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艾灸疗法ppt课件.ppt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文档编号:2414109 上传时间:2022-04-15 格式:PPT 页数:84 大小:9.3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艾灸疗法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中医艾灸疗法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中医艾灸疗法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中医艾灸疗法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中医艾灸疗法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教学目的1.掌握灸法的作用、分类、及操作方法。2.了解灸法的注意事项。3 灸法的具体应用重点难点 1.艾灸的分类。2.艾灸的操作方法。3 艾灸的适应症4 三伏贴的作用 2+灸法主要是指用借灸火的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对腧穴或病变部位进行烧灼、温熨,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3+用作灸料的艾绒是用干燥的艾叶除去杂质捣碎成细软的艾绒,贮藏备用。4 艾绒的制作艾绒的制作1 1 农历农历3535月采集新鲜肥厚月采集新鲜肥厚艾叶;艾叶;2 2 曝晒干燥,捣碎去杂梗、曝晒干燥,捣碎去杂梗、泥沙;泥沙;3 3 晒、捣筛反复多次,形成晒、捣筛反复多次,形成艾绒。艾绒。粗艾绒:间接灸粗艾绒:间接灸细艾绒:

2、直接灸细艾绒:直接灸艾绒的保藏艾绒的保藏注意防潮、防霉、防蛀注意防潮、防霉、防蛀。 孟子孟子 有有“七年之病,七年之病,当求三年之艾当求三年之艾” 之说。之说。最佳灸料最佳灸料5 将纯净的艾绒将纯净的艾绒 ,放,放在平板上,用手搓捏成在平板上,用手搓捏成大小不等的圆锥形艾炷大小不等的圆锥形艾炷 ,艾炷高艾炷高1 1厘米左右,直径厘米左右,直径0.80.8厘米左右,厘米左右,根据临床根据临床需要需要分大、中、三种规分大、中、三种规格小燃烧完格小燃烧完1 1柱为一壮。柱为一壮。 艾柱的制作艾柱的制作61).温经散寒 2).扶阳固脱 3).消瘀散结 4).防病保健7 (一)温经散寒(一)温经散寒素问

3、素问 异法方宜论异法方宜论篇篇载:载:“脏寒生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焫满病,其治宜灸焫” 所谓所谓”寒邪寒邪”,就是引起疼痛或不适的寒气,就是引起疼痛或不适的寒气 灸法属于热疗法,可以驱散寒邪,消解寒冷灸法属于热疗法,可以驱散寒邪,消解寒冷“通则不痛,不通则痛通则不痛,不通则痛” 在中医上,艾灸常被用来灸治因寒湿邪所致在中医上,艾灸常被用来灸治因寒湿邪所致的痹症、偏于阳虚的各种病症(如因脾胃虚的痹症、偏于阳虚的各种病症(如因脾胃虚寒所致的脘腹冷痛、久痢、久泻)以及因虚寒所致的脘腹冷痛、久痢、久泻)以及因虚寒引起的痛经等症。寒引起的痛经等症。8(二)扶阳固脱(二)扶阳固脱扁鹊心书扁鹊心书记载:记载

4、:“真气虚则人病,真气脱真气虚则人病,真气脱 则人死,保命之法,灼艾第一。则人死,保命之法,灼艾第一。” 通过艾灸的温热驱寒,不但可以驱散寒邪,而且通过艾灸的温热驱寒,不但可以驱散寒邪,而且能够阻止阳气的消散,具有回阳固脱之功。能够阻止阳气的消散,具有回阳固脱之功。凡凡气虚下陷气虚下陷或或阳气欲脱之危证阳气欲脱之危证,皆可用灸法,皆可用灸法,以以扶助虚脱之阳气扶助虚脱之阳气。临床常用于治疗亡阳虚脱证和。临床常用于治疗亡阳虚脱证和中气不足、阳气下陷而引起的遗尿、脱肛、阴挺、中气不足、阳气下陷而引起的遗尿、脱肛、阴挺、崩漏、带下、久泄、久痢、痰饮等。崩漏、带下、久泄、久痢、痰饮等。9(三)消瘀散结

5、(三)消瘀散结 “瘀瘀”指瘀积不通,多由寒邪而致,艾灸能指瘀积不通,多由寒邪而致,艾灸能散寒,故能消瘀;散寒,故能消瘀;“结结”指的是由于气血瘀指的是由于气血瘀滞形成的结块,一般可以通过温化来消解滞形成的结块,一般可以通过温化来消解 灸能使气机通畅,营卫调和,故瘀结自散。灸能使气机通畅,营卫调和,故瘀结自散。常用于治疗常用于治疗气血凝滞气血凝滞 之疾,如乳痈(急性乳之疾,如乳痈(急性乳腺炎)初起、瘰疬(颈淋巴结核)、瘿瘤等腺炎)初起、瘰疬(颈淋巴结核)、瘿瘤等疾病疾病。10 无病施灸,可以激发人体的正气,增强抗病的能力,无病施灸,可以激发人体的正气,增强抗病的能力,使人精力充沛,长寿不衰。可调

6、理亚健康状态。使人精力充沛,长寿不衰。可调理亚健康状态。 (四)(四)防病保健防病保健扁鹊心书扁鹊心书须识扶阳须识扶阳说:说: 人于无病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年寿也。未得长生,亦可保百年寿也。 医说医说针灸针灸说:说:“若要安,三里若要安,三里莫要干。莫要干。” 免疫调节免疫调节11说明艾灸足三里有防病保健作用,今人称之为“保健灸”,也就是说无病施灸,可以激发人体的正气,增强抗病的能力,使人精力充沛,长寿不衰。”12+灸法的作用:温经散寒,扶阳固脱,消瘀散结,防病保健。+灸法的分类及应用。+施灸的禁忌 。13+灸法治疗疾病

