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学案-(新教材)2019新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docx

上传人(卖家):大布丁 文档编号:2047571 上传时间:2022-01-2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6.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学案-(新教材)2019新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学案-(新教材)2019新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学案-(新教材)2019新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学案-(新教材)2019新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学案-(新教材)2019新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四单元第四单元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第第 1111 课课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本本课课课标课标了解中国古代的民族政策和边疆管理制度了解中国古代的民族政策和边疆管理制度, 认识中国作为多民族统认识中国作为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发展历程,以及中国古代处理对外关系的体制;一国家的发展历程,以及中国古代处理对外关系的体制;要点要点学纲学纲学习重点学习重点一一、 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参见表系(参见表 1 1)(一)中央民族事务机构(一)中央民族事务机构(二)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二)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1.1.中国古代的中国古代

2、的民族政策和边民族政策和边疆管理制度;疆管理制度;2.2.中国古代处中国古代处理对外关系的理对外关系的体制体制二二、 隋唐至两宋时期的隋唐至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参见表民族关系(参见表 2 2)(一)隋、唐、两宋时期的民族交往(一)隋、唐、两宋时期的民族交往(二)隋唐时期的中央民族事务机构(二)隋唐时期的中央民族事务机构(三)隋唐时期的边疆管理(三)隋唐时期的边疆管理三三、 元明清时期的民族元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参见表关系(参见表 3 3)(一)元明清时期的民族政策(一)元明清时期的民族政策(二)元明清时期的民族管理(二)元明清时期的民族管理1.1.中央民族机构;中央民族机构;2.2.地方管辖。

3、地方管辖。(三)元朝和明朝时期的民族交往(三)元朝和明朝时期的民族交往四四、 中国古代的对外交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往(一)汉朝的对外交往(一)汉朝的对外交往1.1.打通陆、海两个通道;打通陆、海两个通道;2.2.与日本的交往。与日本的交往。(二)隋唐至两宋时期的对外交往(参见表(二)隋唐至两宋时期的对外交往(参见表 4 4)1.1. 背景(条件背景(条件) ;2.2.对外陆路交往;对外陆路交往;3.3.对外海路交往。对外海路交往。(三)元明清时期的对外交往(三)元明清时期的对外交往基础知识:基础知识:一、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一、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表(表 1 1)角度角度秦朝秦朝两汉两汉中央民族中

4、央民族事务机构事务机构设设“典客典客” “典属国典属国”等等官职来管理民族事务官职来管理民族事务设设大鸿胪大鸿胪管理民族事务管理民族事务民民族族关关系系北方北方逐匈奴,修筑逐匈奴,修筑长城长城汉初,朝廷对北方的匈奴采取汉初,朝廷对北方的匈奴采取和亲和亲政策;政策;汉武帝时期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国力强盛,卫青卫青、霍去病霍去病三次出击三次出击匈奴,取得大胜;匈奴,取得大胜;东汉初东汉初,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南匈奴南匈奴内迁内迁,逐逐渐汉化渐汉化。8989 年年,窦宪窦宪出击北匈奴出击北匈奴,取胜后刻铭燕然取胜后刻铭燕然山。北匈奴数败之后,山。北匈奴数败之后,西迁西迁远方远方南方

5、南方抚夷抚夷、越越,在今天的两广在今天的两广地区设地区设南海郡南海郡、桂林郡、桂林郡、象郡象郡等等西方西方西北生活着西北生活着羌羌、氐等民族氐等民族西汉在河西走廊设武威西汉在河西走廊设武威、 张掖张掖、 酒泉酒泉、 敦煌敦煌四郡四郡,合称合称“河西四郡河西四郡” ,成为中原前往,成为中原前往西域西域的要道;的要道;西汉设西汉设西域都护府西域都护府,作为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作为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东北东北生活着夫余生活着夫余、乌桓乌桓等民族等民族西汉设西汉设护乌桓校尉护乌桓校尉此外此外,汉朝政府在边疆推行汉朝政府在边疆推行屯戍屯戍政策政策,向北方大量移民屯田向北方大量移民屯田;在西域也设置在西域也

6、设置田官田官,督率督率戍卒屯田。戍卒屯田。史料阅读与解析史料阅读与解析 1 1西汉赵充国曾上疏谈边境屯田的十二种益处:西汉赵充国曾上疏谈边境屯田的十二种益处:臣谨条不出兵留田便宜十二事臣谨条不出兵留田便宜十二事。步兵九校步兵九校,吏士万人吏士万人,留屯以为武备留屯以为武备,因田致谷因田致谷,威德威德并行,一也。并行,一也。居民得并田作,不失农业,三也。军马一月之食,度支田士一岁,罢骑居民得并田作,不失农业,三也。军马一月之食,度支田士一岁,罢骑兵以省大费,四也。兵以省大费,四也。以闲暇时下所伐材,缮治邮亭,充入金城,六也。兵出,乘危徼以闲暇时下所伐材,缮治邮亭,充入金城,六也。兵出,乘危徼幸,

