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含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卖家):wenku818 文档编号:1848615 上传时间:2021-11-07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0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含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含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含答案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含答案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含答案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1 页 共 18 页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一、积累与运用。 (24 分)分) 1 (6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翻过山峰,突然眼前一亮,众人齐声惊呼“哇哇”!但见花如潮涌恣肆 , 绵沿 数里,铺陈山脊 。,连片的鲜花依山就势,高低起伏,像(一幅/一副) 长轴画卷,壮丽辉煌。人在花海徜徉 ,恍若置身仙境。蓦然 回首,红色深浅交织,而又 层次分明。川梭 的游人,时而漂浮 于花海柔波,时而被漩涡 淹没,但总是沉醉其中, (徘 徊不前/流连忘返) 。,在花海里循环往复,无止无休我不禁 想:龟峰 山是大自然亿万年的心血 造化,面

2、对大自然坚辛 的付出、多情的馈赠 ,我们的确应该自 觉地加以爱护。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绵沿恣 (z)肆山脊 (j) B川梭徜 (chng)徉蓦 (m)然 C漂浮漩 (xun)涡不禁 (jn) D坚辛心血 (xi)馈 (ku)赠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一副徘徊不前 B一幅流连忘返 C一幅徘徊不前 D一副流连忘返 (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放眼望去人流如游龙般变得越来越长 B驻足近观人流如飘带般变得越来越长 C驻足近观人流如游龙般变得越来越长 D放眼望去人流如飘带般变得越来越长 2 (2 分)下列句子中加点

3、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 水经蒸馏,味同嚼蜡 矣。 B 人们看到, 中方虽是被迫应战, 但应对得有条不紊 、 胸有成竹, 打出了一套反制的“组 合拳” 。 C造假成本低、产业链完善、产业化程度高等因素,让流量造假信手拈来 。 第 2 页 共 18 页 D专家学者对网络流行语的批判性思考,显然不算吹毛求疵 :在文化炒作成为产业链的 现实语境下,防止恶俗语言习惯对汉语言文字的侵蚀,恐怕也是相关部门的责任所在。 3 (2 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阅读艾青的我爱这土地 ,使我感受到了作者炽热的爱国情怀。

4、 B 经典咏流传告诉我们,古诗词本身有着无穷魅力,今人只差爱上的机缘。 C 厉害了,我的国这部纪录电影,从圆梦工程,创新驱动、绿色中国等角度,宣传 了我国的大国风采。 D我们既要脚踏实地,又要仰望星空,才能走出一条丰富而精彩的人生之路。 4 (2 分)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岳阳楼记 醉翁亭记这两篇名文的作者分别是范仲淹、欧阳修,他们都是宋代的 文学家。 B法国作家雨果是享誉世界的文豪,代表作品有悲惨世界 巴黎圣母院等。 C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有“诗豪”之称。代表作有秋词 酬乐天扬州初 逢席上见赠 陋室铭等。 D 我爱这土地是台湾诗人余光中在 1972 年写的。诗

5、歌表达对诗人虽身居海外却难掩 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5 (12 分)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江山如此多娇,。 (毛泽东沁园春雪 ) (2),到乡翻似烂柯人。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 (3)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艾青我爱这土地 ) (4),此事古难全。 (苏轼水调歌头 ) (5),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张岱湖心亭看雪 ) (6)?雪拥蓝关马不前。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 (7)汉文有道恩犹薄,。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 (8)艾青原名,浙江金华人,诗人。代表作。 二、阅读二、阅读。 (46 分)分) 6 (6 分)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问题。 行路难 李白 金樽

6、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以下诗歌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开头两句以夸张的笔法,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体现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第 3 页 共 18 页 B诗中以“欲度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来比喻人生道路中的艰难险阻。 C诗中借典故,直接表达了诗人盼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心理。 D诗的最后两句写出了诗人坚信行船路上必能安全到达彼岸的坚定信心。 (2)怎样理解“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含义及其表达的情感。 7 (1

7、4 分)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题目。 (一)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拥毳衣 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 与余舟一芥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 “湖中焉得更有 此人! ”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更有痴似 相公者! ” (节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 ) (二) 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 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 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