7、,已有悠久的历史。先是单纯的艾灸,以后衍化为多种灸法,一般分为艾灸和其他灸法两大类。+艾灸类:艾炷灸和艾条灸。+艾炷灸:直接灸和间接灸。+非艾灸类:以灯火灸、药物灸、电热灸等较常用。14灸法艾灸艾灸其他灸法其他灸法 艾炷灸艾炷灸直接灸直接灸间接灸间接灸瘢痕灸瘢痕灸 无瘢痕灸无瘢痕灸隔姜灸隔姜灸 隔盐灸隔盐灸 隔蒜灸隔蒜灸 隔药饼灸隔药饼灸艾条灸艾条灸悬起灸悬起灸 温和灸温和灸回旋灸回旋灸雀啄灸雀啄灸实按灸实按灸 太乙神针太乙神针 雷火神针雷火神针 温针灸温针灸温灸器灸温灸器灸 灯火灸灯火灸 天灸:白芥子灸、细辛灸、天灸:白芥子灸、细辛灸、 天南星灸、蒜泥灸天南星灸、蒜泥灸 分类分类15+把艾绒

8、捏紧成规格大小不同的圆锥形艾炷。小者如麦粒大,中等如半截枣核大,大者如半截橄榄大。每燃烧一个艾炷,称为一壮。+艾炷灸可分为直接灸和间接灸两类。 一、艾灸法一、艾灸法16+又称明灸、着肤灸,即将艾炷直接置放在皮肤上施灸的一种方法。+根据灸后对皮肤刺激的程度不同,又分为无瘢痕灸和瘢痕灸两种。1.直接灸17+又称化脓灸,因施灸后局部组织烫伤化脓,结痂后留有瘢痕,故名。施灸前先在施术部位上涂以少量凡士林或大蒜液,以增加粘附性和刺激作用,然后放置艾炷,从上端点燃。灸毕,在施灸穴位上贴敷消炎药膏,数日后可化脓,化脓时每天换膏药1次。灸疮30-40天左右愈合,留有瘢痕。(1)瘢痕灸18+在灸疮化脓期间,局部

9、需注意清洁,避免感染。+对身体过于虚弱,或有糖尿病、皮肤病的患者不宜使用此法。+临床常用于治疗哮喘、慢性胃肠病、瘰疬、风湿顽痹等,但由于这种方法灸后遗有瘢痕,故灸前必须征求患者的同意及合作。注意事项19+又称非化脓灸。即将艾炷放置于皮肤上之后,从上端点燃,当燃剩2/5左右,患者感到烫时,用镊子将艾炷挟去,换炷再灸,一般灸3-7壮,以局部皮肤充血、红晕为度。施灸后皮肤不致起泡,或起泡后亦不致形成灸疮。+此法适用于慢性虚寒性疾病,如哮喘、眩晕、慢性腹泻、风寒湿痹和皮肤疣等。(2)无瘢痕灸20+又称间隔灸、隔物灸,是指用药物或其他材料将艾炷与施灸腧穴皮肤之间隔开而施灸的方法。+隔姜灸+隔蒜灸+隔盐灸

10、+隔附子饼灸+隔胡椒饼灸+隔豆豉饼灸2.间接灸 21(1)隔姜灸+将鲜生姜切成直径23cm,厚约0.20.3cm的薄片,中间用针刺数孔,放在应灸的部位,上置艾炷点燃。艾炷燃尽后易炷再灸。+当患者感到灼痛时,将姜片向上提起,离开皮肤片刻,放下再灸;或缓慢移动姜片,至局部皮肤潮红为止。一般灸36壮不引起烫伤,以皮肤红晕而不起泡为度。间接灸分类 2223 治疗治疗因感寒而致因感寒而致的呕的呕吐、腹痛、痛经以及风寒吐、腹痛、痛经以及风寒痹痛等。痹痛等。温胃止呕、散寒止痛温胃止呕、散寒止痛24(2)隔蒜灸+用鲜大蒜头切成0.20.3cm的薄片,一般灸57壮。+因大蒜液对皮肤有刺激性,灸后容易起泡,若不使

11、起泡,可将蒜片向上提起,或缓慢移动蒜片。25+此法多用于治疗肺结核、腹中积块及未溃疮疡等。+此外,尚有一种自大椎穴起至腰俞穴铺敷蒜泥一层的铺灸法(长蛇灸),民间用于治疗虚劳、顽痹等证。 2627 用于治疗淋巴结核、用于治疗淋巴结核、肺结核及初起的肿疡(未溃肺结核及初起的肿疡(未溃疮疖、乳痈)及虫、蛇、蝎、疮疖、乳痈)及虫、蛇、蝎、蜂蜇咬伤等病证。蜂蜇咬伤等病证。清热解毒、杀虫清热解毒、杀虫28(3)隔盐灸+用纯净干燥的食盐填敷于脐部,使其与脐平,上置艾炷施灸,一般灸59壮。+此法有回阳、救逆、固脱之功。+临床常用于治疗急性寒性腹痛、吐泻、痢疾、淋病、中风脱证等。2930 治疗急性寒性腹痛、治疗

