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认识固体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认识到固体是物体存在的一种形式。 2知道固体有确定的形状,体积和质量。 3理解像纱巾、羽毛、食盐、面粉之类的轻薄、细小的物体也是固体。 4. 尝试用不同方法比较物体的 学会用多种方法比较物体的体积。 科学探究目标 1观察、认识身边的固体物质。 2探究像纱巾、羽毛、食盐、面粉之类的轻薄、细小的物体是否是固体。 3探究比较两个体积接近的物体的方法。 科学态度目标 1培养学生乐于尝试用多种方法来完成科学探究的意识。 2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认识事物。 3培养学生探究过程中愿意合作,愿意分享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教学重
2、点: 认识、 观察固体物质的共同特点, 即有确定的形状、 有体积、 有质量。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学生尝试用具体、统一的标准比较物品体积的大小。 【教学材料】【教学材料】 教师材料:纱巾、羽毛、食盐、面粉 学生材料:每组 3 份拼搭积木;托盘,黑芝麻、白芝麻、直尺、两个塑料杯;小 鸭、小熊玩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猜一猜,初步认识固体,并寻找教室内的固体物品一、猜一猜,初步认识固体,并寻找教室内的固体物品 1谈话:这里有两个瓶子(不透明) ,瓶子里分别装着什么呢?不可以打开看, 可以摇晃瓶子, 你能猜出来吗? (学生通过摇晃发现了区别, 能猜出部分特征。 ) 2问:打开盖子,把手伸
3、进去摸一摸是什么感觉,能抓起来吗?它们有什么区 别?请你描述一下。 (学生体验, 发现一个瓶子里的像是水, 湿湿的, 抓不起来; 而另一个瓶子里的是球形的东西,硬硬的能抓起来。 ) 3 谈话: 把它们分别倒出来, 倒在准备好的透明的容器里。(师生共同揭开真相: 一个是流下来的水,一个是滚出来的玻璃球。 ) 4小结:关于水,我们很熟悉,像水这一类物体,我们称之为液体;像玻璃球 这一类物体,我们则称之为固体。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先来一起认识固体。 (出示 课题) 5寻找教室内的固体物品。那我们教室里还有哪些固体呢? (PPT 出示图片) (学生一一列举,说明理由,有疑义的暂时保留) 二、通过判断纱巾,
4、羽毛,面粉,食盐是否是固体,揭示固体的共同特征。二、通过判断纱巾,羽毛,面粉,食盐是否是固体,揭示固体的共同特征。 1谈话:看来大家已经大致了解了什么是固体,下面老师就要考一考大家,这 些物体是不是固体?(PPT 出示出示纱巾的图片,教师拿起纱巾展示)纱巾是不 是固体?(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 2引出探究问题:刚才很多同学在说明理由这一部分遇到了困难,那到底怎样 的物体是固体呢? 3揭示固体的特征(教师出示玻璃杯、足球、银杏叶、石狮子图片)它们是固 体吗?它们都有哪些不同点? 生 1:他们的形状不同,分别是圆柱、球体、扇形,狮子形状的。 师:那他们的形状容易改变吗? 生 1:不容易。 师:我们称
5、之为有确定的形状(板书:有确定的形状);除此之外,他们还有哪 些不同? 生 2:大小不同。 师:科学上我们把物体的大小称为体积(板书:体积)。 生 3:他们有轻有重。 师:轻重不同说的是质量。(注意重量与质量的区分)(板书:质量) (如果学生提到了颜色这个特征,举反例:玻璃杯无色透明) 师:所以,固体都有哪些共同特征呢? 生 4:有确定的形状、体积和质量。 师:现在我们回到刚才的问题:纱巾是固体吗?理由呢? 生 5:纱巾是固体,因为它有确定的形状、体积和质量。 师:(PPT 出示羽毛的图片,教师拿起羽毛展示)羽毛是固体吗?(学生回答) 师:看来呀,像纱巾、羽毛这样很轻很薄的物体,也是固体。 (
6、PPT 出示食盐的图片, 教师拿起装有食盐的烧杯) 食盐是固体吗? (学生回答) 师:这位同学说食盐有确定的形状,如果我将烧杯中的食盐倒入培养皿,它们的 形状会不会改变?其实呀,食盐的形状是指一个食盐小颗粒的形状,(PPT 出示 食盐颗粒的图片)这就是放大后的食盐颗粒,它是什么形状的? 生:正方体。 师:所以食盐也是有确定形状的固体。 师:那面粉是不是固体? 生:面粉是固体,因为它有确定的形状,有质量,有体积。 师:食盐、面粉虽然细小,但它们也是固体。 三、比较两个体积接近的物体体积的大小三、比较两个体积接近的物体体积的大小 1过渡: 既然固体物质都是有体积的,那你们会不会比较体积的大小? 2
7、研究问题(1): (出示图片)这三组积木哪个体积大?你有什么办法知道他们相差多少? 3小组活动(数积木的个数),记录,汇报结论。 (教师小结:1 号 3 号积木虽然看起来不同,但是体积是相同的) 4研究问题(2): 师: (出示图片和对应的实物:黑芝麻和白芝麻)有办法比较这两堆芝麻体积的 大小吗?用眼睛能看的出来吗? 生:看不出来,可以用量筒。 师:(PPT 出示图片)但是老师能提供的工具只有这些,怎么测量呢? 生:将芝麻倒入杯子中,用直尺测量高度,高的说明体积大,低的说明体积小。 师: 说的真好。 那我们来试一试。 (教师边演示实验, 边引导学生说出注意事项) 生 1:不要把芝麻撒出来,要缓
