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第1717课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惨痛的代价惨痛的代价 理性的回归理性的回归课文结构:课文结构:一、法西斯主义与亚欧一、法西斯主义与亚欧 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战争策源地的形成(背景)(背景)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二、第二次世界大战(过程)(过程)三、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三、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结果)(结果)1929 “黑色星期四黑色星期四” 1922 1933年年 1936年年 1933年年 墨索里尼墨索里尼 德国希特勒德国希特勒 日本日本 昭和天皇裕仁昭和天皇裕仁 美国美国 罗斯福罗斯福第第1717课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第二次世界大
2、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成二战的根本原因:二战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经济不平衡:经济不平衡: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法经济困难重重,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法经济困难重重,而战败的德国利用英、法、美等战胜国之间的矛盾,依靠而战败的德国利用英、法、美等战胜国之间的矛盾,依靠美国的扶植,经济再度超过了英法。美国的扶植,经济再度超过了英法。 政治不平衡:政治不平衡: 19291933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严重的经济年资本主义世界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德国和日本建立了法西斯专政,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德国和日本建立了法西斯专政,形形成欧亚战争策源地成
3、欧亚战争策源地,而英、法、美继续坚持资产阶级民主,而英、法、美继续坚持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制度。史料:史料:19291929年年 1933 1933年,年,资本主义世界陷入历史上最深资本主义世界陷入历史上最深刻、最持久、最严重的的一次经济大危机刻、最持久、最严重的的一次经济大危机,其间资本主义各国,其间资本主义各国工业生产剧烈下降,各国企业大批破产,失业人数激增,失业工业生产剧烈下降,各国企业大批破产,失业人数激增,失业率高达率高达30%30%以上。此后,资本主义世界又出现了五年左右的持以上。此后,资本主义世界又出现了五年左右的持续萧条。续萧条。这次这次经济大危机还加速了法西斯主义在德国、日本和
4、意大利经济大危机还加速了法西斯主义在德国、日本和意大利的发展的发展,使这些国家走上了对内强化军事统制、对外大肆侵略,使这些国家走上了对内强化军事统制、对外大肆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吴于廑、齐世荣吴于廑、齐世荣 世界史世界史现代编(上册)现代编(上册)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法西斯势力崛起。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法西斯势力崛起。 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与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与1919-19201919-1920年和平条约的年和平条约的失败相关。那些条约制造出的问题与解决的问题几乎一样多。失败相关。那些条约制造出的问题与解决的问题几乎一样多。和平缔造者们屈从于战
5、胜国兼并别国领土和建立附属国的要求,和平缔造者们屈从于战胜国兼并别国领土和建立附属国的要求,从而播下了从而播下了仇恨和冲突仇恨和冲突的新种子。的新种子。 在在3030年代那个时候,无论年代那个时候,无论德国、意大利、日本德国、意大利、日本,它们一概不,它们一概不满意这些条件,它们是满意这些条件,它们是“修改主义修改主义”的国家或的国家或不满意不满意的国家。的国家。这些国家在这些国家在19191919年订立过一项条约,然而在十二年之后,它们年订立过一项条约,然而在十二年之后,它们不愿意实施了。不愿意实施了。 菲利普菲利普李李拉尔夫等拉尔夫等世界文明史世界文明史、R.R.R.R.帕尔默帕尔默世界现