12、急性寒性腹痛、吐泻并作、中风脱证、吐泻并作、中风脱证、四肢发凉等。四肢发凉等。回阳、救逆、固脱回阳、救逆、固脱31(4)隔附子灸+以附子片或附子药饼作间隔物。药饼的制法,是将附子研成细末,以黄油调和制成直径约3cm、厚约0.8cm的附子饼。由于附子辛温大热,有温肾补阳的作用。由于附子辛温大热,有温肾补阳的作用。用于治疗命门火衰而致阳虚的阳萎、早泄、用于治疗命门火衰而致阳虚的阳萎、早泄、遗精和疮疡久溃不敛的病证。遗精和疮疡久溃不敛的病证。32(5)隔胡椒饼灸 +以白胡椒末适量,加面粉和水制成厚约0.5cm,直径2cm的圆饼,使中央呈凹陷形,置适量药末(如丁香、麝香、肉桂等)填平,上置艾炷点燃施灸

13、。每次灸57壮,以觉温热舒适为度。+胡椒味辛性热,有温中散寒之功。主要用于治疗胃寒呕吐、腹痛泄泻、风寒湿痹和面部麻木等症。 33(6)隔豆豉饼灸+用淡豆豉末加黄酒调和,制成与施灸部位大小适宜的饼,厚约0.6cm,软硬适中,放于施灸部位,上置艾炷灸之,勿使皮破,每天灸次,以愈为度。+豆豉味苦性寒,功能解表发汗,除烦。此法可用于治疗痈疽发背,恶疮肿硬不溃、溃后不敛,疮色黑暗等,可促使疮口愈合。34+以艾绒为主要成分卷成的圆柱形长条称为艾条。点燃艾条施灸的方法称为艾条灸。艾条灸可分为悬起灸和实按灸两种。+悬起灸,按其操作方法又可分为温和灸、雀啄灸、回旋灸等。+实按灸,因艾条中掺入的药物不同而有太乙神

14、针、雷火神针之分。35(1)温和灸+施灸时将艾条一端点燃,对准应灸腧穴或患处,距离皮肤23cm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穴灸1015min,至皮肤出现红晕为度。温和灸促进混合痔术后组织修复的临床研究温和灸法治未病适应症:慢性病、虚证。36(2)雀啄灸+施灸时,将艾条点燃端对准施灸部位,如鸟雀啄食状,一上一下,一起一落,忽远忽近地移动施灸。一般每穴灸5-10min,灸至皮肤出现红晕为度。+多用于晕厥急救、小儿疾患、胎位不正、无乳等。雀啄灸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雀啄灸治疗术后腹胀雀啄灸治疗足跟痛38例适应症:急性病、实证。37(3)回旋灸+施灸时艾条点燃端距离施灸部位的皮肤

15、23cm,均匀地向左右方向移动或反复旋转进行施灸。使皮肤有温热感而不灼痛,每穴灸1015min,移动范围在3cm左右。+适用于风湿痹痛、神经性麻痹、皮肤病等。+适应症:筋脉痹阻、风湿痹痛。38+将点燃的艾条隔数层布或棉纸实按在穴位上,使热力透达深部,火灭热减后重新点火按灸,称为实按灸。施灸时,先在施灸腧穴部位或患处垫上布或纸数层。然后将药物艾卷的一端点燃,乘热按到施术部位上,使热力透达深部,若艾火熄灭,再点再按;或者以布67层包裹艾火熨于穴位。若火熄灭,再点再熨。+最常用的为太乙针灸和雷火针灸。+适用于风寒湿痹、痿证和虚寒证。 39+是针刺与艾灸相结合的一种方法。在针刺得气后,留针于适当深度,

16、在针柄上穿置长约1.5cm的艾卷,点燃施灸;或在针尾搓捏少许纯净细软的艾绒,点燃施灸,待艾燃尽,除去灰烬,再灸。+注意防止灰火脱落烧伤皮肤。40+温灸器是一种专门用于施灸的器具,用温灸器施灸的方法称温灸器灸,临床常用的有温灸盒和温灸筒。+施灸时,将艾绒点燃后放入温灸筒或温灸盒里的铁网上,然后将温灸筒或温灸盒放在施灸部位15-20min即可。+适应证:痹痛、麻木、痿证,以及腹部、腰部的一般常见病4142 又称非艾灸法,是指以艾绒以外的物品作为施灸材料的灸治方法。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43+是用灯心草蘸油点燃后在施术部位焠烫的方法,又称灯草焠、灯草灸、打灯火、油捻灸,是民间沿用已久的简便灸法。取10

17、15cm长的灯芯草或纸绳,蘸麻油或其他植物油,浸渍长约34cm,点燃起火后用快速动作对准穴位,猛一接触听到“叭”地一声迅速离开,如无爆焠之声可重复1次。+此法主要用于小儿痄腮、乳蛾、吐泻、+麻疹、惊风等病证。 (一)灯火灸(一)灯火灸44+又称药物灸、发泡灸。将一些具有刺激性的药物,涂敷于穴位或患处,促使局部皮肤充血起泡的方法。其常用的有蒜泥灸、细辛灸、天南星灸等数十种。+a蒜泥 c天南星灸+b细辛灸d白芥子灸45 灸感、灸量及灸法补泻灸感、灸量及灸法补泻 概念概念 灸感指灸疗时患者的自我感觉。灸感指灸疗时患者的自我感觉。 一般灸法:局部温热舒畅,温度经久不消,微一般灸法:局部温热舒畅,温度经

