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高一)暑假作业+答案解析(全册一套打包).zip

相关 举报
  • 全部
    • 【2021新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基础练)(含解析版) 暑假作业1
      • 暑假作业01——第一单元(基础练) (原卷版).docx--点击预览
      • 暑假作业01——第一单元(基础练)(解析版).docx--点击预览
    • 【2021新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重点练)(含解析版)暑假作业2
      • 暑假作业02——第一单元(重点练) (原卷版).docx--点击预览
      • 暑假作业02——第一单元(重点练)(解析版).docx--点击预览
    • 【2021新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七单元(基础练)(含解析版)暑假作业8
      • 暑假作业08——第七单元(基础练) (原卷版).docx--点击预览
      • 暑假作业08——第七单元(基础练)(解析版).docx--点击预览
    • 【2021新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三单元(基础练)(含解析版)暑假作业4
      • 暑假作业04——第三单元(基础练) (原卷版).docx--点击预览
      • 暑假作业04——第三单元(基础练)(解析版).docx--点击预览
    • 【2021新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二单元(基础练)(含解析版)暑假作业3
      • 暑假作业03——第二单元(基础练)(解析版).docx--点击预览
    • 【2021新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五单元(基础练)(含解析版)暑假作业6
      • 暑假作业06——第五单元(基础练) (原卷版).docx--点击预览
      • 暑假作业06——第五单元(基础练)(解析版).docx--点击预览
    • 【2021新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八单元(基础练)(含解析版)暑假作业9
      • 暑假作业09——第八单元(基础练) (原卷版).docx--点击预览
      • 暑假作业09——第八单元(基础练)(解析版).docx--点击预览
    • 【2021新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八单元(重点练)(含解析版)暑假作业10
      • 暑假作业10——第八单元(重点练) (原卷版).docx--点击预览
      • 暑假作业10——第八单元(重点练)(解析版).docx--点击预览
    • 【2021新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六单元(基础练)(含解析版)暑假作业7
      • 暑假作业07——第六单元(基础练) (原卷版).docx--点击预览
      • 暑假作业07——第六单元(基础练)(解析版).docx--点击预览
    • 【2021新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四单元(基础练)(含解析版)暑假作业5
      • 暑假作业05——第四单元(基础练) (原卷版).docx--点击预览
      • 暑假作业05——第四单元(基础练)(解析版).docx--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资源描述
暑假作业 01第一单元(基础练)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 夫子哂之。 1.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和解释都正确的是() A.以吾一日长乎尔长:chng,年长 B.摄乎大国之间摄:ni,夹处 C.因之以饥馑馑:jn,饥荒 D.比及三年比:b,对比 2. 下列句子中,“如”字的解释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A.如或知尔B.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C.宗庙之事,如会同D.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3. 从句式的角度,下列句子中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不吾知也 A.句读之不知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如或知尔D.异乎三子者之撰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 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卻,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 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 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 4. 下列各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批大卻,导大窾窾:空隙B.而况大軱乎軱:大骨 C.而刀刃若新发于硎硎:磨刀石D.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族:众 5. 下列加点字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臣之所好者道也技经肯綮之未尝B.因其固然虽然,每至于族 C.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以无厚入有间D.官知止而神欲行提刀而立 6. 下列各项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庖丁在解牛之初, “所见无非牛者” ,说明他开始时和其他人差不多,也经历了由生疏到熟练的过程。 B.庖丁能够做到“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他能够“依乎天理” “因其固然” 。 C.庖丁的刀十九年仍像刚从磨刀石上磨过的一样,在于他能够“以无厚入有间” 。 D.庖丁解牛游刃有余之后,无所戒备,踌躇满志。 7. 根据庖丁所言,概括他解牛技术高超的原因。 8. 通过庖丁讲述解牛的故事,你获得什么启示?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 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 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 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9.