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明]方孝孺《苏太史文集》序(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

上传人(卖家):阳光照进你心里 文档编号:2638448 上传时间:2022-05-1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24.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明]方孝孺《苏太史文集》序(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明]方孝孺《苏太史文集》序(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明]方孝孺《苏太史文集》序(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明方孝孺苏太史文集序(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20分)苏太史文集序明方孝孺天下之事,出于智巧之所及者,皆其浅者也。我然无为,沛然无穷,发于智之所不及知,成于巧之所不能为,非几乎神者、其孰能与于斯乎?故工可学而致也、神非学所能致也、惟心通乎神者能之。神诚会于心,犹龙之于雨,所取者消滴之微,而可以被八荒,泽万物。无所得者,辟之抱瓮而灌,机械而注,为之不胜其劳,而所及仅至于寻丈之间。庄周之著书、李白之歌诗、放荡纵造,惟其所欲,而无不如意。彼岂学而为之哉?其心默会乎神,故无所用其智巧,而举天下之智巧,莫能加焉,使二子者有意而为之则不能皆如其意而于智巧

2、也狭矣庄周李白神于文者也非工于文需访及冠文非至工则不可谈石神然神非工之而至心。二之为文也不自知国出于心,而应于事,凉自京庭箱拿!二字且不自最况可得而效之乎?效古人之文者,非能文者也,惟心会于神者能之,然亦难矣!庄周殁殆二千年,得其意以为文者,宋之苏子而已。苏子之于文,犹李白之于诗也,皆至于神者也。某少好苏子之文,而恨不得其意,以为苟得其意,则文可勉而学,年二十余游金华,见太史苏公之文,知公为苏子诸孙。叹日:“得苏子之意者,其在是矣。”后三年,公尽以其文见示,益叹以惊,然后知公果得苏子之意也。顿挫阖辟,而不至于肆;驰骤反复,而不至于繁。崇之于天,深之于渊,无不探也;奥之于道德,著之于政教,无不究

3、也,而未尝用其智巧以为之也。智巧之于文不能无也,而不可用也,虽未尝用也,而亦未尝无也、斯其为神乎。今之为文者,竭智巧以学之,而不得其意。故其文非拘则腐,非诞则野,非有余则不足。求其工且不可致,况于神乎!公之文非今之文也,得苏子之意者也。李白之诗庄周之书,皆是理也,而不可以言传也。孔子曰:“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也。”知神之所为,则道自我出矣,文奚可胜用耶!(选自逊志斋集)【注】苏子:指宋代的苏轼。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辟之抱瓮而灌B.公尽以其文如示C.顿挫阑辟D.非诞则野辟:同“譬”,譬如见:给看阖:关闭野:粗野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

4、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机械百注堤骑按剑面前B.不在是矣基闻道也固先乎吾C.益叹以惊敛赞财以送其行D.公之文非今之文也凌万顷之茫然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认为庄周、李白暗自领会了“神”,因此能从心所欲,创作出一般人难以超越的作品。但他们自己未必意识到这一点,其他人也就很难求取经验。8 .作者赞叹同时代的苏伯衡的文章,认为他通晓苏轼真意,没有竭尽智巧来写文章,暗含作者对当时文坛上那种亦步亦趋地模仿古人作品的风气的批评。C.“太史”,官职名,多掌管史书和历法。明朝时期,因修史之事由翰林院负责,又称翰林官员为太史。文中的“苏太史”即苏轼本家孙辈

5、中的一位翰林吕贝。D.本文采用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等论证手法,表达了作者“神”超乎“工”的文论主张。作者认为文章工巧与否无关紧要,写文章的人要努力达到神”的境界。4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使二子者有意而为之则不能皆如其意而于智巧也狭矣庄周李白神于文者也非工于文者所及也文非至工则不可以为神然神非工之所至也5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1)神诚会于心,犹龙之于雨,所取者涓滴之微,而可以被八荒,泽万物。(4分)译文:(2)其心默会乎神,故无所用其智巧,而举天下之智巧,莫能加焉。(4分)译文:【答案解析】1. B见,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可译为“我”

