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教版(2019)必修一同步练习 第四章第一节课时2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化合物中碱金属元素的化合价都为+1B.碱金属元素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都是8C.碱金属元素的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增大D.碱金属元素都位于周期表的第IA族中2.下列有关F、Cl、Br、I元素单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A.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单质的颜色逐渐加深B.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单质的熔沸点逐渐升高C.常温下,、为气体,、为液体D.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单质的密度逐渐增大3.下列关于碱金属的叙述错误的是( )A.它们都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M2O(M指碱金属元素)B.它们都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气和碱C
2、.随核电荷数的递增,它们所形成的阳离子的氧化性依次减弱D.碱金属中密度最小的是锂4.下列关于铷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比钾的大,与水反应比钾更剧烈B.铷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碱,碱性比NaOH强C.与水能剧烈反应并释放出D.Rb的活泼性非常强,与氧气反应只能生成更复杂的氧化物而不能生成5.下列关于卤化氢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氢化物稳定性:HFHClHBrHIB.单质与氢气反应生成卤化氢的难易程度:C.卤化氢水溶液的酸性:HFHClHBrHID.氢化物还原性:HFHClHBlHI6.如图表示第A族金属(又称为碱金属)的某些性质与核电荷数的变化关系,则下列各性质中不符合图示
3、关系的是( )A. 金属性 B. 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C. 阳离子的氧化性D. 原子半径7.研究表明可以衰变为,可以比较这两种元素金属性强弱的方法是()A.比较这两种元素的单质的密度和硬度B.比较这两种元素的单质的熔点和沸点C.将打磨过的镁片和铝片分别置于盐酸中,观察反应现象D.取相同质量的两种物质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测量 生成氢气的体积8.第117号元素X,它的原子结构与卤族元素相似,电子排布有7个电子层,且最外层有 7个电子。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此X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为HX,在常温下很稳定B.其单质带有金属光泽,具有强氧化性,可与KI发生置 换反应生成C.其单质的分子式为,易
4、溶于有机溶剂D.AgX是一种有色的易溶于水的化合物9.C、Si、Ge、Sn、Pb均属于第A族元素,原子序数逐渐增大。114号元素的位置在第7周期IVA族, 称为类铅。关于它的结构和性质,预测错误的是()A.它的最外层电子数为4 B.它的金属性比铅强C.它具有+2、+4价 D.它的熔沸点比铅的10.为探究同主族非金属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甲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其中A装置内可生成。(1)甲同学的部分实验记录如下:B处棉花变成蓝色;C处棉花变成橙红色。甲同学由此现象得出的结论是同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减弱。 B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甲同学的结论是_(填“正确”或
5、“不正确”)的,理由是_。(2)乙同学认为应将甲同学实验中B、C两处的棉花调换位置,用氯气先置换出溴,然后溴再与KI接触,以判断与KI能否发生反应。该设想是_(填“合理”或“不合理”)的,原因是_。(3)丙同学在甲同学的实验结束后,取出C处的棉花,将其与另一个沾有淀粉-KI溶液的棉花(E)接触,发现E慢慢出现蓝色,结合甲的实验现象,他认为可以确定同主族元素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你同意此种观点吗?_(填“同意”或“不同意”),理由是_。(4)丁同学综合分析了前面几位同学的实验,认为若将沾有溶液的棉花置于玻璃管中适当的位置,此实验还可以同时探究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他提出此观点的依据是_ _,预
6、期的现象与结论是_ _,相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11.据报道,德国科学家实现了铷原子气体超流体态与绝缘态的可逆转换,该成果将给量子计算机的研究带来重大突破。已知铷是37号元素。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铷(Rb)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_周期第_族。(2)关于铷的结构和性质判断正确的是( )与水反应比钠剧烈 它的原子半径比钠小它的氧化物暴露在空气中易吸收CO2 它的阳离子最外层电子数和镁相同它是还原剂A. B. C. D.(3)现有铷和另一种碱金属形成的合金50g,当它与足量水反应时,放出标准状况下的氢气22.4L,这种碱金属可能是( ) A.Li B.Na C.K D.Cs12.某校化学学习小
7、组同学为验证卤素单质氧化性的相对强弱,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气密性已检验)。.打开弹簧夹,打开活塞a,滴加浓盐酸;.当B和C中的溶液都变为黄色时,夹紧弹簧夹;.当B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棕红色时,关闭活塞a;.打开活塞b,将少量C中溶液滴入D中,关闭活塞b,取下D振荡,静置后CCl4层溶液变为紫红色。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B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棕红色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2)验证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碘的实验现象是_。(3)B和C仪器口放置浸有NaOH溶液的棉花的作用是_。(4)由此实验得出的结论: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的得电子能力逐渐_(填“减弱”或“增强”)。答案以及解析1
