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杜甫诗三首背景助读相关链接知识梳理本课所选的三首诗歌,都是杜甫晚年的作品。秋兴八首(其一)写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当时,安史之乱虽然结束,但李唐王朝仍然面临着北方军阀重新割据的危险;另外,唐朝与吐蕃在剑南川西的战争也接连不断。其时,诗人客居四川夔州,在秋风萧瑟的傍晚,目睹满地枫叶、遮天阴云,忧国思家之情涌上笔端,写成秋兴八首。咏怀古迹(五首)和秋兴八首同作于大历元年。夔州一带有很多古迹,有些历史人物的故事深入人心,千古流传。背景助读相关链接知识梳理杜甫深感其人其事,写了五首咏怀古迹的诗,每首各咏一人一事,分别为庾信、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本诗是第三首,吟咏的是王昭君。杜甫吟咏
2、古迹,追思历史人物,也抒发了自己一生漂泊、功业无成的感慨。登高写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的重阳节,此时杜甫已55岁,诗人怀才不遇,如今又沿江漂泊,年老多病,生计窘迫。值其节日,诗人独登高台,举目临眺,百感交集。于是,写就了这首被誉为“古今七言律诗第一”的旷世之作。三年后,诗人病死于湘江中的一条船上。背景助读相关链接知识梳理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河南巩县人。曾漫游各地,寓居长安十年,“安史之乱”时被叛军俘获,逃出后任左拾遗,后弃官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畔,世称浣花草堂。一度任剑南节度参军,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其作品显示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
3、称为“诗史”。有杜工部诗集。代表作有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组诗“三吏”“三别”等。背景助读相关链接知识梳理1.注字音背景助读相关链接知识梳理2.解多义背景助读相关链接知识梳理背景助读相关链接知识梳理3.辨活用(1)玉露凋伤枫树林(“凋伤”,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凋败)(2)寒衣处处催刀尺(“刀尺”,名词活用为动词,裁剪衣服)背景助读相关链接知识梳理4.分古今背景助读相关链接知识梳理5.积名句(1)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2014安徽高考)(2)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2014湖北高考)(3)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2013安徽高考)(4)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
4、来。(2013山东高考)(5)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2012江苏高考)(6)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2012福建高考,2011天津高考)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鉴赏目标一了解秋兴八首(其一)的内容与情感1.秋兴八首(其一)是按怎样的思路行文的?请根据表格提示填写。提示:首联总写巫山、巫峡的秋色秋景;颔联承首联写江间波浪和塞上风云;颈联由眼前丛菊的开放联想到“故园”;尾联追忆“故园”的沉思又被白帝城黄昏的砧声所打断。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鉴赏2.诗中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提示:写了玉露、枫树林、巫山、巫峡、波浪、风云、菊花、孤舟、白帝城等。这
5、些景物表现了秋的肃杀、人的忧伤与孤独。3.这首诗意境恢宏、气势磅礴。诗人是如何借用宏大的意境和磅礴的气势体现自身漂泊和国势飘摇的忧思之情的?提示:诗人抓住景物特点,融入自己的情感,使秋天萧森的气息充塞于巫山巫峡之中,天上地下,江间关塞,到处是惊风骇浪,动荡不安,萧条暗淡,表现了自己的极度不安和胸中的郁闷不平,也象征了国势的危急。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鉴赏目标二赏析咏怀古迹(其三)的形象和情感1.咏怀古迹(其三)各联写了哪些内容?写这些内容的目的是什么?提示:从侧面烘托昭君形象叙述昭君遭遇写千年来琵琶的幽怨声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鉴赏2.这首诗给我们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王昭君形象?提示
