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习目标】 1.了解西汉的建立、 “休养生息”的政策和“文景之治” 。 2.通过对秦汉两朝政策的对比,掌握对比的学习方法。 3.感悟“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重点难点】 休养生息和“文景之治”。 秦汉两朝政策对比,得出“得民心者得天下”的认识。 【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法、小组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知识链接】 汉高祖宴群臣的故事设置疑问导入新课。 (怎样治理天下?)你认为汉高祖的话有 没有道理?有道理!俗话说,得人心者得天下!他就是因为深得人心,知才善用,才打败项 羽。 但是, 得天下不易, 坐天下更难。 汉高祖建立汉朝后, 面临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经济形势?, 汉朝统治者是怎样进行统治的?
2、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一(自主学习一(A A 级级) : 一、一、 西汉的建立:西汉的建立: 1.时间:2.人物:3.都城: 二、二、 修养生息政策:修养生息政策: 1.背景:由于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乱,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2.目的: 为了, 汉高祖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 采取了的政策。 3具体措施有: (1)下令“” ,让士兵还乡务农; (2)将因战乱、饥荒而成为奴婢的人释放为; (3)鼓励农民致力农业生产,采取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相应地 减免徭役和兵役。 4、评价:汉高祖死后,继任的统治者继续实行政策,注重农业生产, 使,。 三、文景之治三、文景之治 1.人物: 西汉王
3、朝到了和时期,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 2措施: (1)他们注重,提倡以农为本,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 (2)重视“” ,废除了一些严刑苛法,如断残肢体的肉刑。 (3)他们还提倡,反对奢侈浮华。 3.结果: 文景时期,政治,经济,人民生活,国力,这一 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之为“” 。 合作探究(合作探究(B B 级级) :论从史出:论从史出 1、 汉书食货志记载: “汉兴,接秦之敝(同弊),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 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 (1).根据材料,说一说,当时的社会处于什么样的境况? (2).当时的社会为什么会处于这样的境况? (3).汉初
4、的统治者的首要问题是什么? 2、材料一:夫农,天下之本也,朕亲率天下农耕以供粢盛(zi cheng)(古代盛在祭器内 以供祭祀的谷物),皇后亲桑以奉祭服,其具礼仪。汉书文帝纪第四 材料二: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益 种树可得衣食物。汉书景帝纪第五 材料三:汉文帝时期,把服役由一年一次改为三年一次。为发展农业生产,汉景帝进一 步减轻农民负担,在位的第一年,虽然复收田租,坚持三十税一。他即位的第二年,就免去 天下田租的一半,十三年后,完全废除了田租 材料四:废除连坐,废除肉刑。把墨(脸上刻墨)改为髡钳城旦舂(头发剃光、脖子上套铁 圈服劳役),把劓(割鼻子)改为
5、笞三百(打三百板子),把斩左趾(斩去左脚)改为笞五百(打五百 板子),把斩右趾(斩去右脚)改为弃市(死刑) 材料五:汉景帝有感于文帝规定的笞刑过重,受笞者即使幸免不死,也往往落下终生残 疾,因而改革主要针对笞刑进行,措施有二:一是减少笞数。二是规定刑具规格、受刑部位 和行刑程序。刑具笞杖用竹板做成,长五尺,宽一寸,末梢厚半寸,须削平竹节;笞打的部 分是臀部;笞打过程中不得换人。这样就减轻了笞刑的强度,降低了笞刑对犯罪者身体的伤 害程度,也减少了受笞刑而死的数量。 材料六:文帝在位 23 年,车骑服御之物都没有增添;屡次下诏禁止郡国贡献奇珍异宝; 平时穿戴都是用粗糙的黑丝绸做的衣服。 在中国历代
6、帝王中, 文帝是一生都注重简朴为世人 称道的皇帝。 (1)材料一、材料二体现了汉文帝、汉景帝什么样的措施? (2)材料三体现了汉文帝、汉景帝什么的措施? (3)材料四、材料五体现了汉文帝、汉景帝什么样的措施? (4)材料六图片和材料体现了汉文帝和汉景帝什么样的措施? 【归纳小结】说说看,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当堂检测】 1“汉祖起丰沛,乘运以跃鳞。手奋三尺剑,西灭无道秦。”这首诗描写了哪一朝代 的建立过程() A西汉B东汉C西晋D东晋 2西汉初年,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 A消灭项羽的残余势力B加强中央集权制度 C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D解除朝中大将兵权 3西汉初年,汉高祖为了增加农业劳动力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 士兵还乡务农提倡勤俭治国奴婢释放为平民废除断残肢体的肉刑 ABCD 4下列中国古代帝王中,吸取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的是() 秦始皇秦二世汉高祖汉文帝 ABCD 5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采取的治国措施不包括 () A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B下令士兵回乡务农 C废除断残肢体的肉刑D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6“国家的粮仓丰满,新谷子压着陈谷子,一直堆,堆到仓外;府库里的大量铜钱, 多年不用, 穿钱的绳子烂了, 散钱多得无法计算。 ”这段描绘与下列哪一盛世局面有关() 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来源:Z*xx*k.Com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