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ppt课件-(含教案+微课+视频+音频+素材)-市级公开课-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编号:80ab3).zip

相关 举报
  • 全部
    • 东山再起.avi
    • 北方民族大交融(微课).mp4
    • 北魏政治与北方民族大交融.ppt--点击预览
    • 教案80ab3.doc--点击预览
    • 爱我中华音乐.mp3
    • 课后练习.doc--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资源描述
第第1919课课 北魏政治与北魏政治与 北方民族大交融北方民族大交融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四单元 三国鼎立第16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第17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第18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第19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和文化第20课 第第1919课课 北魏政治与北魏政治与 北方民族大交融北方民族大交融 课标要求: 通过北魏孝文帝改革,初步理解民 族交往、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 义 公元316年:内迁匈奴人的一支武装力量灭亡了西晋 。 随机提问1: 用一到两个词概括当时中国北方的特点 随机提问2: 哪一政权结束这一局面? 前秦 前秦统一北方 抢答1: 前秦政权是哪一民族建立的? 抢答2: 谁领导前秦走向富强并统一北方黄河流域? 氐族 对峙 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淝水之战 交往中的冲突 交往中的冲突交往中的冲突淝水之战淝水之战 前秦 投鞭于江,足断其流 面对强大于自己数倍的敌 人,东晋将如何迎战呢? 东晋VS 交往中的冲突交往中的冲突淝水之战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 时间 交战双方 主要人物 成语与典故 战争特点 结果 影响 走进影片东山再起结合课本 交往中的冲突交往中的冲突淝水之战淝水之战 交往中的冲突交往中的冲突淝水之战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 时间 交战双方 主要人物 成语与典故 战争特点 结果 影响 抢答 383年 前秦东晋 前秦:苻坚王猛东晋:谢安 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东山再起 以少胜多 东晋大败前秦 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 。 交往中的冲突交往中的冲突淝水之战淝水之战 快速抢答: 淝水之战同在此以前历史上哪 几次战争相似? 巨鹿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交往中的冲突交往中的冲突淝水之战淝水之战 讨论 拥有80万兵力的前秦却败于只有八万兵力 的东晋,你认为导致前秦失败的最重要的原因 是什么? 交往中的冲突交往中的冲突淝水之战淝水之战 总结 拥有80万兵力的前秦却败于只有八万兵力的东晋,你认为导致 前秦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东晋东晋前秦前秦 民族矛盾严重,民族矛盾严重, 军心离散。军心离散。 苻坚骄傲轻敌,苻坚骄傲轻敌, 指挥失误。指挥失误。 将相意见一致,坚决将相意见一致,坚决 抵抗、士气高昂抵抗、士气高昂。 将领智足多谋,将领智足多谋, 指挥得当指挥得当。 长途跋涉长途跋涉以逸待劳以逸待劳 前秦很快土崩瓦解, 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 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 交流中的融合 交流中的融合交流中的融合北魏孝北魏孝文文帝改革帝改革 抢答: 北魏政权是哪一 民族建立的? 4世纪初,鲜卑族 439年:统一北方 交流中的融合交流中的融合孝文帝改革孝文帝改革 内蒙古呼伦贝尔鲜卑族发祥地内蒙古呼伦贝尔鲜卑族发祥地 嘎仙洞遗址嘎仙洞遗址 嘎仙洞刻石拓片嘎仙洞刻石拓片 现存铭刻的文字共现存铭刻的文字共201201字,与字,与 史籍记载的祝文基本相符,证实为史籍记载的祝文基本相符,证实为 北魏王朝承认的拓跋鲜卑发祥地。北魏王朝承认的拓跋鲜卑发祥地。 鲜卑族简介 类别 姓氏特点拓跋、独孤氏、尉迟氏等(多为二三字的复姓) 生活习惯以狩猎、游牧及畜牧为主。 政治制度诸部军事行政联合体 继承制度父死兄即,兄终弟及(包括女人) 文化无文字,以图画记事 交流中的融合交流中的融合北魏孝北魏孝文文帝改革帝改革 北魏落后的文化和统治方式 中原先进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改革迫在眉睫 交流中的融合交流中的融合北魏孝北魏孝文文帝改革帝改革 (孝文帝)雅好读书读书 ,手 不释释卷。五经经之意,览览之便讲讲 诗诗歌铭颂铭颂 ,任兴兴而作 魏书书高祖纪纪下 孝文帝:鲜鲜卑族,姓拓跋 名宏,后改汉汉姓元,故又称元 宏。自幼接受汉汉学教育,是北 魏第一个系统统接受汉汉文化儒学 教育的皇帝。 