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 遗传与进化-必背知识点清单.docx

上传人(卖家):TECH 文档编号:1977130 上传时间:2021-12-2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659.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 遗传与进化-必背知识点清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 遗传与进化-必背知识点清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 遗传与进化-必背知识点清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9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 遗传与进化-必背知识点清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9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 遗传与进化-必背知识点清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新教材生物必修二必背知识清单新教材生物必修二必背知识清单第一章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遗传因子的发现一、一、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高茎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高茎/矮茎)矮茎)(一)(一)选用豌豆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选用豌豆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1)豌豆是两性花,闭花授粉 (2)自花传粉,自然状态是纯种(3)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二)相对性状: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不同表现(狗的短毛和长毛是否为相对性状?)(三)人工异花传粉:人工异花传粉:去雄(防止自花传粉)套袋(防止外来花粉干扰)传粉套袋(防止外来花粉干扰)(四)判断显性的方法(自行总结)判断显性的方法(自行总结):1.一对相对性状杂

2、交 F1 的表现型2.杂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比 3:13.无中生有(五)假说演绎法假说演绎法一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演绎推理(一般为设计测交实验)、实验验证(实践性)设计 F1 与双隐纯合子测交实验验证假说例如:(1)摩尔根白雌*红雄(2)雌芦花*雄性非芦花(六)后代性状比后代性状比 3:1 则亲本为杂合子自交 Aa*Aa,后代性状比 1:1 则亲本为 F1 杂合子与双隐纯合子 Aa*aa,(七)判断纯合子杂合子基因型方法判断纯合子杂合子基因型方法:最简便自交法,最好测交法二、二、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黄圆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黄圆/绿皱)绿皱)(一)两对相对性状两对相对性状 F2 代性状

3、分离比代性状分离比为 9(双显):3(单显):3(单显):1(双隐),若出现 12:3:1,则 12 可能为(双显)9+3(单显),以此类推。(二)双杂合子(对角线)占了 1/4,纯合子(对角线)占了 1/4,其中每个纯合子不重复 9331 中各占一个纯合子,遗传因子类型 9 种,亲本类型占了:10/16,重组类型占比 6/16(三)孟德尔成功的原因孟德尔成功的原因:1.正确选择豌豆作为实验材料2.对相对性状研究由一对到多对(单因素到多因素)3. 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4.运用假说演绎法(四)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只适合真核生物,有性生殖,细胞核遗传(五)分离定律实质

4、分离定律实质: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开 自由组合定律实质自由组合定律实质:非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体组合而组合(六)后代形状比后代形状比 9:3:3:1,则亲本为双杂合子自交 AaBb * AaBb,后代形状比 1:1:1:1,则亲本为 F1 双杂合子与双隐纯合子测交 AaBb * aaab(七)孟德尔规律的应用孟德尔规律的应用杂交育种杂交育种(将具有不同优良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使两个亲本的优良性状组合在一起)【杂交】P:抗倒易病X易倒抗病DDTTddtt【自交】F1:抗倒易病 DdTtx抗倒易病 DdT【选优】F2:9(D_T_) :3(D_tt):3(ddT_)1:(ddtt)【自交

5、】F3:自交后代不再出现性状分离最快需要 3 年获得稳定遗传 DDtt2必修二必修二第二第二、三章三章 必背知识点清单必背知识点清单一、减数分裂的概念一、减数分裂的概念1、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所特有的细胞分裂方式。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二、减数分裂的过程二、减数分裂的过程1、精子的形成过程:(1)场所:精巢(睾丸)(2)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间期:染色体复制(包括DNA 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出现姐妹染色单体)。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该现象称联会),形成四分体。中

6、期:同源染色体成对排列在赤道板上 (两排)。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末期:细胞质分裂,形成 2 个子细胞。(3)减数第二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无无(有、无)(有、无)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前期:染色体排列散乱。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并分别移向细胞两极。末期:细胞质分裂,每个细胞形成两个子细胞,最终共形成四个子细胞。2、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卵细胞的形成过程(1)场所:卵巢3、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的比较、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的比较比较项目不同点精子的形成卵细胞的形成第一次

7、分裂初级精母细胞均等分裂产生两个大小相同的次级精母细胞初级卵母细胞不均等分裂产生一个次级卵母细胞和一个第一极体第二次分裂次级精母细胞均等分裂形成精细胞第一极体均等分裂,其余不均等分裂有无变形精细胞变形成为精子无变形,三极体退化消失分裂结果产生4个有功能的精子只产生1个有功能的卵细胞4、注意事项、注意事项(1)同源染色体:形态、大小一般一般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一个四分体=一对同源染色体=2条染色体=4 条染色单体=4 个DNA 分子。(2)交叉互换:指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之间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缠绕,并交换部分片段的现象。(3) 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

