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一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 1. 通过比较阅读的方式掌握经典名家作品。 2. 运用新信息媒体融合技术辅助更优质的以“一”带“群”的阅读模式。 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 1.以文推文确立比较核心点,掌握比较方法的横纵法。 2.合作小组构建的“雨课堂”等学习智慧链提供融合课技术支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山水散文的自然之美 ,领略文化之韵。 2.体会名家经典作品背后的政治理想、志趣抱负。 二教学重难点二教学重难点 1. 学会抓题元素、抓关键词、抓对应关键句优化文本阅读。(重点) 2.如何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形成以“一”带“群”的阅读模式。(难点) 三
2、媒体技术支持三媒体技术支持 希沃多媒体平台、天猫魔盒同屏、“雨课堂”学习智慧链、文锦羽录微信公众号、百度网盘、学生手机或 IPA 端等。 四学情分析四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通过日常省课题实践,具备一定的智能新信息技术能力,六人合作小组能够按导学要求及时完成并反馈相关任务; 学生在第 1 课时基本理解醉翁亭记文言文意的基础上,本课为第 2 课时,以横纵比较阅读方法拓展文化及审美情趣的体验。 五课前导学五课前导学 1.六人合作小组任务(8 组)按小组分配各组领取阅读任务:(1)大声熟读,(2)不懂字词注音注释标注在便签贴,(3)结合古诗 文网做好翻译及鉴赏阅读,(4)把握文章内容主旨,(5)自拟出下文
3、与醉翁亭记的异同点,组长收集汇总登记便签贴,并做好小组讨 论。(6)完成配套比较训练。 2.教师推送“雨课堂”班级(文锦羽录学习智慧链 1 班)课件“群亭一览”,课堂课件同步雨课堂、上传微信公众号。 丰乐亭记(欧阳修)2-4-6-8 组(醉翁亭记 姐妹篇) 醒心亭记(曾巩)1-3-5-7 组(醉翁亭记 呼应篇) 六六. . 课型课型 智能新信息技术融合课 七七学习过程学习过程 2 环节环节任务任务教师活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学生活动技术应用技术应用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环节一:今日诵读名家名篇环节一:今日诵读名家名篇 今日诵读今日诵读男生 6 人小 组诵读醉 翁亭记(2 人分诵、轮 诵、6 人合 诵)
4、 1.推送:Ipa 端推送诵读评分标准(30 分,4 项) 到“雨课堂”文锦羽录学习智慧链 1 班班级学生 端 2.布置:给小组诵读打分 3.同屏:Ipa 录制诵读现场,回放镜头引导评分 1. 学生信息代表切 换授课转换希沃界 面 2. 全体学生同步接 收教师雨课堂端授 课 PPT 课件 3.学生听诵小组诵 读并同步评分 1.展示台多屏 推送 2.雨课堂端诵 读评分上传推 送 3.手机、ipa 学 生端推反馈雨 课堂评分结果 每日诵读篇目为课标 指定篇目,以 6 合作 小组独诵、齐诵、演 诵等形式进行,附学 生自制的 PPT 与音频 音乐背景,同时按评 分标准赏析,利于形 成经典诵读进课堂的
5、语文学习好习惯。 环节二:漫步环节二:漫步“翁翁”亭亭醉与醒醉与醒 1.读图知文教材 p49 页 课文插图 1.提问: 主人公醉翁庆历几年任滁州知州? (1045 年)时任几岁?(38 岁) 2.展示图并观察讨论思考: (教材 p49 页课文插图扫描转化 PPT 图)看到什 么,同时用课文语句映照看到了什么?图中每个 景观,依据在文中哪里? 方法指引:图文结合,找到映照点。 听评小结: (1)点评小组学生回答,分析读图依据滁人 (板书) (2)点评小组学生回答,分析读图依据“亭子” (3)什么群体?宾客(板书) (3)在哪里?识图清澈小溪的依据在哪里? 由人转入泉酿泉(板书) (4)太守躲在哪
