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7 课 战国时期社会的变化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战国七雄的概念和七国之间的主要战争。 2、掌握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影响 3、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修建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化,提高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 2、通过对商鞅、李冰等历史人物的评价,提高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培养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 2、通过对商鞅变法的分析,认识到改革是时代的需要,要学习商鞅与时俱进、大胆创新、 勇于实践的精神。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七年级学生,他们的分析、归纳和逻辑思维能力都还有待于提高。因此 在教学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认
2、识发展规律,因材施教。 【教学重点】商鞅变法的内容及历史作用。 【教学难点】生产技术的进步,商鞅变法与大变革时代之间的关系,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 二、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同学们好,请同学们一起分享一个成语故事(立木为信) “立木为信” 的故事说明商鞅为变法创造了什么样的条件?要想做个成功的人, 必须具备什 么品质?取信于民 总结:商鞅通过这一做法,树立了威信,取得了百姓的信任,在秦国开始推行变法。 2、出示教学目标 掌握战国七雄及三次典型战役; 了解商鞅变法的原因,识记商鞅变法的内容和影响; 识记都江堰的修建和作用 3、讲授新课 公元前 475 年前 221 年战国封建社会形成时期。 (1
3、)独立自学 1 战国七雄 带着以下问题阅读教材 P31-32,期待你们的精彩的回答。 1、结合课本 32 页地图,完成战国七雄分布图; 2、战国七雄并立局面是怎样形成的? 3、战国兼并战争的特点。 4、战国时期著名的战役有哪些? 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央) 形成原因:一是三家分晋,二是田氏代齐 兼并特点:各自为政,持续时间长等。 著名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 过度:战国晚期,各国之间的兼并战争更加激烈,秦国经过长平之战,打败赵国,确立了在 军事上的强国地位,使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国的进攻,那么,为秦国最终能够完成统一 六国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的事件是:商鞅变法
4、 (2)独立自学 2商鞅变法 阅读 P33,回答下列问题: 1、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变法的原因有哪些? 铁制工具和牛耕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 2、商鞅变法的目的、时间?支持者? 富国强兵;前 356 年;秦孝公 3、说出商鞅变法的内容和影响。 政治:建立县制,废除旧贵族的世袭特权,编定户籍,严明法度。 经济: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 军事:奖励军功 影响: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 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引导探究: 如果你是秦国一位农民,你对商鞅变法持什么态度?为什么?如果你是位旧贵族又会怎么 样? 引导探究 史记记
5、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 被处死。 请大家议一议,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 判断一场变革的成功或失败的标准, 不在于实施变法的人的生与死, 而在于变法的目的 是否达到。商鞅被处死,说明了守旧势力的猖狂和统治者的昏庸。但商鞅虽死,变法还是获 得了成功,因为经过变法,秦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增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 富强的封建国家。 总结:各国都先后通过变法,逐步废除了奴隶制,确立封建制度,地主阶级统治取代了 奴隶主阶级的统治。于是,我过的封建社会形成了。 过度:随着生产力的进步,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强,变害为利已经不是遥不可及 的梦想
6、了,人们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开始改造自然,使其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独立自学 3都江堰 结合课本 P34-35 页,回答下列问题: 右图是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它位于哪里?是谁修建的?它主要有什么作用? 合作探究 1、都江堰包括哪三大主体工程? 2、分水鱼嘴起什么作用? 3、飞沙堰起什么作用? 4、宝瓶口起什么作用? 与以前的治水相比,李冰的治水办法有什么独特之处? 分洪减灾、引水灌溉 都江堰评价:水旱从人,不知饥谨,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课堂小结: 战国是奴隶社会的瓦解和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先进生产工 具的广泛使用和水利工程的修建促使土地私有化的出现, 各国争相变法以实现向封建社会的 过渡,谁的变法最彻底,谁就可以成为最强大的国家。秦国通过较为彻底的商鞅变法,发展 生产,加强军队战斗力和中央集权,迅速进入封建社会并强大起来,为后世秦始皇统一中国 奠定了基础。 课堂练习:(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