6、代史世界现代史德、意、日等国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满,力图摆脱其束缚。希特勒、墨索里尼与狗希特勒、墨索里尼与狗 英国首相张伯伦英国首相张伯伦 我们对一个在我们对一个在强大邻邦压境下强大邻邦压境下的小国不论抱有的小国不论抱有多大同情,但总多大同情,但总不能仅仅为了它不能仅仅为了它而不顾一切地使而不顾一切地使大不列颠帝国卷大不列颠帝国卷入一场战争。入一场战争。 希特勒说:希特勒说:“没有问题的,你知道有些没有问题的,你知道有些狗是只会吠而不会咬人的吗?狗是只会吠而不会咬人的吗?”绥靖政策纵容侵略,助长了法西斯侵略的气焰绥靖政策纵容侵略,助长了法西斯侵略的气焰更加更加助长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了法西斯国家
7、的侵略野心侵略野心。一下飞机,张伯伦就得意地宣称:“:“我带来了整整一代人的和我带来了整整一代人的和平平!”.!”.温斯顿丘吉尔则评价: “让你在战争与耻辱之间作一抉择,你选择了耻辱,而你将来还得进行你选择了耻辱,而你将来还得进行战争。战争。”慕尼黑协定慕尼黑协定 绥靖政策的顶峰绥靖政策的顶峰(1 1)背景:)背景:(2 2)内容:)内容:(3 3)影响:)影响:1938 1938 年,德国吞并年,德国吞并奥地利奥地利,并对,并对捷克斯洛伐克捷克斯洛伐克提出领土要求;提出领土要求;英法实行绥靖政策英法实行绥靖政策, ,把捷克的苏台德等地区割让给德国;把捷克的苏台德等地区割让给德国;第第1717
8、课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成二战的根本原因:二战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二战的具体原因:二战的具体原因: 英、法、美推行绥靖政策纵容侵略,助长了法西斯侵略英、法、美推行绥靖政策纵容侵略,助长了法西斯侵略的气焰,加速了大战的爆发。的气焰,加速了大战的爆发。19291929年经济大危机引发政治危机,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和年经济大危机引发政治危机,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和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德国、日本对凡尔赛德国、日本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被惩治受遏制的地位不满,华盛顿体系中被惩治受遏制的地位
9、不满,力图突破其束缚力图突破其束缚德意日的封建残余和军国主义传统德意日的封建残余和军国主义传统1 1、经济根源、经济根源: :2 2、国际政治根源:、国际政治根源:3 3、历史根源:、历史根源:一、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一、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背景)(背景)(1)基本特征:)基本特征:(2)主要主张:)主要主张:反对自由主义和共产主义反对自由主义和共产主义对内实行恐怖独裁统治,对外侵略扩张;对内实行恐怖独裁统治,对外侵略扩张;发动战争,争霸世界发动战争,争霸世界1、法西斯主义、法西斯主义(独裁、暴政、侵略战争)(独裁、暴政、侵略战争)极端民族主义极端民族主义法西斯:法西
10、斯:寓意人寓意人民必须服从至高无民必须服从至高无上的国家权威,否上的国家权威,否则立即绳以斧钺,则立即绳以斧钺,在古罗马是在古罗马是权力和权力和威信威信的标志。的标志。二战二战后,成为贬义词后,成为贬义词。“双刃剑双刃剑”帝国主义的极端形式帝国主义的极端形式(1)基本特征)基本特征(2)主要主张:)主要主张:(3)法西斯运动:)法西斯运动:意大利:意大利: 1919 1919 年墨索里尼成立世界上第一个法西斯年墨索里尼成立世界上第一个法西斯 主义政党主义政党“战斗的意大利法西斯战斗的意大利法西斯”,后更名为,后更名为 国家法西斯党国家法西斯党。 19221922年,建立了法西斯政权年,建立了法
11、西斯政权。德国:德国:19201920年希特勒组建年希特勒组建“民族社会主义德意志工人党民族社会主义德意志工人党”, 简称简称“纳粹党纳粹党”,是德国法西斯运动的开始。,是德国法西斯运动的开始。日本:日本:19211921年年冈村宁次、东条英机冈村宁次、东条英机等日本军人订立密约,等日本军人订立密约, 是日本军部法西斯运动的开始。(是日本军部法西斯运动的开始。(“巴登巴登密约巴登巴登密约”)第一次高潮:滋生期(第一次高潮:滋生期(19191923)1、法西斯主义、法西斯主义(3)法西斯运动:)法西斯运动:第一次高潮:滋生期(第一次高潮:滋生期(19191923)第二次高潮:泛滥期(第二次高潮:
12、泛滥期(19291936)19331933年年纳粹党上台,纳粹党上台,建立法西斯政权建立法西斯政权1935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19361936年与德国结成轴心国年与德国结成轴心国19221922年年建立建立法西斯政权法西斯政权19381938年吞并奥地利年吞并奥地利对捷克提出领土要求对捷克提出领土要求(慕尼黑协定慕尼黑协定 绥靖政策的顶峰)绥靖政策的顶峰)19361936年年广田弘广田弘毅组阁,建立毅组阁,建立法西斯政权法西斯政权19311931年九一八事变年九一八事变19371937年七七事变年七七事变 建立政权建立政权 意:意:德:德:日:日: 发动侵略战争
