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X 实验小学语文课时备课设计实验小学语文课时备课设计年级 一年级 主备人审核人备课时间2022.2课题课题7 怎么都快乐怎么都快乐课型课型新授新授课时课时1 1序号序号内容内容分析分析单元分析单元分析: 怎么都快乐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本单元围绕“伙伴”这个主题,从不同角度表达了伙伴之间的情谊互相帮助、快乐合作、友好相处。把生活中常见的伙伴之间的相处通过生动的故事和情境加以展现, 道理都不直接告诉,而是在朗读和感悟中细细体味。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联系上文了解词语的意思。词句的积累和运用是本单元的另一个学习重点。本课分析本课分析:本文要求学生会书写“玩、很、当、音、讲
2、、行、许”7 个生字,其中 5 个是左窄右宽的字.结合书写,进一步巩固“左窄右宽”字的书写规律。要求会认读“怎、独、跳、绳、讲、得、羽、球、戏、排、篮、连、短”13 个生字。怎么都快乐是一首儿童诗。全诗共有 4 小节,分别写了一个人玩、两个人玩、三人玩和许多人玩的不同乐趣。诗歌每小节结构相似,都是先说“几个人玩,很好” ,接着说这样玩的特点,最后几行进行具体的玩法举例。课文从孩子的角度来讲述对快乐的理解, 一人独处是一种快乐,与他人相处也是一种快乐, 学会为别人付出更是一种快乐;游戏快乐,学习也快乐。告诉学生生活中处处有快乐,事事有快乐, 怎么样玩都会快乐, 在反复诵读中产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3、。课文中的一些词语如“独自、静悄悄、有劲”等仍可以联系上下文来了解意思。 诗歌语言通俗, 诗句简短, 节奏感强, 非常适合朗读。每小节列举的各种游戏都是以相同的形式出现:踢毽子、讲故事、打排球、 听音乐本课要认读的生字大部分在这些词语中识字、 读词语、学文可以有机融于一体。关系建构关系建构: 通过生字学习, 为正确的朗读课文和理解课文内容做好铺垫。通过学习联系上下文的方法了解词语的意思, 为理解课文内容打下基础。资源挖掘资源挖掘:为达到本单元的阅读量,本节课推荐阅读主题丛书新学校 、 分糖果 、 征友启事 、 小雪花 、 咱俩摔一跤 ,让同学们搜集任溶溶的其他作品阅读。课标课标分析分析学段目标
4、学段目标:单元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课时目标:1.认识“怎、独、跳、绳、讲、得、羽、球、戏、排、篮、连、短”13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得”的字音;会写“玩、很、当、音、讲、行、许”7 个生字。2.借助拼音,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学情学情分析分析已有知识经验已有知识经验: 通过半个学期的学习, 一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已经能熟练掌握汉语拼音,有了一定的识字量, 能够借助汉语拼音独立阅读比较浅显的文章,为学生的识字、阅读奠定基础。已有生活经验已有生活经验: 大多数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 因此他们都体验过一人独处, 也会与他人相处, 而且也对朋友充满了渴望, 从中获得过快乐,因此对本儿童诗能有很深的情感
5、体验。已有策略经验已有策略经验: 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识字写字方法和书写技能, 为识字、写字做了铺垫。 在上一篇课文学生已经接触到了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词语的方法, 本节课要继续引导学生对这一阅读理解的方法进行学习和运用。学习困难障碍学习困难障碍:本课中,正确认读生字,把字写美观,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是学生学习的困难障碍点。由于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 大多以无意注意和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好奇、好胜,但注意的稳定性与持久性较差。要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在课堂是需要很大技巧的。 而且因受学前教育“先入为主”的影响,学生的书写姿势、书写习惯有较大差异。另外,受年龄的影响,学生的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差异较大
6、。学生个性差异学生个性差异: 99%的学生能通过课堂学习迅速掌握本课字词, 做到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1%的学生由于学习习惯较差,所以对之前学过的识字方法不能熟练运用,识字效率不高, 课文朗读也很难做到流利,对这 1%的学生课下单独检查。99%的学生书写方法掌握较好,书写端正美观,有 1%的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因此书写不够美观,容易写错别字,利用课下和午练时间进行书写练习。学习学习目标目标1.通过借助多种识字方法、反复朗读课文, 99%的学生能正确认读“怎、独、跳、绳、讲、得、羽、球、戏、排、篮、连、短”13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得”的字音,并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语言的节奏
