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学于致用是数学教学的一个基本原则。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 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例如在学习乘法估算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新学年中队辅导员用同学们捐的元钱给希望小学的同学们买个书包,商店里有三种书包,它们的价格分别是:元、元、元。学校要求剩余的钱要尽量少,应该买那一种书包?最多还可以剩多少钱?。 请你帮中队辅导员设计一个买的方案。此时,学生的学习欲望大增,学习兴趣高涨。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但掌握了知识点,更重要的是通过它让学生展开了想象的翅膀,使他们体验到学习知识的快乐,
2、掌握了技能,激发了他们的自主创新意识。又例如:在教学稍复杂的求平均数应用题 ,我是这样教学的:师:谁汇报一下上几个月你们家中用电或用水的情况。 (事先安排学生收集有关数据)生1:我家八月份共用电150度,九月份共用电130度,十月份平均每天用电3度。生2:我家七月份共用水35吨,八月份共用水38吨,九月份共用水29吨。生3:生4:(师选择一些数据填入空表中,后形成下表)姓名八月(31天)九月(30天)十月(31天)丁家共用电150度共用电130度平均每天用电3度郑家平均每天用电4度共用电65度共用电50度程家平均每天用电8度共用电210度平均每天用电6度师:你能根据上面提供的数据提出一些数学问
3、题吗?生 1:三户人家八月份共用电多少度?师:你能自己解决该问题吗?生 1:能。150+431+831=522生 2:丁家 3 个月平均每天用电多少度?生 3:生 4:三户人家八月份平均每天用电多少度?生 5:(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选择整理如下: )条件: 问题:a、丁家b、郑家 三个月中平均每天用电多少度?c、程家d、八月e、九月 三户家庭平均每天用电多少度?f、十月师:小组合作,选择一至两个问题进行研究,列出算式,算出得数,准备汇报。 (学生小组合作,利用计算器辅助计算进行探究)生 1:我们选择问题 a,计算方法是(150+130+331)(31+30+31)4.1(度)师:能解释一下吗
4、?生 1:我们先求出丁家三个月共用电多少度,再除以三个月的总天数。生 2:我们选择问题 b,生 3:我们选择问题 e,(师逐一板书如下: )a(150+130+331)(31+30+31)4.1(度)b(431+65+50)(31+30+31)2.6(度)c(831+210+631)(31+30+31)=7(度)d(150+431+831)3116.8(度)e(130+65+210)30=13.5(度)f(313+50+631)3110.6(度)师:看了 a、b、c 三个问题的得数,想对这三个同学说什么吗?生 1:我认为程家应节约用电,太浪费了。生 2:师:比较问题 d、e、f 的得数,你发现
5、了什么?生 1:平均每天用电量在逐月减少。生 2:这是因为天气逐月转凉,空调、电扇等用的少了,所以平均每天用电量也就逐月减少了。生 3:我想到了这三个月的平均每天用水量也是肯定是逐月减少。师:对,大家想的很有道理,对自己身边的事非常关心,天气越是炎热,用水、用电量就会出现高峰,看来通过求平均数能反映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师:今天我们是怎样求平均数的呢?生:先求出总数,再除以总的份数,就能求出平均数。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课始就创设了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 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汇报自己搜集来的家中用电或用水情况,并根据这些数据自己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法来尝试解决这些问题,最后通过对得数的观察、比较联系生活实际,真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这样的教学过程设计,能使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