7、不出,令反畔之虏窜于风寒之地,离霜露疾疫瘃墯(幸,不出,令反畔之虏窜于风寒之地,离霜露疾疫瘃墯(zhzh dudu ,指手足冻伤)之患,坐,指手足冻伤)之患,坐得必胜之道得必胜之道,七也七也。亡经阻远追死伤之害亡经阻远追死伤之害,八也八也。内不损威武之重内不损威武之重,外不令虏得乘间之势外不令虏得乘间之势,九也。九也。大费既省,繇役豫息,以戒不虞,十二也。留屯田得十二便,出兵失十二利。大费既省,繇役豫息,以戒不虞,十二也。留屯田得十二便,出兵失十二利。汉书汉书赵充国传赵充国传根据材料,概括西汉在边境屯田的主要特点及益处。根据材料,概括西汉在边境屯田的主要特点及益处。特点:特点:军屯与民屯相结合

8、;军屯与民屯相结合;屯田与戍边相结合;屯田与戍边相结合;农业开发与社会发展相结合。农业开发与社会发展相结合。益处益处:促进边疆农业开发与社会发展促进边疆农业开发与社会发展;节省军费开支节省军费开支;减轻人民兵役减轻人民兵役、徭役负担徭役负担;保存武备,巩固边防,稳定社会秩序;保存武备,巩固边防,稳定社会秩序;防御外族入侵。防御外族入侵。二、隋唐至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二、隋唐至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表(表 2 2)角度角度隋朝隋朝唐朝唐朝宋朝宋朝民族民族交往交往北方北方:突厥突厥、吐谷浑吐谷浑、党项党项等周边民族先后归附隋朝;等周边民族先后归附隋朝;岭南岭南:589589 年年,百越首领百越首领冼冼

9、夫人夫人迎接隋军统帅韦洸进入迎接隋军统帅韦洸进入广州广州,被册封为谯国夫人被册封为谯国夫人,为为隋朝治理隋朝治理岭南岭南起了重要作用起了重要作用;台湾台湾: 隋朝加强了与隋朝加强了与流求流求的的接触,曾三次派人抵达接触,曾三次派人抵达流求流求西北:西北边疆各族西北:西北边疆各族称唐太宗为称唐太宗为“天可汗天可汗” ;西藏:西藏:文成公主文成公主、金金城公主城公主先后入藏,唐蕃先后入藏,唐蕃之间还数次之间还数次会盟会盟;云南云南: 南诏的南诏的 1313 个王个王中有中有 1010 人经唐朝加封人经唐朝加封,南诏王南诏王曾多次遣子弟入曾多次遣子弟入唐学习唐学习宋朝先后与宋朝先后与契丹契丹族建立族

10、建立的辽、党项族建立的的辽、党项族建立的西夏西夏、女真女真族建立的金长期并立族建立的金长期并立;辽辽、西夏西夏、金金、大理大理等政等政权都吸收了中原王朝的权都吸收了中原王朝的政政治制度治制度、治理经验和、治理经验和文化文化;即使在局部政权割据即使在局部政权割据、 争争战状态下战状态下, 各民族间的各民族间的交往交往交流交融交流交融也从没有中断过也从没有中断过中央中央民族民族事务事务机构机构负责民族事务的机构是负责民族事务的机构是尚书省尚书省的礼部及鸿胪寺:的礼部及鸿胪寺:礼部的礼部的礼部司礼部司负责朝聘及册封各民族首领的礼仪负责朝聘及册封各民族首领的礼仪, 主主客司客司负责各族朝见事宜;负责各

11、族朝见事宜;鸿胪寺负责鸿胪寺负责宾客接待礼仪宾客接待礼仪边疆边疆管理管理主要推行主要推行郡县郡县制制, 但往往以边但往往以边疆民族的疆民族的豪酋大姓豪酋大姓任郡守任郡守、 县县令令边疆管理机构主要是边疆管理机构主要是大都护府大都护府、都督府、都督府、羁羁縻州縻州;都督府都督、羁縻州都督府都督、羁縻州刺史由各民族首领担刺史由各民族首领担任,由任,由大都护府大都护府直接管直接管辖,上统于辖,上统于中央政府中央政府1.1.唐朝边疆地区有唐朝边疆地区有突厥突厥、回纥、回纥、吐蕃吐蕃、南诏、南诏、渤海渤海等地方政权。等地方政权。2.2.唐朝的边疆管理机构主要是大都护府唐朝的边疆管理机构主要是大都护府、都

12、督府都督府、羁縻州羁縻州,西北设西北设安西安西、北庭北庭大都护府大都护府,北方设北方设安北安北、单于单于大都护府,东北设大都护府,东北设安东安东大都护府,南方设大都护府,南方设安南安南大都护府。大都护府。3.3.宋朝的民族关系主要是与北方的宋朝的民族关系主要是与北方的契丹契丹、女真女真、党项党项、蒙古等族及其所建立的政权之间蒙古等族及其所建立的政权之间的关系。的关系。 史料阅读与解析史料阅读与解析 22材料一: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夏不殊。人主患德泽不加,不必猜忌异类。盖德泽洽材料一: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夏不殊。人主患德泽不加,不必猜忌异类。盖德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则四夷可使如一家;猜忌多猜忌