8、慢倾倒 生 2:倒完要抖一抖容器,确保所有的芝麻都倒入杯中 生 3:晃一晃杯子,使芝麻上端齐平 生 4:直尺测量时应该竖直,眼睛水平看刻度 师:你们想不想来试一试?请各小组组长拿出桌洞中的实验材料,完成实验记录 单。 5小组活动,记录,汇报结论。 6研究问题(3): 师:那有没有办法比较小鸭和小熊体积的大小?小组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 生 1:将小熊小鸭放到水中,看哪个水面上升的多 师:水的量要怎么样? 生 1:相同 生 2:向小熊小鸭里面加入固体,看加多少能装满 生 3: 师:那我们能不能借助芝麻进行比较呢? 生:将小熊小鸭放到两个塑料杯中,再将芝麻倒进去,测量他们的高度。 师:这两份芝麻的
9、体积是怎么样的? 生:相同 师:两个玩偶要放在杯子的什么位置呢? 生:底部 师:确保玩偶完全被覆盖住,这样测量的才准确。谁想来前面试一试? (学生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说出注意事项) (1)将两个玩偶放到杯中(强调放置杯底) (2)倒入芝麻(强调缓慢,不要撒出来) (3)摇一摇,使顶端齐平 (4)测量高度(强调直尺应该竖直,视线水平) 7学生实验,并填写记录表。 8小组汇报实验结论。 9小结() 四、总结与延申四、总结与延申 1大家来看看这些物体(出示图片:被敲碎的粉笔,剪碎的纸,切碎的蜡)它 们的形状被改变了,那还是固体吗? 2其实在大自然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播放视频) :岩石经过风吹日晒,发
10、生 了怎样的变化?它们还是固体吗? 3小结:由此可见,固体在外力的作用下可以改变原来的形状或大小,但构成 物体的物质状态没有改变。 4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固体是有确定形状、有体积、有质量的物质, 那液体有哪些特征呢?请大家课后思考。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认识固体认识固体 有确定的形状 共同特征 体积 质量 9.认识液体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 3 单元固体和液体中的第 2 课。本 课通过大量的观察、 实验活动, 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来认识液体, 了液体颜色、 气味、透明度、粘稠度、体积、质量等方面的常见性质,引发学生对液体种种性 质的认识。教学内容可
11、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引导学生描述所知道的各种液体的性质。教科书第 27 页提供了一个 场面,目的是引导学生开动脑筋,找出身边的各种液体,而且越多越好。课文还 提示了生活中常见的四种常见的液体:食用油、水、蜂蜜、牛奶,让学生在进一 步的观察中,了解它们的性质。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 为学生进一步发现液体的性质做好铺垫。 第二部分,引导学生发现液体的各种性质,是本课的重点内容。教材第 28 页的 第一幅图是比较四中液体的性质,把三种不同的液体倒入斜放的板上,通过液体 流动速度的快慢,说明不同的液体,粘稠度不同,通过对四种液体的比较,发现 它们的颜色也是不相同的。第二幅图是用量
12、筒测量水的体积,并重点介绍量筒的 使用方法。第三幅图是量出 50 毫升的水和 50 毫升的油,在天平上比比看,谁轻 谁重?称量与水体积相同的油和蜂蜜的重量,通过比较说明同样多的水和油,油 比水轻。这里暗含着“不同的液体,密度不同”的知识。第二、三幅图都是通过 让学生探究得出,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是有固定的体积和质量。这一部分内 容,涉及的实验所用仪器比较多,难度也较大。 第三部分,引导学生归纳研究方法。帮助学生认识到:要想全面认识一个事物, 必须运用多种多样的方法。 【学情分析】【学情分析】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中低年段, 这一年龄段的孩子对新鲜事物有着极强的好 奇心, 因此, 他们对于科