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夫晋,何厌之有?(讨厌)B.焉用亡郑以陪邻(增加) C.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供给)D.若不阙秦(亏损,削弱) 10. 与“夫晋,何厌之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马之千里者B.是寡人之过也 C.邻之厚,君之薄也D.何陋之有 11.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夜缒而出缒:用绳子拴着从城墙上下来 B.敢以烦执事执事:办事的官吏 C.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行李:出使的人携带的物品 D.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阙:使缺,损害 1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晋军函陵,秦军氾南B.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C.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D.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13. 翻译下列句子。 (1)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3)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二、名句名篇默写 14.根据情景,默写相关的句子。 (1) 烛之武退秦师中,晋、秦两国联合围攻郑国的理由是:“_,_。 ” (2)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 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他说:“_,_。 ” (3) 鸿门宴中写项庄舞剑,真实意图另有所指的句子是:“_,_。 ” 三、语言表达(共 6 分) 15.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 处不超过 15 个字。 从某种意义上说,高空抛物不仅是一个社会问题,_ 。良好的文明环境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好的习惯要靠教育涵养, 更要靠严格执行法律来约束。可以说,文明的养成,正是长期严 格管理的结果。因此,治理高空抛物乱象,一方面要加强公民 道德教育,唤醒人们心中的文明意识, 让不再高空抛物成为一种公民素养,从根本上遏制不文明行为;另一方面, _,以“零 容忍”态度对待高空抛物这一违法行为,让肇事者付出应有的代价。只有这样,_。 暑假作业 01第一单元(基础练)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 夫子哂之。 1.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和解释都正确的是() A.以吾一日长乎尔长:chng,年长 B.摄乎大国之间摄:ni,夹处 C.因之以饥馑馑:jn,饥荒 D.比及三年比:b,对比 2. 下列句子中,“如”字的解释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A.如或知尔B.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C.宗庙之事,如会同D.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3. 从句式的角度,下列句子中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不吾知也 A.句读之不知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如或知尔D.异乎三子者之撰 【答案】1. C 2. C 3. A 【解析】 【分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的字音和实词的含义。文言文的读音要结合字义来判断;而实词的解释则要结合语境分析句子成分,再结合词的 本意来理解;有时可以联系课文或者成语推断;或者通过相对位置上的字义来分析。 A 项, “长 chng”错,解释为“年长” ,应读“zhng” 。 B 项, “摄 ni”错,应读“sh” 。 D 项, “比:b,对比”错,比,应是“b,等到” 。 故选 C。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或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看是选择正确的选项还是错误的, 别出现因为审题不清导致正误错位,留下遗憾。最好的方法是凭借知识迁移能力兼用排除法。 例句: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意思是“方圆六七十,或者五六十” 。如:或者。 A 项,如或知尔,意思是“假如有人了解你们” 。如:如果、假如。 B 项,譬如朝露, “就如同早晨的露水” 。如:如同。 C 项,宗庙之事,如会同,意思是“宗庙祭祀的工作,或者是诸侯会盟及朝见天子的时候” 。如:或者。 D 项,如其礼乐,以俟君子,意思是“至于修明礼乐,那就只有等待贤人君子了” 。如:至于。 C 项与例句相同。 故选 C。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回顾常考文言特殊句式的种类以及每种句式的特 点,然后根据要求进行选择。 例句:不吾知也,意思是“没有人了解我呀” ,宾语前置句,不知吾。 A 项,句读之不知,意思是“不懂得文句知识” ,宾语前置句,不知句读。 B 项,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意思是“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没有强健的筋骨” ,定语后置句,利之爪牙,强之筋骨。 C 项,如或知尔,意思是“如果有人了解你们” ,没有特殊句式。 D 项,异乎三子者之撰,意思是“和他们三人(子路、冉有、公西华)的志向不同” ,状语后置句。 A 项和例句相同。 故选 A。 【点睛】 理解文言实词意思的技巧: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从语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形构成 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 词义。如本题,主要从语境内容分析。 参考译文: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孔子说:“不要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就不敢讲了。 (你们)平时常说: 没有人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 子路不假思索地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加上外国军队的侵犯,接着又遇上饥荒;如果让我 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功夫,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 ” 孔子听了,微微一笑。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 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卻,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 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 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 4. 下列各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批大卻,导大窾窾:空隙B.而况大軱乎軱:大骨 C.而刀刃若新发于硎硎:磨刀石D.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族:众 5. 下列加点字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臣之所好者道也技经肯綮之未尝B.因其固然虽然,每至于族 C.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以无厚入有间D.官知止而神欲行提刀而立 6. 下列各项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庖丁在解牛之初, “所见无非牛者” ,说明他开始时和其他人差不多,也经历了由生疏到熟练的过程。 B.庖丁能够做到“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他能够“依乎天理” “因其固然” 。 C.庖丁的刀十九年仍像刚从磨刀石上磨过的一样,在于他能够“以无厚入有间” 。 D.庖丁解牛游刃有余之后,无所戒备,踌躇满志。 7. 根据庖丁所言,概括他解牛技术高超的原因。 8. 通过庖丁讲述解牛的故事,你获得什么启示? 【答案】4. D 5. C 6. D 7. 其一,对“道”的追求超过了对技术的追求;其二,不懈实践,在反复实践中积累经验,探求规律,运用规律;其三,谨慎 小心,尊重规律。 8. 世上事物纷繁复杂,只要反复实践,掌握了它的客观规律,就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迎刃而解。 【解析】 【分析】 【4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 “语法分析法” “形旁辨义法” “套用成语法” “套用课本 法” ,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 D 项,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意思是“每当碰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我看到那里很难下刀” 。族:筋骨盘结之处。 故选 D。 【5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对于文言虚词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 “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 “用法” 是就词性而言的。解答此题时,需要逐项分析。 A 项,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B 项,形容词词尾,的样子;代词,这样; C 项,都是介词,用; D 项,连词,表转折,但是;连词,表修饰。 故选 C。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 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 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D 项, “无所戒备”错,原文是“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 ,可见即使庖丁那样技 艺高超者,每逢筋骨盘结处,总是谨慎从事, “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来不得半点麻痹大意,只有孜孜不倦地追求,毫不 懈怠才是。 故选 D。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和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 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分条回答问题。 庖丁技艺高超的原因,从庖丁的话中可以得知。其一,对“道”的追求超过了对技术的追求 “进乎技矣” 。他不停留在掌握具体 的“技”上,而是探求“道”解牛的规律作为实践的目标。其二,不懈实践,在反复实践中积累经验,探求规律,运用 规律。正因为如此,他由不懂规律, “自解全牛” ,过渡到认识规律, “目无全牛” ,又飞跃到熟练运用规律“游刃有余” 。其三, 谨慎小心,尊重规律:“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 ,从来不骄傲大意。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主旨的理解以及个性化阅读的能力。对主旨的理解要结合背景,抓住表现作者观点的句子来理解;个性化阅读这 类题型可以任选其中的一个角度来回答,前提是自己要能理解并认同,回答时能自圆其说,并结合文本时行分析。答题前先通读 全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 课文节选自养生主 ,主旨在于阐明保护、蓄养生命之主一一精神,提示养生的方法莫过于顺应自然。节选部分借“庖丁解牛” 的故事,来比喻社会的复杂如牛的筋骨盘结,处理世事当“依乎天理” “因其固然” ” ,并持“怵然为戒”的审慎、关注的态度, 还应该以藏敛“善刀而藏之”为自处之道,这样才能做到“游刃有余” ,以达到人之养生的目的。今天我们学习此文,应该认识 到做任何事情都不可主观冒进,而应该通过反复实践,逐步掌握事物的内部规律,然后遵循客观规律处理错综复杂的社会事务, 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点睛】 理解文言实词意思的技巧: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从语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形构成 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 词义。