6、:离别父母,远嫁异域,面对不公命运有巨大的勇气和毅力,性格坚强隐忍。3.有人说,这首咏怀诗是杜甫借王昭君的身世和遭遇感慨自身的命运和处境。那么,昭君和杜甫有哪些相似点?提示:画图省识,远离汉宫不分忠佞,无辜遭贬身死异国,环珮空归漂泊西南,有家难归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鉴赏目标三赏析登高的意境与情感1.登高的首联写到了哪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意境?提示:首联共写了六种景物:风、天、猿、渚、沙、鸟。分别用“急”“高”“啸哀”“清”“白”“飞回”来描写,营造了一种苍凉、悲怆的意境。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包含了怎样深沉的情感意蕴?提示:落木无边,萧萧下生命之短暂;长江不尽,滚滚来时
7、间之永恒。面对无边落木,诗人感到人生的短暂和无奈;而看到眼前滚滚不尽的长江,诗人又感到豁达、坦荡、胸襟开阔。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鉴赏3.宋代罗大经曾说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中十四个字中含有八层意思。请尝试写出你对这八层意思的理解。提示:地之远也时之凄惨也羁旅也久旅也齿暮也衰疾也高迥处也无亲朋也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鉴赏4.诗歌的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蕴含了哪两个方面的深层意蕴?谈谈你的理解。提示:国事艰难,壮志难酬。此时安史之乱已经过去四年,可是国家仍然动荡不安,自己已经人到暮年,不能为国家效力,恨自己壮志难酬。人生潦倒,消愁无途。诗人孤苦无依,满
8、腹愁情,无法消除。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鉴赏1.明代评论家胡震亨认为咏怀古迹(其三)的起句“群山万壑赴荆门”气象雄伟,只有用在生长英雄的地方才适当,用在昭君村上是不适合、不协调的。你同意这种看法吗?提示:不同意。常言道:地灵人杰,正是因为有了如此钟灵毓秀的雄奇的山水,才孕育出昭君这样美丽的、不平凡的女子。清人吴瞻泰认为:诗人就是要借高大山川的雄伟气象来烘托、抬高昭君这个“窈窕红颜”,要把她写得惊天动地。可见,作者在此是从咏江山之奇绝引出咏佳人之奇美。这是其一。其二,作者在引出昭君之前特意用了这么一个内涵厚重的句子作铺垫,也说明了在作者的心目中,生长在这里的昭君绝不只是一个明眸皓齿、秀发冰
9、肌的弱女子,而是一位具有大山般坚强性格的奇伟女性。所以,画面的底色用的不是阴柔的秀丽,而是阳刚的伟岸,是较为和谐的。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鉴赏2.登高一诗,被后人称为七言律诗的典范之作。你认为哪些地方可称为“典范”?提示:就音韵而言,其四联句句押韵,皆为工对,且首联两句,又句中自对,可谓“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就写景而言,有工笔细描,写出风、天、猿、渚、沙、鸟六种景物的形、声、色、态,每种景物均只用一字描写,却生动形象,精练传神;如大笔写意,传达出秋的神韵。就抒情而言,抒情既有纵的时间的着笔,写“常作客”的追忆;也有横的空间的落墨,写“万里”行程后的“独登台”。从一生
10、漂泊,写到余魂残骨的飘零,最后将时世艰难归结为潦倒不堪的根源。这样错综复杂手法的运用,把诗人忧国伤时、老病孤愁的苍凉,表现得沉郁而悲壮。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鉴赏知识窗律诗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常见的类型有五律、七律和排律三种。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8句。超过8句,即10句以上的,则称排律或长律。律诗习惯分四联,称第一联为首联(破题),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结句)。每首的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习惯是对仗句。排律除首尾两联不对仗外,中间各联必须上下句对仗。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鉴赏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