8、也。晚同子公渡净寺,觅阿宾旧住僧房。 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草草领略,未及偏赏。次早得陶石篑帖子,石篑兄弟 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 (选自袁宏道西湖 ) 突兀:高耸的样子。棹:船桨,这里作动词,指划船。酣:尽兴,曾封东阿王。 民间传说曹植年幼时,曾受到哥哥曹丕的皇后甄氏的照料,就是著名洛神赋 ,而甄氏 也因此被尊为洛神。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湖中人鸟声俱绝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 境 B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 白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 湖 C是金陵人,客 此太守与客 来饮于此 D午刻入昭庆,茶毕 吾与汝毕 力平险,指通豫南 (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

9、成现代汉语。 见余,大喜曰: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 (3)语段(一) (二)言简义丰,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 (4)语段(一)笔墨精炼,表现力强 (5)语段(一)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第 4 页 共 18 页 8 (10 分)议论文阅读 母语是教育的起点 周国平 尼采曾经指出:母语是“真正的教育由之开始的最重要、最直接的对象” ,良好的训 练是“一切后续教育工作”的“自然的、丰产的土壤” ;教师应当使学生从少年时代起就 严肃地对待母语,最好还“对语言产生高贵的热情” 。我完全赞同他的见解。 教育是心智成长的过程,而母语环境是心智成长重要的环境之一。母语就好比文化母 乳

10、,我们在母语的滋养下学会了思考、表达和交流。虽然后续教育有不同领域和学科之 分,但一切教育的基本要求是正确地读、想和写,而这种正确性正是通过良好的母语训 练打下基础的。认真对待语言,这不仅是为了避免他人的误解,更是对待心智生活的严 肃态度。不能想象,自己思考时会非常认真。相反,凡是呕心沥血于精神劳动的人,在 传达时对文字往往都近乎怀有一种洁癖。 如果说文化是一种教养,那么,母语就是教养的基本功,我们会立刻断定他没文化。 一个语言华而不实的人,我们也可以立刻断定他伪文化。举止上的高贵风度来自平时最 一丝不苟的训练和自我训练,哪怕是写只给某一个人看的信,只给自己看的日记,文风 的端正,不肯留下一个

11、不修边幅的句子,良好的文字习惯就化作本能了,而这便是文字 上的教养 一百多年前,尼采埋怨德国青少年不是向德语经典作家、而是从媒体那里学习母语, 使得他们“尚未成型的心灵被印上了新闻审美趣味的野蛮标记” 。如果尼采生活在今天这 个网络时代,网络语文的繁荣极大地拓宽了写作普及的范围和发表自由的空间,诚然是 好事,因此可能导致两个后果,一是内容上的浅薄,成为即兴发泄和时尚狂欢的娱乐场; 二是语言上的粗率,成为错别字和语病的重灾区。 所以,我提倡,各民族都拥有优秀母语写作的传统,它们理应成为母语学习的范本, 而不该是网络语文。 (摘自中国教育报 )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段画线句子运用

12、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3)下列对文本信息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段从母语环境的重要性及母语是教养的基本功两个方面,正面论述了中 心论点。 B作者坚决否定了网络语文学习母语的做法,并指出了网络语文的缺点及危害。 C作者善于引用,巧妙分析,使文章富有文化底蕴。 D作者号召我们要拥有优秀母语写作的传统,母语学习的范本应该是民族的经典作品。 (4)书写,是母语教育的基础;键盘打字,联系自身实际,谈谈你对汉字书写及键盘打 第 5 页 共 18 页 字的看法。 9 (16 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老师,我出彩了吗 潘银璋 教了十八年的中学,突然面对天性活泼的三年级学生,像是面对一群吵闹

13、的小麻雀, 小孩子嘛,要多鼓励。可这些孩子,课堂照闹。 周三值日,我在走廊行走,听着别班孩子的琅琅书声,清脆、灵动;再看看我们班, 没有生气。走着走着,突然看到墙上挂着的学校办学理念: “人人向上,有了。 第二天上课,我给全班同学分享了“人人向上,个个出彩”的理念。我说: “向上, 用积极的心态对待学习;出彩,向好的方向改变。班级是一棵大树,如果你能成为一片 出彩的叶子,泛起了阵阵涟漪, “啪啪啪” 效果真的很好,很多同学马上态度就转变了,连平时最调皮的那几个孩子作业也认真 了, 心灵的散章也在班级里处处唱响。 唯独李东,让我很忧心。他像是一片睡着了的叶子,书不会背,作业老是不认真,唯 一的变

