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愁到深处不言愁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词的特点,并能用相关知识判断词牌名并断句。 2.通过对比阅读感受辛弃疾的“愁”滋味。(重难点) 3.感受并探讨辛弃疾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方法】朗读法,想象法,自主合作探究法,多媒体。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音频朗读,活动任务单。 【学情分析】辛弃疾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是部编版九上课外古诗,八年 级学生已经接触了词的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能学以致用。通过对比和延学进一 步理解诗人和体悟诗人的爱国情怀。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一、导入 季羡林老先生有这么一句话“一个人活着, 要鸣出自己的声音”(生齐读) 。 我
2、希望今天大家都能像辛弃疾一样鸣出时代的最强音。 【设计意图】 引用季羡林老先生的话,希望学生能在课堂上勇敢鸣出自己的声 音,同时奠定课程内容主线辛弃疾拳拳的爱国之音。 二、研学二、研学 学习任务一学习任务一 1.1.走近作者,了解词的相关知识。走近作者,了解词的相关知识。 师: 大家发现辛弃疾最擅长用哪种文体来鸣出自己的声音的呢?(出示辛弃疾的 简介) -词。 师:你知道诗和词的区别吗?(出示白居易的诗和词) 忆江南江南好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赋得古草原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
3、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 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 有“词中之龙”之称。 与苏轼合称“苏辛”, 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词“豪壮”。其独特的词作风格被称为“稼轩体”。 著有稼轩长短句。 -词长短不一,所以又叫长短句。词有词牌名。 师:词牌名有什么作用呢?(出示白居易的两首同词牌的词) -词“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所以同一个词牌,段数、句数、字数 甚至韵脚位置相同! (学生小结) 2.2.学以致用学以致用 师:根据相见欢(李煜)和丑奴儿(晁端礼)这两首词的特点,用刚才 所学,完成活动任务一中的第 1-2 题。 (1)你认为这首小令的词牌名
4、是(丑奴儿) (2)因此它的句读划分(用/划开)是: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设计意图】 在本环节中,通过对比让初二学生主动发现词的特点,并能用已 学推断未学,学以致用。 学习任务二学习任务二 1.1.诗歌朗读角本设计与朗读。诗歌朗读角本设计与朗读。 师:诗歌是非常适合朗读的文体,为了让你的小组在接下来的朗读环节更出彩, 你可以从重音、语速、语调出谋划策,请把你的朗读角本设计填写在任务一第 3 题处。 -学生设计并交流,交流过程中关注音准问题,特别是“强”“还”这两字的 读音 ppt。 -小组齐读。 2.2.从不
5、同的叙述视角理解诗词内容。从不同的叙述视角理解诗词内容。 师: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接下来的时间交给你们,你可以大声朗读, 忆江南江南好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忆江南江南忆 唐-白居易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 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也可以轻声地读,直到背出这首词为止。 -学生读。 师:好的,声音停了,我来做个采访。请问你读了几遍之后背出这首词的? -生背诵。 师:诗句的意思理解了吗?那我来考考你,请用第一人称表述: 少年时的我,而现在啊,我。 -生翻译,关注学生对“强”“层”“休”这三个字义的理解 p
6、pt。 师:那我们换个叙述视角,看看你读懂了几分。 少年时的他,而现在啊,他。 -生用第三人称翻译。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置,通过读背和翻译,整体感知诗词内容。勾连初一的 朗读技巧知识。用不同的叙述视角理解词的意思,使学生作为旁观者能更好的理 解作者的情感作铺垫。 学习任务三学习任务三 1.1.走进作者,悟情感走进作者,悟情感 师:我们都知道诗歌是用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表达作者丰富情感的一种文学体 裁。你认为这首词作者抒发的情感是: -哀愁。 师:为了更好的理解作者的情感,我们来看看辛弃疾的一些经历 ppt。 【辛弃疾的经历】 师:这首词就是在带湖归隐时写的,当时作者 42 岁。 2.2.对