交流中的融合交流中的融合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 历史短剧: 孝文帝上朝议政 演职人员: 孝文帝堵俊杰 大臣高睿 张秒博 王静妍 宦官汪欣鑫 旁白席运 交流中的融合交流中的融合北魏孝北魏孝文文帝改革帝改革 投票孝文帝娶汉人女子为妻 支持1号键 反对2号键 交流中的融合交流中的融合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 历史短剧: 孝文帝上朝议政 稳固统治,推行改革。 面对民族矛盾和分歧融合 交流中的融合交流中的融合北魏孝北魏孝文文帝改革帝改革 结合课本课后活动,知识拓展 北魏孝文帝改革 措施意义 迁都洛阳 (1)加强与汉族交往; (2)促进洛阳繁荣。 推行汉化 交流中的融合交流中的融合北魏孝北魏孝文文帝改革帝改革 汉化措施 “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30岁以上的鲜卑官 员要逐步改说汉语,30岁以下的要立即改说汉语 ,故意说鲜卑语的,要罢官降爵。 资治通鉴 资资治通鉴鉴 学汉语 联汉婚 鲜卑姓汉姓 拓跋元 拔拔长孙 丘穆陵穆 步六孤陆 贺赖贺 独孤刘 穿汉服 改汉姓 用汉制 二、自上而下的改革二、自上而下的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 南朝的官员陈庆之出使北方,目睹了洛阳的风貌,感慨 地说:“以前以为长江以北都是落后的异族风气,现在 才知道中原地区礼仪兴盛,人才济济,难以言传。” 洛阳伽蓝记 孝文帝改革具有怎样的意义? 交流中的融合交流中的融合北魏孝北魏孝文文帝改革帝改革 结合课本课后活动,知识拓展 北魏孝文帝改革 措施意义 迁都洛阳 (1)加强与汉族交往; (2)促进洛阳繁荣。 推行汉化 促进北魏交融, 增强北魏实力 一位西域商人到北魏都城洛阳后,不可能 看到的现象是() A宫殿巍峨屋宇华丽 B佛教寺院数以千计 C市场汇集四方商人 D满街都是说鲜卑语的汉族人 D 黄河流域(中原地区) 淝水之战 孝文帝改革 民族交融是时代的主流 北方民族大交融北方民族大交融 交融中的发展 交融中的发展交融中的发展北方民族大交融北方民族大交融 农耕民族农耕民族 ( (汉人汉人 ) ) 游牧民族游牧民族 ( (胡人胡人) ) 中原中原 鲜卑鲜卑 匈奴匈奴 羯羯 羌羌 氐氐 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民族交融: 指各民族间共同生活、彼此学习、共同发展 、逐渐交融的过程,包括经济生活、文化语 言、风俗习惯等互相影响,趋向一致。它是 中国古代历史上一种进步的历史现象。 民族大融合专访 1BWTV 交融中的发展交融中的发展北方民族大交融北方民族大交融 北方地区的民族融合的具体表现是怎样的呢 ? (一)制度上的交融 落后民族征服先进民族,最终被先进民族的先进文化所 征服。 马克思 实行君主制度 交融中的发展交融中的发展北方民族大交融北方民族大交融 (一)制度上的交融实行君主制度 (二)生产方式的交融 十六国时期,牛、马、骡、羊等牲畜饲养、役使方法, 以及兽医术、相马术、畜产品加工术,逐步为汉人所接受。 齐民要术 少数民族墓室壁画采桑图 以上资料和图片说明了什么问题? 汉族学畜牧,游牧民族学农耕 交融中的发展交融中的发展北方民族大交融北方民族大交融 (一)制度上的交融实行君主制度 (二)生产方式的交融北方民族学会了汉族的农业生产技术 (三)生活习俗的交融服装、饮食、习俗 穿裤褶服的南朝汉族乐队 “胡人汉服” 胡人汉服 汉人胡服 胡人汉食 面粉 鸡蛋 芝麻油 芝麻 牛奶 汉族 少数民族 融合的文化 就座方式: “席地而坐” 交融中的发展交融中的发展北方民族大交融北方民族大交融 (一)制度上的交融实行君主制度 (二)生产方式的交融北方民族学会了汉族的农业生产技术 (三)生活习俗的交融服装、饮食、习俗 (四)文化上的交融乐舞 民族隔阂民族偏见逐渐减少 交融中的发展交融中的发展北方民族大交融北方民族大交融 北方地区的民族融合有怎样的意义? 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精血,注入 中华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 别创空前之世局。 著名史学家陈寅恪 丰富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为隋唐多民族国家繁荣发展奠定基础; 北齐北齐 西魏西魏北周北周 十六国十六国 北朝北朝 南朝南朝 梁梁齐齐东晋东晋 西西 晋晋 北魏北魏 东魏东魏 宋宋陈陈 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替 对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出现的“胡人汉服”“汉人 胡食”现象的解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北方少数民族和汉族在生活习俗上的相互影响 说明民族融合成为一种历史趋势 北魏孝文帝改革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那里的人们行为怪异,喜穿异族服装,吃异族食物 A.B. C.D. c 淝水之战淝水之战 孝文帝孝文帝 改革改革 汉化措施汉化措施 促进民促进民 族交融族交融 迁都洛阳迁都洛阳 前秦衰败前秦衰败 北魏统一北魏统一 本课小结本课小结 同学们们,回看历历史,中华华民族的发发展史就是一 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历史。