13、多,则骨肉不免为仇敌则骨肉不免为仇敌。突厥贫弱突厥贫弱,吾收而养之吾收而养之,计其感恩计其感恩,入乎骨髓,岂肯为患!入乎骨髓,岂肯为患!贞观政要贞观政要材料二:唐太宗曾说材料二:唐太宗曾说: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父母。 ”唐太宗的民族团结政策使少数民族首领对唐朝忠心耿耿,愿意唐太宗的民族团结政策使少数民族首领对唐朝忠心耿耿,愿意“世为唐臣世为唐臣” 。人教版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人教版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根据材料一根据材料一、二二,概括唐太宗的民族思想与政策概括唐太宗的民族思想与政策。在这一民族思想与政策指引下

14、在这一民族思想与政策指引下,唐太唐太宗采取了哪些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宗采取了哪些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民族思想和政策民族思想和政策: “德化天下德化天下” “华夷一家华夷一家” ;民族开明、怀柔或民族团结政策。;民族开明、怀柔或民族团结政策。处理方式处理方式: 设置羁縻府性质的大都督府设置羁縻府性质的大都督府、 都护府都护府, 和亲和亲 (后世有会盟后世有会盟) , 册封册封。(6 6分)分)三、元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三、元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表(表 3 3)角度角度元朝元朝明朝明朝清朝清朝民族政策民族政策统治者一方面统治者一方面“行汉行汉法法” , 另一方面对不同另一方面对不同民族实行民族实行差

15、别对待差别对待政政策策对边疆各民族采取羁縻对边疆各民族采取羁縻政策政策清政府对边疆地区采取清政府对边疆地区采取因因地制宜地制宜的政策的政策民民族族管管理理中央中央民族民族机构机构总制院改名总制院改名宣政院宣政院,管理全国佛教和藏族管理全国佛教和藏族事务事务除礼部除礼部、鸿胪寺外鸿胪寺外,还有还有负责培养各种民族文字负责培养各种民族文字翻译人才的翻译人才的提督四夷馆提督四夷馆设立设立理藩院理藩院管理边疆民族管理边疆民族事务事务地方地方管辖管辖西藏地区:实行有西藏地区:实行有效的行政管理。元世效的行政管理。元世祖忽必烈封祖忽必烈封八思巴八思巴为为帝师,领宣政院事,帝师,领宣政院事,代表中央政府管理

16、代表中央政府管理佛佛教教和和藏族藏族事务;事务;东北、云南等地:东北、云南等地:设设行省行省,征发赋役;,征发赋役;台湾地区:设澎湖台湾地区: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屿巡检司,管辖澎湖屿和琉球和琉球东北东北:设设都司都司、卫卫、所所,对对女真女真等族进行管理;等族进行管理;西北西北:设设赤斤蒙古赤斤蒙古、沙沙州、州、哈密哈密等卫;等卫;西南:设西南:设土司土司;卫所和土司官员由卫所和土司官员由各各族酋长族酋长世袭任职世袭任职,统领部统领部属,按时向朝廷进贡土属,按时向朝廷进贡土物,接受朝廷征调军兵物,接受朝廷征调军兵。西藏西藏:敕封西藏僧俗领敕封西藏僧俗领袖为袖为“王王” “法王法王” ,建立建

17、立羁縻性质的羁縻性质的都司都司等机构等机构,北方和西北蒙疆地区北方和西北蒙疆地区: 通过通过满蒙联姻满蒙联姻, 加强对漠南加强对漠南蒙古的控制蒙古的控制, 通过军事斗通过军事斗争平定漠西蒙古争平定漠西蒙古准噶尔准噶尔部部叛乱叛乱, 土尔扈特土尔扈特部回归祖部回归祖国,巩固了西北边疆;国,巩固了西北边疆;青藏地区青藏地区: 通过扶持通过扶持黄黄教教, 加强对西藏的管理加强对西藏的管理 (分分别册封别册封五世达赖五世达赖和和五世班五世班禅禅) ,在青海、西藏地区在青海、西藏地区设设西宁西宁办事大臣办事大臣、 驻藏驻藏办事办事大臣,管理藏区事务;大臣,管理藏区事务;西南地区:沿袭土官制西南地区:沿袭

18、土官制度度, 后来逐渐进行后来逐渐进行 “改土归改土归对西藏地方进行管辖对西藏地方进行管辖流流”民族交往民族交往元朝完成全国统一元朝完成全国统一后,很多蒙古人迁入后,很多蒙古人迁入中原,同汉族杂居相中原,同汉族杂居相处。处。来自中亚、西亚的来自中亚、西亚的波斯人、阿拉伯人等波斯人、阿拉伯人等移居中国,同汉、蒙移居中国,同汉、蒙古、畏兀儿等民族不古、畏兀儿等民族不断融合而形成回回断融合而形成回回北方蒙古北方蒙古:在西起嘉峪在西起嘉峪关关、贡到鸭绿江一线贡到鸭绿江一线,陆陆续修筑长城续修筑长城,并沿长城布并沿长城布置一系列军镇,号置一系列军镇,号“九九边边” 。明朝也在辽东、宣。明朝也在辽东、宣府