6、里?太守、醉翁(板书) (5)提示:图中景物推敲还有很多,会发现野蔌 山肴、会发现野芳佳木等等。 小组互动讨论, 代表 发言: 1 组: “负者歌于途, 行者,” 2 组:“觥筹交错、 起坐而喧哗者” 3 组:“临溪而 渔,” 4 组:“太守”,在 亭子里, 戴着高的黑 色帽子别号醉 翁 1.转化天猫同 屏 ppt 界面 2.教材 p49 页 课文插图, 教师同屏拍摄 学生回答现场 1.PPT 图,教材 p49 页课文插图扫描转化 为课件资源,充分应 用教材选录的优秀资 源 2.图文映照法:认真 观察景点,发现这份 国画意蕴很多,依据 文而画成画,非常像 王维的作品诗中有 画, 画中又可以见文
7、, 像这样的图片一定 仔细推敲照应,对于 诵读也有很多益处。 3 2.说字释题 1.说 “关键词” 一题三关 2.比较阅读的 思考:比什 么?怎么比? 比的效果? 1.切入:比较阅读主题题目关键词 醉醉眼 (“醉”相对“醒”) 醒醒心 提示:什么是醉,什么是醒,无论醉还是醒,酿 泉能酿出什么 (板书)酿泉酒故事 2.说字释题 (展示 PPT) (1 1)说)说“酒酒” 提示:有酒就有故事凡是文人的地方少不了酒、 所以说欧阳修也少不了酒,有了酿泉、有了美酒 故事就很多,同学认真观察“酒”醉、醒,有什 么共同字酉 (板书)醉酉醒 文章的醉两种意思(展示:PPT 酒释意),找出 可以照印“醉”的文中
8、语句。 (2 2)说)说“翁翁” 提问:什么叫苍颜白发?欧阳修的“翁”此时几 岁,为什么称自己“翁”? 引导:联系背景注释理解“翁”的心境,“翁” 是否真实年龄? 这里的“翁”年纪最大,经历被贬谪等事情。 (3 3)说)说“醒醒” 提问:既然如此,我们的欧阳修是否在滁州琅琊 山这样一个地界上,沉醉不醒呢? (板书)醉-醒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同学认真观察判断 “酉”字偏旁,体会 “醉”与 “醒”二 字的关联与转换 回答: 饮少辄醉 不大会喝。 推算:出生 1007, 来滁州 1045,38 岁。 回答: “年又最高”、 “苍颜白发, 颓然乎 其间者” 形容年级比 较大。 思考:“醉能同其乐
9、, 醒能述以文者” 1.希沃推送同 屏 “醉” 、 “翁” 、 “醒” 三字的本 义、喻义、引申 义 1.引导比较阅读主题的 切入如何从题目关键词 着眼。 2.辅助说字释题,从本 义、喻义、引申义三个层 面,加深对题目的理解。 3.查找并说出含“醉”、 “乐”、“醒”的句子 ,为“醉眼 醒心 乐怀” 三个比较阅读点的展开 学习做初步的文本体验。 3.醉翁吟链接沈遵 醉翁吟 1.展示 PPT醉翁吟,齐读并翻译。 余作醉翁亭于滁州,太常博士沈遵,好奇之 士也。闻而往游焉。爱其山水,归而以琴写之, 做醉翁吟三叠。 (节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 链接醉翁吟 学生在导学案 (雨课 堂) 学生活动: 小组 讨
10、论, 翻译 醉翁吟 Ipa 同屏展示1.通过醉翁吟的 链接,一则体会醉 翁亭记作品当时社 会与文化影响力,二 者也体会如沈遵这样 4 2.结合欧阳修写醉翁亭记的轶事,体会沈遵 “闻而往游焉”的社会想象,说明醉翁亭记诞生 的社会与文化影响力。 (板书)醉翁吟 美景醉眼醒心乐怀民康 文言文小片段。 翻译: 我在滁州写醉 翁亭, 太常博士沈遵 是个好奇的人。 听说 后去游览了。 他也爱 这山水, 回来后把琴 曲纪念, 做 醉翁吟 三叠。) 的好奇之士闻而往游 的幸福之举,利于对 “美景醉眼 醒心乐怀民 康”层层递进的文章 深意的理解。 2.补充介绍智仙和尚 建亭而请欧阳修命 亭、写亭、刻文亭上, 而
11、让天下士纷至琅琊 山寻文拓墨。 4.琅琊梦38 岁“翁”的 琅琊梦 比较方式关系原篇选篇 横式比较姐妹篇醉翁亭记(欧阳修)丰乐亭记(欧阳修) 纵向比较内外篇醉翁亭记(欧阳修)醒心亭记(曾巩) 【自我作品横式比较】醉眼 剖析自己的心 审视自己 (一)丰乐亭记(欧阳修)2-4-6-8 组(醉翁亭记 姐妹篇) 沉醉假醉 【他人作品纵式比较】 醒心 (二)醒心亭记(曾巩)1-3-5-7 组(醉翁亭记 呼应篇) 真醒 (一)比较 丰乐亭 记 自我作品 横式比较: 醉眼 醉翁亭 记 丰乐亭 记 1.提问:丰乐亭记写什么内容? 布置:打开“雨课堂”对应资料讨论小组材料单 分配的任务) 补充:欧阳修在滁州只做