18、久不消,微微灼痛。可由浅达深,亦可循经传导。微灼痛。可由浅达深,亦可循经传导。 化脓灸法:灸时灼痛难忍,灸后化脓留瘢。化脓灸法:灸时灼痛难忍,灸后化脓留瘢。46二、灸量二、灸量概念概念 1 1、指施灸数量的多少。通过艾炷的大小、指施灸数量的多少。通过艾炷的大小、壮数来计算。壮数来计算。 2 2、灸量原则、灸量原则 火足气至,适度而止火足气至,适度而止。运用时结合患者体质、年龄、病情、运用时结合患者体质、年龄、病情、施灸部位等因素考虑。一般直接灸用施灸部位等因素考虑。一般直接灸用小炷或中炷,间接灸用中炷或大炷。小炷或中炷,间接灸用中炷或大炷。 灸量不足,火候不到,就达不到治疗目的。灸量不足,火候

19、不到,就达不到治疗目的。此外还应根据患者的体质、年龄、施灸部此外还应根据患者的体质、年龄、施灸部位、病情等因素确定灸量。位、病情等因素确定灸量。 47灸量选择一览表灸量选择一览表 灸量灸量项目项目小炷少灸小炷少灸大炷多灸大炷多灸性别性别年龄年龄体质体质女性、儿童、老人久病、体虚者男性青壮年新病、体壮实者施灸施灸部位部位头面、四肢、胸背、肌肉浅薄处腰腹、肌肉丰厚处病情病情风寒袭表、上实下虚沉寒痼冷、脾肾阳虚、中风脱证、亡阳(亡阳者灸之不计壮数,直至阳气恢复为止)48 三、灸法补泻三、灸法补泻1 1灸法补泻的原则灸法补泻的原则: “气盛则泻之,虚气盛则泻之,虚则补之则补之”。2 2操作方法操作方法

20、 补法:补法:点燃艾炷,不吹其火,待其自点燃艾炷,不吹其火,待其自灭。艾灸火力温和,持续时间长,渗透力灭。艾灸火力温和,持续时间长,渗透力强,使真气聚而不散。强,使真气聚而不散。 泻法:泻法:点燃艾炷,口吹其火,使其快点燃艾炷,口吹其火,使其快燃速灭,促使邪气消散。燃速灭,促使邪气消散。49灸法治疗原则灸法治疗原则1、盛则泄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下陷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盛则泄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下陷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经取之。2、凡病属虚寒者多取背部俞穴灸之。、凡病属虚寒者多取背部俞穴灸之。3、凡病实热者多取四肢穴道灸之。、凡病实热者多取四肢穴道灸之。4、凡病在上部者,肩隅、曲池、

21、郄门、外关、内关、合谷皆可、凡病在上部者,肩隅、曲池、郄门、外关、内关、合谷皆可用。用。5、凡病在下部者,环跳、阳陵泉、太冲、足三里、三阴交皆可、凡病在下部者,环跳、阳陵泉、太冲、足三里、三阴交皆可用。用。6、预防一切传染病,灸中脘、关元、足三里。经常灸更妙。、预防一切传染病,灸中脘、关元、足三里。经常灸更妙。7、凡病属全身者,可取大椎、风门、身柱、肾俞、中脘、关元、凡病属全身者,可取大椎、风门、身柱、肾俞、中脘、关元、足三里。足三里。50(一)、施灸的先后顺序(二)、施灸的补泻方法 (三)、施灸的注意要点 51+先阳后阴+先上后下+先少后多( (一一) )施灸的先后顺序施灸的先后顺序先灸阳经

22、,后灸阴经先灸阳经,后灸阴经先灸背部,后灸腹部先灸背部,后灸腹部先灸上部,后灸下部先灸上部,后灸下部先灸头部,后灸四肢先灸头部,后灸四肢施灸壮数先少后多施灸壮数先少后多52 内经背腧以火补者,毋吹其火,须自灭也; 以火泻者,疾吹其火,传其艾,须其火灭也补法:无须吹其艾火,让其自然缓缓燃尽为止,以补补法:无须吹其艾火,让其自然缓缓燃尽为止,以补其虚其虚泻法:快速吹艾火至燃尽,艾火热力迅速透达穴位深泻法:快速吹艾火至燃尽,艾火热力迅速透达穴位深层,以泻邪气层,以泻邪气53三、施灸注意要点三、施灸注意要点 1诊室环境诊室环境 ,注意通风,保持空气清新,减少烟雾过,注意通风,保持空气清新,减少烟雾过浓

23、污染。浓污染。 2施灸时注意安全,防止艾火脱落,烧损皮肤、衣物。施灸时注意安全,防止艾火脱落,烧损皮肤、衣物。 3灸疗中若发生晕厥要及时处理,方法同晕针。灸疗中若发生晕厥要及时处理,方法同晕针。 4对于过饥、过饱、过劳、酒醉、情绪不稳定者,不对于过饥、过饱、过劳、酒醉、情绪不稳定者,不宜立即施灸。宜立即施灸。 5.注意防止艾灰脱落或艾炷倾倒而烫伤皮肤或烧坏衣被。注意防止艾灰脱落或艾炷倾倒而烫伤皮肤或烧坏衣被。尤其幼儿患者更应该认真守护观察,以免发生烫伤。尤其幼儿患者更应该认真守护观察,以免发生烫伤。 6.艾条灸毕后,应将剩下的艾条套入灭火管内或将燃头艾条灸毕后,应将剩下的艾条套入灭火管内或将燃

