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单元宋词流韵第第4课柳永词两首课柳永词两首晨读案心灵点灯预习案聚沙成塔研读案多维探究多维互动苑多维互动苑一、小组研讨一、小组研讨1.望海潮望海潮一词工于铺叙,善用白描,充分体现了柳一词工于铺叙,善用白描,充分体现了柳永慢词的特点,试结合该词加以分析。永慢词的特点,试结合该词加以分析。2.贯穿贯穿雨霖铃雨霖铃全词的是什么内容?全词的是什么内容?参考答案:参考答案:全词以全词以“离情离情”为线索来贯穿全篇。以时间为线索来贯穿全篇。以时间而论,先点出而论,先点出“秋天秋天”,后点出,后点出“傍晚傍晚”,再想到,再想到“今宵今宵”,又遥想到又遥想到“经年经年”,不管时间怎样变化,处处都是只写,不管
2、时间怎样变化,处处都是只写“离情离情”;以空间而论,从送别都门的;以空间而论,从送别都门的“长亭长亭”,到暮霭沉沉的,到暮霭沉沉的“江江上上”,到,到“晓风残月晓风残月”的远方,空间转换,仍然不离写的远方,空间转换,仍然不离写“离情离情”,从而使全篇如行云流水,自然流畅,主题突出。,从而使全篇如行云流水,自然流畅,主题突出。二、师生探究二、师生探究1.“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运用了什么修辞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怎样的生活情景?手法?表现了怎样的生活情景?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羌管弄晴,菱歌泛夜羌管弄晴,菱歌泛夜”两句运用了互文的两句运用了互
3、文的修辞手法,即羌管弄晴、泛夜,菱歌泛夜、弄晴。修辞手法,即羌管弄晴、泛夜,菱歌泛夜、弄晴。(2)这几句极富生活情趣,晴天丽日,处处音乐悠扬;菱舟泛这几句极富生活情趣,晴天丽日,处处音乐悠扬;菱舟泛夜,传来阵阵歌声;老叟怡然垂钓,少女快乐采莲,好一派歌舞夜,传来阵阵歌声;老叟怡然垂钓,少女快乐采莲,好一派歌舞升平、百姓富足的盛世景象。升平、百姓富足的盛世景象。2.试赏析试赏析“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两句的艺术效果。这两句的艺术效果。参考答案:参考答案:“三秋三秋”,是从时间着眼,点出桂子飘香的,是从时间着眼,点出桂子飘香的季节;季节;“十里十里”,从空间着眼,渲染荷花的种
4、植之广。这两句,从空间着眼,渲染荷花的种植之广。这两句牵动诸多意象:湖、山、秋月、桂花、荷花,这些意象扑面而牵动诸多意象:湖、山、秋月、桂花、荷花,这些意象扑面而来,读了令人心旷神怡,来,读了令人心旷神怡,“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工整的一联工整的一联把不同季节的美景写得高度凝练,把西湖以至整个杭州最美的把不同季节的美景写得高度凝练,把西湖以至整个杭州最美的景致概括出来了,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景致概括出来了,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3.“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历来被推崇的名是历来被推崇的名句,它高明在何处?句,它高明在何处?参考答案:
5、参考答案:这两句是整篇的警策之语,运用了融情入景这两句是整篇的警策之语,运用了融情入景的写法。的写法。(1)它把杨柳、风、残月这三个最能触动离愁的景物集中为它把杨柳、风、残月这三个最能触动离愁的景物集中为一幅鲜明的画面,整个画面充满了一种凄清的气氛,勾起离人一幅鲜明的画面,整个画面充满了一种凄清的气氛,勾起离人对往事的回忆,深感眼前的孤单,并渴望再次团聚,言外之意对往事的回忆,深感眼前的孤单,并渴望再次团聚,言外之意无穷。无穷。4.“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三句在内容上交三句在内容上交代了什么?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代了什么?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参考答案
6、:参考答案:在内容上,在内容上,“念去去念去去”三句,以三句,以“念念”字领字领起,设想就此一别,人各东西,所经过的千里烟波,楚天空阔起,设想就此一别,人各东西,所经过的千里烟波,楚天空阔,路程遥远,令人感到离情的无限愁苦。,路程遥远,令人感到离情的无限愁苦。在结构上,在结构上,“念去去念去去”三句,则承上启下,笔随意转,有三句,则承上启下,笔随意转,有如浩瀚长江,一泻千里。烟波千里,暮霭楚天如浩瀚长江,一泻千里。烟波千里,暮霭楚天是诗人别后茫是诗人别后茫然若失心境的物化再现。主人公黯淡的心情给天空染上灰色的然若失心境的物化再现。主人公黯淡的心情给天空染上灰色的色彩,写出了自己的真实感情,为离
7、别词的千古绝唱。色彩,写出了自己的真实感情,为离别词的千古绝唱。答案:答案:实写山花随溪水流出的景象;虚写山中的春意,实写山花随溪水流出的景象;虚写山中的春意,以及溪源之远、溪流的曲折。虚实结合,激发了读者的想象,以及溪源之远、溪流的曲折。虚实结合,激发了读者的想象,丰富了画面的内涵。丰富了画面的内涵。谢谢观看!谢谢观看!第第5课苏轼词两首课苏轼词两首晨读案心灵点灯预习案聚沙成塔研读案多维探究多维互动苑多维互动苑一、小组研讨一、小组研讨1.念奴娇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怀古以酣畅淋漓的笔墨,创造出一种以酣畅淋漓的笔墨,创造出一种恢宏峥嵘的意境,请结合该词内容对此加以分析说明。恢宏峥嵘的意境,请结合该
8、词内容对此加以分析说明。2.定风波定风波即景抒情,语言自然流畅,笔调风趣幽默,即景抒情,语言自然流畅,笔调风趣幽默,体现了东坡词的独特审美风格,请结合该词进行分析。体现了东坡词的独特审美风格,请结合该词进行分析。参考答案:参考答案:这是苏轼的一首旷达词,作于黄州谪所。这是苏轼的一首旷达词,作于黄州谪所。借途中遇雨的生活小事,抒写作者任天而动、苦乐随缘、开借途中遇雨的生活小事,抒写作者任天而动、苦乐随缘、开朗达观、意存归隐的人生态度和坦荡胸怀。上片写雨中,下朗达观、意存归隐的人生态度和坦荡胸怀。上片写雨中,下片写雨后,描绘了一幅极传神的片写雨后,描绘了一幅极传神的“东坡行吟图东坡行吟图”,表现了
