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案、教学设计-省级公开课-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配套课件编号:90569).docx

上传人(卖家):小黑 文档编号:1880423 上传时间:2021-11-1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案、教学设计-省级公开课-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配套课件编号:90569).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案、教学设计-省级公开课-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配套课件编号:90569).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案、教学设计-省级公开课-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配套课件编号:90569).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案、教学设计-省级公开课-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配套课件编号:90569).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案、教学设计-省级公开课-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配套课件编号:90569).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 教材教材依据依据 本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册, 主要介绍了秦灭六国结束割据分裂局 面,开创并巩固中华统一的崭新局面。本课所涉及的内容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 中国古代历史发展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 本课内容以统一为核心,按照实现统一、巩固统一的思路,将有关事件组合 在一起,构成一幅多彩的、惊心动魄的历史画卷。 本课概念多,在教学过程中把统一的主线抓住,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帮 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 并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评价各个历史事件的是非功过是切 实学好本课的关键。 一、一、设计思路设计思路 (一)指导思想: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充当

2、引 导者的身份,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过程。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秦朝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 了解秦朝的 疆域和秦长城、灵渠两项古代工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归纳并试评“秦完成统一的原因” “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 施”等措施,培养学生初步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学习归纳、分析和判断的 逻辑方法;学习客观地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秦朝统一历史作用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 势,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的统一在历史上具有 重大意义和进步作用。 4、运用多媒体 (

3、三)教学重点、难点和处理方法 (1)重点:秦的统一及巩固政权的措施。运用多媒体课件、图示等直观 手段,通过古今有关史料,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结合当前国家的发展趋势,提 高学生的认识,分化、解决重点。 (2)难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建立;秦统一的作用。对秦始王这个历 史人物的评价。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图示展示。通过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从而 让学生摸索出评价人物的几点标准,有助于对难点的理解。 二、二、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一)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通过影视作品对秦始皇统一天下有初步的了解, 但对秦朝的各类 制度政策了解不多。对具体历史事件有一定的感知能力,能够通过基础知识的学 习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面貌

4、;但联系、比较能力较差,对秦朝制度、政策的变革 原因及作用不易理解。 (二)教学方法 活动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三三、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播放歌曲爱我中华,引用歌词“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只花, 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导出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那么中国历史上 第一次统一出现在何时,由谁完成?我们共同学习秦统一中国,看秦国是如 何做到一枝独秀,最终吞并六国,笑傲群雄。 (二)新课讲授过程 多媒体展示课标要求、重难点,明确学习任务。 自主学习(自主学习(1010 分钟)分钟) 1、秦统一六国的原因? 2、秦统一六国的过程? 3、秦统一中国的历史意义? 学生阅读课本 42 页第

5、一部分内容,回答问题,教师进行点评(10 分钟)。 1、秦灭六国的原因 由于商鞅变法,秦国经济、军事得到发展,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 国家。 嬴政雄才大略、爱惜人才,得到贤人辅佐。 正确的策略,远交近攻,六国不团结,容易被各个击破。 秦统一六国,顺应了民心,人民渴望统一(“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 者失天下。”)。 2、秦灭六国的过程 (1)时间:公元前 230 年前 221 年(板书) (2)人物:赢政 (3)都城:咸阳 (4)顺序:韩、赵、魏、楚、燕、齐(远交近攻) 3、秦统一中国的历史意义 (1)、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 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 (2

6、)、使人民获得了较为安定的生活和生产的环境,顺应历史的发展趋势, 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 合作探究合作探究(25(25 分钟)分钟) 1、秦统一中国后,建立了怎样的政治制度? 2、秦为巩固统一采取了哪些措施? 学生分小组展示学习成果,小组互评,教师点评 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板书) 1、学生分组自行设计中央集权示意图,教师对示意图进行点评,指出各小 组设计图的优缺点,帮助学生加深理解。然后教师多媒体展示中央集权示意图。 2、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多媒体展示:皇帝丞相郡守县令 通过行政机构示意图,用动画形式演示秦朝的各项权利是怎样一步步集中 到中央,集中到皇帝手里面的。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在

7、政治上所采取的措施起到的作用是,巩固了封建国家的统一,加强了对人民的 统治。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板书)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请同学们想一想,秦统一初期可能会出现哪些不利于稳 定与发展的因素呢?阅读教材,寻找答案。 学生回答:文字不统一、货币不统一、思想不稳定 1、经济上:统一货币、度量衡 让学生想一想:张三兴奋地提着一串刀币上街买肉,路遇李四提着一串铲币 去买米这是发生在什么时代、什么地区的事? 多媒体显示:七国所沿用的货币。 让学生明白这了经济上所采取的统一货币措施。 并通过这个小故事让学生分 析统一货币的所起到的作用。 2、文化上:统一文字 多媒体演示各国所采用的不同的文字,并分析文字不统

8、一带来的影响,从而 得出统一文字这项措施的正确性。 3、军事上:筑长城开灵渠 秦长城起止点西起临洮东到辽东。(多媒体展示) 提问:同学们听说过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吗? 分析今天的长城还意味着什么。让学生体会修长城的艰巨,明白长城是中华 民族的智慧结晶,产生民族自豪感。并引导他们认识维护国家安全的解放军战士 这支钢铁长城。 多媒体显示:水利工程灵渠 通过地图的形式让学生对南方的开发有感性认识。 过渡:通过秦始王的开拓经营,秦朝疆域不断扩大。 5、秦朝疆域 多媒体显示秦朝疆域图,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设计一幅以地理图标为形式的疆 域图。 6、归纳秦统一后为巩固统一采取哪些措施 措施作用 政治 经济 文化

9、 军事 四、小结:综其一生,秦始皇完成了国家的统一,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 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开创了封建专制制度,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能力提升(能力提升(5 5 分钟分钟) (三)当堂达标 1、从陕西省省会西安到吉林省省会长春的旅游路线,被称为“始皇帝 末代皇帝”游,末代皇帝指的是清朝逊帝、“伪满洲国皇帝”溥仪。始皇帝指的 是() A禹B启C秦始皇D黄帝 2、秦统一最重要的意义是() A结束了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 B彻底摧毁了奴隶主贵族统治 C中国从此开始以统一为发展主流 D有利于人民安定生活和发展生产 (四)板书设计 第 9 课“秦统一中国” 一、秦灭六国 1、 原因 2、 过程 3、 意义 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1、中央集权措施 2、地方集权措施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1、政治: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2、文化上:统一货币和度量衡 3、经济上:统一文字 4、军事上:筑长城开灵渠 5、秦的疆域 四四、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本节课自主学习环节设计问题简单,学生通过阅读能迅速找到答案,节约出 大量时间用于突破重难点。中央集权示意图让学生分组讨论,自行设计,难度较 大,部分小组无法完成。在以后的教学中应注意学生活动的难易程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历史 > (部)统编版 > 七年级上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案、教学设计-省级公开课-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配套课件编号:90569).docx)为本站会员(小黑)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