14、化就是坐姿稍微好了一点。 有一天,我正在办公室批改作业,李东蹑手蹑脚地走了进来。 “我正要找你,我送你 一样东西,好吗?”他的声音低得只有自己才能听见。 “什么东西?”我皱起眉头。他的 脸涨得通红, “是这个,老师。 ”我一看,我不吃糖,他已经轻轻把糖纸撕开,您吃了吧, 您每天上课擦黑板,每天吃一颗泡泡糖,它可以帮您吸收灰尘,原本皱着的眉头也舒展 开来。 我放下手中的红笔,拉起他的手。 “孩子,你怎么知道的?” “老师,因为李东调皮、 不认真,每天三分钟的阅读分享从来没有让他上过台,不是吗?谁敢说他没有进步呢? 傍晚在环湖散步,风从湖畔椰树的梢头拂过,椰树手舞足蹈,将树下斑驳的光影抖得 支离破

15、碎。光斑破碎再合拢,合拢再破碎 六月,骄阳似火。教室里像个蒸笼,闷得透不过气。课堂上,汗流浃背地上课,同学 们正听得津津有味,我要上厕所。 ” “又是他。 ”同学们叹气道。 “好,你去吧。 ”我不耐烦 地说。 同学们正在回答问题。 “报告!” “进来!” “呀,怎么端着一杯水,你不是上厕所吗?” 全班同学一下子用惊奇的目光盯着他。 李东涨红着脸,小心翼翼地端着水杯走进教室。 “老师,您讲课声音都嘶哑了,请假 出去给您倒杯热水润润喉咙。 ”他说完腰弓成 90 度,两手笔直地伸出我看着水杯,热气 在空中缭绕,慢慢向上、向上。水汽氤(yn)氲(yn) ,我的眼睛湿润了,同学们看着 李东的目光也不觉有

16、了改变。我放下课本,慎重地接过热水喝了一口。真甜啊! 一直看着我的李东,露出天真的笑容,怯怯地问我: “老师 第 6 页 共 18 页 我心里一颤,心弦仿佛被拨动了,每个人都是一片独特的叶子啊!我伸手从讲台上拿出 一本心灵的散章 ,你出彩,你比任何人都出彩。因为你懂得” (摘自散文选刊 ,有删改) (1)根据文意,在表格的横线处将相关内容补充完整。 小说情节“我”的心理感受 李东不爱学习忧心 感动 “我”从没让李东上台分享惭愧 李东给“我”倒水润喉 (2)品读文章第段,从描写或修辞的角度做简要赏析。 (3)第段中画线的句子有什么深刻的含义,说说你的理解。 (4)结合文中的具体情节对李东的形象进

17、行简要分析。 (5)文章的标题能否改为“一片独特的叶子” ,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述理由。 三、写作三、写作。 (50 分)分) 10 (50 分)按要求写作。 回顾三年走过的历程,掩卷遐思,语文之旅精彩纷呈:一次爬山的经历;一次异 地他乡的相遇,让鲁迅先生认识了“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藤野先生,至今还在 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上广为传颂;还有那蹬三轮的老王、卖油的老翁、亲爱的小桃 树无不历历在目。 亲爱的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肯定也有影响我们至深至远的人、事、物, 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文章。 要要求: (1)把题目补充完整; (2)文体特征要鲜明,要有真情实感; (3)文章中不得出现真

18、实的校名、地名、人名; (4)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第 7 页 共 18 页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积累与运用一、积累与运用。 (24 分)分) 1 (6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翻过山峰,突然眼前一亮,众人齐声惊呼“哇哇”!但见花如潮涌恣肆 , 绵沿 数里,铺陈山脊 。,连片的鲜花依山就势,高低起伏,像(一幅/一副) 长轴画卷,壮丽辉煌。人在花海徜徉 ,恍若置身仙境。蓦然 回首,红色深浅交织,而又 层次分明。川梭 的游人,时而漂浮 于花海柔波,时而被漩涡 淹没,但总是沉醉其中, (徘 徊不前/流连忘返) 。,在花海里循环往复,无止无休我不禁 想:龟峰 山是大自然亿

19、万年的心血 造化,面对大自然坚辛 的付出、多情的馈赠 ,我们的确应该自 觉地加以爱护。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C A绵沿恣 (z)肆山脊 (j) B川梭徜 (chng)徉蓦 (m)然 C漂浮漩 (xun)涡不禁 (jn) D坚辛心血 (xi)馈 (ku)赠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一副徘徊不前 B一幅流连忘返 C一幅徘徊不前 D一副流连忘返 (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 A放眼望去人流如游龙般变得越来越长 B驻足近观人流如飘带般变得越来越长 C驻足近观人流如游龙般变得越来越长 D放眼望去人流如飘带般变得越来越长 【分

