲程度较小,因此得到了WTO农 业规则的允许。 3、边境措施类:本质上讲,这类补贴最终要通 过影响国内价格水平,才能达到促进农民增收、 农业增产的目的,因此也可以说是价格补贴的变 形。 4、其他类:(1)通过财政以外的其他手段进行 的间接补贴,如农业保险补贴;(2)一些“亲环 境”的、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类 的补贴。 二、补贴政策工具的比较:发展中国家二、补贴政策工具的比较:发展中国家 1、最低保护价政策 2、确保粮食生产安全补贴 3、投入品补贴政策 4、农业信贷政
13、策 5、支持农业合作社发展 纵观世界农业政策的发展历史,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纵观世界农业政策的发展历史,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 不遗余力地对农业实施支持和保护。发达国家的国内支持注重农民收入和环不遗余力地对农业实施支持和保护。发达国家的国内支持注重农民收入和环 境保护目标,而发展中国家更加偏重于农产品产量目标,但同时也不得不对境保护目标,而发展中国家更加偏重于农产品产量目标,但同时也不得不对 农民收入和环境保护给予关注。与发展中国家相比,发达国家国内支持的力农民收入和环境保护给予关注。与发展中国家相比,发达国家国内支持的力 度更大,手段也更多。度更大,手段也更多。 发
14、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一直在对国内支持政策进行调整和改革,并且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一直在对国内支持政策进行调整和改革,并且 在改革趋势上体现出共同的特点,即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支持目标由单在改革趋势上体现出共同的特点,即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支持目标由单 纯注重农产品产量转向农民收入、粮食安全和环境保护并重纯注重农产品产量转向农民收入、粮食安全和环境保护并重: :支持方式由价格支持方式由价格 支持转向收入支持,由间接支持转向直接支持支持转向收入支持,由间接支持转向直接支持; ;更加重视政府一般服务以增强更加重视政府一般服务以增强 农业的竞争能力。农业的竞争能力。 国内支持政策改革的主要原因在
15、于价格支持已经不能适应新的经济环境,国内支持政策改革的主要原因在于价格支持已经不能适应新的经济环境, 虽然价格支持也能达到保证农民收入的目标,但与直接收入支持相比成本较虽然价格支持也能达到保证农民收入的目标,但与直接收入支持相比成本较 高,而且也属于高,而且也属于WTOWTO农业协定中要求削减的黄箱政策范围。农业协定中要求削减的黄箱政策范围。 三、中国农业补贴政策演变与特征 (一)中国农业补贴政策演变 我国农业政策的演变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9-1985年)农业政策对农民利益表现为利益倾斜, 农村发展迅速; 第二阶段(1986-1996年)农业政策对农民利益表现为利益转移, 农
16、业哺育工业,农村发展严重滞后; 第三阶段(1997-2003年)农业政策对农民利益表现为利益调整,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第四阶段(2004年至 今)农业政策对农民利益表现为利益支持,工业反哺农业,农村 发展迎来新机遇。 从总量上看,我国“绿箱”政策支出水平不高。由表1和表2可以看出, 历年财政支农占总体财政支出比重较低,除1998年超出10%以外,都 在10%水平以下。与各国同期相比较,我国支出历年最高为2006年的 3251.97亿元(折合美元大致406.5亿美元),远低于美国同期760.35 亿美元。2005年我国支农支出2519.91亿元(折合美元大致315亿美 元),
17、不到美国的50%,大致是欧盟的65%。 从趋势上看,我国“绿箱”政策支出水平总体上呈上升趋势,1996年 到2003年支出绝对值增长比较缓慢,但2004年开始增加迅速,可以看 出国家农业政策指导思想的转变。但是财政支农支出占整体财政支出 的比重却出现了波动性,1998年最高,然后逐年下降,到2004年开始 回升,2005年又出现反复,表现出极大的不稳定性。 从WTO公布的我国“绿箱”政策支出表看出,我国目前只使用了“绿 箱”措施中的6项,分别是政府一般性服务、粮食安全储备、国内粮 食援助、自然灾害救济、环境保护和区域援助计划。由此看出我国 “绿箱”政策的重点在于政府公共服务,粮食安全、环保、救
18、灾扶贫 几方面。基本没有直接支持农民收入的政策,收入保险还不在考虑之 列,与农业结构调整相关的支持政策工具也没有使用。 国际上各个国家都根据自身情况使用了相应的具体项目,由表3,表4, 表5看出,美国使用了6项,日本使用了8项,而欧盟则全部使用。 总体上看,中国“绿箱”政策结构不尽合理,错位和缺位现象大量存 在:政府支出费用较高而直接转移支付给农民的支付较低,粮食安全 储备费用过高而支持农业结构调整的支出空白,农业科研与培训不受 重视,农产品市场营销服务根本没有得到扶持。 本章作业 美国美国农业法农业法及其应急性法案(及其应急性法案(2014)对)对 美国及世界农业发展的影响美国及世界农业发展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