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分析(精选)课件.ppt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文档编号:2200655 上传时间:2022-03-20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19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分析(精选)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分析(精选)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分析(精选)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分析(精选)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分析(精选)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解说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解说主要内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多位数乘一位多位数乘一位数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倍的认识,长方,分数的初步认识,倍的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时、分、秒,测量,数学形和正方形,时、分、秒,测量,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万以内的加法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长方形和和减法、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长方形和正方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正方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1.会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乘法估算和验算。会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乘

2、法估算和验算。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每位乘积不满十)。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初步知道分数是平均分的含义,会读、写分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初步知道分数是平均分的含义,会读、写分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些分数的加减法。会计算一些分数的加减法。4.认识时、分、秒三个时间名词,能够很准确的说出三者之间的进制关系及三者之间的大小关认识时、分、秒三个时间名词,能够很准确的说出三者之间的进制关系及三者之间的大小关系。系。5.

3、认识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提醒学生注意漏写周长的单位名称。认识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提醒学生注意漏写周长的单位名称。6.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每小时是多少分钟、每分钟是多少秒组知道每小时是多少分钟、每分钟是多少秒组成的成的;并学会准确认识时间。并学会准确认识时间。7.初步了解集合的思想,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了解集合的思想,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一、时、分、秒一、时、分、秒o 一)教学目标一)教学

4、目标o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道1分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简单计算。o 2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养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具体内容的编排顺序如下表。o 在具体情境中感悟时间单位在具体情境中感悟时间单位“秒秒”观察钟表,得出观察钟表,得出1分分60秒秒时间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时间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时间的计算时间的计算”中要求换算,但还没有学中要求换算,但还没有学习整十数乘一位数,怎么处理?习整十数乘

5、一位数,怎么处理?o 在进行类似于在进行类似于“3时等于多少分时等于多少分”“”“5分等分等于多少秒于多少秒”的换算时,由于还没有学习整十的换算时,由于还没有学习整十数乘一位数,学生还不会计算数乘一位数,学生还不会计算603、605。教学时,可以让学生用连加的方法。教学时,可以让学生用连加的方法进行计算,并注意出题时数据不要太大。此进行计算,并注意出题时数据不要太大。此外,还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先教学第六外,还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先教学第六单元,再教学第五单元,这样,学生可以灵单元,再教学第五单元,这样,学生可以灵活地运用连加和乘法这两种方法进行换算。活地运用连加和乘法这两种方法进行换算。

6、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o (一)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o 1使学生会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使学生会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o 2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进一步领会加、减法估算的基本方法,进一步领会加、减法估算的基本方法,增强估算意识。增强估算意识。o 3使学生理解验算的意义,会对加法和使学生理解验算的意义,会对加法和减法进行验算,初步养成检验和验算的减法进行验算,初步养成检验和验算的习惯。习惯。o 4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程。主要是三位数加、减三位数,加减法的验算。主要是三位数加、减三位数,加减法的验算。o

7、 以前这部分内容与万以内的加减法(一)共同以前这部分内容与万以内的加减法(一)共同编排在第四册。编排在第四册。o 和九义教材相比,有以下变化:和九义教材相比,有以下变化:o 1原来把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的问原来把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的问题编排在这一单元。现在这部分内容在题编排在这一单元。现在这部分内容在三册已经出现。三册已经出现。o 2原来按不连续进位原来按不连续进位连续进位、不连续进位、不连续退位连续退位连续退位的顺序编排,现在连续退位的顺序编排,现在基本不教学不连续进位和不连续退位,基本不教学不连续进位和不连续退位,改革的步子更大。改革的步子更大。o3原来把加法验算、减法验算分别原来把

8、加法验算、减法验算分别编排在加法和减法部分,并且验算的编排在加法和减法部分,并且验算的方法单一(加法只能用交换加数的方方法单一(加法只能用交换加数的方法验算,减法只能用差加减数的方法法验算,减法只能用差加减数的方法验算)。现在把加减法验算结合编排,验算)。现在把加减法验算结合编排,更突出加减法的互逆关系,并且验算更突出加减法的互逆关系,并且验算的策略更加多样化。的策略更加多样化。o4根据课标要求,万以内的加减法根据课标要求,万以内的加减法限于三位数以内的加减。更多位数的限于三位数以内的加减。更多位数的可以用计算器计算。可以用计算器计算。o5对于算理,不再借助直观图,也对于算理,不再借助直观图,

