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思考1.引入.从主题图中学校大门前的两个花坛(一个长方形,一个平行四边形)引入一个实际问题:两个花坛哪一个大?也就是要计算它们的面积各有多大.长方形的面积学生已经会计算,从而提出如何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问题.2.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面积.这是一种直观的计量面积的方法,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时学生已经使用过,但是像平行四边形这样两边不成直角的图形该如何数,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问题.教材给出提示,不满一格的都按半格计算.教材安排同时数一个长方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再对它们的底(长)、高(宽)和面积进行比较,暗示这两个图形之间的联系,为学生进一步探寻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做准备.3.探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提出:“不数方格能不能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用割补的方法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为一个长方形,找出两个图形之间的联系,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最后把面积计算公式用字母表示.在研读教材的过程中,我产生了以下质疑:数面积,为什么“不满一格的都按半格计算”?正如上述教材的编排意图中所言:“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面积.这是一种直观的计量面积的方法,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时学生已经使用过,但是像平行四边形这样两边不成直角的图形该如何数,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问题.”所以,我一直在为学生而困惑:不满一格的情况大小不一,为什么都要按半格计算?
3、这样数出来的面积是不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没有数出来的长方形的面积准确?“可以把平行四边形变成一个长方形”究竟是谁的想法?我曾经就“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对学生进行过调查,大部分学生的真实想法是“在平行四边形上摆面积单位”或“用一组邻边相乘”,几乎没有学生一开始能想到“可以把平行四边形变成一个长方形”.之所以我们的课堂上能有学生想到使用“割补法”进行转化,大都是因为受教材的提示或“教师课前要求带平行四边形纸板和剪刀”的暗示.“可以把平行四边形变成一个长方形”更多地表达了编者和教师的想法,而不是学生原生态的认识.【创新实施】基于上述思考,我们在教学中作了如下探索和尝试:(一)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
4、上建构新知旧知是建构新知的基础.教学时,从“你都了解到平行四边形的哪些知识”的谈话开始,先唤起学生对平行四边形已有的认知.然后根据平行四边形易变形的特点,将其推拉成一个长方形,在“周长不变,面积变不变”的肯定与不确定的认知冲突中自然地“逼近”新知.接着,让学生在方格图中直观感知,达成共识:“拉成的长方形比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大,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不相等.”然后巧抓时机,适时追问:“哪个长方形的面积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它与平行四边形还有什么关系?”“根据这些很重要的关系,你们还会有什么重要的发现?”引导学生一步步地推理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最后,通过解决“推拉成的长方形比平行四边形面积
5、大多少”的练习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澄清学生潜意识中“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边邻边”的错误“初念”.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对比贯穿教学的始终,整个过程达到了新旧知识的有效沟通,实现了“在学生原有基础上的有效学习”.(二)在方格图中建构新知1.巧铺垫不告诉学生“不满一格的按半格算”.在让学生数面积时,我没有将教材中“不满一格的按半格算”这一“提示”告诉学生,而是放手让学生数.在“能数出来”与“没法儿数”的矛盾冲突中让学生相互启发,从而自悟出“通过左右移拼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为下面进一步使用“剪拼割补法”探究新知作了巧妙的孕伏.2.探新知更直观地对比长方形与平行四边
6、形的面积.课堂上,如果让学生现场在白纸上画一个平行四边形,不仅增大了难度而且会耽误时间,方格图的出现就很有效地避免了这些问题.学生在方格图中不仅能快速准确地完成操作,而且能清晰地看出所画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为后面的学习提供方便.在后面对比推拉前后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面积“谁大”“大多少”的学习中,方格图又为学生的观察发现提供了更直观、更明了的支撑.尤其是方格图中的虚格线不仅能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左右“割补”的过程,而且能让他们清楚地感觉到“邻边”与“高”的上下“较量”一道题创新改编学生要对所学知识进行有效巩固和应用,离不开一个又一个数学问题的解决.而一个有价值的问题,不仅能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更能开阔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教材中大量的试题都是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如果教师们认真研读并创新改编,就能将有限的资源最大化地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