13、学研究也有着极高的热情, 愿意积极参与并且动手实验。 但是由于年龄特点,他们的注意力只是有限的一段时间,没有较长时间的学习兴 趣。学生在一年级已经认识了水知道了水的基本特征,也学会了用不同的感官认 识物质,这为本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知道液体关于颜色、气味、透明度、粘稠度、轻重等性质。 知道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是有确定的体积和质量。 科学探究: 1愿意采用多种方法和简单器材研究液体的性质。 2能够运用自己最喜欢的形式(语言、文字、符号)将观察到的现象表述出来。 科学态度: 1愿意与同学合作,交流。 2在活动中体验合作与分享的快乐。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4、:初步渗透液体相关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知道液体关于颜色、形状、气味、轻重、粘稠度、体积等方面的性质差异。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认识液体颜色、气味、透明度、粘稠度等性质,了解液体有确定的体积和质量。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视频、牛奶、水、食用油、蜂蜜、烧杯、量筒、天平、等。 学生材料:沙漏、火柴、香、牛奶、水、食用油、蜂蜜、烧杯、托盘、抹布等。 【教学时间】【教学时间】 2 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认识液体认识液体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师:孩子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猜一个谜语: “用
15、手抓不起,用刀劈不开,做 饭洗衣服,都要请它来。 ”大家猜一猜它是什么? 生:水。 2师:对了,就是水。咱们以前就研究过水,还记得水有哪些性质吗? 生:没有颜色,没有味道,透明,会流动。 3师:像水这样的物体我们称为液体,我们今天就来认识液体。 (板书课题:9. 认识液体)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猜谜语的形式引入新课,将液体的性质谜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猜谜语的形式引入新课,将液体的性质谜 语化,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复习了以前学习的水的相关知识,一举两得。 语化,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复习了以前学习的水的相关知识,一举两得。 二、辨别分析,明确液体的概念二、辨别分析,明确液体
16、的概念 1 (教师出示图片)孩子们,咱们来找一找,看看图中哪些是液体? 生:汗水、针筒里的药水、雨水、牛奶、酱油、食用油、自来水汽油等都是液体。 师:为什么认为它们是液体呢? 生:可以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 2师:哦,会流动的、没有固定形状的物体就是液体呀。那咱们来看看,流动 的沙子是液体吗?(不是) 师:请大家拿出沙漏仔细地观察。流沙是液体吗?(收沙漏) 生:流沙虽然会流动,但也不是液体,而是固体颗粒。 师:沙子有固定的形状,而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这是固体和液体很大的不同。 3师:那烟雾呢,是液体吗? 生:也不是,是气体。 师:刚刚这些都是你们的猜测,你们的猜测对吗?要怎样来验证呢? 生:实
17、验。 师:老师为大家准备了香和火柴,待会可以点燃香,认真观察烟雾。不过在使用 火柴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千万不要烫到手了,观察好了,请大家像老师这样 将香熄灭,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现在请大家拿出火柴和香开始实验。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4师:那个小组来汇报一下实验结果? 学生汇报: 生:烟雾是气体。 生: 烟雾是粉尘颗粒物, 是固体, 因为质量很轻, 可以飘在空气中, 就形成了烟。 师小结:你说得非常正确。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烟雾和流沙都不是液体,因为液 体是没有固定的形状、可以流动的物体。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观察实验,通过师生、生生交流,让学生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的生活
18、经验和观察实验,通过师生、生生交流,让学生 进一步辨析这些物质为什么是液体,既复习了固体相关知识,又明确液体的概进一步辨析这些物质为什么是液体,既复习了固体相关知识,又明确液体的概 念。 三、活动体验,借助感官认识液体性质三、活动体验,借助感官认识液体性质 1师: (教师出示四种液体,装在中号烧杯里)孩子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 四种液体,分别是食用油、水、牛奶和蜂蜜,先用你们的感官去看一看,这四种 液体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呢? 生:颜色不同。 (板书:颜色) 生:水是无色的,牛奶是乳白色的,油是金黄色的,蜂蜜是深黄色的。 师:还有什么不同? 生:气味不同。 (板书:气味) 生:我闻气味知道的,水