20、析】 (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根据词语搭配来确定字音、字形。 A有误, “绵沿”应为“绵延” , “山脊”中的“脊”应读作“j” ; B有误, “川梭”中的“川”应为“穿” , “蓦然”中的“蓦”应读作“m” ; C正确; D有误, “坚辛”中的“坚”应为“艰” , “心血”中的“血”应读作“xu” ; 故选:C。 (2)本题考查词语辨析。根据词语含义和句子内容来分析。 第 8 页 共 18 页 一幅:表示数量。用于布帛、纸张、图画等。 一副:数量词,常用在成对或成套的器物、人或动物的躯体、内脏、容貌、面部表情、 姿势、言语、文章、手段、本领等名词之前。 根据“长轴画卷”的提示,第一空选“一

21、幅”恰当; 徘徊不前:比喻总在一个地点不能前进。 流连忘返:玩乐时留恋不愿离开。留恋得忘记了回去。 根据“总是沉醉其中”的提示,第二空选“流连忘返”恰当; 故选:B。 (3)本题考查句子衔接。梳理前后文的内容,根据文章内在的联系来选择恰当的句子填 空。 根据“连片的鲜花依山就势,高低起伏”的提示,第一空应该填“放眼望去” ; 根据“川梭的游人,时而漂浮于花海柔波,时而被漩涡淹没”的提示,第二空选“人流 如游龙般变得越来越长” ; 故选:A。 【解答】答案: (1)C (2)B (3)A。 2 (2 分)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

22、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 水经蒸馏,味同嚼蜡 矣。 B 人们看到, 中方虽是被迫应战, 但应对得有条不紊 、 胸有成竹, 打出了一套反制的“组 合拳” 。 C造假成本低、产业链完善、产业化程度高等因素,让流量造假信手拈来 。 D专家学者对网络流行语的批判性思考,显然不算吹毛求疵 :在文化炒作成为产业链的 现实语境下,防止恶俗语言习惯对汉语言文字的侵蚀,恐怕也是相关部门的责任所在。 【分析】本题考查成语的理解和使用。解答时需要认真读题,回顾所学完成作答。 【解答】ABD使用正确; C使用有误,随手;拈。随手拿来,用不着怎么思考,所以该成语和句意不符。 故选:C。 3 (2 分)下列句子中,没有

23、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阅读艾青的我爱这土地 ,使我感受到了作者炽热的爱国情怀。 B 经典咏流传告诉我们,古诗词本身有着无穷魅力,今人只差爱上的机缘。 C 厉害了,我的国这部纪录电影,从圆梦工程,创新驱动、绿色中国等角度,宣传 第 9 页 共 18 页 了我国的大国风采。 D我们既要脚踏实地,又要仰望星空,才能走出一条丰富而精彩的人生之路。 【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解答此类题,要掌握常见的病句类型并通读所有句子, 在此基础上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提取句子主干,看搭配是否得当, 找出病因。 【解答】A.有误,缺主语; B.正确; C.有误,搭配不当; D.有误,关联词搭配不当。

24、 故选:B。 4 (2 分)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岳阳楼记 醉翁亭记这两篇名文的作者分别是范仲淹、欧阳修,他们都是宋代的 文学家。 B法国作家雨果是享誉世界的文豪,代表作品有悲惨世界 巴黎圣母院等。 C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有“诗豪”之称。代表作有秋词 酬乐天扬州初 逢席上见赠 陋室铭等。 D 我爱这土地是台湾诗人余光中在 1972 年写的。诗歌表达对诗人虽身居海外却难掩 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 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 【解答】ABC正确

25、。 D有误。 故选:D。 5 (12 分)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毛泽东沁园春雪 ) (2)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 (3)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艾青我爱这土地 ) (4)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苏轼水调歌头 ) (5)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张岱湖心亭看雪 ) (6)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 (7)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 (8)艾青原名蒋正涵,浙江金华人,诗人。代表作大堰河