8、.答案:B解析: A项,碱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因 此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均为+1价,所以正确;B项,Li原子的 次外层电子数为2,所以错误;C项,核电荷数越大电子层数越 多,原子半径越大,所以正确;D项,碱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均 只有一个电子,因此都位于周期表的第IA族中,所以正确。2.答案:C解析: A项,单质的颜色由淡黄绿色逐渐加深至紫黑色,所 以正确;B项,单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固态,因此熔沸点逐渐升高,所以正确;C项,常温下碘单质为固体,所以错误;D项,单质由 气态逐渐变为液态、固态,因此单质的密度逐渐增大,所以正确。3.答案:A解析:Na在空气中燃烧生成过氧化钠,K在空气中燃
9、烧生成超氧化钾,A项错误;碱金属与水反应的产物均是碱和氢气,只是剧烈程度不一样,B项正确;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碱金属元素所形成阳离子的氧化性逐渐减弱,C项正确;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碱金属的密度呈增大趋势(K反常),密度最小的是锂,D项正确。4.答案:D解析: A项,铷的金属性比钾的强,因此与水反应比钾更剧烈,所以正确;B项,Rb的金属性比钠的强,因此RbOH的 碱性比NaOH的强,所以正确;C项,由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氧气可知,也能与水剧烈反应并释放出,所以正确; D项,Rb燃烧时生成更复杂的氧化物,但在常温下与氧气反应 也能生成,所以错误。5.答案:C解析: A项,从F到I随着元素原子核外电
10、子数的增多,原子半径依次增大,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所以正确;B 项,从F到I随着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数的增多,原子半径依次增大,相应单质与化合越来越难,所以正确;C项,HF的水溶液酸性最弱,所以错误;D项,从F到I元素,原子得电子越来越难,因此氢化物的还原性越来越强,所以正确。6.答案:C解析:由图可知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大,碱金属的性质呈增大趋势,其金属性逐渐增强,其单质与水反应剧烈程度增大,随核电荷数增大,其原子半径逐渐增大,A、B、D三项正确;随碱金属的核电荷数递增,其阳离子氧化性逐渐减弱,C与图不符。7.答案:C解析: A项,密度和硬度均属于物理性质,不能用于比较元素金属性强弱,所以错误;
11、B项,熔沸点也属于物理性质, 不能用于比较元素金属性强弱,所以错误;C项,根据两者与 盐酸反应的速率可以判断,与盐酸反应速率快的金属性强, 所以正确;D项,金属性强弱与生成氢气的体积无关,只与得失电子的难易程度有关,所以错误。8.答案:C解析: A项,因为X显-1价,因此X元素的气态氢化物 的化学式为HX,但由于X的非金属性很弱,因此HX在常温 下很不稳定,所以错误;B项,X单质氧化性比碘弱,不能与 KI发生置换反应,所以错误;C项,类比、等,该单质为 双原子分子,易溶于有机溶剂,所以正确;D项,类比AgCl、 AgBr等,AgX应难溶于水,所以错误。9.答案:D解析: A项,第1VA族元素原
12、子的最外层都是4个电子, 所以正确;B项,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 强,因此它的金属性比铅的强,所以正确;C项,由C具有+2 价和+4价可知,它也应具有+2、+4价,所以正确;D项,同 主族元素的金属单质,熔沸点从上到下逐渐降低,所以错误。10.答案:(1)不正确该实验没有验证能否与KI反应,无法确定溴与碘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2)不合理;氯气不可能被NaBr消耗完,它会与溴一起到达C处(3)同意;甲、丙的实验分别证明了氯的非金属性比溴、碘强,溴的非金属性比碘强(4)氯、硫同周期棉花变成黄色,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元素强解析: (1)由B、C处产生的现象可知B处有单质碘生成,C处有单质
13、溴生成,结合由强生弱的反应规律可判断出氯的非金属性比溴、碘强,但因没有比较出溴单质与碘单质氧化性的强弱,也就无法得出溴、碘两种元素非金属性的相对强弱,因此无法得出相应的结论。(2)乙同学的设计不合理,因为氯气与NaBr溶液反应时氯气无法反应完,即仍有与KI溶液接触而发生反应。(3)丙同学证明了溴与碘的非金属性强弱关系,结合甲同学的实验可以得出氯、溴、碘三种元素的非金属性的相对强弱。(4)氯元素与硫元素位于同周期,氯气有氧化性而有还原性,氯气能置换出硫,使棉花变成黄色。11.答案:(1)五; IA; (2)D; (3)AB(1)由原子核外的电子排布规律可推知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即Rb应位于第五周
14、期IA族。(2)由Rb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不正确;又因Na、Rb 同主族,根据同主族元素的性质递变规律知,Rb的金属性比Na强,故正确,(3)由反应可知,水中氢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降低为零价,水作氧化剂,而RbH中的氢元素 的化合价升高,由-1价变为零价,RbH作还原剂,H核外有 两个电子,所以D项正确。12.答案:(1)2Br-+Cl2=2Cl-+Br2;(2)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3)吸收未反应的氯气,防止污染空气; (4)减弱解析:(1)Cl2与NaBr溶液反应生成Br2和NaCl,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Br-+Cl2=2Cl-+Br2。(2)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色,说明有单质碘生成,即说明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碘。(3)B和C仪器口放置浸有NaOH溶液的棉花的作用是吸收未反应的氯气,防止其对空气造成污染。(4)由实验可知氯气的氧化性强于溴,而溴的氧化性强于碘,所以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的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