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防治和康复原则中医基础理论课件.ppt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文档编号:2415059 上传时间:2022-04-15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1.8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养生防治和康复原则中医基础理论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养生防治和康复原则中医基础理论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养生防治和康复原则中医基础理论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养生防治和康复原则中医基础理论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养生防治和康复原则中医基础理论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二五”规划教材全 国 高 等 医 药 教 材 建 设 研 究 会 规 划 教 材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院校教材养生防治和康复原则养生防治和康复原则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基础理论第八章 养生、防治及康复原则徐财神 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目录第一节第一节 养生原则养生原则第二节第二节 预防原则预防原则第三节第三节 治疗原则治疗原则第四节第四节 康复原则康复原则第五节第五节 健康促进健康促进重点与难点重点:p养生、防治、康复的原则难点:p中医治疗观p中医学基本治则概述 养生:研究人类的生命发展规律和各种保养身体的原则及方法 预防:采取各种防护措施和手段,避免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治则:

2、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制定的对临床处方、用药等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治疗原则 康复:在促进伤残、病残、慢性病、老年病、急性病缓解期等疾病恢复过程中的理论、原则及方法第一节 养生原则一、养生学的意义(一)增强体质(二)预防疾病(三)延缓衰老二、养生的基本原则(一)顺应自然(二)形神共养(三)调养脾胃(四)保精护肾第二节 预防原则一、预防为主的意义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二、预防的基本原则(一)提高正气,增强抗邪能力1重视调摄精神2注意饮食起居3加强身体锻炼4人工预防免疫二、预防的基本原

3、则(二)避其邪气,防止病邪侵害1避其邪气2药物预防第三节 治疗原则一、治则的概念(一)治则的含义p治则,是治疗疾病必须遵循的基本法则p在中医学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理论指导下制定的治疗方法的总则一、治则的概念(二)治则与治法的关系p治则:以四诊收集的客观资料为依据,对疾病进行全面的分析与比较、综合与判断,从而针对不同的病情制定出不同的治疗原则p治法:根据辨证结果,在治则的指导下,针对具体的病证拟定的直接而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是对治则的具体体现二、中医治疗观二、中医治疗观(一)整体调治:具体思路有三p一是局部病变调治脏腑p二是本脏病变调治他脏p三是此处病变调治彼处二、中医治疗观(二)治病求本p治病求

4、本,是中医治疗学的主导思想p治疗疾病时必须辨析疾病的根本原因,抓住疾病的本质进行治疗二、中医治疗观(三)正气为本黄帝内经:“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二、中医治疗观(四)不治已病治未病p未病,一般可分为四种情况: 健康未病态,即机体尚未产生病理信息的健康人 潜病未病态,即机体内已有潜在的病理信息,但尚未有任何临床表现的状态,病理信息尚未到“显化”程度 前病未病态,即机体的病理信息已有所显露,刚刚呈现少数先兆症状和体征,疾病处于早期阶段 传变未病态,即某一脏腑已有病,根据传变规律,有可能影响其他器官发病而尚未发病的状态(四)不治已病治未病有病早治:素问八正神明论说:“上工救其萌

5、芽下工救其已成,救其已败”既病防变:既病防变的措施,包括护正于未伤和祛邪于未传两个方面金匮要略:“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叶天士:“务必先安未受邪之地。”二、中医治疗观(五)治病先治神p治神,常采用精神疗法,它是通过医者的言、行、情、志等影响病者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以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通过医生的说服、解释、劝慰、鼓励等,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喻之以例,明之以法,以达到宽慰病人情怀、调整心身机能、促进疾病康复的目的二、中医治疗观(六)以平为期p素问至真要大论指出:“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这里的“阴阳所在”概括了机体的各种偏差,如阴阳偏盛偏衰、脏腑失调、气血不和、升降失序、经气不