26、我的保 姆。 【分析】本题考查诗文名句与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学 第 10 页 共 18 页 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 【解答】答案: (1)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注意“竞”的书写) (2)怀旧空吟闻笛赋(注意“赋”的书写) (3)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4)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注意“圆”的书写) (5)雾凇沆砀(注意“凇”的书写) (6)云横秦岭家何在 (7)湘水无情吊岂知 (8)蒋正涵大堰河我的保姆 二、阅读二、阅读。 (46 分)分) 6 (6 分)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问题。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

27、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以下诗歌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开头两句以夸张的笔法,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体现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B诗中以“欲度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来比喻人生道路中的艰难险阻。 C诗中借典故,直接表达了诗人盼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心理。 D诗的最后两句写出了诗人坚信行船路上必能安全到达彼岸的坚定信心。 (2)怎样理解“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含义及其表达的情感。 【分析】本诗是一首旧题乐府诗,诗以“行路难”比喻世

28、道险阻,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 路上遭遇艰难时,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激愤情绪;但他并未因此而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 仍盼着总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 浪漫主义的情调。 【解答】 (1)本题考查了句意理解及作者的情感,作答时要结合全诗加以理解。 A有误,可诗人诗人端起酒杯;拿起筷子。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所以“营 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 B正确; C有误,不是直接而是间接表达了诗人盼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心理; D有误、毅力和决心。 故选:B。 第 11 页 共 18 页 (2)本题考查赏析诗词名句。 “长风破浪会有时! ”他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乘长风破 万里

29、浪,横渡沧海。表现了一种积极的追求。 答案: (1)B (2)含义:有一天一定能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渡过沧海,能实现自己的远大 抱负,生动地表现了作者乐观。 译文: 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十千,玉盘里的菜肴珍贵值万钱,我放下杯筷不愿进餐,心里一片 茫然,冰雪却冻封了河川,莽莽风雪早已封山,闲待东山再起,他乘船经过日边,多么 艰难,如今又身在何处,到时定要扬起征帆! 7 (14 分)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题目。 (一)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拥毳衣 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 与余舟一芥 到亭上,有两人

30、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 “湖中焉得更有 此人! ”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更有痴似 相公者! ” (节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 ) (二) 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 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 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晚同子公渡净寺,觅阿宾旧住僧房。 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草草领略,未及偏赏。次早得陶石篑帖子,石篑兄弟 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 (选自袁宏道西湖 ) 突兀:高耸的样子。棹:船桨,这里作动词,指划船。酣:尽兴,

31、曾封东阿王。 民间传说曹植年幼时,曾受到哥哥曹丕的皇后甄氏的照料,就是著名洛神赋 ,而甄氏 也因此被尊为洛神。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湖中人鸟声俱绝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 境 B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 白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 湖 C是金陵人,客 此太守与客 来饮于此 第 12 页 共 18 页 D午刻入昭庆,茶毕 吾与汝毕 力平险,指通豫南 (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见余,大喜曰: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 (3)语段(一) (二)言简义丰,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 (4)语段(一)笔墨精炼,表现力强 (5)语段(一) “莫说相公痴,更有

32、痴似相公者” 【分析】参考译文: (一)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附近行人、飞鸟的声音 都消失了。这一天晚上初更时,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 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从上至下都是白茫茫的一片。湖上 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 三个人影罢了。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铺着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 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 “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 的人呢! ”他们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我问他们的姓 氏,得知他们

33、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到回来时下了船,船夫嘟哝着说: “不要说相公 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呢! ” (二)从武林门往西走,就望见保叔塔高耸在重山叠岭之中,这时我的心已经飞到西湖 上面。午间进入昭庆寺,喝完茶,即划着小船进入西湖。山是青黑色的,如同美女的眉 毛;岸上春花嫣红,恰似少女的面颊;温柔的春风好像醉人的米酒,湖水的波纹好像平 滑的绸缎。我刚刚抬头一看,不知不觉间就已经是如痴如醉了。这时想用一个词语来描 写眼前美景,却终不可得,大约像东阿王曹植最初见到洛神时一样。晚上同子公一起坐 船来到净慈寺,找到弟弟小修过去住的僧房。游览了六桥、岳坟、石径塘等景点后走回 来。很匆忙地领略了这些景