11、技法鉴赏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鉴赏三首杜诗,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借景抒情。杜甫善于借助阔大苍凉的景色,抒发自己的人生感悟和忧国情思。秋兴八首(其一)开首写玉露枫林、 巫山巫峡、波浪汹涌、阴气相接,为接下来的抒情渲染了氛围,奠定了基调。咏怀古迹(其三)开首写群山万壑奔赴荆门的波澜壮阔景象,为咏叹王昭君的遭遇做好了铺垫。登高前四句写“登高闻见之景”,后四句写“登高感触之情”,也是缘情选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学以致用借景抒情,是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达到渲染和烘托的目的。请尝试采用这种手法,写一段文字,2
12、00字左右。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鉴赏写作示例:是什么最先让你感受到秋天的气息?是秋风。秋风是金黄色的。一朵秋阳,落在山腰。秋天的田野,梦幻一般迷人。秋风仿佛是一个浪漫的乐队,演绎着优美的舞曲,瓜果蔬菜、玉米高粱纷纷踏歌而舞,舞出一片绚烂。大片大片的金黄色,让人觉得,这是个心满意足的季节。最爱斜阳染秋林,那是一幅绝美的图画。秋天的朗朗丰神,尽在其中。你听,林梢的风,吹起悠扬的长笛,舒缓浪漫,是最温柔的晚唱。踏在林间金黄的落叶上,满世界都是明晃晃的,多么明丽!美文阅读素材开发草堂诗魂(节选)梁君细雨蒙蒙,落叶飘飘。当我来时,又是茅屋为秋风所破的季节。老天像有意在营造一份思古幽情,像有意让人
13、来品味一种人生意蕴文章憎命达!茅屋而草堂,草堂而杜甫草堂,这绝代诗圣生命的一大栖息处,这和着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一个伟大灵魂沉吟的处所杜甫草堂,早已成了成都的杜甫草堂公园。草堂公园由大廨、诗史堂、工部祠和柴门等景观组成,给成都人一个清幽的休息场所,也给远方慕名而来的游客以精神的慰藉。设施是对过往的纪念,也是对现在的经营。只是草堂,作为一个诗人艺术生命的凝结处,作为中国文学史的一个纠结点,作为一段历史的观象台,太有特点了,情绪也太浓重了。“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读清人顾复初的“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蜷虎卧几诗客;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那副对联,更让人唏嘘不已。美文阅读素
14、材开发草堂足供观赏,甬道曲折,尽可徜徉,更何况又是细雨迷蒙,黄叶铺地!草堂,草堂,此时此际的草堂在诉说什么呢?从开元到天宝,壮游“三吏”“三别”北征秋兴八首,直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代诗史再现了一个时代,仅这些就足以彪炳青史了。这是杜甫的不朽,这是杜甫的辉煌,这也是杜甫的价值所在。舍此,我们又何以了然在一个大起大落的时代里,有一个愈老大愈清瘦愈苦寒的杜工部!这些是不必说的。但仅仅如此,就远不能了然杜甫诗歌抑郁沉雄的内在生命力,也远不能了然士人的用世之志与命运悲剧。这正是文章憎命达的命意所在,是其深层的人生意蕴所在,也是中国历史上人才的成就与命运的二律悖反。美文阅读素材开发中华传统,士人总有一份天
15、下之志、用世之心,更何况出身于奉儒守官世家的杜甫!杜甫曾抒写人生抱负:“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希望一出山就占据要津,而且充满理想色彩要让君王赶上传说中的尧舜,要使全国民风淳朴敦厚。志莫大焉!然而,命运总是跟人开玩笑,历史也总在捉弄志士仁人。由开元而天宝,张九龄罢相,李林甫上台,唐王朝也已今非昔比,贤能之人想说什么做什么都已不可能了。这是国家的不幸,时代的不幸,也注定了杜甫一生宏图大志的落空。肃宗即位后,杜甫表面上拥有一官半职,比如左拾遗、华州司功参军、工部员外郎,而实际上却难有作为,薪俸也不足以养家。离开中原后,其行迹大略是同谷锦城夔州潭州,同时他的生命也如一片黄
16、叶飘到了尽头。美文阅读素材开发可是,他的诗作却从此更加如长河激浪,深潭照物,映现出一代河山的风云、生灵的状貌。它们如钟,如鼓,回响在中华历史的长空。杜甫的命运就这样确定了,杜甫的历史角色及其创作成就也就这样确定了。这时我们再吟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诗句,就会发现,个人的遭际,在诗圣眼中已不算什么了,此时他所想的只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苦寒到此已极矣,而忧患、仁慈至此亦已极矣!杜甫之胸怀,杜甫之心地足以光照日月!“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或者说经邦济世,要的不就是这种德与才么?但是,风雨飘摇中的唐王朝抛弃了杜甫,而历史却于风雨飘摇中造就了另一个杜甫。这究竟是杜甫的不幸,还是杜