19、、大同等地开放府、大同等地开放马市马市,与蒙古与蒙古、女真各族开展贸女真各族开展贸易;易;西藏西藏:通过通过贡赐贡赐、茶马茶马贸易贸易进行经济交流进行经济交流 史料阅读与解析史料阅读与解析 33材料:康熙帝在上谕中指出材料:康熙帝在上谕中指出: “昔秦兴土石之工,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昔秦兴土石之工,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较长城更为坚固防备朔方,较长城更为坚固” ; “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常修理,其时岂无边患?明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常修理,其时岂无边患?明末我太祖统大兵长驱直入末我太祖统大兵长驱直入,诸路瓦解诸路瓦解,皆莫敢当皆莫敢当。可见守国在修德安

20、民可见守国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是也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是也。 ”清圣祖实录清圣祖实录 康熙帝康熙帝秦至明秦至明,历代都重视历代都重视军事防御的长城的修建军事防御的长城的修建。根据所学知识根据所学知识,长城是否完全隔断长城长城是否完全隔断长城内外的交流?内外的交流?没有。如明朝在辽东、宣府、大同等地开放马市,与蒙古、女真各族贸易。没有。如明朝在辽东、宣府、大同等地开放马市,与蒙古、女真各族贸易。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 康熙帝为什么不再修补长城?今天我们对长城价值的认识与康康熙帝为什么不再修补长城?今天我们对长城价值的认识与康熙帝有

21、何不同?熙帝有何不同?原因原因: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蒙古部落与清朝关系更加密切蒙古部落与清朝关系更加密切;康熙认为康熙认为修德安民方是守国之本;修德安民方是守国之本;随着军事武器的变革,长城原有的防御作用降低。随着军事武器的变革,长城原有的防御作用降低。认识认识:康熙帝主要从政治康熙帝主要从政治,军事角度来认识长城军事角度来认识长城;今天我们主要从历史文化角度认识长今天我们主要从历史文化角度认识长城,认为长城是中华民族团结,顽强抗争精神的象征(或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中华民族城,认为长城是中华民族团结,顽强抗争精神的象征(或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中华民族悠久的

22、历史和文化的载体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的载体) 。四、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四、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一)汉朝的对外交往(一)汉朝的对外交往1.1.打通陆、海两个通道打通陆、海两个通道陆路经陆路经河西走廊河西走廊向中亚、西亚延伸。向中亚、西亚延伸。9797 年,年,甘英甘英奉西域都护班超之命出使大秦(罗奉西域都护班超之命出使大秦(罗马帝国马帝国) ,抵达,抵达波斯湾波斯湾一带。一带。海路从海路从合浦合浦郡徐闻县出发,最远可以航行到郡徐闻县出发,最远可以航行到印度印度南部。南部。2.2.与日本的交往与日本的交往:东汉时期东汉时期,倭国派使臣来朝倭国派使臣来朝,光武帝刘秀赐光武帝刘秀赐“汉委汉委(倭倭)奴国王

23、奴国王”金金印一枚。印一枚。(二)隋唐至两宋时期的对外交往(表(二)隋唐至两宋时期的对外交往(表 4 4)角度角度隋朝隋朝唐朝唐朝宋朝宋朝背景背景(条件(条件)隋唐时期,政治隋唐时期,政治统一统一,国力强盛,经济文化,国力强盛,经济文化交交流活跃(繁荣流活跃(繁荣) ;隋唐时期与隋唐时期与西域西域商路畅通;商路畅通;江南经济区已经形成,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江南经济区已经形成,经济重心开始南移;统治者采取对外开放的态度(政策)统治者采取对外开放的态度(政策),等等,等等北方北方陆路交通阻隔陆路交通阻隔;经济重心南移,造船、航经济重心南移,造船、航海技术进步海技术进步,海路转趋发达海路转趋发达;统治

24、者采取开放的对外态统治者采取开放的对外态度和政策,等等度和政策,等等对外陆对外陆路交往路交往隋炀帝命隋炀帝命裴矩裴矩驻张驻张掖,掌管掖,掌管通商事务通商事务唐都唐都长安长安是世界上最繁是世界上最繁华的国际性大都市之一;华的国际性大都市之一;唐朝与唐朝与大食大食国的接触国的接触, 使使包括包括造纸术造纸术在内的中国技在内的中国技术传到阿拉伯地区术传到阿拉伯地区对外海对外海路交往路交往常骏常骏从南海郡出航从南海郡出航到达赤土国(马来到达赤土国(马来半岛南部半岛南部) ,国王也国王也遣其子随遣其子随常骏常骏来到来到中国中国日本向唐朝派日本向唐朝派遣唐使遣唐使近近 2 20 0次次,每次都有每次都有留

25、学生留学生、学问学问僧随船而来僧随船而来, 将唐朝文化带将唐朝文化带到日本到日本宋朝不仅恢复了唐朝由宋朝不仅恢复了唐朝由广州广州出发经越南到阿拉伯的旧出发经越南到阿拉伯的旧路,又开辟了由路,又开辟了由明州明州(今浙(今浙江宁波)到日本和朝鲜半岛江宁波)到日本和朝鲜半岛的航路。的航路。泉州泉州成为重要的对成为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外贸易港 史料阅读与解析史料阅读与解析 44材料材料:宋元时期福建海外贸易在中国古代海外贸易史占有重要地位宋元时期福建海外贸易在中国古代海外贸易史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南宋迁都临尤其是南宋迁都临安安(今杭州今杭州)以后以后,泉州市舶之利泉州市舶之利,成为南宋王朝重要财政收入成为

