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变幻的自然万物说课稿本单元是围绕走进博物馆开设的系列课程,第一课走进博物馆,我们通过平面示意图找到最佳的参观路线,跟随画家的视线,制定参观计划表,感受美术与自我。第二课我们了解、感受现代博物馆教育、娱乐的新功能,观赏了发布会, 参与了对画临摹的活动,在中国花鸟画创作中体悟变化中的审美。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变幻的自然万物,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六个方面加以阐述。本主题依据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引导学生走进中国画,目的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不断形成审美判断能力,能够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了解和学习中国画独特的美,学会从多方面欣赏祖
2、国传统绘画,以提升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知,达到提高美术素养的目标。(一)第一,说教材, 教材是构通教师和学生的桥梁为此我对教材做了如下分析:本课是湘教版高中美术鉴赏模块第三单元第九课变幻的自然万物以“自然风貌与美术作品的关系”为主题,围绕地理风貌与艺术创作、古代中国画家的自然观、西方的自然观、理想自然四个部分展开。而我着重选取了古代中国画家的自然观这部分来讲述,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到,不同文化对自然环境的理解有差别,不同的自然观影响到美术作品对自然的表现。(二)第二,说学情,合理的学情分析是良好教学的基础高一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美术鉴赏能力,有一定的文学、历史、地理知识积累。但由于高中阶段学生的社会
3、意识以及生活经验的局限,可能对本课主题理解不够深入,所以教师教学手段尽量多样化,指导学生通过对名家作品的分析,提升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达到提高美术素养的目标。(三)第三,鉴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设置如下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学生了解中国艺术家表达自然不同的方式,理解ft水画独特的自然观,懂得鉴赏ft水画的独特方法,树立高尚的审美观点。2、过程与方法:识读不同表现语言的ft水画作品,获得欣赏ft水画作品的方法,形成综合审美感知体验,促进审美活动个性化。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欣赏画家作品的过程中,感悟画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在体验水墨表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中国画的兴趣及传
4、承民族传统文化的意识。(四)第四,明确了教学目标,本课重难点显而易见重点是:了解中国艺术家表现自然的不同方式难点是:理解这种表现方式背后的自然观,并上升到文化的高度下面为了使学生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第五个部分,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五)第五,说教法与学法。新课标提出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倡导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艺术的本质、特性和文化内涵。结合本课内容,教法上, 我主要采用了情境导入教学、师生合作探究、 讲授点拨法、多媒体演示法等。学法上我主要指导学生采用小组合作讨论这一主要学习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讨论交流来实现三维目标。(六)教学过程
5、第六,教学过程。从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出发,我将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变静为动,融声、形、色为一体,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接下来我就具体谈谈这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探究中国古代画家的自然观,比较归纳形成认识3、 皴法笔墨体验,提高认识,4、总结提问,深化认识。环环相扣、层层深入,从而顺利完成教学目标。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首先,通过招贴,我将学生带入ft水画特展的情境中,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变幻中的自然在艺术作品中的表达。从而引出故宫博物院的镇馆之宝之一是千里江ft图。让我们一起走进ft水画的特展
6、去感受变幻的自然万物。展示本节课的课题。通过情境的方式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把精力集中到课堂来。第二个环节,探究中国古代画家的自然观,比较归纳形成认识首先我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来了解,同学们对千里江ft图有什么好奇的地方, 当堂让学生通过智慧课堂学习机完成手中的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能够实时了解学生对作品的兴趣,大大增加了课堂的实效性与趣味性 ,围绕问卷调查的结果,接下来,同学们观看一段 ,千里江ft图的微课视频,边看边思考:画面给你什么样的审美感受?通过视频能够迅速地使同学们进入特定的情境,进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的审美能力,加强学生的记忆和应用能力。结合视频,师
7、生再一起近距离的赏析千里江ft图,循序渐进分别提出四个问题第一个问题:画面给你的审美感受和意境是什么样?这个问题可以让学生各抒己见,每个学生对画面的感受都不一样。第二个问题:画面中靠后的主峰高高耸起,画家是如何塑造主峰?师生共同总结出画面运用的笔法是荷叶皴在塑造ft峰。第三个问题:画里最高的一座ft,看它周围ft峰的布置有什么特点?通过观察,总结出具有极强的主题性和政治性的意味。第四个问题:画面运用了哪些构图,这样的构图给你什么感觉?师生共同探讨分析,画面成功运用了“平远、高远、深远”相结合的构图形式,画家将我们带入一个“可望、可行、可居、可游”的理想ft水画面中。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这正
8、是我们中国古代“天人合一 ”的自然哲学观念的体现。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通过师生互动,最后我以表格的方式总结归纳 。这个环节的设计,根据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的要求,学生在这一环节感受认识ft水画的独特性和多样性,对审美对象进行感知、描述、分析和评价,形成审美判断能力。接下来我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分组合作探究, 我将请同学们阅读手中关于富春ft居图的资料卡和视频,再对比我们刚刚学习的千里江ft图的赏析方法。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任务单。以任务单的形式分析画面形式原理,能较快地运用学到的构图、笔法、设色、自然观有步骤进行赏析训练,做到知识的迁移。师生共同完成任务单,通过任务单 ,下面我设置了小活动,
9、 学生来演一演 18 岁的王希孟和 80 岁的黄公望,他们当时创作这幅画的心态是什么样的? 学生容易在表演和观赏表演中获得兴奋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能够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学生在感性识读美术作品的基础上,能够进一步探讨作品的内涵及价值。通过对不同年龄艺术家的生平经历和画面的艺术特色的探讨,可以识读出其绘画作品的艺术特色和所寄寓的思想情感。通过学生的演绎,加上教师的讲解 ,总结出两幅作品代表了不同时期ft水画的发展样式和美学品格追求。正是变幻的自然万物与艺术家的个性、年龄、心态化合而产生的一种艺术境界,从而达到达到天人合一,物我两忘。这也是本课的难点。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很明确:学生们通过合作
10、学习,并经过总结,认识提高,将美术语言运用于研究性学习之中;真正进一步学会自主学习。实现情感目标的预设。体现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文化理解。接下来还是以博物馆为线索,讲解现在博物馆除了收藏与参观,还能参与体验,引出内容第三部分,皴法笔墨体验,提高认识通过对比范宽的溪ft行旅图和黄公望的富春ft居图图片,学生观察发现,发现南北方不同地域的自然形貌,体现在艺术家的表现手法上也不同接下来我设置了水墨体验环节,学生用手中的纸笔来体验南北方不同皴法笔墨有什么特点。体验结束之后,将学生的作品放入展示区,学生通过笔墨体验, 谈感受 。通过学生的发言、讨论,再加上教师的点拨,最后以表格的形式来呈现。通过表格,教
11、师总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水土不同,孕育人的精神风貌也不同。中国艺术家们在长期的观察与表现自然的过程中,针对不同地域的自然形貌总结出了不同的表现方法,这些表现方法很好地概括出了各个地域的特征。这一环节的目的:让学生的创造能力与实践能力相结合。也是学科核心素养中创意实践的表现。第四个环节总结提问,深化认识在课程即将结束时,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对中国ft水画的自然观有更深刻的认识。第四个环节总结提问,深化认识为什么古代人们对ft水画这么崇尚?我将给同学们总结讲述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最高境界就是天人合一,物我两忘。希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再次点明ft水画的自然观,也就是本课核心思想。巩固本节课重难点。深化学生对课堂的认知。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