34、致,没有仔细观赏。到了十九日,收到了陶石篑的请帖,到 十九日石篑兄弟偕同佛学居士王静虚来到了这里,一同游山玩水的好友一时间都聚集到 一起了。 【解答】 (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不同,消失/与世隔绝; B.相同,全; C.不同,客居/客人; D.不同,完/用尽。 故选:B。 (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句中 重点词语有:余,我;焉。句意为:他们看见我! ” (3)本题考查对文章情感的把握。结合(一)文中“雾凇沆砀,上下一白,惟长堤一痕、 第 13 页 共 18 页 与余舟一芥,意思是“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从上至下都是白茫茫的一片,只有一道长 堤

35、的痕迹,舟中的两三个人影罢了” ,体现了作者的故国之思、不随波逐流的品质以及远 离世俗,并寄了托人生渺茫的慨叹,花光如颊,波纹如绫,已不觉目酣神醉,大约如东 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 ,如同美女的眉毛,恰似少女的面颊,湖水的波纹好像平滑的绸 缎,不知不觉间就已经是如痴如醉了,却终不可得,作者点染活画出西湖的“灵性” ,表 现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4)本题考查炼字。 “一字传神”的字需要在文中找出能够体现作者情感的字。示例一: 一个“绝”字、万籁无声的森然寒意,巧妙地从人的听觉和心理感受上画出了大雪的威 严,体现了俗人之见,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则需要找出文中的数量词加以鉴赏, 描写人和物

36、依稀可辨。由“长堤一痕”到“湖心亭一点” ,到“舟中人两三粒” 。示例二: “痕” “点” “芥” “粒”等量词,写出视线的移动,使人觉得天造地设撼动不得。 (5)本题考查比较阅读。 “莫说相公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呢” ,有点,这个尾声、 染于一体, 点出一个 “痴” 字、 相浸染。 所谓 “痴似相公” , 而是以同调来映衬相公之 “痴” , 形容舟子自言自语,如闻其声。这种地方。文情荡漾。痴字表明特有的感受,淡泊孤寂 的独特个性。 答案: (1)B (2)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 “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 ” (3) (一)文中作者描绘幽静广阔的雪景图,体现了作者的故国之思、

37、不随波逐流的品 质以及远离世俗,并寄了托人生渺茫的慨叹,表达了与常人不同的独到审美情趣、独以 自然山水为乐的情感。 (4) “一字传神”示例: “独”字充分体现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 方式,表现他孤高自赏、洁身自好。 数量词示例: “上下一白”之“一”字,概括天空、湖水之间白茫茫浑然难辨的景象,使 人惟觉其大。 (5)借舟子点出“痴”字,又以相公之“痴”与“痴似相公者”相比较;舟子的俗人之 见、不随波逐流的品质以及远离世俗。 8 (10 分)议论文阅读 母语是教育的起点 周国平 尼采曾经指出:母语是“真正的教育由之开始的最重要、最直接的对象” ,良好的训 练是“一切后续教育工

38、作”的“自然的、丰产的土壤” ;教师应当使学生从少年时代起就 严肃地对待母语,最好还“对语言产生高贵的热情” 。我完全赞同他的见解。 教育是心智成长的过程,而母语环境是心智成长重要的环境之一。母语就好比文化母 第 14 页 共 18 页 乳,我们在母语的滋养下学会了思考、表达和交流。虽然后续教育有不同领域和学科之 分,但一切教育的基本要求是正确地读、想和写,而这种正确性正是通过良好的母语训 练打下基础的。认真对待语言,这不仅是为了避免他人的误解,更是对待心智生活的严 肃态度。不能想象,自己思考时会非常认真。相反,凡是呕心沥血于精神劳动的人,在 传达时对文字往往都近乎怀有一种洁癖。 如果说文化是

39、一种教养,那么,母语就是教养的基本功,我们会立刻断定他没文化。 一个语言华而不实的人,我们也可以立刻断定他伪文化。举止上的高贵风度来自平时最 一丝不苟的训练和自我训练,哪怕是写只给某一个人看的信,只给自己看的日记,文风 的端正,不肯留下一个不修边幅的句子,良好的文字习惯就化作本能了,而这便是文字 上的教养 一百多年前,尼采埋怨德国青少年不是向德语经典作家、而是从媒体那里学习母语, 使得他们“尚未成型的心灵被印上了新闻审美趣味的野蛮标记” 。如果尼采生活在今天这 个网络时代,网络语文的繁荣极大地拓宽了写作普及的范围和发表自由的空间,诚然是 好事,因此可能导致两个后果,一是内容上的浅薄,成为即兴发