26、南宋王朝重要财政收入,以往那种以往那种“厚往薄来厚往薄来”、“以示绥怀以示绥怀”的观念,企图通过对外贸易宣誓天朝声威的虚骄,有所转变,转向讲求实际的观念,企图通过对外贸易宣誓天朝声威的虚骄,有所转变,转向讲求实际的经济效益的经济效益。宋元祐二年宋元祐二年(公元公元 10871087 年年),泉州市舶司的建立泉州市舶司的建立,标志着福建海外贸易标志着福建海外贸易发展到新的阶段。这一时期,东从朝鲜半岛、日本,南至南洋群岛,西到阿拉伯及东非海发展到新的阶段。这一时期,东从朝鲜半岛、日本,南至南洋群岛,西到阿拉伯及东非海岸岸,都与福建建立了经贸关系都与福建建立了经贸关系。外贸出口的商品以瓷器为主外贸出

27、口的商品以瓷器为主,还有丝绵纺织品还有丝绵纺织品、铁锅铁锅、铜盘、糖、茶叶及其它日用品。进口的货物达铜盘、糖、茶叶及其它日用品。进口的货物达 400400 余种,主要有香料、药物、宝货、纺织余种,主要有香料、药物、宝货、纺织品、食品、杂货等。品、食品、杂货等。摘自福建古代经济史摘自福建古代经济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宋代福建海外贸易的特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宋代福建海外贸易的特点。特点:特点:海外贸易居于外贸主导地位(或海外贸易进入新阶段);海外贸易居于外贸主导地位(或海外贸易进入新阶段);对外贸易观念发对外贸易观念发生转变;生转变;成立专门机构管理;成立专门机构管理;成为宋朝重要税收

28、来源;成为宋朝重要税收来源;贸易范围广;贸易范围广;进出口商品进出口商品种类多且有较大差异。种类多且有较大差异。(三)元明清时期的对外交往(三)元明清时期的对外交往1.1.元朝对外交往元朝对外交往: 通往欧洲的通往欧洲的海陆海陆通道都很通畅通道都很通畅 (与西北藩国和亚欧各国的交往密切与西北藩国和亚欧各国的交往密切) ;1313 世纪,世纪,马可马可波罗波罗经西亚、中亚抵达中国,后来留下了著名的经西亚、中亚抵达中国,后来留下了著名的马可马可波罗行纪波罗行纪2.2.明清对外交往明清对外交往目标:致力于维护目标:致力于维护朝贡体制朝贡体制和和朝贡贸易体系朝贡贸易体系(典型史实:明朝郑和下西洋(典型

29、史实:明朝郑和下西洋) ;政策政策:海禁海禁闭关自守闭关自守政策政策(典型史实典型史实:8 8 世纪世纪,英国英国马戛尔尼马戛尔尼使团来到中国使团来到中国,试图试图打开中国市场。清朝皇帝拒绝了英国使团的请求,关上了对英交往的大门打开中国市场。清朝皇帝拒绝了英国使团的请求,关上了对英交往的大门) ;侵略与反侵略侵略与反侵略:从元朝末年起从元朝末年起,倭寇猖獗倭寇猖獗,明廷派遣大将明廷派遣大将戚继光戚继光、俞大猷俞大猷等人平倭等人平倭;1616 世纪中期,葡萄牙取得在世纪中期,葡萄牙取得在澳门澳门的租住权,荷兰和西班牙分别占据的租住权,荷兰和西班牙分别占据台湾台湾南部和北部;南部和北部;16891

30、689 年,中俄订立年,中俄订立尼布楚条约尼布楚条约 ;转型:随着对外交往的增多,清朝对外关系开始缓慢转型。转型:随着对外交往的增多,清朝对外关系开始缓慢转型。 史料阅读与解析史料阅读与解析 55材料一材料一: (明)隆庆改元,福建巡抚都御史涂泽民请开海禁,准贩东西二洋(明)隆庆改元,福建巡抚都御史涂泽民请开海禁,准贩东西二洋隆庆六隆庆六年,郡守罗青霄年,郡守罗青霄议征商税,以及贾舶议征商税,以及贾舶万历三年,中丞刘尧诲请税舶以充兵饷,岁万历三年,中丞刘尧诲请税舶以充兵饷,岁额六千额六千于时商引俱海防官管给于时商引俱海防官管给,每引征税有差每引征税有差,名曰引税名曰引税。 (东西洋每引税银三两

31、东西洋每引税银三两其后加增东西洋税银六两其后加增东西洋税银六两)张燮东西洋考卷张燮东西洋考卷 7 7饷税考饷税考材料二材料二:国朝国朝(指清朝指清朝)设关之初设关之初,番舶入市者仅二十余柁番舶入市者仅二十余柁。至则劳以牛酒至则劳以牛酒,令牙行主令牙行主之,沿明之习,命曰之,沿明之习,命曰“十三行十三行” 。舶长曰。舶长曰“大班大班” ,次曰,次曰“二班二班” ,得居停,得居停“十三行十三行” ,余悉,余悉守舶守舶乾隆初年乾隆初年,洋行有二十家洋行有二十家至至(乾隆乾隆)二十五年二十五年,洋商立洋商立“公行公行” ,专办夷船货专办夷船货税,谓之税,谓之“外洋行外洋行”梁廷枏(梁廷枏(n n n