19、是没有气味的,有点奶香的是牛奶,有点大豆香的应该 是油,有点甜甜的应该是蜂蜜。 师:还有吗? 生:味道不同。 (板书:味道) 生:水是没有味道的,蜂蜜是很甜的,牛奶有点甜的,食用油。 (板书:透明度) 生:水是透明的,牛奶是不透明的,食用油和蜂蜜是半较透明的。 师: (板书:透明度)透明度也不同。 生:他们的质量也不同。 师: (板书:质量) 2师:看来不同的液体很多性质是不一样的。那同一种液体呢?它们装大大小 小的瓶子里有不同吗? 生:质量不同,有的多,有的少。 师:哦,质量不同,多少的情况不一样。那到底装了多少呢?怎样才能准确地知 道呢? 生:可以用有刻度的杯子来量。 设计意图:突出研究方
20、法的多样性。事物是复杂的,因此认识事物需要用多设计意图:突出研究方法的多样性。事物是复杂的,因此认识事物需要用多 种研究方法。首先第一个环节让学生充分利用自己的感官认识不同的液体,学种研究方法。首先第一个环节让学生充分利用自己的感官认识不同的液体,学 生通过看、闻、摸等方法对这几种液体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接着让学生通过实生通过看、闻、摸等方法对这几种液体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接着让学生通过实 验,进一步对液体的黏稠度和流动性有了认识。 验,进一步对液体的黏稠度和流动性有了认识。 四、合作探究,进一步探究液体的性质四、合作探究,进一步探究液体的性质 (一)活动:测量液体的体积 1师:孩子们真聪明!在科
21、学上,我们使用量筒或者量杯来测量液体的体积, 孩子们,你们看,这就是量筒。请大家仔细观察,量筒上都有什么? 生:有刻度,有数字,有英文字母。 师:这个英文字母 ml 表示毫升,毫升是一个体积单位。这个数字表示量程和单 位,表示一次最多测量 500 毫升的液体。 师:如果没有标注量程,我们又怎么知道量筒最多测多少呢? 生:可以看最高处的数值。 师:那这个量筒最少测多少呢?(50 毫升) 师:对。孩子们你们看,这里还有一些刻度,你知道一个大格表示多少毫升吗? (50 毫升) 师: 每一大格里面还有很多小格, 一个大格里有多少个小格?我们来数一数。(10 个) 师:每一小格又表示多少毫升?(5 毫升
22、) 师: (出示量筒)怎样正确使用量筒呢?咱们一起来看一个视频。 (播放视频) 师:谁再来说一说使用量筒要注意什么? 生:1.略倾斜量筒,烧杯口紧挨着量筒口,将液体缓缓倒入量筒;2.读数时,视 线与量筒内液体凹面最低出保持水平。 2师:明白了吗?好,那咱们现在来量一量这些液体的体积是多少。记得一边 测量一边记录。如果液体洒落桌面,请用毛巾擦拭干净。开始! 3教师巡视指导。 4师:都测量完了,咱们来听一听你们量出的结果。 学生汇报: 5师:通过刚刚的测量,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确定的体积。 师:你真是一位小科学家。 设计意图:突出学生的动脑过程。任何一项研究都是思维在
23、前,行动在后。在设计意图:突出学生的动脑过程。任何一项研究都是思维在前,行动在后。在 设计上每项活动前老师都会让学生去动脑想一想研究的方法,对实验的结果进设计上每项活动前老师都会让学生去动脑想一想研究的方法,对实验的结果进 行合理的猜想。学生设计研究方案。这些设计都会增强学生活动的目的性、有行合理的猜想。学生设计研究方案。这些设计都会增强学生活动的目的性、有 效性,使学生不再盲目地去实验、去动手。效性,使学生不再盲目地去实验、去动手。 (二)活动:观察比较液体的粘稠度 1 师: 孩子们, 你们刚刚测量的时候有没有觉得哪一种液体测量起来比较麻烦? 生:蜂蜜。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蜂蜜很黏,流
24、得慢。 2师:哦,也就是说这些液体的粘稠度和流动速度也不一样。咱们来进行一场 比赛,看看这四种液体谁流动得快,谁流动得慢? 师:怎样才能比较他们流动的快慢呢? 生:我们可以做液体流的快慢的比赛。 师:在做液体流的快慢的比赛时我们应注意什么呢? 生:液体的要一样多。 生:要同时开始流。 3师:你认为哪种液体会流的比较快,哪种液体流的比较慢呢为什么? 学生猜测。 师:你们的猜测对吗?咱们还得通过实验来验证才行。我为你们准备了一下实验 材料,有托盘,水槽,和相同体积的四种液体,待会咱们每个组的四个同学合作 实验,让这些液体同时从起点流向终点,同时请大家记录下实验结果。 4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5