各民族在交往 中加深了解,在交流中取长补长补 短,在交融中实现实现 共 赢赢,共同推动动着中华华民族的成长长和进进步,在这这种民 族力量的推动动下,新时时期的中华华民族定会朝着更好 、更强的方向发发展,为实现为实现 祖国的完全统统一和中华华 民族的伟伟大复兴谱兴谱 写美好篇章。 民族的力量 第第 19 课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淝水之战的基本史实,了解前秦失败和东晋取胜的原因。 (2)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及意义,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历 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比较系统地了解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民族大融合的基本史实,包 括北方地区民族融合的趋势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史实,为进一步了解我国古代历史上 民族融合的进程和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过程奠定基础。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智慧课堂为手段,创设情境,把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具体分析民族融合的表现、 对比、历史剧、问答互动、表演讨论等方法,化难为易,从而轻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孝文帝的改革措施,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民族观,通过分析研读史料, 提高归纳概括总结的能力,养成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意识。通过讨论,逐步提高自 主合作和探究学习的能力。从而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在民族问题上的正确观念,认识到民族间交融是我国历史上 民族关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融合的前提条件。 (2)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北魏孝文帝改革所推动的北方民族大融合是符合时代发展潮流 的,从而初步树立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历史价值观,激发初中历史核心素养中的家 国情怀。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难点:正确认识民族大融合的含义。 教学设计思路教学设计思路 1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学习三块内容,淝水之战、北魏孝文帝改革、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三块内 容通过前秦和北魏这两个少数民族政权不同的统治措施及结果,突显出民族交融的历史潮 流。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国家分裂时期。222 年,魏、蜀、吴形成三国鼎立之势。280 年, 西晋短暂统一。316 年,西晋灭亡,国家重新陷入分裂。南方先后历经东晋和南朝时期。 北方进入少数民族政权统治时期,先后经十六国和北朝时期。十六国时期各少数民族政权 彼此攻战,原有民族布局被打乱,各民族间差异逐渐缩小,民族交融向前发展。 东汉、魏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不断内迁,逐渐形成汉族与少数民族的交融。少数民 族政权入主中原后,原有本民族旧俗难以适应先进文明地区的统治形势。社会内部矛盾重 重,特别是民族隔阂与偏见导致民族矛盾尖锐。如何化解民族矛盾,成为维护和巩固统治 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前秦淝水之战的失败,除了苻坚个人因素和人民厌战之外,更重要的 因素在于境内充满民族矛盾。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顺应民族交融趋势,以国家政权推动 鲜卑族汉化,促进了北方地区民族大交融。魏晋南北朝时期,汉族吸收借鉴少数民族文化 和少数民族的汉化,共同促进了中华文明的发展。 2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 5 班是学校智慧课堂实验班,学生历史基础知识较好,对历史有强烈的好 奇心和求知欲。同时,他们也带有低年级学生的特点。他们希望在老师讲课的时候内容新 鲜,充实,饶有趣味。最害怕空洞的说教,因此在教学内容中适当补充一些生动形象的历 史史实和材料,开展丰富多彩的历史剧表演和情境创设活动,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本课的 内容。 3教学方法 以智慧课堂为依托,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史料分析法、列表归纳法、情境教学 法等。