40、泄和时尚狂欢的娱乐场; 二是语言上的粗率,成为错别字和语病的重灾区。 所以,我提倡,各民族都拥有优秀母语写作的传统,它们理应成为母语学习的范本, 而不该是网络语文。 (摘自中国教育报 )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3)下列对文本信息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段从母语环境的重要性及母语是教养的基本功两个方面,正面论述了中 心论点。 B作者坚决否定了网络语文学习母语的做法,并指出了网络语文的缺点及危害。 C作者善于引用,巧妙分析,使文章富有文化底蕴。 D作者号召我们要拥有优秀母语写作的传统,母语学习的范本应该是民族的经典作品。 (4)书写,

41、是母语教育的基础;键盘打字,联系自身实际,谈谈你对汉字书写及键盘打 字的看法。 【分析】文章开头由尼采的名言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接着具体分析母语在教育中的重 要作用;最后总结全文,向人们发出学好母语的倡议。 【解答】 (1)本题主要考查议论文论点的提炼和概括。论点是作者的完整看法,能够统 摄全文,或出现在文章的首尾段。结合本文论述的内容来看,即:母语是教育的起点。 (2)本题考查论证方法及其作用分析。解答此类题需要正确辨别论证方法,具体分析。 结合句子内容,运用的是比喻论证的方法,使说理更加浅显易懂。 第 15 页 共 18 页 (3)本题考查信息筛选与理解。这是一道选择题,进行仔细的分析比对

42、。其中理解不正 确的一项是 B,作者对网络语文既有肯定,并非全盘否定。 (4)本题考查阅读观点的表达。解答此题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但要注意观点不要过于 极端化。 答案: (1)母语是教育的起点(或母语是“真正的教育由之开始的最重要、最直接的对象” ) (2)画线句子运用了比喻论证,把“母语”比全“文化母乳” 、表达和交流方面的重要 作用。 (3)B(作者对网络语文既有肯定,同时也指出其不足 (4)示例:汉字是我们民族文化的载体,写一手好字,还体现我们个人的修养和情趣, 我们在书写过程中学会了思考,还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血脉,字体规范,准确性高,我 们既要重视汉字书写,把键盘打字作为学习汉语的辅助

43、手段 9 (16 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老师,我出彩了吗 潘银璋 教了十八年的中学,突然面对天性活泼的三年级学生,像是面对一群吵闹的小麻雀, 小孩子嘛,要多鼓励。可这些孩子,课堂照闹。 周三值日,我在走廊行走,听着别班孩子的琅琅书声,清脆、灵动;再看看我们班, 没有生气。走着走着,突然看到墙上挂着的学校办学理念: “人人向上,有了。 第二天上课,我给全班同学分享了“人人向上,个个出彩”的理念。我说: “向上, 用积极的心态对待学习;出彩,向好的方向改变。班级是一棵大树,如果你能成为一片 出彩的叶子,泛起了阵阵涟漪, “啪啪啪” 效果真的很好,很多同学马上态度就转变了,连平时最调皮的那

44、几个孩子作业也认真 了, 心灵的散章也在班级里处处唱响。 唯独李东,让我很忧心。他像是一片睡着了的叶子,书不会背,作业老是不认真,唯 一的变化就是坐姿稍微好了一点。 有一天,我正在办公室批改作业,李东蹑手蹑脚地走了进来。 “我正要找你,我送你 一样东西,好吗?”他的声音低得只有自己才能听见。 “什么东西?”我皱起眉头。他的 脸涨得通红, “是这个,老师。 ”我一看,我不吃糖,他已经轻轻把糖纸撕开,您吃了吧, 您每天上课擦黑板,每天吃一颗泡泡糖,它可以帮您吸收灰尘,原本皱着的眉头也舒展 开来。 我放下手中的红笔,拉起他的手。 “孩子,你怎么知道的?” “老师,因为李东调皮、 不认真,每天三分钟的

45、阅读分享从来没有让他上过台,不是吗?谁敢说他没有进步呢? 傍晚在环湖散步,风从湖畔椰树的梢头拂过,椰树手舞足蹈,将树下斑驳的光影抖得 第 16 页 共 18 页 支离破碎。光斑破碎再合拢,合拢再破碎 六月,骄阳似火。教室里像个蒸笼,闷得透不过气。课堂上,汗流浃背地上课,同学 们正听得津津有味,我要上厕所。 ” “又是他。 ”同学们叹气道。 “好,你去吧。 ”我不耐烦 地说。 同学们正在回答问题。 “报告!” “进来!” “呀,怎么端着一杯水,你不是上厕所吗?” 全班同学一下子用惊奇的目光盯着他。 李东涨红着脸,小心翼翼地端着水杯走进教室。 “老师,您讲课声音都嘶哑了,请假 出去给您倒杯热水润润

