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赤壁赋基础知识积累 第一课时走近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年间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在各地均有惠政。卒后追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好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书传、东坡乐府等。了解背景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苏轼内心愤慨不平,政治上失意彷徨,精神上孤独苦闷。但是生性
2、旷达的苏轼在老庄佛禅和山水之乐中求得解脱,自号“东坡居士”。元丰五年七月和十月,先后两次游览黄州城外赤鼻矶,写了两篇游记,称为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这里所选的是前一篇。其实苏轼所游的并不是三国时期周瑜打败曹军的赤壁,作者在这里只是触景生情,采用当时的传说,借题发挥,以抒发自己被贬后内心的苦闷和对宇宙、人生的一种感悟。文体知识【赋】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其特点是“铺采螭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屈原为代表的“骚赋”,汉代为代表的“辞赋”,魏晋以后的“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为“律赋”,宋代以散文形式写,称为“文赋”。著名的有杜牧的阿房宫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赤
3、壁赋。苏轼的赤壁赋摆脱了魏晋时期铺陈浮华的文风,紧紧围绕自己的“志”,追求真情实景。这篇文章景物描写优美自然,意境创造真切情新,抒发情感也真挚朴实。在创作风格达到炉火纯青程度,成了千古不朽的名作。赋的特点:语句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句式错落有致并追求骈偶;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内容上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干支纪年法】“壬戌之秋”中的“壬戌”是古代采用天干地支的纪年方法。就是把天干和地支按照一定的顺序而不重复地搭配起来作为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代号。天干(10个)排列顺序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12个)排列顺序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
4、、酉、戌、亥。60年一个循环,故有“六十甲子”的说法。文化常识壬戌(rn x):元丰五年,岁次壬戌。古代以干支纪年,该年为壬戌年。既望:农历每月十六。农历每月十五日为“望日”,十六日为“既望”。明月之诗:指诗经陈风月出。窈窕(yo tio)之章:陈风月出诗首章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窈纠”同“窈窕”。斗牛:星座名,即斗宿(南斗)、牛宿。嫠(l)妇:寡妇。白居易琵琶行写孤居的商人妻云:“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明月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这里化用其事。孟德之困于周郎:指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吴将周瑜在赤壁之战中击溃曹操号称的八十万大军。周郎,周瑜二十
5、四岁为中郎将,吴中皆呼为周郎。匏(po)尊:用葫芦做成的酒器。匏,葫芦。尊,同“樽”。蜉蝣(f yu):一种朝生暮死的昆虫。此句比喻人生之短暂。逝者如斯:流逝的像这江水。语出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逝,往。斯,斯,指水。盈虚者如彼:指月亮的圆缺。造物者:天地自然。食:享用。释典谓六识以六人为养,其养也胥谓之食,目以色为食,耳以声为食,鼻以香为食,口以味为食,身以触为食,意以法为食。 通假字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凭”,乘。)山川相繆(“繆”通“缭”,环绕。)举酒属客(“属”通“嘱”,劝人饮酒。)举匏尊以相属(“属”通“嘱”,劝人饮酒。)古今异义徘徊于斗牛之间(古:斗
6、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今:一种游戏方式。)白露横江(古:白茫茫的水汽。 今:二十四节气之一。)凌万顷之茫然(古:旷远的样子。 今:完全不知道的样子。)重点实词顺流而东(动词,向东进军。)东望武昌(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七月既望(名词,农历每月十五。)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远看。)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名词用作动词,攻占。)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名词,下面。)纵一苇之所如(动词,往。) 如怨如慕(副词,像。)词类活用(1)名词的活用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名词用作状语,向西,向东。) 下江陵(名词用作动词,攻占。)顺流而东也(名词用作动词,向东进军。)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名词用作状语,向
7、南。)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名词用作动词,打鱼砍柴。)侣鱼虾而友麋鹿(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侣,以为友。) (2)动词的活用舞幽壑之潜蛟(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泣孤舟之嫠妇(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哭泣。) (3)形容词的活用正襟危坐(形容词用作动词,整理。)不知东方之既白(形容词用作动词,显出白色。)重点虚词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连词,表转折。)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连词,表转折。)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连词,表转折,译为“却”“但是”。)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连词,表修饰。) 倚歌而和之(连词,表修饰,译为“地”。)正襟危坐而问客(连词,表承接,译为“就”“然后”。)侣鱼虾而友
8、麋鹿(连词,表并列,译为“和”“与”或不译。)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连词,表因果,译为“因而”“所以”。)月出于东山之上(助词,的。 ) 凌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哀吾生之须臾(助词,的。)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代词,它。)苟非吾之所有(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耳得之而为声(代词,它。)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代词,它们。)吾与子之所共适(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词,在。)月出于东山之上(介词,从。)徘徊于斗牛之间(介词,在。)于是饮酒乐甚(介词,在。)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介词,被。)渔樵于江渚之上(介词,在。)寄蜉蝣于天地(介词
9、,在。)托遗响于悲风(介词,在。)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形容词词尾。)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形容词词尾。)郁乎苍苍(形容词词尾。)而又何羡乎(语气词,表示疑问。)相与枕藉乎舟中(介词,在。)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语气词,表疑问,译为“吗”“呢”。)特殊句式(1)判断句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语气词“也”,表判断)(2)状语后置句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相与枕藉乎舟中。(3)定语后置句凌万顷之茫然。(4)疑问句何为其然也(“何”与“也”表疑问语气)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乎”表反问语气) 而今安在哉(语气词“哉”,表疑问
10、语气)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语气词“乎”,表疑问语气) 而又何羡乎(语气词“乎”,表反问语气)(5)倒装句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于赤壁之下泛舟游,介宾短语后置)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于东山之上出,于斗牛之间徘徊,介宾短语后置) 凌万顷之茫然(茫然万顷,定语后置) 渺渺兮予怀(予怀渺渺,主语后置)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于周郎困,介宾短语后置)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于江渚之上渔樵,介宾短语后置)(6)省略句 (其声)如怨如慕,(其声)如泣如诉 (其声)舞幽壑之潜蛟,(其声)泣孤舟之嫠妇(苏子与客)相与枕藉乎舟中成语积累遗世独立:超脱独立于现实世界之外。如泣如诉:像哭泣,像诉说,
11、形容声音悲切。余音袅袅:袅袅,声音婉转悠长。形容音乐悦耳动听,令人沉醉。一世之雄:一代的英雄。沧海一粟:大海里的一颗米粒,比喻非常渺小。杯盘狼籍:杯子盘子乱七八糟地放着,形容吃喝以后桌面杂乱的样子。正襟危坐:整理衣襟,端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句子翻译(1)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2)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3)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翻译】(1)取得这些不会有人禁止,感受这些也不会有竭尽的忧虑。这是造物者(恩赐)的没有穷尽的大宝藏,你我尽可以一起享用。(2)流逝的就像这水,其实并没有真正逝去;时圆时缺的就像这月,最终也没有消长一分。(3)何况天地之间,凡物各有自己的归属,若不是自己应该拥有的,即使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名言名句(1)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漂泊失所,内心孤独)(2)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比喻人生短暂,感触生悲)(3)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突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和不可能达到的理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