8、 与体细胞不同的是, 精 (卵) 原细胞可以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增殖,又可以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4)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并进入不同的子细胞。三、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 DNA 的变化规律(绘画出以下三个大概图形)3四、受精作用的特点和意义四、受精作用的特点和意义1、特点: 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不久精子的细胞核就和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使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来自精子,另一半来自卵细胞。五、五、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图像辨析: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图像

9、辨析:1、看有无同源染色体无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散乱 中:赤道齐后:均两极末:无单体)有同源染色体有丝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2、判断不同时期,确定有丝分裂或减 I判断下列细胞正在进行什么分裂什么时期?答案:1减前期2 减前期5 有丝后期8 减后期六、基因在染色体上六、基因在染色体上1、萨顿的假说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研究方法:类比推理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研究方法:假说-演绎法3、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其他内容:一条染色体上一般含有多个基因,且这多个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4、设计实验通过观察性状判断性别的两个实验(1)摩尔根

10、白雌*红雄(2)雌芦花*雄性非芦花七、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七、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1、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组合。八、八、伴性遗传伴性遗传1.伴 X 隐性遗传的特点:交叉遗传,隔代遗传,女患者父子皆病,男多女少2.伴 X 显性遗传的特点:交叉遗传,世代遗传,男患者母女皆病,女多男少3.遗传方式的判断:(以下整个过程都需要背诵)(以下整个过程都需要背诵)隐性(无中生有)隐性

11、(无中生有)女患者女患者父子必病父子必病伴伴 X 隐隐反之常隐反之常隐显性(有中生无)显性(有中生无)男患者男患者母女必病母女必病伴伴 X 显显反之常显反之常显*无法判断显隐性时,可直接观察“女患者,是否父子必病为伴女患者,是否父子必病为伴 X 隐,隐,”“男患者,是否母女必病为伴男患者,是否母女必病为伴 X 显,依次推断常隐常显显,依次推断常隐常显”4、常见遗传病类型常见遗传病类型伴 X 隐:血友病 、红绿色盲伴 X 显:抗维生素 D 佝偻病常隐:先天性聋哑、白化病分析该遗传图是什么遗传病?常显:多(并)指减 I有丝分裂前期联会、四分体、交叉互换散乱排列中期赤道齐(两排)赤道齐(一排)后期同

12、源染色体分离着丝粒分裂末期分裂成两个子细胞,有单体无单体伴伴 X 隐隐 :XbXb常隐常隐:bb伴伴 X 显显:XDXD常显常显:DD四种遗传病基因书写形式四种遗传病基因书写形式4九、九、基因的本质基因的本质(一一)DNA 是主要遗传物质是主要遗传物质1.格里菲斯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结论:在 S 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使 R 型转化为 S 型细菌。(关键思路:采用酶解法将加热杀死 S 型细胞的提取液中去除某种成分进行转化实验;或将蛋白质和DNA 单独提纯进行实验)2、艾弗里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DNA 才是使 R 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即 DNA 是遗传物质3、赫尔希和蔡斯噬菌

13、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结论:只有噬菌体的DNA能传递给子代噬菌体, DNA是遗传物质(1)获取32P 噬菌体的过程方法(35S 噬菌体同理)制备32P 培养基,将大肠杆菌置于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再用T2 噬菌体侵染该大肠杆菌(2)结果分析上清液放射性沉淀物放射性35S 噬菌体高低,搅拌不充分32P 噬菌体低,1.保温时间短,噬菌体未及时侵染细菌2.保温时间长,子代噬菌体从细菌体内释放出来高4.由于大多数生物遗传物质是 DNA,所以 DNA 是主要遗传物质。注意:(1)病毒只有1 种核酸,要么 DNA 病毒,要么 RNA 病毒(2)细胞结构生物有2 种核酸, 但遗传物质只能是 DNA 【思考思考】

14、小麦的主要遗传物质是 DNA, 这种说法对吗? (错)(二)(二)DNADNA 的分子结构的分子结构1.DNA 储存的遗传信息主要表现在碱基对(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排列顺序最多有4n种可能2.DNA 的结构特点(1)两条脱氧核苷酸链构成,反向平行的双螺旋结构(2)外侧(基本骨架):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排列(3)内侧:碱基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 配对构成两个氢键,CG 配对构成三个氢键注意:(1)双链相邻碱基直接通过(氢键)连接(2)单链相邻碱基间接通过(磷酸二酯键,或,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结构)连接3.计算公式:(1)A=T,C=G(2)嘌呤数=嘧啶数A+G=T+C(3)配对碱基

