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75 页例 1 和“试一试” ,76 页例 2、 “试一试”和随后的“练一练” ,完成练习十二 1、2、3、4 题。【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学生在已经直观认识了三角形, 且对三角形有一些感性认识。 所以教学例 1 时选择从生活中的场景入手,通过让学生找三角形、画三角形、说三角形特点,逐步总结出三角形概念及基本特征。教学例 2,也是从现实情境出发,通过测量人字梁高度,感知三角形的底和高,并由此抽象出三角形高和底的概念。从实例到抽象概念,使学生获得正确而清晰的表象。【学情分析】【学
2、情分析】学生在低年级时已经对三角形有了直观的认识和初步的感知,这种感知往往来自于生活,所以教学时例题的选择都是来源于现实生活,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的抽象。 画高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所以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和已有知识进行练习,在比较中区分,从而正确的对知识体系进行重组和建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联系已有知识和经验,通过观察、操作、测量等具体活动,认识三角形 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三角形的概念,知道三角形的高与底的含义,会用三角尺画三角形的高(在三角形内)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三角形基本特征的过程,积累一些观察和操作、比较和分析、抽象和概括等活动经验,体验数
3、学抽象的一般过程,发展空间观念。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一些学习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理解三角形概念。【教学难点】【教学难点】会画三角形底边上的高。【课时安排】【课时安排】安排 1 课时【课前准备】【课前准备】课件,直角三角尺,学生每人一张学习单【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一、谈话导入谈话导入1、同学们,我们以前认识过三角形,指导三角形的形状。请你仔细观察这张长江大桥的情境图(出示例 1 情境图) ,提问:同学们,你能在图中找到三角形吗?学生:到黑板上指一指哪里有三角形。我们在长江
4、大桥上找到了这么多的三角形, 提问: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能见到三角形?学生交流,指名说一说哪里见到过三角形(指出是物体的面上是三角形,多媒体展示存在于生活中的三角形。 )2、导入新课三角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有什么特点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三角形的有关知识。 (板书:认识三角形)【从我们生活中的长江大桥作为情境图,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且选取的情境图比较有代表性,通过举例和观看生活中的三角形,能够唤起学生对三角形的已有认识。 】二、二、探究新知探究新知(一)(一)、认识三角形概念和特征、认识三角形概念和特征1、画三角形、画三角形提出要求:刚才我们看了那么多的三角形,想一想,三角形是
5、什么样的?你能想办法画一个三角形吗?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说一说。学生在练习纸上尝试画三角形,教师巡视,收集学生画的图形以及存在的错误案例。2、展示交流,抽象概念、展示交流,抽象概念(1) 、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观察画出的三角形,说一说你是怎么画的,想一想,三角形有什么特点?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2)指名展示,并介绍所画三角形特点。A:三角形由三条边组成。师追问这三条边是什么线?学生回答:线段B:出示反例,这条线段围在一起就是三角形了吗?出示反例,。这三条线段应该怎样围在一起呢?板书:首尾相接围成根据我们刚才的交流不难发现,这些是三角形共同的特点。3、认识三角形的概念、认识三角形的概念(1)、那现在
6、你能说说怎么样的图形叫做三角形吗?指名学生说一说三角形的定义。(2)抽象概念:我们把三条线段首尾相接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板书)学生齐读两遍。4、学习三角形各部分名称、学习三角形各部分名称师:你知道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吗?教师画出一个三角形,指出顶点,角和边。提问:三角形有几个顶点?几条边和几个角?组织交流:这是三角形的 1 条边,2 条边,3 条边5、完成、完成“试一试试一试”(1)出示题目,学生读题,说说各自对题目的理解指出:为了区分这四个点,我们用 ABCD 分别表示这四个点(2)学生独立在作业纸的方格上画一画,再请几位学生起来说一说自己的画法。(3)提问:观察这四幅图,有些能围成三角