25、学生汇报。 师: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谁跑得最快?谁最慢? 生:水最快,蜂蜜最慢。 师:为什么蜂蜜最慢呢? 生:因为蜂蜜很粘,粘稠度最高。 师:哦蜂蜜的流得最慢,粘稠度最高,那就说明粘稠度越高的液体流动速度 越慢,粘稠度越低的物体流动速度越快。 6师:孩子们,想一想:如果我们选用的蜂蜜比今天的还要粘稠得多,你觉得 会怎么样? 生:流得更慢。 师:如果它都粘稠得都流动不了了,那它还是液体吗? 生:不是。 师:正是因为蜂蜜粘稠(ppt) ,所以生产厂家在蜂蜜包装上标注的都是蜂蜜的质 量。孩子们,蜂蜜有质量,其他液体也有质量吗? 生:有。 设计意图: 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能根据假想答案,制定
26、简单的科学探设计意图: 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能根据假想答案,制定简单的科学探 究活动计划。 ”本着这样的教学理念,我设计结构性的材料为学生学习搭建“脚究活动计划。 ”本着这样的教学理念,我设计结构性的材料为学生学习搭建“脚 手架” ,为最终解决问题服务。在设计上每项活动前老师都会让学生去动脑想一手架” ,为最终解决问题服务。在设计上每项活动前老师都会让学生去动脑想一 想研究的方法,对实验的结果进行合理的猜想。这些设计都会增强学生活动的想研究的方法,对实验的结果进行合理的猜想。这些设计都会增强学生活动的 目的性、有效性,使学生不再盲目地去实验、去动手。目的性、有效性,使学生不再盲目地去实验
27、、去动手。 (三)活动:比较液体的质量 1师:这些液体的质量相同吗? 生:不同。 师:咱们在天平上比一比,让相同体积的水和油来玩跷跷板的游戏,看看它们谁 轻?谁重呢? 2师: (介绍天平)孩子们,这是天平,咱们在使用之前需要将这个游码移至称 量标尺的左端的 0 刻线处,再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指针在分度盘的中央刻 度线处,使横梁平衡。然后咱们将同体积的水和油分别放在天平两端的托盘里。 师:谁愿意来做质量检测员呢?(找 2 个人)观测一下,里面有多少毫升? 生:50 毫升。 师:都是 50 毫升,也就是体积相等。现在请这两位同学同时将两种液体放在天 平的两端。其他孩子认真观察,并做好实验记录。
28、 3学生到台前操作,老师指导。 4师: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相同体积的水和食用油,水的质量更重。水有质量, 食用油也有质量,液体都有确定的质量。孩子们,液体虽然没有固定的形状,却 有确定的体积和质量,这是液体的共同性质,几乎每一种液体都同时具备这些性 质。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实验,亲身体验液体有确定的质量,感受同体积的不同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实验,亲身体验液体有确定的质量,感受同体积的不同 的液体质量不同。的液体质量不同。 五、课堂总结,拓展延伸五、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师:孩子们,今天咱们通过多种方法探究了液体的性质,其实要想全面的认识一 个事物,就是要用多种多样的方法来研究。希望大家在以后学习中
29、,多动脑,运 用各种方法去研究科学,不过老师要提醒大家,对于不认识的液体千万不要随意 研究,以免发生意外伤害。好了,今天的课就到这儿,下课! 设计意图:整节课以学生的发展为基础,以知识为载体,在学生的学习方式设计意图:整节课以学生的发展为基础,以知识为载体,在学生的学习方式 上做了一个尝试:摆脱了教师教学生的传统模式的束缚,让学生自觉建构关于上做了一个尝试:摆脱了教师教学生的传统模式的束缚,让学生自觉建构关于 液体的知识,学生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者和发现者,教师的任务和角色也由“指液体的知识,学生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者和发现者,教师的任务和角色也由“指 挥”变成了“伴奏” 。教师是真正的参与者、合
30、作者、指导者,凸显了学生在真挥”变成了“伴奏” 。教师是真正的参与者、合作者、指导者,凸显了学生在真 正地、自主地开展科学探究,体现出了科学探究的真实本色。 正地、自主地开展科学探究,体现出了科学探究的真实本色。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 3 单元固体和液体中的第 2 课中的 第 2 课时。本课通过大量的观察、实验活动,指导学生观察水平面,指导水平面 的定义,认识水平仪,学会用水平仪测量物体是否水平。教学内容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水平面,认识水平仪。教科书的第 29 页通过观 察两个瓶子里的水认识水平面,知道