7、,1%的学生由于学习习惯较差, 所以对之前学过的识字方法不能熟练运用,识字效率不高,课文朗读也很难做到流利,对这 1%的学生课下单独检查。2.通过反复观察、教师指导,85%的学生规范书写本课“玩、很、当、音、讲、行、许”7 个生字,做到笔顺正确、端正、整洁,15%做到笔顺正确、书写整洁。3.通过联系上下文、 联系生活实际等方式了解 “独自、 静悄悄、 有劲”等词语的意思,结合生活实际积累“跳绳、踢足球”等词语。学习重难学习重难点点重点:重点:借助形声字构字规律,认识“怎、独、跳、绳、讲、得、羽、球、戏、排、篮、连、短”13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得”的字音;会写“玩、很、当、音、讲、行、许”7
8、个生字。难点难点:用“联系上文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因为学生是在本单元初次接触这种阅读理解的方法,受年龄特点的影响, 他们并不能自主的运用这一方法进行词语的理解。突破措施:突破措施:1.设计丰富多彩的识字、写字活动,激发学生的识字、写字兴趣。2.教师要通过建立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及时点拨, 深入引导学生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课前课前准备准备教学课件 PPT学学习习过过程程环节与目环节与目标标学习内容及学习内容及学生活动学生活动评价活动评价活动指导与补救指导与补救一一、 创设情创设情境境, ,激发兴激发兴趣趣师:孩子们,刚才的课间十分钟里你们玩得快乐吗?说说为什么?(生交流,
9、回忆课间活动)师小结:是呀,一个人玩有一个人玩的快乐,有许多小朋友玩,大家会感到更快乐,无论怎么都快乐。板书课题:怎么都快乐齐读课题,引导质疑:师: 读了课题, 你想知道什么?预设:生问:为什么都快乐呢?指名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问题。先提问后进生,鼓励后进生,让他们在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如果回答不上,同桌或者小组长帮助,通过各种形式的检查保证100%的学生掌握。过渡:同学们就让我们一起带着疑问走进课文。在读课文之前,我们还有一些新朋友想和大家认识认识。二二、 初读课初读课文文, 识记生识记生字字目标目标 1 1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边读边对照生字条圈出13 个生字和 1 个多音字,标注诗
10、歌小节号,努力读准生字,读通句子。2. 学生认读词语,交流正音。(1)交流小节标注情况;(2)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 随机正音。请同学分节朗读,随机正音,并请学生画出本节中写游戏名称的词语,指导读准生字,并让同学交流自己积累的词语。例如:第一节: 折船 折马 跳绳 搭积木 看书 画画 听音乐第二节:讲故事 下象棋 打羽毛球 坐跷跷板第三节:讲故事 甩绳子第四节:拔河 老鹰捉小鸡 打排球 打篮球 踢足球 开运动会3.生字归类识记,请学生说出形声字的特点。(1)出示短语: 跳绳 打排球 打篮球 讲故事(2)回忆形声字的特点, 指导猜测“跳”这个字大概和什么有关。(3)同样方法猜测 “排、 篮、 球、
11、讲”四字,出示相对应的形旁,并带出本课中带有这一偏旁的踢、许”等字,小结形声字的构字规律。1. 学生在课文中圈画出生字、标记好诗歌小节号2.通过相互交流,学生能学习积累词语3.通过多种形式,检查学生的认读情况;指名中等生朗读词语;指名优等生说出形声字的构字规律。预设:预设:出示词语,生字并朗读,并说出形声字特点。补救措施:补救措施:学生说不出,老师及时点拨引导生字词:开火车读、齐读、同桌互查预设:预设:学生没有正确认读补救措施:补救措施:让其他同学介绍自己识记的好办法,以供参考。同时,课下进行单独指导,帮助识记,复习巩固。(4)了解“篮”用竹字头的原因。4.借助句子,复习巩固生字,生字宝宝跑回
12、句子中了,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三三、 读好读好第第1 节节,积累积累词语词语目标目标 31.学生自由读第 1 节,读好句子的停顿。2.围绕“静悄悄”想象画面,指导朗读。想象一个人玩时的画面,采用多种形式练读,体会一个人玩时特有的安静,了解“静悄悄”的意思, 感受一个人玩的乐趣。3.同桌合作,选用不同的句式来练说:一个人可以( ), 也可以( )这样很好!一个人可以( )、( )、( )这样很好!4.拓展一个人玩的游戏名称,学生尝试说一说,板书词语。抓住关键词句,结合自身感受,能把课文读得绘声绘色。同桌合作练习用不同的句式说话,用句式练习代替讲解,促进阅读。预设:预设:学生不能用句式联系说话补救措
13、施:补救措施:同学举例和老师引导,提供例句,辅助理解。四四、 规范书规范书写写, 形成习形成习惯惯目标目标 2 21.回读板书上的词语,巩固识字。2.指导书写“讲、许”,学生书空,分析生字结构。(1)回忆“请、 说”中言字旁的写法,范写“讲、许”,关注笔画的穿插(2)学生自己观察生字占位, 并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教师的范写指导学生学生观察、描红、书写,小组展示、评议。3.指导书写“很、行”。(1)学生观察两个字的异同(2)重点讲解并示范“彳”的写法。(3)学生描、写,点评。学生能按照正确笔顺书写生字,并做到整洁、美观。预设:预设:范写生字并朗读,学生说不出生字的占位及生字结构。补救措施:补救措施:学生说不出,老师及时点拨,引导。同时,同桌互查。作业内容作业类型对应目标作业时间四四、 作业布作业布置置生字卡片认读基础性作业1.22 分钟主题丛书阅读新学校 、分糖果综合性作业33 分钟搜集任溶溶的其他作品,读一读,与家长或朋友交流感受。拓展性作业35 分钟板书设计板书设计7 怎么都快乐一个人可以( ),也可以(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