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20《青山不老》.docx

上传人(卖家):孙红松 文档编号:1923885 上传时间:2021-12-0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7.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语文上册-20《青山不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20《青山不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20《青山不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20《青山不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20《青山不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青山不老青山不老教学方案教学方案【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说出老人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创造了怎样的奇迹。2.体会课文为什么以“青山不老”为题目。【教学重点】【教学重点】说出老人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创造了怎样的奇迹。【教学难点】【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为什么以“青山不老”为题目。【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一、课程导入、课程导入1.谈话导入:在祖国的晋西北,有这样一位老人,他用自己的方式深深地珍爱着他生活的那方水土。现在我们跟随记者梁衡走访一位晋西北的农民,在课文青山不老中了解他的故事。2.揭题,板书课题。 (板书:青山不老)3.作者简介。梁衡,1946 年生,山西霍州人。1968 年毕业于中

2、国人民大学。曾任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 人民日报副总编辑。出版有散文集只求新去处 人杰鬼雄 名山大川感思录 觅渡等。设计意图设计意图:链接专题,揭题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阅读期待。二、整体感知整体感知听读任务听读任务1.听读课文,读准字音,不会读的字标注出来,尝试自己解决字音问题。巩固容易读错的字音。 (随文识字)ln粼n虐j踞zi载qng擎qio锹jng劲zh拄2.快速浏览课文,填写老人信息卡片。釆访地点:采访对象:性别:年龄:主要外貌特征:感人事迹:预设:釆访地点:晋西北山沟的一个小院 采访对象:一位山野老人 性别:男 年龄:81主要外貌特征:瘦小感人事迹: 一位山野老人在干旱、 霜

3、冻、 沙尘暴肆虐的晋西北, 十五年内绿化了八条沟,造了七条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创造了一片青山。3.综合卡片信息,梳理主要内容。预设:课文讲述了晋西北的一位山野老人为了守住那方水土,植树造林十五年,创造了一片青山的事迹。教师小结:本文可以釆用“人物+事件”的方式来概括主要内容。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初读正音,扫清阅读障碍。借助人物信息卡片的形式,引导学生提取文中与老人相关的重要信息, 学习梳理这些信息有助于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在阅读实践中不断锤炼整体感知能力。三、问题探究三、问题探究(一)自主探究(一)自主探究1 1. .探究任务探究任务默读课文,说一说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2 2. .探

4、究方法探究方法(1)默读课文,在文中画出老人创造的奇迹,批注自己的感受。(2)学生汇报学习成果,教师引导、总结。3.3.探究活动探究活动(1)默读课文,在文中画出老人创造的奇迹,批注自己的感受。 (板书:奇迹)(2)交流反馈。交流一: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思考:读着这样的青山,你有什么体会?预设:作者从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对窗外的绿色进行了生动的刻画,感受到作者对这山沟里的绿色的赞美。指导朗读:想象画面去朗读,自由练读,齐读。交流二:十五年啊,绿化了八条沟,造了七条防风林带

5、、三千七百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思考:读这句话,你从哪里看出这是了不起的奇迹?预设:十五年、八条沟、七条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联系比较:三千七百亩林网相当于多少个我们学校?(学生自由回答)点拨:通过这一连串的数字,我们感受到老人用十五年的艰苦岁月,创造了满山遍野的绿。时间之长、面积之大。交流三: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山洪的凶猛。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老人说: “这树下的淤泥有两米厚,都是好土啊! ”引导: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预设:抓住“如臂如股” “劲挺” “树却勇

6、敢地顶住了山洪的凶猛” ,体会到树的勇敢与坚强;抓住“这树下的淤泥有两米厚,都是好土啊”感受到老人对植树造林的坚守与奉献。小结:课文从窗外的绿、连串的数、沟里的树三个视角告诉了我们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二)合作探究(二)合作探究1 1. .探究任务探究任务关注课文第 2-3 自然段,说一说老人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创造的奇迹。2 2. .探究方法探究方法(1)抓住关键句,了解老人在哪两个条件下创造的奇迹。(2)圈画关键语句,具体体会老人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创造的奇迹。(3)小组讨论:作者为什么要用这么多的笔墨来写这两个条件?(4)小组选派代表展示学习成果,教师引导、总结。3.3.探究活动探究活动(1)

7、读懂大环境中的险恶。引导:第 2 自然段,从哪个层面写了老人创造奇迹的条件,你通过哪句话知道的?预设:我知道这条山沟所处的大环境。引导:山沟所处的大环境是怎样的呢?交流一:关注地理环境,如, “这是中国的晋西北” “怪物盘踞之地”等。交流二:关注县志记载,如, “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 。教师小结,相机板书“大环境:环境险恶” 。 (板书:大环境 环境险恶)(2)读懂小环境中的艰苦。引导:第 3 自然段,从哪个层面写了老人创造奇迹的条件,你通过哪句话知道的?预设:我还知道这个院子里的小环境。引导:院子所处的小环境是怎样的呢?交流一:关注老人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

8、俭朴、单调的生活。交流二:关注三个典型事例,即“五位老汉离世” “老伴静静过世” “女儿三番五次接他遭拒” 。联系生活,展开推测:这十五年里还可能发生了什么?预设 1:遭遇大雨,老人被困在山中。预设 2:老人生病了,没有人在身边照看。教师小结,相机板书“小环境:生活艰苦” 。 (板书:小环境生活艰苦)(3)小组讨论:作者为什么要用这么多的笔墨来写山沟所处的大环境和院子里的小环境?预设: 用大环境和小环境的侧面描写衬托创造奇迹之难。 让我们进一步感悟到老人的伟大。设计意图设计意图:以课前学习提示中的问题作为探究任务,引导学生从窗外的绿、连串的数、沟里的树三个视角体会 “什么是奇迹” , 又从大环