31、人们利用水平面制作了水平仪。这一环节为 后面学生如何测量物体是否水平做铺垫。 第二部分,这部分课本中有两幅图,第一幅图是学生测量窗台是否水平,第二幅 图是学生测量课桌是否水平。第一、第二幅图主要是引导学生学会动手操作,亲 身体验并学会使用水平仪测量物体是否水平。 第三部分,引导学生发现水平仪在我们生活当中的应用。 【学情分析】【学情分析】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中低年段, 这一年龄段的孩子对新鲜事物有着极强的好 奇心, 因此, 他们对于科学研究也有着极高的热情, 愿意积极参与并且动手实验。 但是由于年龄特点,他们的注意力只是有限的一段时间,没有较长时间的学习兴 趣。学生在一年级已经认识了水,也
32、学会了用不同的感官认识物质,这为本课的 学习打下了基础。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知道什么是水平面,了解水平面的定义。 2学会用水平仪测量物体是否水平。 科学探究: 1能够运用水平仪测量课桌、窗台等物体是否水平。 2能够运用自己最喜欢的形式(语言、文字、符号)将观察到的现象表述出来。 科学态度: 1愿意与同学合作,交流。 2在活动中体验合作与分享的快乐。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初步渗透水平仪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认识水平面,掌握水平仪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认识水平面,掌握水平仪的使用方法,学会测量物体是否水平。 【教学准备】【教学准
33、备】 教师材料:课件、视频、水平仪。 学生材料:水平仪 【教学时间】【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 一、新课导入,认识水平面一、新课导入,认识水平面 1师:孩子们,上节课咱们认识了液体,你们还记得咱们讨论了液体哪些方面 的性质吗? 生:颜色、气味、透明度、粘稠度、体积 2. 师:非常棒!上节课咱们讨论了液体颜色、气味、透明度、粘稠度、体积方 面的性质。 3. 师:接下来咱们来欣赏一些生活中常见液体的照片。孩子们你们看: (教师播 放 PPT)飞流直下的瀑布、奔流不息的河水,波涛汹涌的大海,瓶子里的液体, 静静湖面,像湖面这样静止的水面一般都保持水平,我们称之为水平面。
34、 (出示 书上两个瓶子里的液体图及水平面的概念) (板书:水平面)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有关液体性质的知识,利用有关液体的图片,让学生感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有关液体性质的知识,利用有关液体的图片,让学生感 知水平面,引出课题,激发学生探究水平面知识的欲望。 知水平面,引出课题,激发学生探究水平面知识的欲望。 二、感知水平面二、感知水平面 1师:孩子们,你们看老师这里有两个瓶子,里面各装了大半瓶蓝色的水,现 在老师分别往瓶子里放一根牙签,然后将两个瓶子竖直放在桌面上,请孩子们仔 细观察静止的水面。 生:两个瓶子里水面一样,平平的。 2. 师:现在我再将一个瓶子倾斜,待静止后再来观察这两个瓶子中的水面
35、 师:你们又发现了什么? 生:虽然瓶子倾斜了,但是两个瓶子里的水面还是这样平平的,牙签也静静地躺 在水面,只不过倾斜的那一个水平面要大一些。 3. 师:是呀。不管瓶子怎样,水面都一直保持水平,这就是水平面。 4师:人们利用水平面的原理制作了水平仪。你们看(教师出示水平仪) ,这就 是水平仪。我们可以用水平仪判断物体是否水平,测量时,只需将水平仪紧贴在 被测物体表面,待气泡稳定后再判断所测物体是否水平。 (教师演示水平仪的使 用方法) 设计意图:学生对瓶子里的水并不陌生,但并不一定就水面进行过观察。因设计意图:学生对瓶子里的水并不陌生,但并不一定就水面进行过观察。因 此,从学生的感性经验入手,帮
36、助学生认识水平面,了解水平面的定义,知道此,从学生的感性经验入手,帮助学生认识水平面,了解水平面的定义,知道 水平仪的来历及使用方法。 水平仪的来历及使用方法。 三、测量物体是三、测量物体是否水平否水平 1现在就请各小组拿出桌盒里的水平仪来测量一下课桌、讲台、窗台等是否水 平。 2学生动手测量,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汇报结果。 设计意图: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通过亲身体验让学生学以致用,拓展了学设计意图: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通过亲身体验让学生学以致用,拓展了学 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体现科学的价值。 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体现科学的价值。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1师:孩子们,