13、发动侵略战争知识扩展知识扩展:为何会出现绥靖政策?为何会出现绥靖政策?如何评价?如何评价?史料一:史料一:英法尽管同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胜国英法尽管同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胜国, ,但其经济地位和但其经济地位和军事地位都因战争受到了巨大的削弱军事地位都因战争受到了巨大的削弱这种状况这种状况使英法统治集团中的使英法统治集团中的部分人士不敢同德、日、意的侵略扩张政策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部分人士不敢同德、日、意的侵略扩张政策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 ,而是而是试图通过满足侵略者部分贪欲的方法来维持自己的既得利益试图通过满足侵略者部分贪欲的方法来维持自己的既得利益. . 摘编自摘编自国际关系史国际关系
14、史史料二:还有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史料二:还有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经济危机使英法两国政局动荡经济危机使英法两国政局动荡, ,内阁更内阁更替频繁替频繁, ,很难指望政府在法西斯进攻面前实行一种坚定和连续的外交政很难指望政府在法西斯进攻面前实行一种坚定和连续的外交政策策。英法资产阶级对社会主义苏联的本能仇恨、对弱小国家的固有蔑。英法资产阶级对社会主义苏联的本能仇恨、对弱小国家的固有蔑视视在一个时期内在一个时期内, ,希特勒竭力造成一种似乎唯有共产国际、唯有苏希特勒竭力造成一种似乎唯有共产国际、唯有苏联才是德国敌人的假象联才是德国敌人的假象, ,英法集团相信了这一点英法集团相信了这一点.。 摘编自摘编自国际
15、关系史国际关系史绥靖政策是英法两国实行的绥靖政策是英法两国实行的纵容法西斯纵容法西斯侵略的政策侵略的政策; ; 目的是通过部分满足侵略者的贪欲来目的是通过部分满足侵略者的贪欲来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 ; 它是建立在它是建立在牺牲弱小国家牺牲弱小国家和民族基础上的和民族基础上的; ; 具有具有反苏性质反苏性质。原因:原因:英法两国英法两国实力削弱实力削弱; ; 经济危机、政治危机影响到外交政策的连续性经济危机、政治危机影响到外交政策的连续性; ; 对对社会主义的仇视社会主义的仇视; ; 无视小国无视小国利益利益; ; 希特勒的希特勒的欺骗欺骗策略。策略。评价:评价:避战求和避战求
16、和祸水东引祸水东引二、第二次世界大战(过程)二、第二次世界大战(过程)1、特点特点:从从局部局部战争逐渐发展到战争逐渐发展到全球全球战争战争三个三个阶段阶段亚洲阶段:亚洲阶段:欧洲阶段:欧洲阶段:全球阶段:全球阶段:1931-1938年年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共产党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共产党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19391941年年苏联战场是抗击德国主战场苏联战场是抗击德国主战场19411945年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战争扩大到全太平洋战争爆发,战争扩大到全球,成为真正的世界大战球,成为真正的世界大战2、性质:、性质:发动者:发动者:抵抗者:抵抗者:帝国
17、主义性质的非正义性战争帝国主义性质的非正义性战争反法西斯的正义性战争反法西斯的正义性战争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东方主战场 时间:时间:中国是抗战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的国家(中国是抗战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的国家(14年)年) 作用:作用:从九一八事变到太平洋战争爆发,中国是东方反法西从九一八事变到太平洋战争爆发,中国是东方反法西斯力量的唯一战场,从太平洋战争爆发到日本投降,中国是东方斯力量的唯一战场,从太平洋战争爆发到日本投降,中国是东方主战场,拖住了日本百万大军,有力支援盟国。对侵略者的覆灭主战场,拖住了日本百万大军,有力支援盟国。对侵略者的覆灭起到了决