9、也不再用动态的竖式计算过程来帮助学不再用动态的竖式计算过程来帮助学生理解。生理解。三、编排特点三、编排特点o 1结合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计算。结合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计算。o (1)加法:计算中国部分野生动物的种数。)加法:计算中国部分野生动物的种数。o (2)减法:云南旅游。)减法:云南旅游。o (3)加减法验算:购物。)加减法验算:购物。o 2加强估算。加强估算。o 加法和减法都是先估算再精确计算。加法和减法都是先估算再精确计算。o 3体现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体现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o (1)计算)计算500185时体现算法多样化。时体现算法多样化。o (2)加减法验算策略的多样性。)加减法验算策

10、略的多样性。o (3)加减法的法则归纳不再给出现成的结论,而是让)加减法的法则归纳不再给出现成的结论,而是让学生讨论得出。学生讨论得出。o 4让学生运用迁移类推能力进行计算。让学生运用迁移类推能力进行计算。教学中注意:教学中注意:o* 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不进位加、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不进位加、不退位减不单独出现例题。不退位减不单独出现例题。o* 三位数加三位数,和是四位数的三位数加三位数,和是四位数的情况也不单独出例题,只在练习中情况也不单独出例题,只在练习中出现。出现。o* 三位数减三位数,被减数中间有三位数减三位数,被减数中间有0的计算过程,让学生利用前面的的计算过程,让学生利用前面的计算方

11、法自己完成。计算方法自己完成。三、测量三、测量o (一)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o 1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毫米、1分米和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千米的长度观念。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吨的质量观念。的质量观念。o 2使学生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使学生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选择单位。o 3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不同的

12、方式进行测量。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o 4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发展实践能力。提高操作技能,发展实践能力。本单元共安排了个例题。本单元共安排了个例题。o 例例1测量的结果不是整厘米时引入毫米,发现厘米与测量的结果不是整厘米时引入毫米,发现厘米与毫米之间的关系,与毫米之间的关系,与1毫米厚度的实物作比照,建立毫米厚度的实物作比照,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毫米的长度观念。o 例例2在测量课桌的长度时引入分米,发现分米与厘米、在测量课桌的长度时引入分米,发现分米与厘米、米之间的关系,建立米之间的关系,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分米的长度

13、观念。o 例例3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千米,明确千米与米的关系,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千米,明确千米与米的关系,初步建立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千米的长度观念。o 例例4通过实际测量、走一走等活动感受通过实际测量、走一走等活动感受1千米的长度,千米的长度,进一步建立进一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千米的长度观念。o 例例5千米与米的单位换算千米与米的单位换算o 例例6围绕能否同时过桥的问题,认识质量单位吨,同围绕能否同时过桥的问题,认识质量单位吨,同时明确吨与千克的关系。通过讨论时明确吨与千克的关系。通过讨论1吨有多重,建立吨有多重,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吨的质量观念。o 例例7吨与千克的单位换算。吨与千

14、克的单位换算。一、对于千米和吨这样比较大的长度单位和一、对于千米和吨这样比较大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怎样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长度观质量单位,怎样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念和质量观念?o 本册教材中的千米和吨,虽然学生在生活中能本册教材中的千米和吨,虽然学生在生活中能经常见到这样的单位,但无法直接通过用手比经常见到这样的单位,但无法直接通过用手比一比、用尺量一量、掂一掂等方式来建立相应一比、用尺量一量、掂一掂等方式来建立相应的表象。因此,要建立这样的长度观念和质量的表象。因此,要建立这样的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需要运用间接的方式,让学生通过想像观念,需要运用间接的方式,让学生通过想像来

15、加以培养。来加以培养。o 具体来说,可以有以下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具体来说,可以有以下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让学生通过对千米和吨的间接感受来建立相是让学生通过对千米和吨的间接感受来建立相应的观念。例如,让学生实际步行应的观念。例如,让学生实际步行1千米,数千米,数一数走了多少步,看看用了多少时间,体会一一数走了多少步,看看用了多少时间,体会一下走下走1000米的疲劳程度。也可以先走米的疲劳程度。也可以先走100米,米,再去想像如果走再去想像如果走10个个100米,会是怎样的一种米,会是怎样的一种感觉。感觉。o 教学吨的时候,可以让几个学生尝试着抬一袋教学吨的时候,可以让几个学生尝试着抬一袋50

16、千克的大米,再想像如果有千克的大米,再想像如果有20袋这样的大袋这样的大米会有多重,也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米会有多重,也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1吨大米、吨大米、1吨棉花大约占多大的体积来建立吨的质量观吨棉花大约占多大的体积来建立吨的质量观念。第二种方式是借助生活中的实际素材帮助念。第二种方式是借助生活中的实际素材帮助学生建立相关观念。例如,告诉学生从学校到学生建立相关观念。例如,告诉学生从学校到附近某一地点的距离是多少千米,从附近某一地点的距离是多少千米,从A城市到城市到B城市大约是多少千米,告诉学生一辆卡车的载城市大约是多少千米,告诉学生一辆卡车的载重量大约是多少吨,告诉学生像鲸鱼、大象这重量大约