9、处,表现了处变不惊、笑对苍茫、变不惊、笑对苍茫、“何妨吟啸且徐行何妨吟啸且徐行”的潇洒气度,流露的潇洒气度,流露出闲散江湖、出闲散江湖、“一蓑烟雨任平生一蓑烟雨任平生”的隐逸之思,揭示了的隐逸之思,揭示了“也也无风雨也无晴无风雨也无晴”的的“归去归去”妙境。这首词道眼前景,写心中妙境。这首词道眼前景,写心中事,以曲笔直写胸臆,言在此而意在彼,以小见大,富含哲事,以曲笔直写胸臆,言在此而意在彼,以小见大,富含哲理。理。二、师生探究二、师生探究1.念奴娇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怀古的开篇的开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古风流人物”奠定了全词怎样的感情基调?是怎样引起下文奠定了全
10、词怎样的感情基调?是怎样引起下文的?的?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词的开篇词的开篇“大江东去大江东去”,即将一条浩浩,即将一条浩浩荡荡、不舍昼夜、奔腾不息、向东疾逝的长江推到了我们面荡荡、不舍昼夜、奔腾不息、向东疾逝的长江推到了我们面前,澎湃的浪潮激起了我们胸中的豪迈之情,奠定了全词雄前,澎湃的浪潮激起了我们胸中的豪迈之情,奠定了全词雄浑大气、壮阔磅礴的感情基调。浑大气、壮阔磅礴的感情基调。(2)“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中中“淘尽淘尽”一词与一词与“千古风千古风流人物流人物”搭配,饱含对时光易逝、岁月无情、人生短促而事搭配,饱含对时光易逝、岁月无情、人生短促而事业难成的喟叹
11、,于豪迈雄浑中又融入一丝业难成的喟叹,于豪迈雄浑中又融入一丝“苍凉悲叹苍凉悲叹”;同;同时将下文时将下文“周瑜周瑜”的身份归入的身份归入“英雄之列英雄之列”,自然而然引出,自然而然引出对他的歌颂。对他的歌颂。2.词的下阕是怎样刻画周瑜形象的?作者为什么要着意描词的下阕是怎样刻画周瑜形象的?作者为什么要着意描写周瑜年轻有为、英气不凡?写周瑜年轻有为、英气不凡?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小乔初嫁小乔初嫁”,美人衬英雄,写尽俊伟风,美人衬英雄,写尽俊伟风姿。姿。“羽扇纶巾羽扇纶巾”,描写周瑜儒将装束,手握羽扇,头戴纶巾,描写周瑜儒将装束,手握羽扇,头戴纶巾从容娴雅,一派儒将风度。从容娴雅,一派儒将
12、风度。“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以曹,以曹操水军的惨败衬托周瑜指挥若定蔑视强敌的气概。小乔初嫁距操水军的惨败衬托周瑜指挥若定蔑视强敌的气概。小乔初嫁距赤壁之战十年,放在一起写,是为了突出地表现周瑜少年得志赤壁之战十年,放在一起写,是为了突出地表现周瑜少年得志、建功立业的形象。、建功立业的形象。(2)作者之所以这样写是为了抒发对英雄的仰慕之情,引发作者之所以这样写是为了抒发对英雄的仰慕之情,引发自己未能建功立业的感伤。自己未能建功立业的感伤。 苏轼这年四十五年,不但功业没苏轼这年四十五年,不但功业没有建树,还戴罪被贬黄州。怀古思今,感慨万千。有建树,还戴罪被贬黄州。怀古思今,
13、感慨万千。“故国神游故国神游”以后几句就是抒发自己失意的感伤之情。以后几句就是抒发自己失意的感伤之情。3.定风波定风波的下阕结句的下阕结句“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风雨也无晴”饱含着怎样的人生哲理?表达出作者怎样的人生饱含着怎样的人生哲理?表达出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态度?参考答案:参考答案:这是饱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道出了这是饱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间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风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间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风雨既属寻常,同样,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雨既属寻常,同样,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挂齿?句中句中“风雨风雨”二字,一语双关,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风雨,二字,一语双关,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风雨,又暗指几乎将他置于死地的政治风雨和人生险途。又暗指几乎将他置于死地的政治风雨和人生险途。“归去,也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无风雨也无晴”,好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过。不管是风吹雨打,好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过。不管是风吹雨打,还是阳光普照,一旦过去都成了虚无。这反映了苏轼不以物,还是阳光普照,一旦过去都成了虚无。这反映了苏轼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也反映了他超凡脱俗的人生态度。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也反映了他超凡脱俗的人生态度。谢谢观看!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