18、定性作用,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联盟:联盟:中国积极倡导建立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实际上参与了中国积极倡导建立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实际上参与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谋划和指挥,所以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谋划和指挥,所以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方主战场。 配合:配合:中国军队直接入缅甸作战,打通滇缅公路,打击日军,中国军队直接入缅甸作战,打通滇缅公路,打击日军,支援盟军的对日作战和东南亚人民的抗争。支援盟军的对日作战和东南亚人民的抗争。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1942.1)1942年年1月,中、苏、美、英等月,中、苏、美、英等26国代表国代表在华盛顿白宫正
19、式签署在华盛顿白宫正式签署联合国家宣言联合国家宣言 (二十六国宣言二十六国宣言)1941.121941.12月月日军偷袭珍珠港,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太平洋战争爆发爆发1931.1931.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 ,中国开始中国开始局部抗战局部抗战19451945. .8.158.15日本日本宣布宣布投降,投降,9.29.2日本签署日本签署投降书投降书亚太战场中国局部抗战:中国局部抗战:中国全面抗战:中国全面抗战:全球阶段:全球阶段:日本投降:日本投降:1937.1937.七七事变,二战在七七事变,二战在亚洲爆发标志亚洲爆发标志1939.91939.9德国突袭波兰德国突袭波兰1945.5.8
20、1945.5.8德国签署投降书德国签署投降书1941.61941.6德国突袭苏联,成为德国突袭苏联,成为抵抗德国的主战场抵抗德国的主战场 欧洲战场全面爆发:全面爆发:二战扩大:二战扩大:二战转折点:二战转折点:德国投降:德国投降:埃塞俄比亚埃塞俄比亚抗击抗击意大利意大利法西斯侵略法西斯侵略北非战场1942.1联合国家宣言联合国家宣言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1942.1942.斯大林格勒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3、过程、过程19351935年,意大利法西斯侵略埃塞俄比亚;年,意大利法西斯侵略埃塞俄比亚;19361936年,塞拉西一世流亡,意大利宣布兼年,塞拉西一世流亡,意大利宣布兼 并
21、埃塞俄比亚;并埃塞俄比亚;19411941年,在盟军的帮助下,恢复国家独立。年,在盟军的帮助下,恢复国家独立。三、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影响)三、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影响)1 1、雅尔塔体系、雅尔塔体系 (1 1)含义:)含义: 二战二战中后期中后期,反法西斯反法西斯同盟国在同盟国在开罗、德黑兰、开罗、德黑兰、雅尔塔雅尔塔、波茨坦、波茨坦地缔结了一系列条约和协定,建立了地缔结了一系列条约和协定,建立了以以美、苏美、苏战胜国为主导的战后战胜国为主导的战后国际秩序国际秩序。 德黑兰会议德黑兰会议(1943.12) 雅尔塔会议雅尔塔会议 (1945.2) 开罗会议开罗会议 (1943.11) 波茨坦会
22、议波茨坦会议 (1945.7)开罗会议开罗会议 (1943.11)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波茨坦会议“前前”三巨头三巨头丘吉尔、罗斯福、斯大林丘吉尔、罗斯福、斯大林参加波茨坦会议的参加波茨坦会议的“后后”三巨头三巨头艾德礼、杜鲁门、斯大林艾德礼、杜鲁门、斯大林 (2 2)内容:)内容:重新确定欧亚国家的版图:重新确定欧亚国家的版图:三、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影响)三、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影响)1 1、雅尔塔体系、雅尔塔体系 (1 1)含义:)含义:德国由美、苏、英、法分区占领;德国由美、苏、英、法分区占领;日本由美国单独占领;日本由美国单独占领;日本归还侵占中国的领
23、土;日本归还侵占中国的领土;承认朝鲜独立;承认朝鲜独立;(2 2)内容:)内容:重新确定欧亚国家的版图:重新确定欧亚国家的版图:三、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影响)三、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影响)1 1、雅尔塔体系、雅尔塔体系 (1 1)含义:)含义: 审判战犯,肃清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审判战犯,肃清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 问题探究问题探究: 同为战争罪犯,纳粹同为战争罪犯,纳粹德国德国的汉斯的汉斯弗兰克在临刑弗兰克在临刑前忏悔:前忏悔:“千年易过千年易过, ,德国罪孽难消德国罪孽难消。” ” 日本日本的东条英机却在就的东条英机却在就刑前高呼刑前高呼“天皇陛下万岁!天皇陛下万岁!”(纽伦堡审判、东京