32、n) 粤海关志卷粤海关志卷 2525行商行商阅读材料,想一想:明清时期政府对民间海外贸易是如何管控的?阅读材料,想一想:明清时期政府对民间海外贸易是如何管控的?明朝:设明朝:设“海防官海防官”管理对外贸易;向管理对外贸易;向“贾舶贾舶”征收引税。征收引税。清朝:官府特许的清朝:官府特许的“十三行十三行” (牙行)代管对外贸易事务。(牙行)代管对外贸易事务。核心素养:核心素养:一、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一、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一)中国古代的民族政策(思想)与边疆管理制度(方式)(一)中国古代的民族政策(思想)与边疆管理制度(方式)材料一材料一:汉朝时期的边疆分布着众多的民族汉朝时期的边疆分布着众多的

33、民族,由于对这些地区的统一方式不同由于对这些地区的统一方式不同,汉朝对汉朝对它们采取了不同的管理方式。汉王朝继承了秦在边疆地区设置郡县的这一制度,在北疆、它们采取了不同的管理方式。汉王朝继承了秦在边疆地区设置郡县的这一制度,在北疆、西南地区以及南部等边疆地区设立了众多的郡县西南地区以及南部等边疆地区设立了众多的郡县,在一些不具备设置郡县管理的边疆地区在一些不具备设置郡县管理的边疆地区,汉王朝则设立了一些边疆专门性机构,诸如西域都护府。这些机构既理民政,管理边疆民汉王朝则设立了一些边疆专门性机构,诸如西域都护府。这些机构既理民政,管理边疆民族的有关事务,也理军政,负责维护边疆地区的稳定。族的有关

34、事务,也理军政,负责维护边疆地区的稳定。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与边疆治理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与边疆治理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汉朝管理边疆民族地区的主要方式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汉朝管理边疆民族地区的主要方式。 (4 4 分)分)方式:方式:设置郡县;设置郡县;设立专门性机构(如都护府、校尉设立专门性机构(如都护府、校尉) 。 (4 4 分)分)材料二材料二:唐朝在总结秦汉边地设置郡县得失的基础上唐朝在总结秦汉边地设置郡县得失的基础上,首创了管理少数民族地区的首创了管理少数民族地区的羁縻府州制度。唐太宗平定突厥后,在其原地设置羁縻州,任命该族首领为都督或刺史,羁縻府州制度。唐太

35、宗平定突厥后,在其原地设置羁縻州,任命该族首领为都督或刺史,世袭其职,让其继续统辖本族人民,但必须由中央任命,同时取消了少数民族首领原有的世袭其职,让其继续统辖本族人民,但必须由中央任命,同时取消了少数民族首领原有的“可汗可汗”称号。羁縻府州赋税不上交中央财政,户口一般也不上报户部。该制度在突厥实称号。羁縻府州赋税不上交中央财政,户口一般也不上报户部。该制度在突厥实施成功后,又推广到其他少数民族地区。唐政府在上述羁縻府州基础上设立都护府,代表施成功后,又推广到其他少数民族地区。唐政府在上述羁縻府州基础上设立都护府,代表中央政府行使对羁縻府州的管理权,如安西、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各羁縻府州。都护由

36、汉中央政府行使对羁縻府州的管理权,如安西、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各羁縻府州。都护由汉人担任,中央任命,不能世袭。唐王朝设置的府州遍布于东西南北各边疆民族地区,边疆人担任,中央任命,不能世袭。唐王朝设置的府州遍布于东西南北各边疆民族地区,边疆的行政包括都护府、都督府、州、县四级,共约八百多个。后来宋代在西南地区设置羁縻的行政包括都护府、都督府、州、县四级,共约八百多个。后来宋代在西南地区设置羁縻州、县,明代在边疆部分地区设置羁縻卫所。州、县,明代在边疆部分地区设置羁縻卫所。摘编自韦庆远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等摘编自韦庆远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唐代对边疆民族地区管理的特点根据材料并结

37、合所学,概括唐代对边疆民族地区管理的特点。 (8 8 分)分)特点特点:吸取前代经验与教训吸取前代经验与教训;先试点后推广先试点后推广;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享有较大自主权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享有较大自主权(自治性较强(自治性较强) ; 设立完善的边疆管理体系设立完善的边疆管理体系; 边疆管理机构集权于中央边疆管理机构集权于中央 (加强中央集权加强中央集权) 。(任答(任答 4 4 点点 8 8 分,言之有理即可)分,言之有理即可)材料三:材料三:清初,称明代瓦剌为清初,称明代瓦剌为“厄鲁特蒙古厄鲁特蒙古” ,以后成为西蒙古诸部的统称。在厄鲁特,以后成为西蒙古诸部的统称。在厄鲁特蒙古诸部中,以噶尔丹为首

