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出发)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第 7173 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从条件出发展开思考, 分析并解 决相关问题。 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价值, 发展分析、归纳和简单推理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 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从条件想起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方法。 难点:将已学的策略内化成自己的问题解决策略。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播放司马光砸缸动画片。 同学们,刚才我们看了司马
2、光砸缸这个小故事,司马光用什么办法就出 了他的小伙伴的? 这个“办法”也叫做“策略” 。我们学习数学每天也要解决许多问题,解决 问题就要有办法,有策略。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 (出示课题) 二、导入新知 同学们能用自己的策略解决以下问题吗? 出示: “小猴帮妈妈摘桃,第一天摘了 30 个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摘了 5 个。第 二天摘了多少个? (2)追问:能求出第三天摘的?第五天呢? 学生思考回答。 师:为什么根据这两个条件只能求出第二天摘桃的个数,而求不出第三天摘 了多少个桃呢? (能求出第二天摘的,是因为第二天摘桃的个数与第一天摘桃 30 个这个已 知条件有关。而第三天和第五天摘桃个
3、数与已知条件没有关系。 ) 师:如果老师换个一个条件(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 5 个)现在可以算出 第三天摘多少吗?第五天呢? 三、探究新知 1.出示小猴摘桃情境图(例 1) : 小猴帮妈妈摘桃,第一天摘了 30 个,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 5 个。 ”小猴 第三天摘了多少个?第五天呢? 2.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 从题目中你知道了哪些条件?求什么问题? “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 5 个, ”是什么意思? 预设 1: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摘 5 个,第三天比第二天多摘 5 个 谁能说说两天之间有着怎样的数量关系? 第二天摘的=第一天摘的+5,第三天摘的=第二天摘的+5 能用一个关系式把以上这么多条
4、件总结吗? 通过以上条件引导学生总结数量关系式:后一天摘的=前一天摘的+5 师:同学们真的很棒! 师:现在你们都有办法(策略)了解决这个问题了吗? 3.学生尝试练习。 预设 1:列式解答: 第二天 30+5=35(个) 第三天:35+5=40(个) 第四天:40+5=45(个) 第五天:45+5=50(个) 师:有没有其他方法解答了? 预设 2:第二天 30+5=35(个) 第三天:25=10(个)10+30=40(个) 第四天:53=15(个)15+30=45(个) 第五天:54=20(个)20+30=50(个) 师:第一天是 30 个,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一个 5,到了第三天一共比第 一天
5、多了几个 5? (2 个 5, 也就是 10 个, 再加上第一天的, 就算出第三天摘的。 ) 第一天是 30 个,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一个 5,到了第五天一共比第一天 多了几个 5?(4 个 5,也就是 20 个,再加上第一天的 30 个,就算出第五天摘 的。 ) 师:同学们,除了用列式的方法解答,还有别的方法吗? 预设 3:列表: 这个同学的方法,能看得懂吗?谁来说? 4.反思总结 (1)刚才我们一共想到了 3 种方法,其实都是从“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 摘 5 个”这个条件想起。有了第一天摘的桃子数量就知道第二天的,有了第二天 摘的数量。 就能算出第三天摘的, 这样, 依次能算出第四天、 第
6、五天同学们, 像这样从条件想起,一步步地解决问题。这种策略叫“从条件想起” 。 (2)解决实际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学生反思讨论归纳: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计算解答这三个步骤。 四、巩固练习 看来同学们的收获还真不少。特别是掌握了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这是一个新 本领。想用用这个本领吗? 1.“想想做做”第 1 题。 (1)出示第 1 小题。 从第一幅图看出了什么条件?(4 个苹果重 400 克)能提出什么问题? 第 2 幅图又看出了什么条件?能求出什么?怎么解答? (2)出示第 2 小题。 出示题目。你能根据这些条件提出问题吗? 学生提出问题并解答。 2.完成“想想做做”第 2 题。 老师拿出一个皮球,师生互动,感知球的多次下落与弹起。 “每次弹起的高度总是它下落高度的一半” ,怎么理解? 理解了题意,你能自己分析数量关系,解决问题吗? 列式简便还是列表简便? 学生尝试练习。 五、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你有什么收获吗?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出发) 条件数量关系问题 以后每天都比前以后每天的=前一天的+5第三天摘多少个? 一天多摘 5 个第五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