24、头浸入水中,以彻底熄灭,防止再燃。如有绒灰脱落床上,浸入水中,以彻底熄灭,防止再燃。如有绒灰脱落床上,应清扫干净,以免复燃。应清扫干净,以免复燃。541颜面部,五官部、乳头、有大血管等处、关节活动部位,均不宜使用直接灸,以免烫伤形成瘢痕。2一般空腹、过饱、极度疲劳和对灸法恐惧者,应慎施灸。对于体弱患者,灸治时艾炷不宜过大,刺激量不可过强,以防晕灸。一旦发生晕灸,应立即停止施灸,及时处理。3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不宜施灸。55艾灸的去病反应艾灸的去病反应1 1、艾灸后常常会有疾病加重的反应,这是正邪交战的正常现象、艾灸后常常会有疾病加重的反应,这是正邪交战的正常现象2 2、失眠:艾灸后常常会有失眠的

25、症状,如果出现初次艾灸后失眠,、失眠:艾灸后常常会有失眠的症状,如果出现初次艾灸后失眠,也是一种反应,此时的失眠,多很疲乏无力,或嗜睡。也是一种反应,此时的失眠,多很疲乏无力,或嗜睡。3 3、艾灸的走窜现象,艾灸的走窜现象,有时候我们艾灸中脘,会有肝区不适,或会有有时候我们艾灸中脘,会有肝区不适,或会有胃脘部不适,这很有可能你的肝有隐患或你的胃有疾病,艾灸就会胃脘部不适,这很有可能你的肝有隐患或你的胃有疾病,艾灸就会主动帮助你去调整,这就是艾灸的通窜功能。主动帮助你去调整,这就是艾灸的通窜功能。4 4、艾灸的上火现象,很多人艾灸后会出现口干舌燥,这也是艾灸的、艾灸的上火现象,很多人艾灸后会出现

26、口干舌燥,这也是艾灸的一种反应,这种现象表明阴阳正在调整,阳不胜阴,这时要多喝白一种反应,这种现象表明阴阳正在调整,阳不胜阴,这时要多喝白开水。开水。5 5、艾灸后身体出现类似过敏的现象,有很多人艾灸后身上出现很多、艾灸后身体出现类似过敏的现象,有很多人艾灸后身上出现很多红疹的现象,此时多以为是过敏了,其实,这些表现出来的症状,红疹的现象,此时多以为是过敏了,其实,这些表现出来的症状,都是真阳元气驱赶寒邪外出的表现。也是病邪在体表的反应。如果都是真阳元气驱赶寒邪外出的表现。也是病邪在体表的反应。如果此时停灸,病邪还会入里,侵蚀脏腑。此时停灸,病邪还会入里,侵蚀脏腑。6 6、艾灸后皮肤表面会有汗

27、液渗出,表明体内寒湿外排。、艾灸后皮肤表面会有汗液渗出,表明体内寒湿外排。7 7、艾灸期间:少食辛辣油腻,刺激。、艾灸期间:少食辛辣油腻,刺激。 根据每个人的体质不同,表现也大有不同,此时应多加观察。根据每个人的体质不同,表现也大有不同,此时应多加观察。56艾灸治疗常见病取穴处方艾灸治疗常见病取穴处方57+ 感冒常由外感风寒,客于肺卫,以鼻塞、流涕、喷嚏头痛、恶寒、发热、苔薄白、脉浮等为主要表现。+ 治则:疏风解表散寒。常用悬灸法,隔姜灸法。+ 操作步骤:+ 1、取穴:风池、大椎、曲池、合谷、尺泽。+ 2、配穴:风寒加风门、肺俞、列缺;气虚加足三里;身痛加大杼;腹痛、腹泻加神阙。58+ 3、悬

28、灸法:将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以施灸部位有温热舒适感为度。每次选取24穴,每穴每次艾灸1520分钟,以灸后穴位局部皮肤潮红为度。每日12次,至治愈。+ 4、隔姜灸法:用鲜姜切成直径大约3厘米4厘米,厚约0.3厘米0.4厘米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置于穴位上,再将艾炷放于姜片上点燃施灸,当患者感觉灼烫时,可将姜片稍微提起,稍停后放下再灸,以免烫伤。艾炷燃尽,易炷再灸,每穴每次艾灸57壮。每次选取34穴,每日1次,至痊愈。+ 特别提示:对于体虚易感冒者,可在夏季进行预防性治疗。在感冒流行季节可按上述方法预防性治疗一周。59+(二)面瘫病+ 面瘫常由风寒外袭,入中面部经络,以一侧面部肌肉瘫痪、额

29、纹消失、眼裂增大、露睛流泪、鼻唇沟变浅、口角歪向健侧为主要临床表现,部分患者初起时有耳后疼痛。本病相当于西医的周围性面瘫。+ 治法:疏风通络,行气活血。常用悬灸法、隔姜灸法。+ 操作步骤:+ 1、取穴:翳风、颊车、地仓、合谷、阳白。+ 2、配穴:风邪胜者加灸太阳、风池;气虚者加灸足三里。60+(三)泄泻病+ 泄泻亦称腹泻,常有脾胃虚弱、湿邪内盛而致,以致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为临床表现。本病相当于西医的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 治则:健脾化湿。常用悬灸法、隔盐灸法。+ 操作步骤:+ 1、取穴:天枢、足三里。+ 2、配穴:胃脘胀痛者加中脘、内关;湿盛者加上巨虚、阴陵泉;脾胃虚弱者加脾俞、公孙、气海

