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 讲义-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doc

上传人(卖家):大布丁 文档编号:2157915 上传时间:2022-03-0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 讲义-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 讲义-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 讲义-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 讲义-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 讲义-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课标解读时空坐标1.从时空观念的角度了解新中国不同时期外交政策的变化。2.从史料实证角度了解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主要成就。知识点一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前提:新中国的成立。2特征:平等、互利、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3内容:1949年上半年,毛泽东先后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三条方针。(1)“另起炉灶”的核心就是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外交关系,要在新的基础上经过谈判同外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2)“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就是有步骤地彻底地摧毁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控制权,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3)“一边倒”,就是中国坚定地站在社

2、会主义和世界和平民主阵营一边,使新中国在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捍卫和平以及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4成就(1)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首先与苏联建交,接着与保加利亚、朝鲜、越南等10个人民民主国家,以及印度、印度尼西亚、缅甸、巴基斯坦、瑞典、丹麦、瑞士、芬兰等国建交。1954年6月,中国倡导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准则。1955年的万隆会议上,中国提出“求同求异”方针,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取得新的进展。到1956年,中国又与挪威、南斯拉夫、阿富汗、尼泊尔、埃及、叙利亚、也门等国建交,同英国、荷兰建立了代办级外交关系。(2)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中国对外关系史上出现了

3、以与亚非民族独立国家建交为基本特点的建交高潮。中国逐步冲破西方国家的封锁。1964年,中国与法国建交,实现了中国同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3)20世纪70年代自1970年起,中国先后同意大利、奥地利、比利时、希腊、联邦德国等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中英、中荷关系也升格为大使级。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日正式建交。到1976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达到111个。知识点二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成就1背景(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的外交政策朝着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方向进行重大调整。(2)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中国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

4、世界的主题。2成就(1)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2)1989年,中苏两国实现国家关系正常化。(3)世纪之交,解决了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三国的边界问题。(4)1997年12月,中国与东盟首脑非正式会晤,即“101”领导人会议机制正式建立。(5)中国同印度、巴基斯坦、朝鲜、韩国、越南、蒙古等国的关系也取得新进展。(6)2000年正式成立中非合作论坛,2003年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合作内容不断丰富,规模迅速扩大。(7)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博鳌亚洲论坛,推动二十国集团成为国际经济治理主要平台。(8)与俄罗斯、印度、巴西一起创立“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为新兴市场国家

5、与发展中国家对话与合作提供重要平台。(9)中国还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认真履行有关职责,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知识点三中共十八大以来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1背景:中共十八大以来,面对深刻变化的国际形势,党中央深刻把握新时代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在对外工作上进行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形成了习近平外交思想。2成就(1)中国拓宽与发达国家的合作领域,妥善处理分歧,与俄罗斯、法国、德国、英国等世界主要国家的关系稳步发展。(2)按照“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外交方针,推出多种新机制和新举措,深化同日本、韩国、东盟各国等周边国家的关系。(3)提出“

6、真、实、亲、诚”原则,加强与非洲国家之间的团结合作。(4)中共十九大提出要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5)中国积极推进构建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中国领导人进行了一系列频繁密集的外交活动。(6)多项推进中外增进互信、扩大合作的新文件、新举措也相继出台。中国不断扩大同各国利益的交汇点,谋求共同发展。(7)中国还就世界和平发展的诸多议题提出中国方案。在伊朗核问题、叙利亚问题等重大国际和地区问

7、题上,中国积极探索解决办法,维护正义和世界稳定。中国积极促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完善,推动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生效。中国倡议和推动的“一带一路”建设,成为开放包容的国际合作平台和各方普遍欢迎的全球公共产品。中国通过主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亚太经合组织北京会议、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等主场外交,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治理进程,为改革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普惠均衡的方向发展贡献中国智慧。3特点: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1阅读教材P79“思考点”,怎样理解新中国制定的三条外交方针?提示:(1)“另起炉灶”“

8、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是为了同旧中国的半殖民地外交一刀两断,维护中国的独立和主权。具体地说,就是对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外交关系一律不予承认,对旧中国同外国签订的一切条约和协定要重新审查处理,把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势力和特权逐步加以肃清,在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和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2)“一边倒”,是指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强调的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一边的方针。这三大方针符合中国人民实现国家完全独立的根本利益。2阅读教材P79“毛泽东与斯大林”插图,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我们为什么要实行“一边倒”政策?提示:(1)它是近代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经验的总结。(2)

