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作文写作指导:乡下的孩子和教授们的孩子谁更聪明呢?高考作文写作指导:乡下的孩子和教授们的孩子谁更聪明呢? 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乡下的孩子在教室里认字认不过教授们的孩子;教授们的孩子在田野里捉蚱蜢捉不过 乡的孩子。乡下的孩子不像教授们的孩子到处都看见书籍,到处都接触字;教授们的孩子 不常在田野里奔跑,也不善于分别草和蚱蜢,因为蚱蜢有保护色。乡下的孩子和教授们的 孩子谁更聪明呢?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写作指导写作指导 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本次作文以“乡下孩子和教授们的孩子谁更聪明”为
2、主题,扣合了统编教材必修上第 五单元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的人文主题。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 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 材料谈城里孩子和乡下孩子因为环境不同,呈现出各具特色的成长态势,结尾一问, 实是暗示没有谁更聪明,只是环境不同罢了。 据此可以谈环境对人成长的的重要性,或者谈要把乡村孩子从自然环境养成的自然生 命本质优势,与城市孩子文字语言优势结合起来,那培养出来的人肯定更加具有优势,更 能适应社会发展。结合材料内容及含义,立意要明确、具体,注意材料对“乡下孩子”和 教授们的孩子并无褒贬;文体没有限制,可以写记叙文、议论文,小说,
3、甚至诗歌,但一 定要清楚表达自己的“立意” 。 【立意】 1.生活环境对人的影响巨大。 2.尊重个体差异。 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4.取长补短可以更优秀。 【素材】 名言名句型 1.梅花优于香,桃花优于色。 2.人有所优,固有所劣;人有所工,固有所拙。 3.瑕瑜互见,长短并存。 故事型 甘戊出使齐国,要渡过一条大河。船户说: “河水只是平静罢了,你连自己过河都没有 办法,还能给国王讲出什么好办法呢?”甘戊说: “不是这样的,你不知道这其中的道理。事 物各自有它们的长处和短处;谨慎老实厚道忠诚的人,能辅助主人,不能被派去用兵;骐、 骥、騄、駬这样的宝马,可以日行千里,而把它们放在家里,让它们
4、去捕老鼠,竟连小猫 都比不上;干将这样锋利的好剑,在天下人口中都可以听到它的名字,工匠用它劈削木头 还比不上斧子。现在拿着船桨随着河流的波浪进退自如,我比不上你;游说有着几千辆马 车的君主、有着几万辆马车的国王,你就比不上我了。 ” 精彩片段 孟子的母亲最了解一个良好的环境对人的重要性,尤其是一个小孩子,有样学样的本 能,更容易学到不好的习惯,这也就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所以才有“孟母 三迁”的故事,如果当初孟母没有这样做,也许就没有孟子这样的一个旷世伟人,真是环 境造就圣人啊! 环境是培养一个人人格形成的关键, 每个人事事都受环境的影响, 晏子春秋上曾有 “南 橘北枳”一语,就是说
5、,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因为淮南的环境适合它的成 长,所结的果实饱满又香甜,一旦移到淮北,没有丰霈的雨水,肥沃的土地,就成了不可 口的枳。这比喻同样的东西会因环境的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范文展示范文展示 乡下人真的“愚”吗? 人在乡土长大,由于环境的不同,所接触了解的不同,于是所学到的知识也不同。譬如 我国南方人与北方人相比较起来,南方人会更擅长游泳。因为南方地区多河流湖泊,人们 临水而居,养成了游泳和赛龙舟的习惯,与水更“亲近”一些。而北方地理条件不好,水 资源少,气候条件不好,所以大多数北方人并不擅长游泳。 通过阅读乡土中国 ,我了解到乡下人在城里人眼睛里是愚的。有人说,乡下
6、人在马路 上听了背后汽车喇叭声显得手忙脚乱,不知如何应对,这不是愚么?又有人说,乡下人是 “文盲” ,连字都不认识,这不是愚么?如果这样的嘲笑成立,那乡下人同样可以嘲笑城里 人连狗都不会赶,听到狗吠就变色是“白痴” 。但这些都是知识问题,不是智力的问题。智 力是学习的能力,如果一个人没有机会学习,不论他有没有学习的能力还是学不到什么的。 由于城里和乡下生活环境不同,自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准则。乡下孩子在教室里认字 认不过教授们的孩子,和教授们的孩子在田野里捉蚂蚱捉不过乡下孩子,在意义上是一样 的。而且经过实践证明,乡下人的学习能力并不比城里人差,只是对于知识和城市生活规 律的需要和欲望没有那
7、么强烈。 有些来中国旅游的外国人似乎对中国人说英语有些误解,他们印象中的中国人说英语应 该会带着不同地区的口音。前段时间我看到一个视频,是两个外国人在北京买水果,水果 店老板尝试用着带有北京口音的“散装英语”与他们交流,最后艰难的完成了这单生意, 两个外国人在离开店时还对老板的英语表示“称赞” 。对于土生土长且不怎么接触英语的北 京人来说,说不好英语,带着口音是正常的,并不能说是因为他们愚,而是英语对于他们 所处的环境不是必需的。反过来说,那些从未接触过中文的外国人,不也很难做到说一口 流利的北京话?这都是因为这些对他们所处的环境来说并不是必需的,而非他们学不会。 是知识问题,不是智力问题。 由此可见,一个人所处的环境决定了他学习的机会与内容。但是知识水平不能等同于智 力水平,学习机会也不能等同于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