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2 届高考作文写作指导:细嗅汉字的花香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在全球化时代,要继承中华文化的精华,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余光中先生有一次 与记者见面时,说:“当你的女友已改名玛丽,你怎能送她一首菩萨蛮?”他说: “中国文化是一个大圆,而中文是其半径,半径愈大则圆周愈大,我们要努力把中文 学好,让这半径变得更长,使中国文化走得更远。”余光中认为,只要中文在掌,故 乡就在握。 中国文化流传千年,汉字功不可没。汉字是家乡的象征。余秋雨说:“我至今读 孔子的书,就像读乡下爷爷的来信。”足见汉字可以“思通万里之外,意结千载之前” 。 上述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思考与感悟?请写一篇文章,参与
2、某杂志社举办的“学好 祖国语言文字,复兴华夏文明之邦”主题笔会活动。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和含意完成写作任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 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审题立意 材料引述余光中、余秋雨两位文坛大家的名言,阐述中文、汉字对于传承、弘扬 中国文化的重要价值。 其中关键句有“中国文化是一个大圆,而中文是其半径,半径愈大则圆周意大, 我们要努力把中文学好,让这半径变得更长,使中国文化走得更远”“中国文化流传 千年,汉字功不可没”。二人都强调了“中文”“汉字”与“中国文化传承”之间的 关系。 考生可以深入思考,为何会强调“中文”“汉字”的重要性?
3、一是中文、汉字是 中国人智慧的结晶,承载着几千年中华文化的魅力;还有一个原因,无外乎是由于当 前时代信息多元,传统文化受到冲击;电脑等普及,汉字书写受到冷遇,提笔忘字的 情况发生更加频繁。 考生要写出二者之间的关联,写出中文、汉字与中华文化传承的关系。 下水文 细嗅汉字的花香细嗅汉字的花香 姜骅芸姜骅芸 余光中认为:“只要中文在掌,故乡就在握。”炎黄子孙无论身在何方,热爱的 故土仍是中国,牵念的深情仍是中华文化,荣绕于唇齿的仍是中文,书写于纸墨的仍 是汉字,我们应于时代洪流中细嗅汉字的花香,振华夏文明之邦。 龙应台有言:“如果把每个人都比作一颗珠子,文化就是那根柔软而坚韧的细丝, 把珠子串联成
4、社会。”二十一世纪中国迅速发展,这背后离不开中华优先之化底蕴的 支撑。文化将十六亿中国人民串联为绳,齐心共进,而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基础,其 作用不容忽视。 汉字的花香隽永了过去,芬芳了当下。古时,每逢朝代更选,史官们便秉笔直书, 将战场上的金戈铁马,朝局的深水暗谭尽收于一管管狼毫,一个个方正的汉字之中。 二十四史流传至今,或劝勉世人,或警醒后代。反观西方文明,后建立的政权总会 不留余力地想将前朝历史文化抹杀干净,试图用崭新的白纸掩盖其背后的鲜血。于是 中华文明薪火代代相传,砥立五千余年,汉字的花香芬芳其间。 汉字的花香镌刻温情,氤氲每一个美好的瞬间。正月初一,爆竹声声,人们将写 着“春风送暖入
5、屠苏”的春联挂于门边;家中长辈过寿,孙辈将题着“寿比南山不老 松”的字画送上;临近大考,学子们将印着“蟾宫折桂,金榜题名”的横幅挂起 人生的欢笑与泪水交融于汉字的花香中,织起了一段又一段青春。 学者柴静指出:“文化虽不是具体物质,但它决定了一个国家从哪里来,将到哪 里去。”青年的我们正是掌舵者。青年人的成长应与国家进步同频,青年的价值取向决 定了国家将来的价值,青年的话语汇成了时代的宣言。我们应正视每一个方正汉字的 意义,继承中华文化的精华,心存感念地融入时代洪流。年时的生命永不干涸,中华 文明的巨轮前行不止。 中华文化是柔软的,亦是坚硬的。它如日月星辰,散布光辉却不与萤火争光,它亦 如坚实铁胚,是时间浇铸的龙的脊柱。以时代作舟,划文化之桨,细嗅汉宇的花香, 振华夏文明之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