9、帝国主义国家反共反华的局势迫使中国与苏联等国接近。(3)为了维护世界和平、安全和扩大新中国的国际影响。(4)有助于统一全国人民的思想。(5)中苏意识形态相同。3阅读教材P82“学思之窗”,阅读以上数据,认识中国外交发展的巨大成就。提示:(1)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成果日益扩大。(2)之所以取得如此重大的外交成就,其原因主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不断取得的累累硕果,无不是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取得的。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只有正确认识时代的特征,准确把握国际关系的复杂多变和主要矛盾,才能牢牢把握主动权,制定出正确的外交方针和政策。超越意识形

10、态处理国家间关系,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走和平发展道路。在实践中,中国创造性地走上了符合本国国情的和平发展道路。4阅读教材P82“思考点”,为什么说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日益紧密?其动因是什么?提示:(1)原因:“中国因素”对国际关系走向具有越来越重要和深刻的影响。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中国日益成为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合作的一支重要力量,中国同世界迫切需要加强相互了解、认识和理解。(2)动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良好的国际环境。思维导图中美关系的改善材料一美国意识到自己的霸权地位已严重衰落,面对苏联的争霸,美国领导人更产生了紧迫感。为了改善在美苏争霸中

11、美国的战略处境,美国开始了接近中国的过程。中国外交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材料二尽管中国人说是尼克松政府急于要求得到北京之行的准许的,但是中国自己的动机却是掩盖不住的。基辛格秘密访华两周后,红旗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最坦诚地公开讲述了对美开放的正当理由:竟不含糊地区分了两个超级大国对中国威胁的程度及其对北京安全考虑所产生的影响。美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美国对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提示:美国从敌视中国转变为谋求改善中美关系。(2)根据材料二分析中国改善中美关系的因素。中美关系的改善会给中国带来怎样的影响?提示:因素:应对苏联的威胁。影响:有利于改善中国国际地位;有利于解决台湾

12、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有利于打破外交僵局,打开外交新局面;有利于促进中国与世界的经济、文化交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美关系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原因(1)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60年代末:对抗。中美在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上存在矛盾和冲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推行全球霸权,在中国“扶蒋反共”。新中国成立后,美国采取经济封锁、外交孤立、军事威胁,企图扼杀新政权。(2)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走向缓和,最终正常化。美国方面:孤立中国政策失败;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经济发展缓慢,被西欧和日本赶上。中国方面:国际地位的提高;牵制和对付苏联的威胁;实现和平解决台湾问题,解决中美之间的长期争端

13、。(3)20世纪90年代以来:时而紧张、时而缓和。中美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利害冲突,矛盾、斗争乃至对抗在所难免。中美之间也存在着共同的利益:经济上相互需要,政治上互有所求。1在中美联合公报中,美方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这一声明表明()A美国承认中国重返联合国B中美两国开始走向正常化C中美交往的大门已打开D中美两国实现了正常化B中美联合公报的签署,使两国结束了二十多年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故选B项。220世纪70年代大批西方国家纷纷与中国建交,或提升外交关系。促使这一现象出现的关键因素是()A中国

14、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B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C中美、中日建交D中国实行对外开放B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的“老大”,中美关系的改善,使其他西方国家纷纷效仿,大批西方国家纷纷与中国建交,或提升外交关系,故选B项。用唯物史观全面认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特点和意义1特点(1)包容性:五项原则既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也适用于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既适用于发展中国家,也适用于发达国家;既适用于国家间的政治关系,也适用于国家间的经济关系。(2)开放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不断发展的,在不同历史时期它能容纳不同的时代内容,其内涵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得到充实和丰富。(3)创新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符合现代

15、国际关系中的民主精神,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政治基础,它的提出与运用,是国际关系中的一大创举。2意义(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它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准则,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维护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促进国际关系的健康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3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外交从“一边倒”到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说明()A中国外交方针发生改变B中国已摆脱意识形态束缚C中国外交环境日益恶化D新中国外交政策逐渐成熟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故答案为D项。4有学者认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引领国际新秩序的明灯。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它()A维护了中国的独立和主权B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C消除了世界各国之间的矛盾D超越了意识形态的界限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国家意识形态的界限,成为后来国际社会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8/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历史 > 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 讲义-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doc)为本站会员(大布丁)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