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课本,智慧课堂教室、教师及学生平板设备,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环节教师活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讲授: 第四单元学习的是中国古代史魏 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的主题是政 权分立和民族交融,通过 16.17.18 课 的学习,从三国鼎立到西晋的短暂统 一,再到东晋南朝的经济开发,都让 我们深切感受到了当时政权的分立, 而在此当中,另一股力量变得越来越 强大,那就是民族交融。一起进入第 19 课,北魏政治与北方地区的民族交 融。 讲述课题同时,呈现课程标准。 短暂统一的西晋在 316 年被匈奴 人所灭,司马家族到南方建立东晋政 权,北方则出现了由少数民族建立十 六个不同的政权,统称十六国。 随机提问 1.概括此时北方的特点 2.哪一政权结束了这一局面? 抢答: 1 前秦政权是哪一民族建立的? 2.谁领导前秦走向富强并统一北 方。 过渡:前秦和东晋形成对峙,强 大后的前秦欲统一全国,一场大 战不可避免,进入新课主体学习。 标准,了解本课题学习 目标。 随机回答 1.割据分裂 2.前秦 抢答 1 氐族 2 苻坚 题起到承上启下的 作用。 通过一系列的智慧 课堂平台的随机提 问和抢答,调动学 生的积极性和表现 欲,以及对本节课 的求知欲。 一交往中的冲突淝水之战 对比东晋和前秦的实力,提出提 出疑问,作为实力较弱的东晋该如何 迎战呢? 一交往中的冲突 淝水之战 1.做一名信息速记 1.播放短片:东山再起 ,同时将关 于淝水之战概况的表格推送到学生平 板,让学生自主探究:淝水之战的时 间、地点、作战双方、主要人物,特 点、结果、影响。 2.快速抢答: 淝水之战同在此以前历史上哪几 次战争相似? 3.通过智慧课堂平板开启讨论,拥 有 80 万兵力的前秦却败于只有八 万兵力的东晋,你认为导致前秦 失败的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 选择部分观点介绍,带领学生归 纳前秦失败的原因,由此得出东 晋取胜的原因,并说明民族的冲 突和不和是主要因素。进而讲述 淝水之战并未改变北方的状况, 进而得出此战的影响。 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 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 过度提问,又是哪一政权再一次结束 北方分裂和割据状态呢? 员,结合课本,及观看 短片东山再起 ,完 成表格信息。 2 回答: 巨鹿之战、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3.思考:拥有 80 万兵 力的前秦却败于只有八 万兵力的东晋,你认为 导致前秦失败的最重要 的原因是,并输入学生 平板。 学生答:北魏 通过自主探究, 短片创设战场情境, 了解记忆淝水之战 的基本史实 回顾之前知识,加 深对战争特点的印 象。 通过智慧课堂 平台讨论模式将每 位学生观点同屏到 大屏,激发学生独 立思考和合作探究 能力。认识到面对 民族矛盾,选择冲 突方式无法解决最 实质问题。 。 二交流中的融合北魏孝文 帝改革 1.设置抢答:北魏政权是哪一少 数民族建立的? 讲述:北魏的建立和统一,并介 绍鲜卑族的兴起和民族情况,通过鲜 卑落后的生活方式和汉族先进生活方 式的对比,得出矛盾发生,改革由势 在必行。 简单介绍孝文帝,着重突出孝文 帝对汉文化的认可。 过渡:在北方的民族融合趋势中, 假如你是北魏的皇帝孝文帝,你会怎 么做? 2.创设情境: 组织学生出演 历史剧 孝文帝 上朝议事该不该纳汉人为妃 学生表演中开启智慧课堂投票 “对纳汉人为妃的态度” 引导学生思考孝文帝面对民族矛 盾和分歧的态度。 让学生自主体会汉化改革的原因 和意义。 3 共同归纳:孝文帝改革措施及意 义; 以表格方式呈现,通过文字、 图片等史料,结合教材,带领学 生理解迁都洛阳和汉化的具体措 施。突出重点内容。 学生答:鲜卑 通过情境体验和历 史剧表演,体会孝文帝 改革中遇到的阻力和艰 难,通过自行体会,孝 文帝为了政权巩固选择 融合的民族政策,深入 了解孝文帝对纳汉人为 妃和汉化改革的决心和 原因。 根据教材及教师提 供和表格,图片、文字 等史料,全面了解孝文 帝改革措施,理解每一 项内容以及意义。 换位思考,激 发学生的兴趣,理 解改革的必要性。 让学生养成, 论从史出,史论结 合的材料解读和分 析的习惯,突出教 学重点。 4 智慧课堂全班作答: 孝文帝改革后洛阳状况,加深对 孝文帝改革内容和意义的印象。 5 过渡: 对比前秦和北魏面对民族矛盾的 不同态度,总结民族交融才是时 代的主题 平板作答,作出选择 思考面对民族矛盾 不同的处理方式 全班作答,体 现学生对课堂的整 体、全面参与。 深化民族交融趋势 三交融中的发展北方地区 的民族的融合 1 讲解民族交融和北方民族交融 的概念,即北方民族交融指北方游牧 民族与中原农耕汉族之间的政治、经 济、文化各方面的融合。 2 情境体验:民族交融具体对群众生 活的影响。 组织学生开展穿越大访谈电视节 目 4 结合课本和相关文字和图片史料, 了解概念 几位同学以北魏电视台 主持人、北魏通知下汉 族农民、饭店老板.服 装店主和艺术家的身份 穿越回北魏,向其他同 学介绍民族交融对生活 的影响 根据课本和史料,思考 情境体验,联 系生活实际,感受 民族交融,认识到 交融是一种进步的 现象,突显人民群 众对历史推动作用。 彰显唯物史观这一 核心素养。 