15、和的比值,与任意一条链都相等 ((A+T)/(G+C)=(A1+T1)/(G1+C1)=(A2+T2)/(G2+C2)(4)某链非配对碱基和的比值,与另一链该比值成倒数关系(A1+G1)/(T1+C1)=n(A2+G2)/(T2+C2)=1/n(三)(三)DNA 的复制的复制1.DNA 半保留实验证据原料:大肠杆菌方法:同位素标记法(15N)和密度梯度离心法规律:1.复制 n 次后,DNA 分子数为 2n,新合成的 DNA 分子数为 2n-12.GO代只有15N-15N(重带); G1代只有15N-14N(中带);G2-n 代只有 2 个5N-14N(中带),其余皆为14N-14N(轻带)2.

16、 DNA 复制的过程时期细胞分裂的间期场所主要:细胞核次要:线粒体和叶绿体过程解旋合成复旋条件模板:亲代 DNA 的两条母链原料:4 种脱氧核苷酸酶:DNA 解旋酶和 DNA 聚合酶 能量:ATP方式特点半保留复制方式/边解旋边复制方向53准确复制的原因1. DNA 双螺旋结构提供准确模板2. 严格遵守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意义保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真核原核有多个复制起点和复制环/只有一个5(四四)基因基因的本质的本质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片段1、与 DNA 的关系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每个 DNA 分子包含许多个基因。2、与染色体的关系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

17、列。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此外,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有基因分布。3、与脱氧核苷酸的关系脱氧核苷酸是构成基因的单位。 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碱基对)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第第四四单元单元基因的表达基因的表达一、一、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真核生物为例):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真核生物为例):转录翻译场所主:细胞核次: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模板DNA 的一条链mRNA原料4 种核糖核苷酸21 种氨基酸原则A-U,T-A,C-G,G-C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U,U-A,C-G,G-C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产物/方向mRNA、rRNA 、tRNA5-3肽链5-3特点边解旋边转录1. 核糖体沿 5-3mRNA 移动2. 一

18、个核糖体合成一条条肽链,一个 mRNA 上可结合多个核糖体(填空题考查:提高蛋白质合成效率)3. 核糖体上有 2 个 tRNA 位点4.tRNA 的-OH(3)与氨基酸结合5.tRNA 上不止有 3 个碱基条件RNA 聚合酶作用1. 解旋2.聚合磷酸二酯键ATP多种酶,ATP,62 种 tRNA,密码子1. 密码子具有通用性,简并性(填空题考查)2.一种 tRNA 只运输一种氨基酸注意1. 真核基因:先转录后翻译原核基因:边转录边翻译2.基因中碱基数:mRNA 分子中碱基数:氨基酸数至少 =6:3:1二二、基因基因表达表达对性状的控制对性状的控制1、中心法则及其发展(1)提出者:克里克(2)内

19、容:注意:大部分生物可以进行 A.B.C.过程,逆转录病毒可进行 E 过程,部分 RNA 病毒可以进行 D 过程RNA 病毒单链 RNA 病毒(D 过程获得遗传物质)+RNA 病毒(翻译)蛋白质-RNA 病毒(RNA 聚合酶自带)+RNA(翻译)蛋白质双链 RNA 病毒(翻译)蛋白质(E 过程) 逆转录病毒(逆转录酶自带)DNA(转录)RNA(翻译)蛋白质3、基因表达产物与性状的关系基基(酶合成 ) ( 代谢过程 )性性因因( 蛋白质结构)状状序号实例:豌豆圆皱粒、白化病序号实例:70%囊性纤维化、镰刀型细胞贫血症4、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DABCE6管家基因(必需表达) :ATP

20、 合成酶、细胞呼吸酶等(一)分类奢侈基因(特定 表达) :胰岛素等三、表观遗传三、表观遗传(一)概念:生物体基因中碱基序列不变,但基因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二)调控机制:主要DNA 甲基化,还可以是组蛋白甲基化、乙酰化等(三)特点:1碱基序列不变可遗传四、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四、基因与性状的关系1.一种基因可以控制一种或多种性状,一种性状可由一种或多种基因控制。性状由基因和环境共同解决的第第五五单元单元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一、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一、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二、二、染色体变异染色体变异(1.染色体数目变异2.染色体结构变异)(一)染色体数目变异1.个别增减eg.