38、领的准噶尔先后征服南疆的回部,进兵青海笼络西藏,侵扰甘蒙古诸部中,以噶尔丹为首领的准噶尔先后征服南疆的回部,进兵青海笼络西藏,侵扰甘肃地区。公元肃地区。公元 16961696 年康熙帝率军亲征,平定了噶尔丹发动的叛乱。公元年康熙帝率军亲征,平定了噶尔丹发动的叛乱。公元 17201720 年,康熙帝年,康熙帝又派兵进入西藏,驱逐了准噶尔的势力。清朝统治者还与内外蒙古上层长期联姻,积极传又派兵进入西藏,驱逐了准噶尔的势力。清朝统治者还与内外蒙古上层长期联姻,积极传播佛教,利用上层联络和文化影响的作用,促进了内外蒙古与内地的相互了解,解决了长播佛教,利用上层联络和文化影响的作用,促进了内外蒙古与内地

39、的相互了解,解决了长期以来中原王朝受游牧势力南下威胁的问题。自贝加尔湖以东,外兴安岭以南的黑龙江流期以来中原王朝受游牧势力南下威胁的问题。自贝加尔湖以东,外兴安岭以南的黑龙江流域,也归入清朝的版图。域,也归入清朝的版图。方铁试论历代王朝的疆域与边疆方铁试论历代王朝的疆域与边疆材料四材料四:且自古中国一统之世且自古中国一统之世,幅员不能广远幅员不能广远,其中有不向化者其中有不向化者,则斥之为夷狄则斥之为夷狄。自我朝入主中土,君临天下,并蒙古极边诸部落俱归版图,是中国之疆土开拓广远,乃中自我朝入主中土,君临天下,并蒙古极边诸部落俱归版图,是中国之疆土开拓广远,乃中国臣民之大幸,何得尚有华夷中外之分

40、论哉!国臣民之大幸,何得尚有华夷中外之分论哉!雍正大义觉迷录雍正大义觉迷录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概括清朝治理边疆的指导思想及主要措施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概括清朝治理边疆的指导思想及主要措施。 (6 6 分)分)指导思想:传统的大一统(华夷一体、中国一统)观念指导思想:传统的大一统(华夷一体、中国一统)观念; (2 2 分)分)主要措施:主要措施:武力平叛,武力平叛,满蒙联姻,满蒙联姻,文化渗透,文化渗透,传播佛教传播佛教。 (每点(每点 1 1 分共分共 4 4 分)分)材料五材料五:中国历代均重视对边疆的治理中国历代均重视对边疆的治理。秦将郡县制推行到边疆地区秦将郡县制推行到边疆地

41、区。汉王朝除了设置汉王朝除了设置郡县外,还设立属国管理内徙边疆民族,使其成为汉王朝边疆防御的重要力量。唐朝追求郡县外,还设立属国管理内徙边疆民族,使其成为汉王朝边疆防御的重要力量。唐朝追求“治安中国治安中国,而四夷自服而四夷自服” ,实行开明的治边政策实行开明的治边政策。另外另外,为维护边疆地区的安定为维护边疆地区的安定,唐王朝唐王朝确立了军镇屯戍制度。元朝通过设立行省实现了对边疆地区广泛而直接的管理。清王朝从确立了军镇屯戍制度。元朝通过设立行省实现了对边疆地区广泛而直接的管理。清王朝从中外一体(内地与边疆为一个整体)的认识出发,以积极态度治理边疆各民族,使其起到中外一体(内地与边疆为一个整体

42、)的认识出发,以积极态度治理边疆各民族,使其起到“屏藩屏藩” 、 “拱卫拱卫”作用。在实际运作中,突出改革行政体制,如中央设理藩院,主管边疆作用。在实际运作中,突出改革行政体制,如中央设理藩院,主管边疆民族事务,地方则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统治体制。民族事务,地方则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统治体制。摘编自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摘编自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简析我国古代边疆治理政策和措施的影响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简析我国古代边疆治理政策和措施的影响。 (8 8 分)分)影响影响:促进了边疆民族地区的开发与经济社会的发展促进了边疆民族地区的开发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维护了边疆地区的稳定维护了边

43、疆地区的稳定,巩巩固了国防固了国防;/ /加强了边疆地区与内地的经济加强了边疆地区与内地的经济文化联系联系,有利于民族交融有利于民族交融(或团结或团结) ;/ /扩扩大了祖国疆域,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大了祖国疆域,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每点(每点 2 2 分共分共 8 8 分)分)(二)宣政院与理藩院(二)宣政院与理藩院材料材料:元朝宣政院元朝宣政院“掌僧徒及吐蕃之境而隶治之掌僧徒及吐蕃之境而隶治之” ,与中书省等同为四大中央政府机构与中书省等同为四大中央政府机构。官吏铨选、机务处理都直接对皇帝负责,不必经过中书省。遇吐蕃有重大问题,则派设行官吏铨选、机务处理都直接对皇帝负责,