如本题,主要从语境内容分析。 参考译文: 庖丁放下刀子回答说:“臣下所探究的是事物的规律,这已经超过了对于宰牛技术的追求。当初我刚开始宰牛的时候, (对 于牛体的结构还不了解) ,无非看见的只是整头的牛。三年之后, (见到的是牛的内部肌理筋骨) ,再也看不见整头的牛了。宰牛 的时候,臣下只是用精神去接触牛的身体就可以了,而不必用眼睛去看,就像视觉停止活动了而全凭精神意愿在活动。顺着牛体 的肌理结构,劈开筋骨间大的空隙,沿着骨节间的空穴使刀,都是依顺着牛体本来的结构。宰牛的刀从来没有碰过经络相连的地 方、紧附在骨头上的肌肉和肌肉聚结的地方,更何况股部的大骨呢?技术高明的厨工每年换一把刀,是因为他们用刀子去割肉。 技术一般的厨工每月换一把刀,是因为他们用刀子去砍骨头。臣下的这把刀已用了十九年了,宰牛数千头,而刀口却像刚从磨刀 石上磨出来的一样。牛身上的骨节是有空隙的,可是刀刃却并不厚,用这样薄的刀刃刺入有空隙的骨节,那么在运转刀刃时一定 宽绰而有余地了,因此用了十九年而刀刃仍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一样。虽然如此,可是每当碰上筋骨交错的地方,我一见那里 难以下刀,就十分谨慎而小心翼翼,目光集中,动作放慢。刀子轻轻地动一下,哗啦一声骨肉就已经分离,像一堆泥土散落在地 上了。我提起刀站着,为这一成功而得意地四下环顾,一副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的样子。拭好了刀把它收藏起来。 ”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 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 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 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9.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夫晋,何厌之有?(讨厌)B.焉用亡郑以陪邻(增加) C.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供给)D.若不阙秦(亏损,削弱) 10. 与“夫晋,何厌之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马之千里者B.是寡人之过也 C.邻之厚,君之薄也D.何陋之有 11.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夜缒而出缒:用绳子拴着从城墙上下来 B.敢以烦执事执事:办事的官吏 C.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行李:出使的人携带的物品 D.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阙:使缺,损害 1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晋军函陵,秦军氾南B.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C.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D.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13. 翻译下列句子。 (1)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3)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答案】9. A 10. D 11. C 12. C 13. (1)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 (2)越过邻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 您知道这是困难的。 (3)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向西扩大边界。 【解析】 【分析】 【9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 “语法分析法” “形旁辨义法” “套用成语法” “套用课本 法” ,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 A 项,夫晋,何厌之有?意思是“那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厌:满足。 故选 A。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回顾常考文言特殊句式的种类以及每种句式的特 点,然后根据要求进行选择。 “何厌之有”意思是“有什么满足的呢” ,宾语前置句,正确语序是“有何厌” 。 A 项,马之千里者,意思是“日行千里的马” ,定语后置句,正确语序是“千里马” 。 B 项,是寡人之过也,意思是“这是我的过错呀” ,判断句,标志是“是也” 。 C 项,邻之厚,君之薄也,意思是“邻国(实力)雄厚了, (就是)您的(实力)薄弱了” ,省略句,判断句。 D 项,何陋之有,意思是“有什么简陋的呢” ,宾语前置句,正确语序是“有何陋” 。 故选 D。 【11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 “语法分析法” “形旁辨义法” “套用成语法” “套用课本 法” ,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 C 项,行李之往来,意思是“使者来来往往” 。行李:古今异义词,这里指“出使的人” 。 故选 C。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各句中没有 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这是针对词类活用设题。要分析词的本意,然后看在句中做什么句子成分,从而判断活用的类型。 A 项,晋军函陵,秦军氾南,意思是“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南” ,军,名词作动词,驻扎。 B 项,越国以鄙远,意思是“越过别的国家而把远方的国家当做边界” ,鄙,名词意动用法,把当做边界;远,形容词做名 词,远方的国家。 C 项,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意思是“如果派烛之武去拜见秦国国君,秦国军队一定会撤退” ,没有活用。 D 项,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意思是“如果使郑国灭亡对您有好处” ,亡,使动用法,使灭亡。 故选 C。