21、21 三体综合征2.以染色体组倍数增减注意:注意:1.染色体组数=相同染色体出现次数=同字母出现次数(不区分大小写)单倍体多倍体概念由配子发育而来,体内有几个染色体,都叫单倍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体内有几个染色体组,就叫几倍体特征长得弱小,一般高度不育(偶数可育)茎秆粗壮,果实较大,营养物质多育种个体-减数分裂-花药离体培养-单倍体植物-秋水仙素处理-一般能得到能稳定遗传品种优点:明显缩短育种年限秋水仙素/低温处理原理:抑制前期纺锤体形成卡诺氏液:固定细胞形态(二)染色体结构变异1.缺失:基因缺失 eg.猫叫综合征碱基对缺失属于基因突变2.重复:基因重复增加eg.棒状眼3.倒位:基因颠倒eg.卷

22、翅4.易位:非同源染色体交换片段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片段:交叉互换(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基因重组实质实质基因结构改变控制不同性状基因重新组合类型类型碱基对替换、缺失、增添自由组合/交叉互换结果结果产生新等位基因产生新基因型时期时期DNA 复制时期(细胞分裂间期)减 I 后/减 I 前遗传遗传动物生殖细胞/植物无性生殖有性生殖生物性状性状改变改变替换:可变可不变增添:3 倍数影响小,非 3 倍数影响大可组合与亲本不同性状原因原因物理,化学,生物因素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组合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片段特点特点不定向性,多害少利性,低频性,普遍性,随机性意义意义1.

23、 产生新基因 2.变异根本来源3.进化原材料1.产生新基因型2.变异(生物多样性)主要来源3.对进化有重要意义应用应用细胞癌变(原癌基因/抑癌基因)特征:无限增殖,形态结构显著变化,糖蛋白减少,粘性下降,易分散和转移一母生九子,九子皆不同黄圆与绿皱杂交得到绿圆和黄皱7三、人类遗传病三、人类遗传病(一)分类单基因遗传病(一对等位基因)显性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隐性镰刀型细胞贫血、白化病、苯丙酮尿症多基因遗传病(多对等位基因)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哮喘、青少年糖尿病、(在群体中发病率比较高)染色体遗传病21 三体综合征(同源染色体未正常分离)(二)调查某种病的发病率:在人群种随机抽查,选择发病

24、率较高单基因遗传病进行调查调查某种病的遗传方式:在患者家族系谱图中(三)遗传病的检测和预防(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产前诊断:羊水检查、B 超检查、孕妇血细胞检查、基因检测等第第六六单元单元生物的进化生物的进化一、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共同由来学说和自然选择学说)(1)直接证据化石证据:地层顺序进化方向简单到复杂/低等到高等/水生到陆生化石:通过自然作用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2)解剖学证据:比较身体结构(3)胚胎发育学证据:胚胎发育过程出现鳃裂、尾巴等(4)细胞分子学证据:细胞结构或细胞中分子相似性等二、二、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自然选

25、择与适应的形成(1)适应:结构适应功能;结构和功能适应环境适应具有相对性和普遍性(2)拉马克认为进化的原因是: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优点:打破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局限性:不够科学(3)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条件:过度繁殖(超过环境容纳量)手段:生存斗争(生物间或生物与无机环境)内因:遗传变异(出生就存在有利变异)结果:适者生存局限性:不能科学解释遗传和变异本质,局限于性状水平;无法解释物种大爆发现象(4)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核心:自然选择学说研究水平:性状水平深入到基因水平研究单位:个体到种群三、三、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1)种群:同一区域,同种生物,所有个体(

26、2)基因频率A/(A+a) *100%=A%A%=AA%+1/2Aa%符合五个条件:种群足够大,能自由交配,无迁入迁出,不发生突变,无自然选择,可使用遗传平衡定律(A+a)=AA+1/2Aa+aaa%=根号 aa%(3)进化的实质: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突变(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可导致基因频率发生改变(4)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基因频率改变的方向(5)抑菌圈越大说明,细菌对该种抗生素耐药性越弱;从抑菌圈边缘挑取细菌的目的是:此处细菌可能是耐药菌四、四、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1)物种:能交配,产生可育后代(2)隔离地理隔离:地理因素不能交配生殖隔离:1.不能交配 或2.可交配产生不可育后代(3)新物种形成的标志:存在生殖隔离(4)协同进化:生物间或生物与环境不断进化发展(5)生物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生物 > 人教版(2019) > 必修2 遗传与进化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19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 遗传与进化-必背知识点清单.docx)为本站会员(TECH)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