9、境之险恶、 小环境之艰苦两个层面读懂 “为什么是奇迹” ,从而在内容与情感两个方面为下一步理解“青山不老”作好准备。(三)合作探究(三)合作探究1 1. .探究任务探究任务联系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为什么以“青山不老”为题。2 2. .探究方法探究方法(1)聚焦课文最后一句话,结合课文内容,思考“不会老的”指什么。(2)小组讨论:说说你对课题“青山不老”含义的理解。(3)进一步交流:课文为什么以“青山不老”为题。(4)小组选派代表展示学习成果,教师引导、总结。3.3.探究活动探究活动(1)出示课文第 7 自然段,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2)小组内交流讨论,代表进

10、行汇报。引导: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你觉得“不会老的”指什么?预设 1:结合文中描写青山的句子,我觉得不老的是青山,因为山上的树,会越来越多,年年长大,常青常绿。预设 2:结合以前山沟的大环境的恶劣,我觉得山沟前后变化,看出如今青山的环境是越来越好,青山是不会老的。追问:这青山上的绿树,这绿色的奇迹,又是谁,凭着什么创造的呢?预设 1:老人凭着自己的双手,更是凭着自己无私奉献的精神创造的。预设 2:老人凭着要造福子孙后代坚定的信念等创造的。(3)小组讨论:说说你对课题“青山不老”含义的理解。预设:表层含义是老人创造的奇迹青山将是永恒的,代代常绿的;深层含义是老人无私奉献、造福后代的精神像青山一样

11、充满生机,会世世代代流传下去,永远“不老” 。 (板书:精神永存)(4)引导:我们理解了“青山不老”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课文为什么以“青山不老”为题呢?(学生自由回答)点拨: “青山不老”是这篇散文的“文眼” ,既深化了文章主题,又使主题形象鲜活起来,让原本相对抽象的人物精神变得具体可感。同时,表达了作者对“造林英雄”的感谢、敬佩和祝福。因此,课文以“青山不老”作为题目。设计意图设计意图:此环节主要解决学习提示中的第 3 个问题,也是教学难点的突破。通过小组研讨交流,对比阅读等多种方式,结合关键语句,逐层深入探究,感悟老人崇高的精神境界和不朽的生命意义,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进一步理解课文为什

12、么以“青山不老”为题。四、课堂小结四、课堂小结小结: 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 老人义无反顾地用十五年的时间在晋西北沙漠,奇迹般地创造了一块绿洲。老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他的意义却在茫茫青山之中得到了扩展,而且他的精神将随着青山永远流传。五、拓展延伸五、拓展延伸过渡:人与土地、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巍巍青山,有多少默默守护的人。请同学们阅读下面的文章,了解马永顺身上发生的故事。结合内容,对比发现马永顺和课文老人相似的可贵之处。从伐木劳模到植树英雄马永顺马永顺曾靠弯把锯一个冬天采伐木材 1200 立方米,一人完成 6 人的工作量,创全国手工伐木产量之最。他创造的“安全伐木法”“四季锉锯法”

13、在林业战线得到推广。马永顺曾多次被评为黑龙江省特等劳动模范和全国劳动模范,并 14 次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接见。岁月如梭,可 1959 年全国群英会上周总理对他的教诲言犹在耳:“林业工人不但要多生产木材、出好木材支援国家建设,同时还要多造林、多栽树,实现越采越多、越采越好,青山常在,永续利用。”他估算了一下,他为祖国的建设大半辈子采伐原木大约 36500 棵,欠大山这笔情,要用上山植树造林来还上。经过马永顺的不懈努力,绿色一年年扩展、林子一年年长高。1982 年,年事已高的他要退休了, 却惦记着自己砍伐的树还有 8000 多棵没栽上, “这个欠账不还完。 我死不瞑目。 ”他说。此

14、后,他风里来雨里去,爬山翻坡植树造林。1991 年,已是近 80 岁高龄的马永顺估算了一下,他砍伐的树木数量还差近千棵没栽补上,他原打算用两三年时间把树栽完,但子女们怕他累坏了,于是召开家庭会议决定:从这年起,每年“五一”劳动节放假期间,由全家老少三代组成的“马家军”便上山造林。终于,马永顺的夙愿实现了。这时,马永顺却笑着说:“账是还上了,可造林不能停。只要我的身子骨不散花,就还要上山栽树。”秋季造林成活率高,而且一次造林一次成型。马永顺一听到这种新鲜事,马上就开始实践。1996 年秋天,他率领晚辈上山开始了第一次秋季造林。第二年春季一看,栽种的 1500棵新树基本全部成活。从此,他就率全家开

15、始了春秋两季造林。马永顺从 1982 年退休后到 1999 年底,已坚持 17 年造林不止。他和家人已植树 5 万多棵。1998 年,他因此荣获了联合国环保奖。马永顺看到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特别高兴。他说:“党中央、国务院决策英明,林业有救了,我只要生命不息,就造林不止,给后人多留下一片青山。”引导:你发现马永顺和老人有什么相同的可贵之处吗?预设:努力、不怕困难、勤劳、执着、坚持不懈、无私奉献、造福子孙等。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作适度的拓展,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加深刻,升华情感,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六、布置作业六、布置作业课后作业:采访中,作者应该会给老人留影。那会是一张怎样的照片呢?他会选择怎样的风景作为照片的背景, 他又会选取老人怎样的姿态、 神情定格在照片之中?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写一段话来描绘一下这张照片。【板书设计】【板书设计】青山不老大环境:环境险恶奇迹精神永存小环境:生活艰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语文 > 部编版(统编版) > 六年级上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六年级语文上册-20《青山不老》.docx)为本站会员(孙红松)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