17、甫的幸运呢?历史总是让人把一份生命的朴素咀嚼得百味丛生。流连一番,天色已晚,该走了。细雨依然。(有删改)美文阅读素材开发品读提示这篇抒情散文以写景和交代游踪开始,接着点明“文章憎命达”这一主旨,然后分别从草堂引发的观感、杜甫人生艺术道路两个方面展开叙述,最后以写景作结,结构完整,中心突出。作者通过层层对比,鲜明地揭示了杜甫在风雨飘摇的时代,不顾个人生活的苦寒,关注国事,心忧苍生的伟大胸怀。美文阅读素材开发杜甫是我国古代诗人中最具有忧国忧民情怀的一位。他的诗充分表达了对人民的深刻同情,揭露了唐代社会的混乱和统治者与人民之间的尖锐对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他对统治者的警告与揭露;“济时敢爱
18、死,寂寞壮心惊”是他对祖国的无比热爱与忠诚;“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是他终生的理想与追求。一代诗人,饥寒交迫、颠沛流离却为国分忧、替民解愁。杜甫的理想,值得今天的文人深思;杜甫的情怀,更值得今天的诗人学习。运用方向这则材料可以用在“爱国”“忧民”“良知”“知识分子的责任”等立意的作文中。美文阅读素材开发王昭君是汉元帝时期的一名宫女,她姿色出众却被贪财的画师毛延寿丑化,她是在呼韩邪单于来汉朝时自愿到匈奴去和亲的。昭君远离自己的家乡,长期定居在匈奴。她劝呼韩邪单于不要去发动战争,还把中原的文化传到了匈奴,在匈奴单于庭中,她传播汉习,辅王哺幼,终生致力于汉匈和平。在昭君出塞后,匈奴和汉
19、朝和睦相处,有六十多年没有发生战争。难能可贵的是,当呼韩邪单于去世后,她又“从胡俗”,再嫁给呼韩邪单于的大阏氏的长子,虽然这和中原的伦理观念相抵触,但她从大局出发,珍惜汉与匈奴的友谊,被人们称为“宁胡阏氏”,昭君年五十而卒于单于庭,匈奴子民为她筑起终年长绿的“青冢”。运用方向这则材料可以用在“选择”“责任”“民族团结”等立意的作文中。6琵琶行并序背景助读相关链接知识梳理琵琶行是白居易诗歌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不多见的能成功描摹音乐感人效果的诗篇之一。该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一年(816)秋,当时白居易四十五岁,因“越职言事”被贬江州司马已两年。州司马是州刺史的佐官,掌管军事,但白居易此时是有虚职而无实
20、权。白居易无辜遭贬后,开始还恬然自安,一个偶然的机会,在浔阳江头,遇到一位来自京都、漂泊江湖的琵琶女,往来之际,顿生强烈的天涯沦落之感。这首长篇叙事诗,正是有感而发。正如唐宋诗醇所说:“满腔迁谪之感,借商妇以发之,有同病相怜之意焉。”背景助读相关链接知识梳理诗前的小序较详细地介绍了长诗所述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琵琶女其人和作者写作此诗的缘起,作品借叙述琵琶女的高超演技和她的凄凉身世,抒发了诗人自己政治上受打击、遭贬斥的抑郁悲凄之情。诗歌中的音乐描写十分成功。诗人调动了多种描写手法,生动地再现了琵琶曲的感人效果,赢得了后人的广泛赞誉。背景助读相关链接知识梳理1.白居易(772846),字乐天,
21、号香山居士,生于今河南新郑。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与元稹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所作新乐府秦中吟等与杜甫的“三吏”“三别”同为著名的诗史。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则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现存诗近三千首。2.新乐府:一种用新题写时事的乐府诗。始创于初唐,杜甫时大有发展,后来白居易、元稹等发扬了这种写作方法,同时确定了新乐府的名称。白居易所作五十多首,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其形式采用乐府歌行体,多以三、七言错杂运用,语言通俗易懂。背景助读相关链接知识梳理1.注字音背景助读相关链接知识梳理2.解多
22、义背景助读相关链接知识梳理背景助读相关链接知识梳理3.辨活用(1)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夜”,名词作状语,在夜晚)(2)遂命酒(“命”,名词活用为动词,安排)(3)歌以赠之(“歌”,名词活用为动词,作歌)(4)命曰琵琶行(“命”,名词活用为动词,题名)(5)座中泣下谁最多(“泣”,动词活用为名词,眼泪)背景助读相关链接知识梳理4.分古今背景助读相关链接知识梳理5.明句式(1)送客湓浦口。翻译:在湓浦口送客。句式特点:省略介词“于”,状语后置句(2)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翻译:曾经跟随穆、曹两位能手学琵琶。句式特点:介词结构后置句(3)感斯人言。翻译:被这个人的话感动。句式特点:被动句(4)转徙