30、;命火虚弱者加命门、肾俞、关元、神阙;肝木乘脾者加脾俞、太冲。61+ 3、悬灸法:将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以施灸部位有温热舒适感为度。每次选取24穴,每穴每次艾灸1520分钟,以灸后穴位局部皮肤潮红为度。每日1次, 10次为1疗程。 4、隔盐灸法:取神阙穴,用纯净食盐填敷于脐部,于盐上再置一薄姜片,中间以针刺数孔,上置大艾炷施灸,当患者感觉灼烫时,可将姜片稍提起,稍停后放下再灸。当艾炷燃尽,易炷再灸,每次艾灸710壮。每日1次,57次为1疗程。+ 特别提示:隔盐灸前应清洁神阙穴局部,艾灸时时刻询问患者的局部感觉,避免烫伤。62+(四)痛经+ 痛经多因体质素弱,气血不足,冲任失调,胞宫失养,复因

31、情志失调、或经期受寒饮冷,以致经血滞于胞宫而成。以月经期前后或月经期中发生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为主要临床表现。本病相当于西医的原发性痛经+ 治则:温养冲任,通经止痛。常用悬灸法、隔姜灸法。+ 操作步骤:+ 1、取穴:中极、气海、三阴交。+ 2、配穴:气血亏虚加脾俞、胃俞;肝肾不足加肝俞,肾俞;寒凝加归来、地机;气滞加肝俞、太冲。63+ 3、悬灸法:将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以施灸部位有温热舒适感为度。每次选取24穴,每穴每次艾灸1520分钟,以灸后穴位局部皮肤潮红为度。每日1次,每个月经周期,以月经前34天开始治疗, 5次为1疗程,共治疗三个月经周期。+ 4、隔姜灸法:用鲜姜切成直径大约3厘

32、米4厘米,厚约0.3厘米0.4厘米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置于穴位上,再将艾炷放于姜片上点燃施灸,当患者感觉灼烫时,可将姜片稍微提起,稍停后放下再灸,以免烫伤。艾炷燃尽,易炷再灸,每穴每次艾灸710壮。每次选取34穴,每日1次,以每个月经周期的月经前34天开始治疗, 5次为1疗程,共治疗3个月经周期。64+(五)膝痹病+ 膝痹常因膝关节周围软组织慢性劳损、肝肾不足、外邪痹阻经脉所致。不通则痛,不荣则痛,以膝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为主要临床表现。活动或天气变化时疼痛加重,常反复发作。本病相当于西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治则:通痹止痛。常用悬灸法、隔姜灸法。+ 操作步骤:+ 1、取穴:局部

33、压痛点。+ 2、配穴:血海、梁丘、犊鼻、膝眼,阴寒重者加阴陵泉、足三里。65+ 3、悬灸法:将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以施灸部位有温热舒适感为度。每次选取24穴,每穴每次艾灸1520分钟,以灸后穴位局部皮肤潮红为度。每日1次, 10次为1疗程。+ 4、隔姜灸法:用鲜姜切成直径大约3厘米4厘米,厚约0.3厘米0.4厘米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置于穴位上,再将艾炷放于姜片上点燃施灸,当患者感觉灼烫时,可将姜片稍微提起,稍停后放下再灸,以免烫伤。当艾炷燃尽,易炷再灸,每穴每次艾灸710壮。每次选取34穴,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66+(六)项痹病+ 项痹常因督脉劳损、气血不足、感受外邪等导致经脉

34、痹阻,以项部疼痛麻木,连及头、肩、上肢,颈部活动受限,并可伴有眩晕等为主要表现。本病相当于西医的颈椎病。+ 治则:活血通经。常用悬灸法、隔姜灸法、温盒灸法。+ 操作步骤:+ 1、取穴:颈部压痛点、颈夹脊、大椎、肩井。+ 2、配穴:督脉劳损者加命门、腰阳关;气血不足者加足三里、神阙;风寒胜者加风门、肺俞;气滞血瘀者加膈俞。67+3、悬灸法:将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以施灸部位有温热舒适感为度。每次选取24穴,每穴每次艾灸1520分钟,以灸后穴位局部皮肤潮红为度。每日1次, 710次为1疗程。+ 4、隔姜灸法:用鲜姜切成直径大约3厘米4厘米,厚约0.3厘米0.4厘米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置于穴

35、位上,再将艾炷放于姜片上点燃施灸,当患者感觉灼烫时,可将姜片稍微提起,稍停后放下再灸,以免烫伤。当艾炷燃尽,易炷再灸,每穴每次艾灸710壮。每次选取34穴,每日1次,710次为1疗程。68+ 5、温盒灸法:将温灸盒置于所选的施灸部位中央点燃艾条后,放在施灸穴位上方灸盒中的铁纱上,盖好封盖以调节温度,每次每部位灸2030分钟,一次可艾灸数穴。每日1次,710次为1疗程。+ 特别提示:灸法对颈椎病的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疗效较好。同时要劳逸结合,减少颈部劳损,防风寒,适当颈项功能锻炼。69+(七)腰痛+ 腰痛常因肝肾不足、外邪侵袭、经脉气血痹阻所致,以腰部及腰骶部的慢性疼痛、时轻时重、缠绵不愈、