7、比赏读少年愁与中年愁的不同。对比赏读少年愁与中年愁的不同。 上片: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师:少年的愁是愁什么呢? 出示示例,我从“” (字、词、句)看出少年时的辛弃疾是。 -学生从字词入手,各抒己见。 1127 年,皇帝宋徽宗、宋钦宗被金国所俘,北宋灭亡。宋高 宗继承皇位,迁都临安,称为南宋。 1140 年, 辛弃疾生于金国。 23 岁的他拉起了 2000 人的队伍, 投靠了声势浩大的耿京领导的抗金起义军。 1162 年,南下归宋,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期间 他献计献策,安定民生,训练军队,一心想要收复中原。 1181 年冬,受到弹劾而被免职,归居上饶带
8、湖庄园。 小结:少年无愁,为赋新词,登高远眺看到鸟语花香,强说愁,是无病呻吟,是 故作深沉,是附庸风雅。 师:而现在 42 岁的他呢? 下片: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学生用同样的方法体悟诗情。 3.3.对比两首对比两首丑奴儿丑奴儿在写法上和内容上的异同点。在写法上和内容上的异同点。 师:实际上作者写了两首丑奴儿,我们看到作者非常直白的说愁似天大。那 么这两首词在写法和内容上有哪些不同呢? -一生朗读丑奴儿近来愁似天来大。 -学生在对比中发现两首词在写法上(叠句、比喻、夸张、转移话题)和内容 上的不同。 小结:中年有愁,他已经识尽了各种各样的愁,却说不出来也不
9、想说了,真可谓 是愁到深处不言愁。 【设计意图】 本环节的设置,通过对比赏读了解归隐后的辛弃疾的愁之多愁之 深,学生可以从析字法、例证法等角度赏析诗句,进一步体悟作者的愁绪。 三、延学三、延学 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结合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探究辛弃疾 “识尽”了哪些愁滋味,才会让他用转移话题的方式来说愁。完成活动任务二。 1.朗读欣赏。 2.合作探究。 诗句表现手法理解愁滋味 遥岑远目,献愁供 恨,玉簪螺髻 拟人 (移情及物) 山水本无情,作者写远山“献愁供恨”, 实际上是作者自己看见沦陷区的山,想到 沦陷的父老姊妹而痛苦发愁。 国土沦落的忧愁 3.交流发言。 【设计意图】 本环节设计,意
10、在传达辛弃疾的愁是非常复杂的,通过拓展阅读 的方式使学生明白作品之间往往是有联系的,可以互相借鉴,帮助理解诗词的内 丑奴儿近来愁似天来大 近来愁似天来大,谁解相怜。谁解相怜。 又把愁来做个天。 都将今古无穷事,放在愁边。放在愁边。 却自移家向酒泉。 容与情感。 师:词苑萃编有这么一段话: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连落花都有情何况人呢,虽然选择了归 隐但是作者处江湖之远仍心系庙堂,既然不能直说那就写吧! -学生齐读。 一首首词从辛弃疾笔下流泻而出: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那是你没有知音的辛酸; “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那是你怀才不遇的哀愁; “了却君王天下
11、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那是你壮志难酬的悲凉; “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那是你不愿闲居的愁闷。 所以“近来愁似天大,无人相怜。只好移家向酒泉” 可是我知道你宁愿金戈铁马,投笔从戎, 也不要解甲归田。 你宁愿马革裹尸,燕然勒功, 也不要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 你的一生注定传奇! 小结:辛弃疾中晚年后在用武无地、报国无路、恢复无望的情况下,将其全部精 力与才情用于填词,成为了南宋最杰出的词人。鸣出了时代的最强音拳拳的 爱国之音。 师:你还知道哪些像辛弃疾一样,鸣出自己的爱国之声的宋朝文人。(陆游、范 仲淹、岳飞) 【设计意图】 本环节
12、设置,起到点睛的目的,与导入呼应:辛弃疾用词来鸣出 自己的声音,我们也要鸣出自己的声音。 四、作业四、作业 选写:重生之辛弃疾 辛稼轩负管(仲)乐(毅)之才, 不能尽展其用,一腔忠愤,无处发泄 故其悲歌慷慨,抑郁无聊之气,一寄其 词。”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假如给辛弃疾一次重生的机会,你觉得他会愿意去哪个朝代呢(汉武帝、唐太 宗、明成祖仍或宋高宗)?说说你的理由。 扩写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选读:余闲进击的辛弃疾 谢家树辛弃疾传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从读写两个方面入手,即是对课堂内容的巩固,又引 导学生对辛弃疾的人生及追求的再认识。各设置了两道题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 的兴趣和能力进行自主选择,作业不唯一,更受学生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