12、三年太守,却与亭子结 缘,“醉翁亭”(1046 年),“丰乐亭”(1047 年)。 2.质疑:丰乐亭记只讲战乱和和平变迁,够 吗? 引导:学生抓住比较阅读的切入点思考如何看题 活动:学生在“雨课 堂” 手机端讨论并书 写丰乐亭记导学 案任务、 拍传相关讨 论结果 回答: 北宋文学家欧 阳修创作的散文, 记 录丰乐亭经过战乱 和和平的变迁。 1.IPA 同屏拍 摄小组材料单 分配的任务及 现场 (雨课堂推送 丰乐亭记 导 导学案 2.IPA 投屏拍 摄学生小组讨 论的情况 1.雨课堂学生投稿反 馈训练(电子答题或 者(见省级课题实 验班合作小组课堂日 记(学生版)便 签拍传),利于将比 较的内容
13、一点一点清 晰而有效的呈现。 3. 选取欧阳修丰乐 亭记、醉翁亭记 5 目。 示例:醉翁亭记,题眼-醉、翁 布置:找出文中的最关键字眼涉及的关键句 醉翁亭记题目最关键的字眼“醉”,找 出文章对应的“醉”的语句; (PPT 推送示范相关语句) 丰乐亭记题目最关键字眼的“乐”,找 出文章对应的“乐”的语句; (板书)醉-乐 共同梳理: 3.提问:说说丰乐亭的相关故事。 (左板书:牵连“醉”与“乐”关系线) 提问:丰乐亭除了描述到安居乐业,作为山水游 记文章非常注重写什么?(景物) 丰乐亭的甘泉醉翁亭的酿泉 小结:醉眼,真醉! (左板书:醉因山水、因人物、因情境) 提问:他是否就一醉不醒呢? (右板
14、书:入则仕,退则山水) 当我被重用我可以学而优则仕, 如果不信任, 离开或被贬谪。可以到山水中寻找个人的情趣。 他有一颗清醒的心。 补充:古人对欧阳修的“丑乖”之评 活动:找关键文句。 回答:始饮滁水而 甘。其上则丰山,耸 然而特立;下则幽 谷,窈然而深藏;中 有清泉,滃然而仰 出。 醉于山、喝溪水 (甘水)、修缮、建 亭 3.百度网盘资 源调用(切换 丰乐亭记 原 文),教师投屏 4.雨课堂推送 君临群亭比较 阅读导学练 (小 组讨论) 自我作品横式比较, 既易于掌握比较阅读 的切入点与 方法, 有 利于对欧阳修的醉景 与醒心的体悟。 补充古人对欧阳修的 “丑乖”之评,一则 增加学习环节的文
15、学 趣味性,二则崇仰欧 阳修的卓绝才华。 (二)比较 醒心亭 记 他人作品纵 式比较: 醒心 醉翁亭 记 醒心亭 提问: 醒心亭记中的“醒心”二字来自哪里? 为什么命名“醒心” 齐读:朗读第二自然段并找出对应句子。 归纳:“其心洒然而醒”,美景唤醒醉意,美景 让人久久难忘,天地灵气给人慰藉,让人走起来 更加宽松自然。 齐读:朗读第二段 活动 回答: 喝醉来到醒心 使目新乎其所睹, 耳 新乎其所闻, 则其心 洒然而醒, 更欲久而 比较阅读课堂训练。 以文推文确立比较核 心点,掌握比较方法 的横纵法。 6 记忘归也。 环节三环节三: :君临君临“群群”亭亭乐与怀乐与怀 比较三篇作 品: 乐怀 醉翁
16、亭 记 醒心亭 记和丰 乐亭记 导析: 三篇文章两篇是欧阳修所写,另一篇是弟子 曾巩所写,三篇名篇形成回环。可谓君临群亭。 醉翁亭(智贤建)-丰乐亭(欧阳修自己建) 醒心亭(欧阳修自己又建),请学生曾巩写,把 老师的心声表达,三篇文章都是围绕醉、醒、乐 来写。最为最高的境界乐怀表现在哪里? 演示 PPT醉翁亭记“乐”文句示例,两 篇文章分组找出“乐”的句子 景物、人、景人山水年万物之乐 共同梳理: 丰乐亭记中的“乐”句子(荧光笔画出,张贴小组 日记上)6 句见 PPT 推送 醒心亭记中的“乐”句子(荧光笔画出,张贴小组 日记上)9 句见 PPT 推送 小结:三篇从“醉眼、醒心、乐怀”入点比较学
17、 习,仅是一个发端,实际上其他角度的比较方法 还很多,在下一节君临“群”亭系列学习中继续 推出苏轼、苏辙其他名家心中的亭子。 PPT 教师演示醉翁 亭记, 分组两篇文章 乐的句子 回答: 丰乐亭记 第三自 然段相关语句(IPA 投影手机端答案) 醒心亭记 中的公 之乐也 1. 雨课堂推送 君临群亭比较 阅读导学练 (小 组讨论) 2. Ipa 拍传学 生小组讨论现 场 1.学会抓题元素、抓 关键词、抓对应关键 句优化文本阅读。 2.运用新信息媒体融 合技术辅助更优质的 以“一”带“群”的 阅读模式 课后作业课后作业君临“群”亭之比较阅读预习,要求翻译并完成 限时训练。 (1)喜雨亭记(苏轼)2