6、利、机体与外界环境不相适应等。针对各种偏差加以调整,目的就是使阴阳失调重新趋于平衡,即“以平为期” 三、基本治则(一)扶正与祛邪p扶正:就是扶助机体正气,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的一种治疗原则,主要适用于以正虚为主要矛盾的病证。如气虚者益气,血虚者补血,阴虚者滋阴,阳虚者温阳等p祛邪:即祛除邪气,排除或削弱病邪侵袭和损害的一种治疗原则,主要适用于邪气盛、正气未衰、以邪实为主要矛盾的病证。临床可根据具体病证,选用发汗、攻下、清热、散寒、消导、祛湿、涌吐、化瘀等法p扶正与祛邪相兼:主要适用于正气已虚、邪气仍实的虚实夹杂证。如以正虚为主者,应以扶正为主兼顾祛邪;以邪实偏重者,则以祛邪为主兼以扶正。或先

7、扶正后祛邪,或先祛邪后扶正,或攻补兼施“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二)治标与治本 从正气与邪气来说,正气为本,邪气为标 从病因与症状来说,病因为本,症状为标 从先病与后病来说,先病为本,后病为标 从新病与旧病来说,旧病为本,新病为标 从病变部位来说,脏腑为本,肌表为标 一般来说,“本”代表疾病过程中占重要地位和起主要作用的方面,“标”代表疾病过程中居次要地位和起次要作用的方面(二)治标与治本急则治其标:是在标病甚急,若不先治其标,就会危及病人生命或影响对本病的治疗时所采取的一种治疗法则缓则治其本:是与急则治其标相对而言,指在病情不急的情况下,抓住疾病的本质进行治疗的一个原则标本兼治:是指在标病

8、与本病并重时所采用的一种治疗原则(三)正治与反治1正治:是逆其证候性质而治的一种常用治疗原则,即采用与证候性质相反的方药进行治疗。适用于疾病的本质与现象相一致的病证(1)寒者热之:指寒性病证表现寒象,用温热性质的方药治疗(2)热者寒之:指热性病证表现热象,用寒凉性质的方药治疗(3)虚则补之:指虚损病证表现虚候,用补益扶正的方药治疗(4)实则泻之:指邪实病证表现实象,用攻邪泻实的方药治疗(三)正治与反治2反治:是顺从疾病假象而治的一种治疗法则,即所采用的方药性质,与疾病表现出的假象性质相同。适用于疾病的症状与本质不一致甚至相反的病证(1)寒因寒用:即用寒性药物治疗假寒症状的病证。适用于真热假寒证

9、(2)热因热用:即用热性药物治疗假热症状的病证。适用于真寒假热证(3)塞因塞用:指用补益的药物治疗因虚而闭塞不通的真虚假实证(4)通因通用:指用具有通利作用的药物治疗具有通泻症状的实证(四)调整阴阳1损其有余 适用于阴或阳的一方偏盛有余的病证2补其不足 适用于阴或阳虚损不足的病证(1)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即“阳病治阴”。用于阴液不足,阳热相对偏亢所致的虚热证(2)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即“阴病治阳”。用于阳气不足,阴寒内生所致的虚寒证(四)调整阴阳2补其不足 适用于阴或阳虚损不足的病证(3)阴中求阳,阳中求阴: 阴中求阳,适用于肾阳虚证,治疗时于温补肾阳方药中加入适量滋补肾阴之品,使“阳得阴助而

10、生化无穷” 阳中求阴,适用于肾阴虚证,治疗时于滋补肾阴的方药中加入适量的温补肾阳之品,使“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4)阴阳双补:适用于阴阳两虚证。临床多见于慢性疾病后期(五)调理气血1调气(1)补气:气虚宜补气(2)调理气机:适用于气机失调等病证 顺应脏腑气机的升降规律 调理气机紊乱的病理状态2理血(1)补血:血虚宜补血(2)调理血行 血瘀者,宜活血化瘀 血热者,宜清热凉血 出血者,当根据导致出血的病因、病机而施以不同的治法,如清热止血、益气摄血、化瘀止血、收涩止血等(五)调理气血3气血双调(1)气血双补:适用于气血两虚证(2)行气活血:是指行气与活血化瘀并用的一种治法。适用于气滞血瘀证(3)益