44、不必经过中书省。遇吐蕃有重大问题,则派设行宣政院前往该地处理。宣政院前往该地处理。清初统治者高度重视蒙古事务清初统治者高度重视蒙古事务,入关前便设立理藩院专司其事入关前便设立理藩院专司其事。入关以后入关以后,随着边疆各随着边疆各地与内地和中央政府关系的加强,回部、番部(藏族)事务,及与俄罗斯、廓尔喀的外交地与内地和中央政府关系的加强,回部、番部(藏族)事务,及与俄罗斯、廓尔喀的外交事务也划归理藩院管理。理藩院级同六部,设尚书、侍郎各官。理藩院的设置及其工作,事务也划归理藩院管理。理藩院级同六部,设尚书、侍郎各官。理藩院的设置及其工作,帮助清朝实现了对东北、北方、西北、西藏地区的有效管辖,避免了

45、明代曾经出现的边疆帮助清朝实现了对东北、北方、西北、西藏地区的有效管辖,避免了明代曾经出现的边疆战争不绝、动荡不宁、各族叛附不定的局面,对我国统一民族国家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战争不绝、动荡不宁、各族叛附不定的局面,对我国统一民族国家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用。摘编自赵毅、赵轶峰中国古代史摘编自赵毅、赵轶峰中国古代史根据材料,指出元宣政院和清理藩院在政治地位和职权范围方面的异同根据材料,指出元宣政院和清理藩院在政治地位和职权范围方面的异同。 (1010 分)分)相同点:相同点:都是法定的中央机构;都是法定的中央机构;都管理少数民族事务都管理少数民族事务。 (4 4 分)分)不同点不同点:宣政院与

46、中书省同级宣政院与中书省同级,理藩院与六部同级理藩院与六部同级;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理藩院理藩院管辖部分外交事务;管辖部分外交事务;宣政院管辖西藏地区,理藩院管辖边疆少数民族事务宣政院管辖西藏地区,理藩院管辖边疆少数民族事务。 (任答(任答 2 2 点点 6 6分)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宣政院和理藩院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所起的作用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宣政院和理藩院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所起的作用。 (5 5分)分)作用作用:进一步促进了各民族间的交融进一步促进了各民族间的交融;进一步巩固了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进一步巩固了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进一步强化了大一统的国

47、家观念进一步强化了大一统的国家观念。 (每点(每点 2 2 分共分共 6 6 分)分)(三(三)中国古代的移民屯垦戍边中国古代的移民屯垦戍边1.1.中国古代中国古代的的移民移民材料:中国古代部分移民情况材料:中国古代部分移民情况战国战国吴、楚、越等国随着人口增多,人民渐渐移居平原,太湖平原、宁绍平原和江汉平吴、楚、越等国随着人口增多,人民渐渐移居平原,太湖平原、宁绍平原和江汉平原部分获得开发原部分获得开发秦秦公元前公元前 218218 年,秦朝经过多年战争夺取今广东、广西、越南东北一带,又把十数万年,秦朝经过多年战争夺取今广东、广西、越南东北一带,又把十数万戍卒和罪犯安置到岭南,在南越设置南海

48、、桂林、象郡,主要行政官员由中原移民戍卒和罪犯安置到岭南,在南越设置南海、桂林、象郡,主要行政官员由中原移民担任担任西汉西汉汉武帝元狩二年汉武帝元狩二年 (前前 121121 年年) , 河西走廊和湟水流域的匈奴人不是被驱逐就是被内迁河西走廊和湟水流域的匈奴人不是被驱逐就是被内迁,这里的空白完全由内地汉族移民来填充这里的空白完全由内地汉族移民来填充魏晋魏晋三国时期,移民开始进入今浙江南部和福建北部,吴国设置几个新县。西晋末年,三国时期,移民开始进入今浙江南部和福建北部,吴国设置几个新县。西晋末年,大批南迁人口涌入长江三角洲,部分移民进入福建,设在福建境内的政区又增加了大批南迁人口涌入长江三角洲

49、,部分移民进入福建,设在福建境内的政区又增加了明明约有约有 2020 余万汉族移民迁入贵州余万汉族移民迁入贵州,在镇远在镇远、平越等地屯田平越等地屯田,来自内地的铁制农具来自内地的铁制农具,耕耕作方法广泛使用,逐渐取代刀耕火种的落后生产方式作方法广泛使用,逐渐取代刀耕火种的落后生产方式清清康熙年间,汉人大量迁入察哈尔地区,到雍正时设多伦、张家口、独石口三厅,多康熙年间,汉人大量迁入察哈尔地区,到雍正时设多伦、张家口、独石口三厅,多伦作为一个土产集散地及宗教都市兴盛起来,张家口也成为了商业中心伦作为一个土产集散地及宗教都市兴盛起来,张家口也成为了商业中心据葛剑雄、曹树基、吴松弟简明中国移民史据葛

50、剑雄、曹树基、吴松弟简明中国移民史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移民的特点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移民的特点。 (6 6 分)分)特点特点:移民历史悠久移民历史悠久,历朝延续历朝延续;官府组织与民间自发移民相结合官府组织与民间自发移民相结合;移民范围不移民范围不断扩大;断扩大;以中原为中心向外移民,主要向新征服的边疆地区移民;以中原为中心向外移民,主要向新征服的边疆地区移民;人口密集区迁入地人口密集区迁入地广人稀地区,等等广人稀地区,等等。 (任答(任答 3 3 点点 6 6 分,言之有理即可)分,言之有理即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中国古代移民的历史意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中国古代移民的历史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历史 > 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学案-(新教材)2019新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docx)为本站会员(大布丁)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