6、。2. AA,均表修饰;B,语气词,表揣测语气/代词,他们;C,连词,表并列/连词,表目的;D,结构助词,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3. D原文文非至工,则不可以为神”说明“工”并非不重要。4. 使二子者/有意而为之/则不能皆如其意/而于智巧也狭矣/庄周李白神于文者也/非工于文者所及也/文非至工/则不可以为神/然神非工之所至也。5. (1)“神”果真能被领会于心,就会像是龙施下雨水,所取用的只是微小的水珠,却可以覆盖四方,润泽万物。(“诚”1分,“涓滴之微”的定语后置1分,“被”1分,整句话通顺1分。)(2)他们的心暗自领会了“神”,所以(虽然)没有使用他们的智慧和机巧,可全天下人的智慧和机巧

7、,没有能够超越(他们)的。(“默会”1分,“智巧”1分,”举”1分,“加”1分)【参考译文】天下的事,出于智慧和机巧达成的,都是浅薄的。(看似)清寂无为,(实则)丰沛无穷,从智慧所无法知晓的地方发端,在机巧所不能施展的地方达成,如果不是接近了出神入化的境界,哪里能达到这个程度呢!所以工巧是可以通过学习做到的,出神入化的境界不是学习所能达到的,只有心通于“神”的人才能做到。“神”果真能被领会于心,就会像是龙施下雨水,所取用的只是微小的水珠,却可以覆盖四方,润泽万物。而未将“神”得于心的,就像是抱着水瓮灌溉,用各种器械浇灌,虽然做得极为辛劳,但能浇到的范围仅在八尺到一丈之间。庄周著书立说,李白吟诗

8、写词,不受外在约束,肆意放纵,只按着他们心里所想的去写,所写就的文章却没有不满意的。他们难道是通过学习才写出了这样的作品吗?他们的心暗自领会了“神”,所以(虽然)没有使用他们的智慧和机巧,可全天下人的智慧和机巧,没有能够超越(他们)的。如果让这两个人有意去创作,那么也许反而不能都让他们满意,而在智慧和机巧方面还可能会显得褊狭。庄周、李白是在文学上达到了出神入化境界的人,不是在文学上追求工巧的人所能比的。文章如果没有达到工巧的程度,就不能认为是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但出神入化的境界不是仅凭工巧所能达到的。在这两位写诗著文的时候,没有意识到那些文章是生发于心中而反应在笔下的,更何况说能自己意识到那是

9、出自于“神”呢?这两位尚且不能自己意识到,更何况让我们从他们那得到经验并且效法他们呢?效仿古人的文章的,不是真正会写文章的,只有心中与“神”相通的人才真正会写文章,但这也很难啊!庄周死去大概二千年了,得其真意来写文章的,只有宋代的苏轼罢了。苏轼在文章写作方面,就像是李白在诗歌写作方面一样,都是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我年少的时候喜好苏轼的文章,但遗憾不能通晓他的文意,认为如果能通晓他的文意,那么他的文章就可以努力去学习了。我二十多岁的时候在金华游历,看到了太史苏伯衡的文章,了解到他是苏轼的本家孙辈。不禁感叹道:“通晓苏轼文意的人,大概就在这里啊。”此后三年,他把自己的文章都给我看,我又赞叹又惊喜

10、,这样以后知道苏伯衡确实是通晓苏轼文意的人。(他的文章)既转折多变,又时开时合,但不至于放纵;既气势奔放,又变化无常,但不至于繁复。高高于天的,幽深于潭的,没有他不探求的;深奥的道德理论,显明的政教条令,没有他不探究的。(他却)不曾运用智慧和机巧来写作。智巧对于文章来说是不能缺少的,但不能刻意使用。虽然不曾刻意使用,但又未曾没有,这大概就是出神入化的境界吧。现在写文章的人,竭尽自己的智慧和机巧来学习(写作),却无法通晓写作的真意。所以他们的文章,不是(行文)拘谨就是(思想)陈腐,不是(表达)放诞就是(语言)粗野,不是(机巧)过头就是(智慧)不足。追求它的工巧尚且不能达到,更何况(追求)出神入化的境界呢?苏伯衡的文章不(像是)当今的文章啊,(他)通晓苏轼(写作)的真意啊。李白的诗、庄周的书都体现了这个道理,但不能用言语来传授。孔子说:“了解(易经中)变化道理的人,大概就能知道神的作为了。”知道了神的作为,那么(写作中的)变化之道就被我所掌握了。(这样)文章哪里用得尽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高考专区 > 二轮复习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明]方孝孺《苏太史文集》序(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为本站会员(阳光照进你心里)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