7、形,而有些不可以,你有什么发现?和大家来说一说。小结: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能围成三角形【通过画三角形,将头脑中的三角形外化,继而进行通过观察、操作发现三角形的特点并概括出三角形定义。 教学过程通过反例的应用, 使学生能在理解的基础上精准的概括出概念。通过选出 3 个点画三角形,进一步强化学生对三角形基本特征的认识,也为教学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做准备。 】(二二)、认识高和底、认识高和底1.教学三角形底和高的概念教学三角形底和高的概念师:三角形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的用处,出示认字量。从这几幅图中你又能看到什么?知道这是什么吗?如果学生回答不出则师简单介绍人字梁。师:同学们手中也有一张人字梁图,你能
8、量出图中人字梁的高度吗?学生尝试。展示交流,指名演示度量过程并提问(1)你量的是从哪里到哪里的距离?引导学生说出从人字梁的顶点到它对边的距离(2)我们所量的这条线段和人字梁的底边在位置上有什么关系?(互相垂直)(3)你能想办法验证一下吗?指名演示验证过程。(4)师小结:通过刚才讨论我们可以发现人字梁的高度,其实就是从这个三角形的顶点(出示顶点)到对边所做的垂直线段的长度(边指边说) 。抽象概念:如果我们把这个人字梁所在的三角形画出来,那么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直线段,这条垂直线段就是三角形的高(板书,画出高,和直角标志) ,而这条对边就叫做三角形的底(标出底) 。回忆刚才过程,说
9、一说什么是三角形的高,什么是三角形的底?2.教学画高教学画高(1)提问:如果已知三角形的底,怎样画出底边上的高呢?(2)学生尝试画底边上的高。(3)指名演示画高,总结画高的方法和注意点。(4)对比画三角形底边上高的方法和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垂直线的方法。【通过动手量人字梁的高, 以及让学生用三角尺验证所量线段与人字梁底边的关系, 都是在有目的的为教学三角形的高做铺垫。 使学生在理解三角形高和底的概念时有原型依据。 教学画高时,放手学生尝试,并对学生画图中存在的问题做说明和总结画高的方法。为了使学生避免画高时出现错误,再教学完画三角形的高后,让学生对比之前学的“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直线段
10、” 的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这样一方面能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与建构,另一方面也会注意区分画法的不同之处。 】三、三、练习巩固练习巩固同学们这节课收获可不少,不仅知道了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还知道了三角形的特征,认识了三角形的底和高,也知道如何画底边上的高。接下来就是要检验你们的时刻了。做好准备了吗?1.练一练第 1 题。(1)学生同位之间互相说一说。(2)指名说一说哪些是,哪些不是,为什么?2.练一练第 2 题。(1)想一想高在哪里?用手比划一下。(2)学生独立完成,量出三角形的底和高是多少厘米。(3)反馈交流。3.练习十二第 1 题。(1)想一想高在哪里?用手比划一下。(2)学生独立完成
11、,画出三角形的底边上的高。(3)反馈交流。4.练习十二第 2 题(1)学生按要求画出三角形。(2)老师选取几位同学的作业进行展示,满足形状不一样,但是底是 5 厘米,高是 3 厘米的三角形。并提问:为什么条件相同,所画的三角形却不同呢?你有什么发现?(3)如果用同一条底边,你能画出多少个等高的三角形?5.练习十二第 4 题(1)齐读题目,理解题意,想一想,高一定比小棒短吗?(2)提示:顶点到对边有几条线段?交流:为什么高比小棒短。【充分利用课后习题发展学生思维,如教学练习十二第 1 题时,对与直角三角形的画高方法不只局限在画出一条高上,要引导学生关注直角三角形的高的特点。教学练习十二第 2 题
12、时,当学生画出不同的三角形时要让学生说说发现,同时还应向有能力的同学提出:如果用同一条底边,你能画出多少个等高的三角形?在练习中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四、四、全课总结全课总结提问: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板书设计】认识三角形三条线段首位相接首位相接围成的图形叫作三角形。【总评:本课教学过程中通过画三角形,说三角形特征,并用正反例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三角形概念,从而突出本课教学重点。而对于本课的教学难点,则通过让学生联系已有知识,对比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从而对知识体系进行重新建构,突破难点。而练习过程中,除了关注基本的知识技能的掌握,还通过一些题目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顶点顶点边边角角顶点顶点边边边边角角角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