37、刚才咱们动手测量了我们的课桌、讲台、窗台是否水平。 2. 师:那你们知道我们的水平仪在生活中有什么实际应用呢? 3. 师:你们看(教师出示图片) ,我们的水平仪主要运用在一下两个方面:第一 是可以用在家庭装修的方方面面, 比如家庭地板铺设、 墙面施工、 门窗装修方面, 可以利用水平仪看地面或墙面是否水平。 4. 师:第二是用于检验各种机床和工件的平面度、直线度、垂直度及设备安装 的水平位置等。 特别是在测垂直度是,磁性水平仪可以吸附在垂直工作面上,不用人工扶持,减 轻了劳动强度,避免了人体热量辐射带给水平仪的测量误差。 5. 师:孩子们,今天咱们了解什么是水平面,如何使用水平仪测量物体是否水
38、平,希望我们的孩子们在以后的生活中可以多动手去实践。 【板书设计】 9认识水平面 10固体的混合与分离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本课是依据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物质科学领域的相关内容标准 建构的。 本课通过研究固体的混合活动,引导学生通过测量的方法、比较固体混合前 后质量和体积的变化,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尝试解释固体混合前后体积变化的 原因。同时对探究技能“测量”进行了培养和训练,也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 察能力。 然后通过研究固体的分离活动, 引导学生掌握根据物体特征或材料性能将物 体进行分离的方法。 【学情分析】【学情分析】 在本单元固体与液体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具有代表性的固体物质
39、 石头,具有代表性的液体物质水,学习了如何对事物进行科学观察以及如何 用科学语言做出描述,具备了一定的观察、类比、描述、归纳事物性质的能力。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根据科学课程标准,制定思维目标。 科学知识: 1知道固体混合前后质量不变,占据空间变化。 2知道将不同的固体混合物分离的方法。 3了解日常生活中需要混合或分离固体的例子。 科学探究: 1能用天平和量筒分别测量混合前后固体的质量和体积。 2能用科学的方式记录测量出的固体的质量和所占空间,并用科学语言描述测 量结果。 3能通过观察、比较,对测量中固体混合前后占据空间变化的现象进行分析, 做出解释。 科学态度: 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
40、测量并探究固体混合前后质量和所占空间的变化。 2能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与同学合作举例说明分离不同固体混合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通过测量固体混合前后的质量和占据空间的活动, 认识到固体混合前后质量不变、 占据的空间变化。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通过讨论并使用不同方法分离不同固体混合物的活动, 认识到我们可以根据物体 的特征或材料的性能将固体混合物分离开。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工具:天平、量筒(干燥) 、称量杯、混合桶、塑料勺、纸漏斗、筛网 材料:黄豆 50 克、绿豆 50 克、玉米粉 50 克 其它:记录单、课件、视频资料 备注:演示用材料用玻璃杯装,学生用材料用塑料杯
41、装 【教学时间】【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导入 1 师: 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固体, 知道了固体都有确定的形状、 体积和质量。 固体的形状通过观察就可以知道。那么,怎样知道固体的体积和质量呢?通过观 察能够确定吗? 学生发言 2师:怎么知道固体的质量?(板书:质量) 生:可以用仪器测量。 (引导学生说完整,用什么仪器)用天平称质量。 师:想不想亲自尝试一下?(想)你们会用吗? 切换到演示台 师:这有一台托盘天平,怎么称出这个杯子里黄豆的质量? 生:把固体放到天平上就行。 师演示把杯子和黄豆一起放到天平上 生:不行,这样会把杯子的质量也称进去的。 生:把黄
42、豆直接倒在天平托盘上称量。 师:称量之前先放一张纸在托盘上。在左盘放一张,右盘也放一张。你们知道为 什么吗? 生:因为纸有质量,两边都放就不会影响测量了。 师: 说得很好。 我们把这张纸杯子叫做称量纸, 称量固体质量的时候就会用到它。 接下来通过视频来学习一下托盘天平称固体质量的方法。 师播放视频“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的质量” 师生交流:我们来整理一下操作步骤(ppt 出示示意图,学生说操作:调平 放称量纸左盘放物体右盘放砝码) 学生练习:称量一号座位抽屉里固体的质量(事先称好的黄豆 50 克) ,汇报称量 结果 (学生操作的间隙,板书:黄豆、绿豆、玉米粉,学生汇报后,板书:50 克) 3师:怎