36、休息可缓解、劳累后加重、常有固定压痛点为临床表现。本病相当于西医的慢性腰肌劳损。+ 治法:补益肝肾,温经通脉。常用悬灸法、隔姜灸法、温盒灸法。+ 操作步骤:+ 1、取穴:腰部压痛点、腰夹脊穴。+ 2、配穴:肝肾不足者加肾俞、志室;阳虚者加命门、腰阳关;寒湿重者加大肠俞、气海俞。70+ 3、悬灸法:将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以施灸部位有温热舒适感为度。每次选取24穴,每穴每次艾灸1520分钟,以灸后穴位局部皮肤潮红为度。每日1次, 710次为1疗程。+ 4、隔姜灸法:用鲜姜切成直径大约3厘米4厘米,厚约0.3厘米0.4厘米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置于穴位上,再将艾炷放于姜片上点燃施灸,当患者感

37、觉灼烫时,可将姜片稍微提起,稍停后放下再灸,以免烫伤。当艾炷燃尽,易炷再灸,每穴每次艾灸57壮。每次选取34穴,每日1次,710次为1疗程。71+ 5、温盒灸法:将温灸盒置于所选的施灸部位中央点燃艾条后,放在施灸穴位上方灸盒中的铁纱上,盖好封盖以调节温度,每次每部位灸2030分钟,一次可艾灸数穴。每日1次,710次为1疗程。+ 特别提示:腰部压痛点要重灸72冬病夏治在三伏73“冬病夏治”是中医治疗疾病的一个富有特色的重要方法,它是根据黄帝内经中“春夏养阳”的原则,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体表经络中气血旺盛的有利时机,通过口服或外用一些方药对应特定穴位贴敷,来调整人体的气血阴阳平衡,对秋冬

38、易发的老慢性病及体弱多病患者能够达到超出常规的治疗效果。因夏季自然界阳气旺盛,人体阳气浮越,此时对阳虚者用助阳药,可更好的发挥扶阳祛寒、扶助正气、祛除冬病根因的作用,并可为秋冬储存阳气,阳气充足则冬季不易被严寒所伤,“冬病夏治”属于中医缓则治其本的治病原则。三伏贴可疏通经络,调理气血,宽胸降气,健脾和胃,鼓舞阳气,调节人体的肺脾功能,使机体的免疫功能不断增强,从而达到振奋阳气、促进气血运行、祛除寒邪、提高卫外功能的效果。74三伏贴的作用及原理:三伏贴又称三伏天灸疗法是传统灸法和药物疗法的有机结合,其实质是一种融经络、穴位、药物于一体的复合性治疗方法,既有药物对穴位的刺激作用,又有药物本身的作用

39、,通过经络的传导和调整,可纠正脏腑阴阳的偏衰,改善经络气血的运行。几种治疗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补充,共同发挥整体作用以起到“缓治其本”的作用,达到“治未病”的效果。当今社会环境污染及抗生素滥用在无时无刻的侵害民众的身体,医学界逐渐意识到三伏贴疗法的高效绿色安全,对老慢性病是最好的治疗手段并大量用于临床。751)小儿哮喘、小儿慢性支气管炎、小儿厌食、遗尿、小儿免疫力低下易感冒、小儿慢性消化系统疾病。2)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慢性咳嗽、反复感冒、慢性鼻炎、慢性咽炎等多种肺系疾病。3)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颈椎病、肩周炎、颈肩腰腿痛;腰间盘突出及骨质增生等骨关节疾病。4)慢性

40、胃肠炎、虚寒性胃痛、腹泻、消化不良;虚寒头痛、痛经等。 三伏贴的治疗范围76三伏贴时间既每一伏期间选择一天来进行贴敷治疗,每次贴敷间隔7-10天。每年的三伏天都是冬病夏治的日子,“三伏贴”是以中医“冬病夏治”与“春夏养阳”等理论为依据。临近伏天,2017年三伏贴时间表备受人们关注。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2017年三伏贴时间表。2017年三伏贴时间表年三伏贴时间表7月月2日日8月月21日日伏前灸:伏前灸:2017年年7月月02日日初伏灸:初伏灸:2017年年7月月12日日中伏灸:中伏灸:2017年年7月月22日日末伏灸:末伏灸:2017年年8月月11日日伏后灸:伏后灸:2017年年8月月21日日7

41、7儿科:使用I型三伏膏主穴:脾俞、关元、膈俞、涌泉配穴:膏盲、足三里。体弱易感冒:肺俞、大椎、风池 ,神阙。配穴:关元、肾俞。慢性支气管炎:大椎、肺俞、膏盲、膈俞;配穴:足三里。 冬病夏治三伏贴冬病夏治三伏贴中医体系中的民间宝藏小儿哮喘:肺俞、膏盲、膈俞、心俞;配穴:足三里。小儿厌食:主穴:中脘、胃俞、天枢、脾俞。 配穴:足三里小儿遗尿:主穴:三阴交、肾俞、膀胱俞;配穴:关元、命门。深层满足深层满足基层医疗基层医疗竞争需求竞争需求中科盛元中医研究院 三伏贴的选穴部位78呼吸系统疾病(成人):使用I型三伏膏主穴:天突、膻中、膏盲、肺俞 配穴:足三里。反复感冒:大椎、风池;配穴:关元、气海。慢性支