24、审判)纽伦堡审判、东京审判)东京审判东京审判华沙之跪华沙之跪 殖民地问题:殖民地问题:对德、日、意的殖民对德、日、意的殖民地实行托管,原则上承认被压迫民族的地实行托管,原则上承认被压迫民族的独立权利;独立权利;美、苏、英划分势力范围美、苏、英划分势力范围 成立联合国成立联合国(2 2)内容:)内容:重新确定欧亚国家的版图:重新确定欧亚国家的版图:三、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影响)三、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影响)1 1、雅尔塔体系、雅尔塔体系 (1 1)含义:)含义: 审判战犯,肃清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审判战犯,肃清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 时间:时间:性质:性质:地位:地位:宗旨:宗旨:原则:原则:
25、意义:意义:19451945年年1010月月2424日日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体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政治秩序体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政治秩序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全球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全球 经济社会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大国一致大国一致”原则原则使和平解决争端和制裁侵略具有使和平解决争端和制裁侵略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更强的可操作性(2 2)内容:)内容:三、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影响)三、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影响)1 1、雅尔塔体系、雅尔塔体系 (1 1)含义:)含义:(3)评价:)评价:积极性:局限性:雅尔塔体系以建立和雅尔
26、塔体系以建立和维护世界和平维护世界和平为为主要目标,提倡主要目标,提倡不同社会制度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国家之间的间的共处与合作共处与合作。它是大国相互妥协的产物,带有明显它是大国相互妥协的产物,带有明显的的强权政治强权政治色彩,严重损害了一些国色彩,严重损害了一些国家的利益。家的利益。古巴导弹危机古巴导弹危机赫鲁晓夫赫鲁晓夫 肯尼迪肯尼迪(2 2)内容:)内容:三、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影响)三、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影响)1 1、雅尔塔体系、雅尔塔体系 (1 1)含义:)含义: (3)评价:评价:2、国际格局、国际格局世界政治力量对比发生变化,世界政治力量对比发生变化,美苏成为世界强国美苏成为世界强国,西欧西欧各国普遍各国普遍衰衰落,落,以以欧洲为中心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逐渐被的国际关系格局逐渐被美苏两极格局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所取代。课堂小结课堂小结第二第二次世次世界大界大战与战与战后战后国际国际秩序秩序的形的形成成法西斯主义的形成与特征法西斯主义的形成与特征法西斯运动法西斯运动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法西斯主法西斯主义与亚欧义与亚欧战争策源战争策源地的形成地的形成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战争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战争世界人民的抗争世界人民的抗争第二次世第二次世界大战界大战战后国际秩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序的建立雅尔塔体系雅尔塔体系联合国联合国国际格局国际格局二战的原因二战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