46、喉咙。 ”他说完腰弓成 90 度,两手笔直地伸出我看着水杯,热气 在空中缭绕,慢慢向上、向上。水汽氤(yn)氲(yn) ,我的眼睛湿润了,同学们看着 李东的目光也不觉有了改变。我放下课本,慎重地接过热水喝了一口。真甜啊! 一直看着我的李东,露出天真的笑容,怯怯地问我: “老师 我心里一颤,心弦仿佛被拨动了,每个人都是一片独特的叶子啊!我伸手从讲台上拿出 一本心灵的散章 ,你出彩,你比任何人都出彩。因为你懂得” (摘自散文选刊 ,有删改) (1)根据文意,在表格的横线处将相关内容补充完整。 小说情节“我”的心理感受 李东不爱学习忧心 李东给“我”送糖感动 “我”从没让李东上台分享惭愧 李东给“我

47、”倒水润喉赞赏 (2)品读文章第段,从描写或修辞的角度做简要赏析。 (3)第段中画线的句子有什么深刻的含义,说说你的理解。 (4)结合文中的具体情节对李东的形象进行简要分析。 (5)文章的标题能否改为“一片独特的叶子” ,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述理由。 【分析】本文以“出彩”为线索,着重写了李东的变化,其他同学都在争取“出彩” ,唯 独李东让“我”忧心;后来李东送泡泡糖让“我”心中起了波澜;李东借请假出去为讲 课的“我”倒热水,使“我”受到震动,感慨“每个人都是一片独特的叶子” 。 【解答】(1) 本题考查对信息的筛选和概括能力。 此题先根据提示确定答案所在区域。 “李 东不爱学习”对应文章第段内容

48、,因此第题根据第段内容概括为:李东给“我” 送糖,露出赞赏的目光。 (2)本题考查语句赏析能力。此题要求从描写或修辞角度着手,椰树手舞足蹈,将树下 斑驳的光影抖得支离破碎”是景物描写、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等作用,但他一直在 努力跟着?谁敢说他没有进步呢,这里的景物描写烘托了“我”难以平静的心情,你出 第 17 页 共 18 页 彩。 “椰树手舞足蹈,合拢再破碎,具有生动形象的表达效果。 (3)本题考查句子的含义。此题要结合人物心理。 “热气在空中缭绕、向上”表面是写 热气升腾,两手笔直地伸出,露出赞赏的目光”等内容可知,有了明显的成长进步。 (4)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可从

49、行为事件和动作。由“老师,您 每天上课擦黑板,每天吃一颗泡泡糖,对您的肺有好处”可见、尊重师长,我出彩了吗” 可见,有积极进取的意愿。 (5)本题考查对标题的赏析。此题答案具有开放性。如回答“能” ,新颖,能激发阅读 兴趣等角度陈述理由,可从“出彩”是文章线索和要揭示的中心。 答案: (1)李东给“我”送糖赞赏 (2)示例一:通过景物描写,烘托人物难以平静的心情。 示例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细腻地写出了晚风吹拂下椰树舒展的情态。 (3)这句话一语双关,表面上说的是水杯里的热气在升腾向上,暗示他也在不断地成长 进步。 (4)从李东给“我”送泡泡糖这个情节,可以看出李东是一个懂得关心他人。

50、从 “李东,怯怯地问我: 老师? ”这个情节可以看出,是一个积极向上的学生。 (5)示例一:能。以比喻的修辞作为标题,富有情趣,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示例二:不能。因为原题中的“出彩”是小说所要揭示的中心,我出彩了吗”为标题, 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三、写作三、写作。 (50 分)分) 10 (50 分)按要求写作。 回顾三年走过的历程,掩卷遐思,语文之旅精彩纷呈:一次爬山的经历;一次异 地他乡的相遇,让鲁迅先生认识了“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藤野先生,至今还在 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上广为传颂;还有那蹬三轮的老王、卖油的老翁、亲爱的小桃 树无不历历在目。 亲爱的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肯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语文 > 考试试卷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含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wenku818)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