突出重点,突 师生共同归纳民族交融的表现:包括 制度上的交融,生产方式上的交融, 生活习俗的交融,文化上的交融 4 用著名史学家陈寅恪的话总结: 汉族与少数民族不但在生产技术 上相互学习,而且在生活习俗上也相 互影响,联系日益密切,逐渐融合在 一起,是“胡人汉服” “汉人胡食” , 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丰富 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为 隋唐多民族国家繁荣发展奠定基础; 互动:全班作答 对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出现的 “胡人汉服” “汉人胡食”现象的解释 加深理解。 思考民族交融的意义 平板作答,作出选择 破难点,培养学生 历史思维能力。 通过民族交融意义, 体会家国情怀 全班作答,体 现学生对课堂的整 体、全面参与。 课堂总结课堂总结 促进 淝水 之战 北魏统 一北方 孝文帝 改革 前秦战败 北方陷入 混乱局面 北方民族 大交融 归纳、梳理知识点。理清线索,构 建知识结构体系。 寄语寄语 同学们,回看历史,中华民族的 发展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往、交流、 交融的历史。各民族在交往中加深了 解,在交流中取长补短,在交融中实 现共赢,共同推动着中华民族的成长 和进步,在这种民族力量的推动下, 新时期的中华民族定会朝着更好、更 强的方向发展,为实现祖国的完全统 听歌曲 爱我中 华 总结:民族力量 的强大。 培养民族情节 和爱国精神。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第第 19 课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交往中的冲突淝水之战 交流中的融合北魏孝文帝改革 交融中的发展北方民族大交融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生气氛活跃,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强化学生 爱国思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开拓进取意识,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中华民族是在漫长的 历史长河中逐渐融合而成的,培养学生系统的思考问题和追踪历史发展线索的能力,正确 认识我国的民族关系,认识改革在国家发展中的作用。 当然,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还存在着不足之处。在教学环节设计上应该更细致些,有些 问题的探讨不够充分。 一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谱写美好篇 章。 少数民族首领,也不能忽视 少数民族也是中华民族一部分,也应 该站在整个中华民族的立场上看问题。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同步练习同步练习 1.中国是礼仪之邦,提出学习汉族礼法,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的改革是( ) A.商鞅变法 B.北魏孝文帝改革 C.齐桓公改革 D.戊戌变法 2.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措施包括() 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 迁都长安 官员及家属都必须穿戴汉族服饰 改用汉族姓氏。 A. B. C. D. 3.日本史学家宫崎市定认为,由于“他”的汉化政策, “以新都洛阳为中心出现了汉文化的 复兴” , “他”也“由鲜卑国主化为中华皇帝” 。 “他”是() A.拓跋宏 B.苻坚 C.李世民 D.忽必烈 4.发生于 4 世纪后期,为江南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的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是()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5.近几年,网上热议“中国会不会因北京持续雾霾而迁都”问题。网友吴铭说,有迁都的 可能性,我国历史上就曾因种种原因而发生多次迁都,如商王盘庚、周平王、北魏孝文帝、 明成祖等统治时期都迁都过。其中,北魏孝文帝迁都() A.长安 B.洛阳 C.应天 D.燕京 6.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到:“公元 383 年,这流亡政府的弱势军队出人意外地打 败了前秦领袖苻坚所统率的绝对优势的北方联军。 ”这个“流亡政府”是() A.东汉 B.西晋 C.东晋 D.北魏 7.“将都城由平城迁到洛阳,改鲜卑姓氏为汉姓,学汉语,穿汉服,与汉族通婚”材料反 映的现象不会出现的结果是() A.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B.促进了民族融合 C.加速了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 D.吸收了中原先进的文化 选择题选择题 8.2015 年 3 月,北京发现了千年古墓群,其中东汉晚期的墓室形制具有“胡人” (少数民 族)的丧葬文化因素。对此正确的解读是() A.胡汉墓葬文化相似纯属巧合 B.胡汉墓葬文化本来就相似 C.胡汉之间民族融合相互学习 D.胡汉之间相互歧视与排斥 9.