18、-4-6-8 组 (2)武昌九曲亭记(苏辙)1-3-5-7 组 设计题目 ( “雨课堂” 学生端推送) 以“一”带“群”的 阅读模式。 7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8 附:比较阅读附:比较阅读 丰乐亭记原文(欧阳修)丰乐亭记原文(欧阳修) 1. 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远。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 泉,滃然而仰出。俯仰左右,顾而乐之。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昔太祖皇帝, 9 尝以周师破李景兵十五万于清流山下,生擒其皇甫辉、姚凤于滁东门之外,遂以平滁。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升高以望清流之关
19、,欲求 辉、凤就擒之所。而故老皆无在也,盖天下之平久矣。 2.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所在为敌国者,何可胜数?及宋受天命,圣人出而四海一。向之凭恃险阻,铲削消磨,百年 之间,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欲问其事,而遗老尽矣!今滁介江淮之间,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 以乐生送死。而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于百年之深也。 3.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 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
20、之乐 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4.庆历丙戌六月日,右正言知制诰、滁州军州事欧阳修记。 醒心亭记原文(曾巩)醒心亭记原文(曾巩) 1.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欧阳公作州之二年,构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义。既又直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 心”,使巩记之。 2.凡公与州之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 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故即其所以然而为名,取韩子退之北湖之诗云。噫!其 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而名之以见其实,又善者矣。 3.虽然,公之乐,吾能言之。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天下之学者,皆为材且良;夷狄鸟兽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 公乐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岂公乐哉?乃公所寄意于此也。 4.若公之贤,韩子殁数百年而始有之。今同游之宾客,尚未知公之难遇也。后百千年,有慕公之为人而览公之迹,思欲见之,有不可及 之叹,然后知公之难遇也。则凡同游于此者,其可不喜且幸欤!而巩也,又得以文词托名于公文之次,其又不喜且幸欤! 5.庆历七年八月十五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