42、气管炎:肺俞、膏盲、心俞、膈俞; 配穴:肾俞、关元。冬病夏治三伏贴冬病夏治三伏贴中医体系中的民间宝藏支气管哮喘:膈俞、心俞、定喘; 配穴:气海、肾俞。阻塞性肺气肿:丰隆、肺俞、天突、膻中。配穴:足三里、三阴交。深层满足深层满足基层医疗基层医疗竞争需求竞争需求三伏贴的选穴部位79三伏贴的选穴部位风湿及各种骨关节疾病:使用II型三伏膏主穴:肝俞、阳陵泉、悬钟、大抒;配穴:足三里、三阴交、脾俞。慢性腰腿痛:阳陵泉、悬钟、血海; 配穴:关元、命门四肢麻木:上肢:曲池、支沟, 下肢:血海、足三里; 配穴: 脾俞。强制性脊髓炎:悬钟、大抒、命门、关元;配穴:外关、阳陵泉。颈椎病:大椎、肩井、大抒、外关;配

43、穴:手三里。肩周炎:肩贞、外关、曲池;配穴:阳陵泉、条口。骨关节炎:悬钟、大抒、阳陵泉;配穴:血海。脊柱退行性病变:关元、气海、悬钟、大抒; 配穴:肾俞。80三伏贴的选穴部位消化系统:使用消化系统:使用II型三伏膏型三伏膏主穴:足三里、中脘、脾俞、胃俞主穴:足三里、中脘、脾俞、胃俞;配穴:上脘、三阴交。配穴:上脘、三阴交。慢性胃炎:中脘、内关、胃俞、梁丘慢性胃炎:中脘、内关、胃俞、梁丘 配穴:足三里、脾俞配穴:足三里、脾俞慢性腹泻:天枢、肾俞、中脘慢性腹泻:天枢、肾俞、中脘; 配穴:命门、关元。配穴:命门、关元。消化不良:天枢、中脘、足三里消化不良:天枢、中脘、足三里; 配穴:百虫窝。配穴:百

44、虫窝。妇科:使用妇科:使用I I型三伏膏型三伏膏主穴:中极、归来、三阴交主穴:中极、归来、三阴交; ;配穴:命门、足三里配穴:命门、足三里; ;痛经:关元、次髎、地机痛经:关元、次髎、地机; ; 配穴:三阴交、命门。配穴:三阴交、命门。月经不调:血海、脾俞、肾俞、膈俞、三阴交月经不调:血海、脾俞、肾俞、膈俞、三阴交; ; 配穴:足三里。配穴:足三里。男科:使用男科:使用IIII型三伏膏型三伏膏主穴:肾俞、命门、三阴交、关元主穴:肾俞、命门、三阴交、关元; ;配穴:足三里、三阴交。配穴:足三里、三阴交。体虚:关元、足三里、三阴交体虚:关元、足三里、三阴交; ; 配穴:脾俞、肾俞。配穴:脾俞、肾俞

45、。81三伏贴注意事项贴敷注意事项:(1)小儿一般贴敷0.5-2小时,成人1-3小时为宜。(2)局部有痒、热、微痛感觉,甚至少数病人局部可出现水泡 均为正常反应。(3)贴敷后皮肤有明显色素沉着为正常反应。(4)为了保证疗效,而又避免引发感染,应尽量减少水泡的发生。若敷药处皮肤有灼热疼痛感时,应及时取下药膏,并用清水轻柔洗净,严禁抓挠,一般可自行痊愈。如有严重水泡时,应及时到皮肤科处理。(5)患有严重湿疹、接触性皮炎等皮肤疾患;或皮肤有破损;或对贴敷药物过敏者,不宜敷贴。(6)贴敷期间忌食辛辣油腻、冷饮,嘱多饮水;贴敷当日不宜游泳;注 意皮肤清洁。若出现水泡,待水泡消退后再洗澡。(7)2岁以下的婴

46、幼儿因皮肤娇嫩,不宜贴敷。(8)有发热,流涕、咳嗽等症状的患儿不宜贴敷。不适宜人群: 感染性疾病急性发热期患者,对贴敷药物极度敏感或患有接触性皮炎的患者,贴敷穴位局部皮肤有破溃者,妊娠期妇女。821.刺麻痒:在贴敷处局部涂擦止痒水或霜膏(不擦刺麻痒:在贴敷处局部涂擦止痒水或霜膏(不擦破水泡表面),有局部止痒作用,瘙痒严重的可以口破水泡表面),有局部止痒作用,瘙痒严重的可以口服扑尔敏每次成人服扑尔敏每次成人mg,每日次;小儿每次,每日次;小儿每次0.35mg/kg,每日次;服苯海拉明片,每日次;服苯海拉明片,1岁以内每次岁以内每次6.25mg,17岁岁8mg,7岁以上岁以上25mg,每日,每日2

47、3次。次。2.起疱:尽量保持水泡处皮肤不擦破,然后可用起疱:尽量保持水泡处皮肤不擦破,然后可用75%酒精纱布湿敷,常需反复多次。如果水泡过大可酒精纱布湿敷,常需反复多次。如果水泡过大可通过无菌注射器抽取液体局部涂抹龙胆紫即可。通过无菌注射器抽取液体局部涂抹龙胆紫即可。 3.感染:局部可用利凡诺纱条湿敷,口服抗生素。感染:局部可用利凡诺纱条湿敷,口服抗生素。 4.皮肤奇痒脱皮露出粉红皮肤的,不可抓破皮肤。可皮肤奇痒脱皮露出粉红皮肤的,不可抓破皮肤。可以涂抹炉甘石加扑尔敏或地塞米松即可。以涂抹炉甘石加扑尔敏或地塞米松即可。三伏贴反应的对症处理83谢谢 谢谢分享是一种美德!分享是一种美德!尊重知识、尊重原创!尊重知识、尊重原创!8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医疗、心理类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中医艾灸疗法ppt课件.ppt)为本站会员(三亚风情)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