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 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 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本题关键词有:(1)亡,使灭亡;有益于君,状语后置句,对您有好处;敢,冒昧地;以烦执事,省略句,以(之)烦执 事;执事,做事的官吏,这里是对话,译为“您” 。 (2)鄙,意动用法,把当做边界;远,形容词做名词,远方的国家;其, 代词,这、这件事。 (3)既,已经;第一个“封” ,使成为边境;肆,扩大;第二个“封” ,边界。 【点睛】 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 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 ,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 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 ;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 ;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 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深夜,烛之武用绳子吊出城墙,他见到秦穆公,说:秦国与晋国围攻郑国,郑国已明白自己将会灭亡。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 好处,怎敢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越过邻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 (您)为什么要 灭掉郑国而给邻邦晋国增加土地呢?邻国越雄厚,您就越薄弱。如果饶恕了郑国,并且把它做为东边大道上的主人,出使的人来 来往往, (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晋惠公)答应把焦、瑕两 地给您。可是,晋惠公早晨渡过河去,晚上就筑城来防备您,这是您知道的。晋国,哪里有满足的时候呢?(现在它)已经在东 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向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亏损,将从哪里得到(他所奢求的土地)呢?削弱秦国对晋国 有利,希望您考虑这件事!”秦穆公很高兴,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派杞子、逢孙、扬孙守卫那里,自己就回去了。 二、名句名篇默写 14.根据情景,默写相关的句子。 (1) 烛之武退秦师中,晋、秦两国联合围攻郑国的理由是:“_,_。 ” (2)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 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他说:“_,_。 ” (3) 鸿门宴中写项庄舞剑,真实意图另有所指的句子是:“_,_。 ” 【答案】 (1). 以其无礼于晋 (2). 且贰于楚也 (3). 以吾一日长乎尔 (4). 毋吾以也 (5). 今者项庄拔剑舞 (6). 其意常在沛公也 【解析】 【分析】 【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 “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 “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 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 “翻船” ,原因是 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 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 ,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本题要注意如下字词:晋、贰、乎、毋、拔、常。 三、语言表达(共 6 分) 15.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 处不超过 15 个字。 从某种意义上说,高空抛物不仅是一个社会问题,_ 。良好的文明环境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好的习惯要靠教育涵养, 更要靠严格执行法律来约束。可以说,文明的养成,正是长期严 格管理的结果。因此,治理高空抛物乱象,一方面要加强公民 道德教育,唤醒人们心中的文明意识, 让不再高空抛物成为一种公民素养,从根本上遏制不文明行为;另一方面, _,以“零 容忍”态度对待高空抛物这一违法行为,让肇事者付出应有的代价。只有这样,_。 【答案】 (1). (1)更是一个法律问题 (2). (2)法律需要加码 (3). (3)高空抛物乱象才会得到遏制 【解析】 【分析】 【详解】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语言简明、连贯、得体能力。属于补写上下句题。这此类试题一般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填上与前文或后文相照 应的语句即可,是新课标卷最具特色、出现频率很高的一种语言表达题型。要求所补写后的句子与语段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 辑严密,语句通顺。第一空,根据下文“良好的文明环境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好的习惯要靠教育涵养,更要靠严格执行法律来约 束” ,可见高空抛物不仅是一个社会问题,也是法律问题,故第一空可填写“更是一个法律问题” ;根据上文“文明的养成,正是 长期严格管理的结果” “治理高空抛物乱象” ,下文“以零容忍态度对待高空抛物这一违法行为”可见,对之一不文明的行为 需要加大处罚的力度,故第二空可填写“法律需要加码” ;第三空,是基于以上分析得出的结论,可以填写“高空抛物乱象才会 得到遏制” 。 暑假作业 02第一单元(重点练) 一、文言知识 1.状语后置句 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_) 异乎三子者之撰 (_) 浴乎沂,风乎舞雩 (_) 为国以礼 (_) 2.宾语前置句 毋吾以也 (_) 不吾知也 (_) 则何以哉 (_) 3.古今异义 依乎天理 古义:_ 今义:天然的道理。 因其固然 古义:_ 今义: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 虽然,每至于族 古义:_ 今义: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4.通假释义 无以,则王乎 “以”同“_” ,_ 王说 “说”同“_” ,_ 为长者折枝 “枝”同“_” ,_ 刑于寡妻 “刑”同“_” ,_ 盖亦反其本矣 “盖”同“_” ,_ “反”同“_” ,_ 5.