17、是多少吨,告诉学生像鲸鱼、大象这些大型动物的体重大约是多少吨。些大型动物的体重大约是多少吨。o 需要说明的是,长度观念、质量观念的建立不需要说明的是,长度观念、质量观念的建立不是一节课所能完成的任务,也不必仅仅局限于是一节课所能完成的任务,也不必仅仅局限于数学课堂,更需要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观察、数学课堂,更需要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观察、体验、感受,逐步地培养。体验、感受,逐步地培养。 三、长方形和正方形三、长方形和正方形o 一)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o 1使学生认识四边形的特征,进一步掌握长使学生认识四边形的特征,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

18、平行四边形。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o 2使学生知道周长的含义,探索并掌握长方使学生知道周长的含义,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会计算长方形、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o 3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量。o 4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和估算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和估算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本单元分三段编排本单元分三段编排 o第一段主要教学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第一段

19、主要教学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的初步认识。o第二段主要教学周长的含义及计算。第二段主要教学周长的含义及计算。o第三段主要讲一些物体长度的估量第三段主要讲一些物体长度的估量. 三、为什么教材中要编入不规则图形周长三、为什么教材中要编入不规则图形周长的内容?的内容?o过去对于周长、面积、体积的教学,往往把教学重点放在特殊过去对于周长、面积、体积的教学,往往把教学重点放在特殊图形的周长、面积和体积的公式推导以及利用公式计算这两方图形的周长、面积和体积的公式推导以及利用公式计算这两方面。因此面。因此,学生没有形成对这些概念的一般性理解,以至于在教学生没有形成对这些概念的一般性理解,以至于在教学

20、中出现了这样的问题:学生虽然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学中出现了这样的问题:学生虽然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却不会计算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以及一般多边形的周长,长,却不会计算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以及一般多边形的周长,理由是老师没有教过这些图形的周长计算公式。出现这种情况理由是老师没有教过这些图形的周长计算公式。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就是学生对的原因就是学生对“周长即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周长即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这个概念没这个概念没有形成一般意义上的理解。因此,实验教材在编排上使学生先有形成一般意义上的理解。因此,实验教材在编排上使学生先充分理解周长的一般含义,知道平面上任一封闭图形都有周长,充分理解周

21、长的一般含义,知道平面上任一封闭图形都有周长,并可以用绳子、直尺等工具来测量一个一般封闭图形的周长,并可以用绳子、直尺等工具来测量一个一般封闭图形的周长,知道任一多边形的周长即是各边长度之和。在此基础上再学习知道任一多边形的周长即是各边长度之和。在此基础上再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就只是一个从一般到特殊(对边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就只是一个从一般到特殊(对边相等或四边相等)的过程,具体的方法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索。相等或四边相等)的过程,具体的方法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索。o同样的道理,在后面学习面积、体积时,也应加强学生对这两同样的道理,在后面学习面积、体积时,也应加强学生对这两个概念的一般

22、性理解。个概念的一般性理解。六、多位数乘一位数六、多位数乘一位数o (一)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o 1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每位乘积不满十)。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每位乘积不满十)。o 2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学会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学会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o 3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说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明估算的思路。o 4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

23、单问题。简单问题。本单元的知识结构如下表:本单元的知识结构如下表:七、教材第七、教材第70页的例页的例7:298估算成估算成308,正好可以,正好可以解决问题,如果改成解决问题,如果改成328,仍然估算成,仍然估算成308,如果仍,如果仍用估算值来判断,就会发生错误,怎么处理?用估算值来判断,就会发生错误,怎么处理?o :与原通用教材相比,实验教材在估算内容的:与原通用教材相比,实验教材在估算内容的编排上作了一些改变。编排上作了一些改变。o 首先,估算的内容大大增加,估算的地位大大首先,估算的内容大大增加,估算的地位大大提高。从许多角度来讲,估算都是非常重要的提高。从许多角度来讲,估算都是非常

24、重要的一种计算策略,我们可以将它作为解决实际问一种计算策略,我们可以将它作为解决实际问题的必要工具,也可以作为精确计算的重要基题的必要工具,也可以作为精确计算的重要基础,还可用于检验计算结果是否大致合理。例础,还可用于检验计算结果是否大致合理。例如,我们在购物时,经常只需用估算就可以解如,我们在购物时,经常只需用估算就可以解决问题。决问题。o 其次,估算的教学重点由单纯的技巧性训练转其次,估算的教学重点由单纯的技巧性训练转变到估算意识的培养。过去,我们教给学生的变到估算意识的培养。过去,我们教给学生的是相对固定的估算方法,即先用是相对固定的估算方法,即先用“四舍五入四舍五入”法求出算式中各项的