下列关于淝水之战后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为南方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 B.前秦统一了黄河流域 C.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的状态 D.东晋在南方取得暂时稳定 10.下列与“草木皆兵”历史典故有关的战役是() A.淝水之战 B.长平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问答题问答题 11. 北魏孝文帝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他在位期间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采取了一系列汉化措施,积极向汉人学习。但同时也有人指出,正是他的改革使一个有近 千年历史的纯粹的鲜卑族和鲜卑文化从此消失了。你是否赞同孝文帝的改革?请谈谈你的 理由。 (紧扣所给主题,结合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史实和民族交融影响进行分析) 材料题材料题 12.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关中良相惟王猛,天下苍生望谢安。 材料二秦王(苻)坚与阳平公(苻)融登寿阳城望之,见晋军布阵严整,又望八公山上, 草木皆兵,以为晋兵,顾为融曰:“此亦劲敌,何为弱也!怃然退有惧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王猛是哪一个政权中的人物?该政权是哪一个民族建立的?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件大事?发生在哪一年?结果如何? (3)材料二中产生出来了哪一个成语? (4)材料二中的“晋”称什么?是由何人建立的? (5)材料二中的战役产生了什么影响? 13.阅读下列材料 综合题综合题 大河网-大河报 2009 年 10 月 22 日报到:昨日上午 9 时,世界客家播迁路活动启动仪式暨 打造中原文化标志,采集太昊陵圣土活动新闻发布会在郑州中州宾馆隆重召开,拉开了 “世界客家播迁路”活动的帷幕。主办方将组团从河南出发,到海内外客家居住地开展文 化交流。从东汉末年开始到西晋末年的 100 多年间,我国历史上逐渐形成了第一次人口大 迁徙的高潮。 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东汉末年开始,从北方、西方内迁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哪些? (2)在西晋末年的大迁徙中,原居住在今天河南等省的中原居民迁徙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对迁入地区产生了哪些影响? 答案和解析答案和解析 【答案答案】 1.B 2.C 3.A 4.D 5.B 6.C 7.A 8.C 9.B 10.A 11. 我赞同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因为: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措施,使用汉语,穿汉服,改 汉姓,鼓励与汉人联姻,这些措施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随着经济、文 化的交流与融汇,思想感情日益沟通,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北方地区民族的 交往、交流与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 化和精神文化,并为以后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评分说明:评分说明:只要答出此意均可酌情给分,不要拘泥文字表述的一致性。 ) 12.(1)材料一中的王猛是前秦政权中的人物,该政权是氐族建立的;4 世纪后期,氐族 人建立了前秦政权。前秦王苻坚重用汉人王猛为丞相,励精图治,前秦迅速强大起来,消 灭了北方的其他割据政权,统一了黄河流域; (2)根据材料二中的“草木皆兵”等可知反映的是淝水之战;发生在 383 年,结果东晋获 胜。383 年,前秦王苻坚征集了八十多万兵力,打算一举灭亡东晋。但由于骄傲自大,指 挥失误再加上秦军中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斗士不愿为前秦卖命导致前秦大军被东晋军队 8 万人在淝水之战中打败; (3)材料二中产生出来的成语是“草木皆兵” ; (4)材料二中的“晋”称东晋,是由司马睿建立的。317 年,皇族司马睿重建晋朝,都城 在建康,历史上称为“东晋” ; (5)材料二中的战役产生的影响是淝水之战后,前秦统治瓦解,北方重陷混战状态,东晋 在南方取得暂时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条件。 故答案为: (1)前秦,氐族; (2)淝水之战;383 年,东晋获胜; (3) “草木皆兵” ; (4)东晋,司马睿; (5)前秦统治瓦解,北方重陷混战状态,东晋在南方取得暂时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条 件。 13. (1)匈奴、鲜卑、羯、氐、羌(答出 4 个即可得分) ; (2)原因:西晋后期,统治集团内乱,匈奴等少数民族趁机入主中原的冲击(或北方长期 战乱,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南方则相对稳定。