11、气摄血:是指补益中气而制止出血的一种治法。适用于气虚不能摄血所致的出血证(六)调理脏腑1调理脏腑的阴阳气血2顺应脏腑的生理特性3协调脏腑之间的关系 (1)年龄(2)性别(3)体质(4)职业(七)三因制宜1因时制宜2因地制宜3因人制宜第四节 康复原则一、康复学的意义帮助伤残者消除或减轻功能缺陷,帮助慢性病、老年病等患者祛除病魔,恢复身心健康二、康复的基本原则(一)形体保养与精神调摄相结合(二)内治方法与外治方法相结合p内治法,主要指药物、饮食等内服的方法p外治法,则包括针灸、推拿、气功、传统体育、药物外用等多种方法(三)药物治疗与饮食调养相结合(四)自然康复与治疗康复相结合p自然康复是借助自然因

12、素对人体的影响,来促进人体身心健康的逐步恢复第五节 健康促进一、健康促进的概念 健康促进是指运用行政的或组织的手段,广泛协调社会各相关部门以及社区、家庭和个人,使其履行各自对健康的责任,共同维护和促进健康的一种社会行为和社会战略 “健康促进是促使人们维护和改善他们自身健康的过程” “健康促进就是要使人们尽一切可能让他们的精神和身体保持在最优状态,宗旨是使人们知道如何保持健康,在健康的生活方式下生活,并有能力做出健康的选择”健康促进的主要内容(一)健康促进涉及整个人群的健康和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不仅仅是针对某些疾病或者某些疾病的危险因素(二)健康促进主要是直接作用于影响健康的病因或危险因素的活

13、动或行动(三)健康促进不仅作用于卫生领域,还作用于社会各个领域,健康促进指导下的疾病控制已非单纯的医疗卫生服务,而应采取多部门多学科多专业的广泛合作(四)健康促进特别强调个体与组织的有效和积极的参与二、健康促进与养生养生就是通过养精神、调饮食、练形体、慎房事、适寒温等各种方法来实现健康和长寿的目的,是综合性的健身强体益寿活动二、健康促进与养生(一)养生文化源远流长p中医养生以预防疾病、争取健康长寿为目的p包括食养、药养、按摩、气功、武术等丰富的养生技术p涉及到现代科学中的预防医学、心理医学、医学保健、社会医学等多学科二、健康促进与养生(二)养生是健康的基础p养生要因人制宜,因体施保,因人施养,

14、人体要根据不同体质状态,进行个性化保健p中医的“药食同源”,对防病、健康促进活动、维持人的生命有着重要作用p保持气血通畅、胃肠通利,勤于动体动脑,淡泊心境,饮食清淡,则是具体的养生操作p中医养生重在养性,即强调精神修养。内经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二、健康促进与养生(三)健康促进与养生p领悟养生文化,把养生方法溶化在日常生活,养生保健思想扎根于生活,所学养生知识贯彻到日常生活。如节制饮食、节欲保精、睡眠适度、形劳而不倦等p人体应顺应季节变化,结合当时当地的环境而吃、穿、作、息p内经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 p“春夏养阳、秋

15、冬养阴” 三、健康促进与防治 21世纪引领人类健康发展方向,关键在于预防保健 预防疾病的“未病先防”观念,被世界广泛关注 古代医家提出的预防疾病的学术思想主要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方面 内经:“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丹溪心法:“是故已病而后治,所以为医家之法。未病而充治,所以明摄生之理。”小 结养生的基本原则养生的基本原则顺应自然;形神共养;调养脾胃;保精护肾预防的基本原则预防的基本原则提高正气,增强抗邪能力;避其邪气,防治病邪侵害中医治疗观中医治疗观整体调治;治病求本;正气为本;不治已病治未病;治病先治神;以平为期基本治则基本治则扶正与祛邪;治标与治本;正治与反治;调整阴阳、调理气血;调整脏腑;三因制宜康复原则康复原则形体保养与精神调摄相结合;内治方法与外治方法相结合;药物治疗与饮食调养相结合;自然康复与治疗康复相结合健康促进健康促进健康促进与养生、防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医疗、心理类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养生防治和康复原则中医基础理论课件.ppt)为本站会员(三亚风情)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