25、近似值,再对近似值进行法求出算式中各项的近似值,再对近似值进行运算。实际上,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根据不同运算。实际上,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根据不同的需要,我们可以采取不同的估算策略,只要的需要,我们可以采取不同的估算策略,只要能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即可。用能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即可。用“四舍五入四舍五入”法先求近似值再进行计算,固然是一种重要的法先求近似值再进行计算,固然是一种重要的估算方法,但不是唯一的方法。在估算的教学估算方法,但不是唯一的方法。在估算的教学中,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形成估算的意识,根据中,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形成估算的意识,根据不同的问题情境选择适当的估算策略,并能加不同的问题情境选择适当

26、的估算策略,并能加以解释。在平时的计算过程中也要引导学生自以解释。在平时的计算过程中也要引导学生自觉地运用估算方法对计算结果的合理性加以判觉地运用估算方法对计算结果的合理性加以判断。应该说,培养估算意识不仅仅是某一节课断。应该说,培养估算意识不仅仅是某一节课的目标,而应该将估算教学融于日常的计算教的目标,而应该将估算教学融于日常的计算教学中。学中。o 要使学生理解,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有时不需要精要使学生理解,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有时不需要精确计算,用估算就可以了。但也并不意味着只用估确计算,用估算就可以了。但也并不意味着只用估算就一定能解决问题,还要看所采用的估算策略对算就一定能解决问题,还要看

27、所采用的估算策略对于具体的问题情境是否合适。估算仅仅是解决实际于具体的问题情境是否合适。估算仅仅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之一。如本例中,把问题的步骤之一。如本例中,把29估成估成30,是估,是估大了,说明即使有大了,说明即使有30个同学参加,才需要个同学参加,才需要240元,元,因此带因此带250元肯定是够了。如果把元肯定是够了。如果把29改成改成32,把,把32估成估成30,估算方法相同,但却还没解决问题,估算方法相同,但却还没解决问题,还需要进一步考虑还需要进一步考虑“少估了少估了2个个8,即,即16元,而元,而240元与元与250元相差元相差10元,因此钱不够元,因此钱不够”,这样,这样才算

28、是真正解决了问题。如果把才算是真正解决了问题。如果把29改成改成23,照样,照样可以把可以把23估成估成30,这里所用的方法就不是,这里所用的方法就不是“四舍四舍五入五入”法,但对于解决这个问题却是非常有效的。法,但对于解决这个问题却是非常有效的。o 因此,脱离问题情境,孤立地说某种估算方法好或因此,脱离问题情境,孤立地说某种估算方法好或不好,是没有意义的。对于不同的问题情境,甚至不好,是没有意义的。对于不同的问题情境,甚至同一问题情境,可以灵活采用多样的估算策略。同一问题情境,可以灵活采用多样的估算策略。七、分数的初步认识七、分数的初步认识o (一)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o 1使学生初步认识

29、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o 2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o 3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学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意识。题,培养解决问题的意识。教学内容安排如下表:教学内容安排如下表: 九、因为以后还要正式学习九、因为以后还要正式学习“分数的意义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和性质”,应该如何把握好本册教材中,应该如何

30、把握好本册教材中“分数的初步认识分数的初步认识”的教学要求?的教学要求?o 本册教材主要是利用直观的方式,使学生通本册教材主要是利用直观的方式,使学生通过折一折、涂一涂等动手操作的方式,初步过折一折、涂一涂等动手操作的方式,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和分数的简单加减法。由于是初步认识,本和分数的简单加减法。由于是初步认识,本册教材涉及到的分数,分母都不超过册教材涉及到的分数,分母都不超过10。而以后要学的而以后要学的“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意义和性质”,逐渐,逐渐脱离了直观方式的支持,更多的是从数系发脱离了直观方式的支持,更多的是从数系发展的角度,认识分数产生的必要性,抽象地展的角度,认识分数产生的必要性,抽象地学习分数的一般意义和各种性质,并且,所学习分数的一般意义和各种性质,并且,所有形式的分数都在研究范围之内。有形式的分数都在研究范围之内。教改措施教改措施1、积极学习新课程标准,把握课标要、积极学习新课程标准,把握课标要求。求。2、积极开展学生互帮互学活动。、积极开展学生互帮互学活动。3、充分发挥小组长的指导作用。、充分发挥小组长的指导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分析(精选)课件.ppt)为本站会员(三亚风情)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