影响:北方人南迁,补充了大量的劳动 力;带来了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解析解析】 1. 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的北魏政权进行了孝文帝改革,推行汉化政策,学习汉族先进文 化。穿汉服,改汉姓,与汉族通婚,采用汉族官制、律令,学汉礼,尊孔子,以孝治国, 提倡尊老,这些都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 故选 B 本题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孝文帝改革,推行汉化政策,学习汉族先进文化。穿汉 服,改汉姓,与汉族通婚,采用汉族官制、律令;学汉礼,尊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 这道题考查了北魏孝文帝改革,熟记相关措施是解题的关键。 2.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措施包括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官员及家属都必须穿戴汉 族服饰,改用汉族姓氏。为了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北魏孝文帝从平城迁都洛阳,不 是迁都长安。 故选 C 本题以北魏孝文帝改革为依托,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措施; 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 相关知识。 3. 由“汉化政策”等内容可知他是北魏孝文帝拓拔宏。北魏孝文帝进行了改革,他迁都洛 阳,实行汉化政策;改革的内容包括穿汉服,改汉姓,与汉族通婚,采用汉族官制、律令。 学汉礼,尊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等。 故选 A 本题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北魏是由北方的鲜卑族建立起来的少数民族政权,到孝 文帝时开始改革,通过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过程,促进了北 方民族大融合,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和历史意义。 4. 发生于 4 世纪后期,为江南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的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是淝水之战。 4 世纪后期,氐族人建立了前秦政权。前秦王苻坚重用汉人王猛为丞相,励精图治,前秦 迅速强大起来,消灭了北方的其他割据政权,统一了黄河流域前秦在南下统一全国的过 程中在淝水之战中被东晋大败,前秦的统治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混战的状态。东晋在 南方取得暂时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条件。 故选 D 本题考查了淝水之战。淝水之战后,前秦统治瓦解,北方重陷混战状态,东晋在南方取得 暂时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条件。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淝水之战的交战双方与影响。 5. 为加强统治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494 年,北魏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并实行 一系列汉化措施,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故选 B 本题考查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494 年,北魏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并实行一系 列汉化措施。 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掌握北魏孝文帝的内容和影响。 6. 根据题干给出的“公元 383 年”可知评述的是淝水之战,这次战争的双方是前秦和东晋, 这里的“流亡政府”是东晋。383 年,前秦王苻坚征集了八十多万兵力,打算一举灭亡东 晋。但由于骄傲自大,指挥失误再加上秦军中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斗士不愿为前秦卖命 导致前秦大军被东晋军队 8 万人在淝水之战中打败。 故选 C 本题考查了东晋。4 世纪后期,氐族人建立了前秦政权。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淝水之战的交战双方。 7. 由材料中“迁都洛阳” “改汉姓、讲汉语、穿汉服”等关键信息,我们可知材料反映的 是北魏孝文帝改革,为了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也为了学习和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孝 文帝进行了改革。