古今异义 所见无非牛者 (_) 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 (_) 因其固然 (_) 虽然,每至于族 (_) 视为止,行为迟 (_) 6.古今异义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古义:_ 今义:爱护,喜爱。 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 古义:_ 今义:隐藏不露;潜伏的,藏在深处的。 不推恩无以保妻子 古义:_ 今义:男女两人结婚后,女子是男子的妻子。 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古义:_ 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 7.文言句式 (1)判断句 臣之所好者道也 “_”表判断 族庖月更刀,折也 “_”表判断 (2)宾语前置句 技经肯綮之未尝正 常语序为_ (3)状语后置句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正常语序为_ (4)省略句 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补出成分_ 8.通假释义 鼓瑟希 “希”同“_” ,_ 莫春者,春服既成 “莫”同“_” ,_ 9.通假释义 砉然向然 “向”同“_” 技盖至此乎 “盖”同“_” ,_ 10.根据要求完成下列空白。 (1)判断句 是寡人之过也 “_”表判断 (2)状语后置句 以其无礼于晋 正常语序为_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正常语序为_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正常语序为_ (3)宾语前置句 何厌之有 正常语序为_, “_”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4)省略句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两个“军”后省略介词“_” 辞曰:“臣之壮也” 句首省略主语“_”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以”后省略宾语“_” 11.指出加点字的古义 沛公居山东时 古义:_ 今义:指山东省。 约为婚姻 古义:_ 今义:常指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古义:_ 今义:常用作副词,意思是“十分、极” 。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古义:_ 今义:分别指河北省、河南省。 12.古今异义 (1)沛公居山东时 古义:_。 今义:山东省。 (2)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古义_。 今义:异乎寻常的,特殊的;十分,极。 (3)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古义_。 今义:河北省/河南省。 (4)约为婚姻 古义_。 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5)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古义_。 今义:详细地说。 13.通假字 (1)距关,毋内诸侯 “_”同“_” ,_ “_”同“_” ,_ (2)张良出,要项伯 “_”同“_” ,_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_”同“_” ,_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_”同“_” ,_ (5)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_”同“_” ,_ (6)令将军与臣有郤 “_”同“_” ,_ 暑假作业 02第一单元(重点练) 一、文言知识 1.状语后置句 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_) 异乎三子者之撰 (_) 浴乎沂,风乎舞雩 (_) 为国以礼 (_) 【答案】 (1). 即“以师旅加之,以饥馑因之” ) (2). 即“乎三子者之撰异” (3). 即“乎沂浴,乎舞雩风” (4). 即“以礼为国”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文言句式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根据文言特殊句式的特点进行辨析,结合翻译 来判断。文言特殊句式主要包括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以及省略句。本组句子都属于状语后置。 “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以师旅加之,以饥馑因之” ,可译为外国军队侵犯他们,饥荒又接连而来。 “异乎三子者之撰” ,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乎三子者之撰异” , “乎”同“于” ,可译为和他们三个人的才能不一样。 “浴乎沂,风乎舞雩” ,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乎沂浴,乎舞雩风” , “乎”同“于” ,可译为到沂水里游泳,在舞雩台上吹风。 “为国以礼” ,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以礼为国” ,可译为用礼治理国家。 【点睛】 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句法大致相同,但也存在着不少差异。这些与现代汉语存在较大差异的句式,就叫文言特殊句式。文言特殊 句式包含以下内容: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句、主谓倒置句)和固定句式。 2.宾语前置句 毋吾以也 (_) 不吾知也 (_) 则何以哉 (_) 【答案】 (1). 即“毋以吾也” (2). 即“不知吾也” (3). 即“则以何哉”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把握文言句式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根据文言特殊句式的特点进行辨析,结合 翻译来判断。文言特殊句式主要包括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以及省略句。这三个句子都是宾语前置句。 “毋吾以也”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毋以吾也” ,可译为不要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就不讲了) 。 “不吾知也”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不知吾也” ,可译为不了解我。 “则何以哉”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则以何哉” ,可译为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 【点睛】 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句法大致相同,但也存在着不少差异。这些与现代汉语存在较大差异的句式,就叫文言特殊句式。文言特殊 句式包含以下内容: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句、主谓倒置句)和固定句式。 3.古今异义 依乎天理 古义:_ 今义:天然的道理。 因其固然 古义:_ 今义: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 虽然,每至于族 古义:_ 今义: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答案】 (1). 牛体的自然结构 (2). 本来的结构 (3). 虽然是这样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古今异义现象的把握。古今异义也是一种重要的文言现象。古今异义就是某个词语的古义和今义不同, 考生如果不能识别,就很难理解语句的意思。 本题, “天理”需要结合语境分析,指“牛体的自然结构” ;“固然”的“固”有“本来”的意思,再结合语境判断为“本来的结 构” ,古今义差别比较大。 “虽然”比较常见,注意积累。 【点睛】 古今词义的差别,因其演变情形的不同,大致有如下几种:一、词义扩大。如, “江”和“河”在古代是专有名词,现在扩大为 用于泛指的通名了。二、词义缩小。如, “金”原泛指一切金属,现在专指黄金。三、词义转移。 “烈士” ,本指有操守有抱负 的男子,现在则专指为革命事业献身的人。四、感情色彩变化。如, “卑”是指地位低下, “鄙”是指知识浅陋,并没有贬义,现 在的“卑鄙”则指品质恶劣,已变为贬义词。五、名称说法改变。如成语“目不识丁”现在已改用“眼睛”一词。六、词义弱化。 如“很” ,古义是凶狠,表示的程度很高,很深,现在表示的程度不怎么高深。七、词义强化。如“恨” ,古代表示遗憾、不满的 意思,今天表示仇恨、怀恨。八、褒贬有变。如“爪牙”古时指武臣或得力助手,属于褒义。而现代汉语中的“爪牙”则是“比 喻坏人的党羽和帮凶” ,为贬义。 4.通假释义 无以,则王乎 “以”同“_” ,_ 王说 “说”同“_” ,_ 为长者折枝 “枝”同“_” ,_ 刑于寡妻 “刑”同“_” ,_ 盖亦反其本矣 “盖”同“_” ,_ “反”同“_” ,_ 【答案】 (1). 已 (2). 停止 (3). 悦 (4). 高兴 (5). 肢 (6). 肢体。一说,折枝即折取树枝 (7). 型 (8). 典范、榜样,这里用作动词,做榜样 (9). 盍 (10). 何不 (11). 返 (12). 回到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通假字的辨别能力。通假字与本字的读音往往是相同或相近 的,可以借助原文中的通假字并结合文意,推断它的本字,用本字的意义解释通假字。 本题, “以” “说” “反”都是常见的通假字,对于不常见的通假字,如, “枝” “刑” “刑”要注意积累。 【点睛】 “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通假字属于文言现象的一种,掌握通假字最主要的 方法就是识记和积累,因此,考生平时的复习要关注文言现象,常用的通假字一定要牢记,比如,说(yu):通“悦” ,愉快。 亡:通“无”等。 5.古今异义 所见无非牛者 (_) 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 (_) 因其固然 (_) 虽然,每至于族 (_) 视为止,行为迟 (_) 【答案】 (1). 古义:没有不是/今义:无外乎 (2). 古义:指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结构/今义:天然的道理 (3). 古义:本 来的样子,文中指结构/今义:连词,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的转折 (4). 古义:虽然是这样/今义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5). 古义:动作因此/今义: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面的活动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古今异义词的识记能力。做这种题,要熟悉课文内容,熟记相关知识,要从句意角度判断该词在句中的意思,比较其与 现代汉语的异同。 本题, (1)句意为:所看到的没有不是牛的。无非,古义:没有不是/今义:无外乎。 (2)句意为:顺着牛体的肌理结构,劈开筋骨间大的空隙,沿着骨节间的空穴使刀。天理,义:指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结构/今义: 天然的道理。 (3)句意为:依照它本来的样子。固然,古义:本来的样子,文中指结构/今义:连词,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的转折。 (4)句意为:虽然这样,每到筋骨交错的地方。虽然,古义:虽然是这样/今义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5)句意为:眼神因此停止,动作因此迟缓。古义:动作因此/今义: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面的活动。 6.古今异义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古义:_ 今义:爱护,喜爱。 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 古义:_ 今义:隐藏不露;潜伏的,藏在深处的。 不推恩无以保妻子 古义:_ 今义:男女两人结婚后,女子是男子的妻子。 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古义:_ 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 【答案】 (1). 吝惜,舍不得 (2). 痛惜,哀怜 (3). 妻子和儿女 (4). 中原地区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古今异义现象的把握。古今异义也是一种重要的文言现象。古今异义就是某个词语的古义和今义不同, 考生如果不能识别,就很难理解语句的意思。 本题, “妻子” “中国”都是常见的古今异义词,对于不常见的古今异义词,如, “爱” “隐”要注意积累。 【点睛】 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高一)暑假作业+答案解析(全册一套打包).zip)为本站会员(大布丁)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部编版 > 必修 下册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