43、么知道固体的体积? 生:可以用量筒测量。 师:上节课我们用量筒测量了液体的体积。固体好像可以用类似的方法。怎么做 呢? 生:将黄豆倒入量筒。 师: (师演示操作)跟液体有什么不同? 生:固体的表面不平,没办法读数。 师:(摇晃量筒中的固体) 我们可以通过摇晃使黄豆变平整, 这样就可以读数了。 这里测出来的其实是固体占据空间的大小。 (板书:占据空间) 学生练习:测出黄豆的占据空间,汇报测量结果 (学生汇报数据后,板书相应数据) 设计意图:根据认识固体一课的内容,从固体具有确定的形状、体积和设计意图:根据认识固体一课的内容,从固体具有确定的形状、体积和 质量入手,转而研究如何通过用工具测量来确知
44、固体的占据空间和质量,初步质量入手,转而研究如何通过用工具测量来确知固体的占据空间和质量,初步 学习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为后续研究固体的混合现象做好准备。 学习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为后续研究固体的混合现象做好准备。 二、二、研究固体混合前后质量、体积的变化研究固体混合前后质量、体积的变化 (一)提出问题 1师:除了黄豆,老师还准备了另外两种不一样的固体(依次出示玻璃杯装的 50 克玉米粉、绿豆) 。这些固体的质量我都提前称过了,都是 50 克(PPT 出示 三种固体的图片及其质量) 。仔细观察这三种固体,对于固体的质量和体积,你 有没有产生什么问题? 展示桌上并排放置三种同样质量的固体 学生观
45、察三种固体,思考后发言 2根据学生的发言做相应的回应和引导 (1)生:这三种固体的质量是一样的,可是它们的体积看起来却不一样。 师:你所说的体积是指什么? 生:是这些固体占据的杯子里的空间。 师:你怎么知道它们占据的空间不一样? 生:因为装它们的杯子是一样的,但是它们在杯子里的高度看起来不同,说明它 们体积不同。 师:怎么能够确切知道体积分别是多少? 生:可以用量筒测量一下。 (2)生:如果把它们混合在一起,它们的总质量是不是 150 克呢? 师:你认为它们混合以后的质量就是它们混合之前质量的和。对吗?那你觉得这 个问题可以怎么研究? 生:可以把它们混合起来,称一下质量是不是 150 克。 师
46、: (问其他学生)你们认为混合以后的质量是 150 克吗? 生: (说想法) (3)生:混合以后占据的空间还会发生变化吗?(如果学生没有提出关于混合 后占据空间变化的问题,则由老师提出) 师:怎么研究? 生:把混合后的固体倒进量筒里测量。 设计意图:观察三种固体,并针对固体的质量和占据空间提出想要研究的问设计意图:观察三种固体,并针对固体的质量和占据空间提出想要研究的问 题。将三种固体的质量设计为一致,一是为了让学生直观感受到等质量固体所题。将三种固体的质量设计为一致,一是为了让学生直观感受到等质量固体所 占空间是有差别的,二是为了简化学生接下来实验的操作和计算的过程。此处占空间是有差别的,二
47、是为了简化学生接下来实验的操作和计算的过程。此处 的讨论,要尽量给学生留足思考和讨论的时间,引导学生思考固体混合之后质的讨论,要尽量给学生留足思考和讨论的时间,引导学生思考固体混合之后质 量和所占空间的变化情况。 量和所占空间的变化情况。 (二)设计方案 1师:混合前后的质量和占据空间到底有没有发生变化呢?你们能不能设计实 验来验证一下? 学生汇报交流 2明确需要测量的数据 PPT 出示相关示意图 师:你们一共需要测量出哪些数据? 生:测量混合前它们各自的质量和占据空间,还要测量混合后它们的质量和占据 空间。 师:老师提供给你们的三种固体都是 50 克。你们打算先测什么? 生:先分别测出三种固
48、体的占据空间。 师:然后呢? 生:将三种固体混合,测量混合以后的质量和占据空间。 3.明确操作细节 师:在进行测量的过程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学生发言(安全、不能撒落固体、操作规范) 介绍纸漏斗,提醒学生在将固体转移到量筒的过程中使用,演示使用方法。 PPT 出示操作注意事项 (三)测量并得出结论 1学生小组活动,记录数据、分析结果 2汇报数据,分析结论 一组在投影下汇报每次测量的数据,然后总结结论:混合前后质量不变、占据空 间变小 其他小组只要求汇报结论:混合前后质量变了吗?占据空间变了吗? 3讨论:为什么混合以后质量不变,占据空间变小了? 生:因为混合前是这么多的固体,混合后还是这么多
49、,它们的数量没有少,没有 多,所以质量也不会变化。 对于混合前后质量不相等的小组的数据,放在投影下,大家一起分析原因(混合 后质量变小, 可能是因为有豆子丢失, 在混合的时候面粉没有完全倒入大杯子里; 混合后质量变大可能是操作过程中带入了其他东西) 学生汇报:黄豆比较大颗,堆在一起的时候产生了很多空隙,绿豆颗粒比较小, 混到一起的时候钻到黄豆之间的空隙里去了,然后面粉的颗粒更小,它又钻到所 有豆子的空隙里去了,所以混合以后,整体占据的空间就变小了。 设计意图:学生第一次使用托盘天平和量筒称量颗粒状和粉末状固体,因此设计意图:学生第一次使用托盘天平和量筒称量颗粒状和粉末状固体,因此 在教学中先引入要借助于工具测量,接着教师通过演示和讲解相结合的方式教在教学中先引入要借助于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