23、于江湖间。翻译:在江湖间辗转漂泊。句式特点:介词结构后置句背景助读相关链接知识梳理(5)使快弹数曲。翻译:让她畅快地演奏几支曲子。句式特点:省略句,省略“之”6.积名句(1)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2014浙江高考)(2)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2014安徽高考,2014湖北高考)(3)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2014天津高考)(4)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2013安徽高考)(5)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2013四川高考)背景助读相关链接知识梳理(6)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24、。(2013课标全国高考)(7)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2012北京高考)(8)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2012天津高考)(9)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2012辽宁高考)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鉴赏目标一理清行文思路,把握诗歌内容1.诗歌正文部分分为五段。这五段的内容分别是什么?请用简明的语言加以概括。提示:第一段,江头送客闻琵琶;第二段,江上聆听琵琶曲;第三段,歌女倾诉身世苦;第四段,同病相怜伤迁谪;第五段,重闻琵琶青衫湿。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鉴赏2.这首诗通过叙事塑造了哪些人物形象?人
25、物之间的联系点是什么?提示:琵琶女和诗人自己。联系点:同是天涯沦落人。3.第三段是琵琶女自述身世的一段文字,通过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看出琵琶女的人生前后有巨大的反差,这反差是什么?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提示:艳盖群芳,艺压京城,人妒人捧,年年欢笑年老色衰,门前冷落,委身商人,独守空船美貌才艺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鉴赏4.第四段开头,诗人说自己与琵琶女“同是天涯沦落人”。诗人与琵琶女相比,有哪些相同点?提示:去年辞帝京才华横溢的诗人因直言进谏而遭贬谪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鉴赏目标二鉴赏诗歌的语言与表现手法1.在这首诗中,诗人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来描写琵琶乐曲,请写出下面比喻表现出的乐曲特点
26、。“大弦嘈嘈如急雨”表现了乐声的;“小弦切切如私语”表现了乐声的;“间关莺语花底滑”表现了乐声的;“幽咽泉流冰下难”表现了乐声的。提示:粗重轻细流畅冷涩2.在琵琶女演奏之前,诗人先写她的调弦动作和神情,有什么作用?提示:诗人从写琵琶女的调弦动作和神情入手,用“未成曲调先有情”说明琵琶女此时已进入乐曲的境界中,突出了琵琶女演奏技巧的高超,也暗示诗人精通音乐,是琵琶女的“知音”。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鉴赏3.“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这两句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来写音乐?提示:侧面描写。用悄寂无声的环境来衬托演奏的效果,乐声已停,然而余音绕梁,经久不息,人们还久久沉醉在音乐创造的氛围
27、中。从侧面烘托出琵琶女技艺的高超绝妙。知识窗表达技巧的含义非常广泛,包括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构思技巧等。考试说明规定常见的修辞手法为: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另外,古典诗歌常用的还有通感、互文、双关、顶真等。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鉴赏表现手法是一个比较笼统的说法,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表现手法,等同表达技巧;狭义的表现手法常常指渲染、烘托、象征、映衬、对比、比兴、铺陈、用典、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点面结合、欲扬先抑、托物言志、联想想象等。表达方式指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古代诗歌中最主要的是描写和抒情,记叙、议论少见,一般没有说明。鉴赏的重点