改革的内容包括迁都洛阳、改汉姓、穿汉服、学汉语、通汉婚。这些措 施的最大的作用是促进了民族融合。北魏孝文帝改革之前,北方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 孝文帝顺应了民族融合的历史发展潮流这是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 故选 A 本题难度适中,属材料分析型选择题,应注意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重点考查北魏孝文 帝改革相关知识。 本题是给材料回答问题,识记孝文帝改革的内容是关键。 8. 东汉末年以来,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北方和西方的少数民族陆续内迁。他们同汉 族长期杂居,互相影响,民族界限日益缩小,北方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材料中东汉晚 期的墓室形制具有“胡人”的丧葬文化因素反映的正是北方民族融合的历史。 故选 C 本题以北京发现的千年古墓群为依托,考查的是北方民族融合的知识; 本题以北京发现的千年古墓群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北方民族融合的有关知识的记忆、 理解能力。 9. 前秦统一了黄河流域发生在淝水之战前不是战后。4 世纪后期,氐族人建立了前秦政权; 前秦王苻坚重用汉人王猛为丞相,励精图治,前秦迅速强大起来,消灭了北方的其他割据 政权,统一了黄河流域。前秦在南下统一全国的过程中在淝水之战中被东晋大败,前秦的 统治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混战的状态。东晋在南方取得暂时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 条件。 故选 B 本题直接设问考查淝水之战;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前秦统一了黄河流域发生在淝水之战 前与这次战役的影响。 10. 依据所学,淝水之战中,苻坚与苻融登上城楼,望见晋军队伍严整,士气高昂,再北 望八公山上,只见山上一草一木都像晋朝的军士。苻坚面容失色,惊恐地回过头来对苻融 说:“这是一个劲敌啊,怎么能说晋军少呢?” ,这就是草木皆兵的来历。 故选 A 本题以草木皆兵为切入点,考查淝水之战。 本题以淝水之战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11. 本题主要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相关知识。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是 指在南北朝时期的北魏孝文帝在位时所推行政治改革。其主要内容是汉化运动,包括推行 均田制和户调制,变革官制和律令,迁都洛阳,改易汉俗等。孝文帝所推行的汉化改革措 施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孝文帝的改革是北魏 政治、经济发展以及鲜卑族进一步封建化的必然结果,改革也促进了北魏政治、经济的发 展,体现了民族融合的巨大作用。鲜卑族用武力征服了汉族,从中吸收了汉族文化精华, 更加促进了自身的发展、巩固了封建统治。同时汉民族也从中吸收了鲜卑族文化中优秀的 部分,使自己的发展更为完善。孝文帝的改革体现了民族融合的巨大推动作用。整个中华 民族的文明就是各个民族不断交流、融合所产生的,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我们应该具 有高度的民族凝聚力与民族情感,懂得民族间的尊重与友爱。所以我们赞同孝文帝的改革。 12. 本题以王猛、谢安和苻坚的相关材料与成语典故综合考查前秦与东晋之间的淝水之战 及影响。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淝水之战交战双方的建立情况、 过程与影响。 13. (1)本题主要考查东汉末年以来从北方、西方内迁的少数民族。根据已学知识可知, 东汉末年至三国两晋时期,北方的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相继内迁到黄河流 域,他们同汉族长期杂居,互相影响,民族界限日益缩小。 (2)本题主要考查西晋末年以来的民族大迁徙的相关内容。根据已学知识可知,在西晋末 年的大迁徙中,原居住在今天河南等省的中原居民迁徙到南方的主要原因是:北方地区战 乱不断,南方相对稳定等。随着北方居民的大量南迁,为南方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和先进 的生产工具和技术,成为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主要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ppt课件-(含教案+微课+视频+音频+素材)-市级公开课-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编号:80ab3).zip)为本站会员(小黑)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历史 > (部)统编版 > 七年级上册(2024)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