28、是描写的手法和抒情的方式。描写包括直接描写、间接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肖像描写,景物描写等;抒情包括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等。构思技巧主要有:照应、过渡、线索、悬念、开门见山、卒章显志、以景结情等。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鉴赏1.琵琶行精彩而细腻地描写出了琵琶乐曲的感人效果。诗人是从哪些角度进行描写的?提示: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鉴赏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鉴赏2.琵琶行最大的成功就是关于音乐的描写,难能可贵之处在于不仅描写了一位卓越的音乐表演家,而且描写了一位卓越的音乐鉴赏家。诗人是怎样写自己对琵琶曲的鉴赏的?谈谈你的理解。提示:诗人不仅
29、能听出琵琶女弹艺的高超,而且能听出曲调中隐含的感情。仅仅“转轴拨弦三两声”,便听出“未成曲调先有情”。从“弦弦掩抑声声思”“低眉信手续续弹”这样的连续演奏中,听出琵琶女“似诉平生不得志”“说尽心中无限事”。即便琵琶女短暂的歇拍,他也听出“别有幽愁暗恨生”。到了最后,竟然听出“凄凄不似向前声”,在“满座重闻皆掩泣”之时,诗人热泪纵横“青衫湿”。这也许是在俞伯牙和钟子期之后最好的关于知音的故事了。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鉴赏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鉴赏琵琶行运用了高超的描声技法,将虚渺飘忽、过耳即逝的无形的音乐,写得真切感人,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知其形,不仅能触动读者的听觉和视觉,
30、而且能激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切实进入“物我为一”的崇高境界。在这种“变虚渺为真切的艺术”中,作者采取了两大技法来描摹优美的乐声:一是根据音乐的或高或低、忽缓忽急的特点,把整个演唱过程分为若干个阶段,分而有合。二是运用通感手法,赋形于声,把每一阶段的音乐都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 学以致用通感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手法。请尝试使用这种手法,描写一段音乐或演奏。200字左右。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鉴赏写作示例:那王小玉唱到极高的三四叠后,陡然一落,又极力骋其千回百折的精神,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顷刻之间,周匝
31、数遍。从此以后,愈唱愈低,愈低愈细,那声音渐渐的就听不见了。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约有两三分钟之久,仿佛有一点声音从地底下发出。这一出之后,忽又扬起,像放那东洋烟火,一个弹子上天,随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纵横散乱。这一声飞起,即有无限声音俱来并发。那弹弦子的亦全用轮指,忽大忽小,同他那声音相和相合,有如花坞春晓,好鸟乱鸣。耳朵忙不过来,不晓得听那一声的为是。(摘自明湖居听书)美文阅读素材开发弦上的月光解读琵琶行流年的风沙湮没了历史的辙印,岁月的密网捞起只只斑斓的海贝。穿过千年的沧桑,秋风中瑟瑟的芦苇仿佛一双双忧伤的眼睛,惨淡迷离的月光诉说着浔阳江边弦上的泪光。美文阅读素材开发那怀抱琵琶
32、半遮面的清愁女子,就坐在那只空空的画船上。船很大,大得仿佛能摆得下世上所有的珍宝;船很小,小得却盛不下一颗落寞的心。船本可以划得很远,却没能划出这个港湾。这无风又无浪的港湾就是她的家,而家的温馨和欢乐永远都是远方最温柔的呼唤。琵琶声夜夜从这不大不小的画船上轻轻地幽幽地滑过江面,与空旷江水上的月低语。就是在这样一个凄清的月夜,幽咽的琵琶羁绊了离者的脚步,打湿了失意漂泊的江州司马的青衫。繁华喧闹的京都、朱红的琉璃和玉盘珍馐记录了短暂易逝的笑语。无论这位佳人,还是这个才子,春风中的美丽终成过往,如缤纷的春花,一场风雨,即是落英狼藉。当孤独的琵琶弹痛乐天不乐天的心弦,同是天涯沦落人的伤痛,瞬间击荡了两
33、颗沦落天涯的心。于是一曲悲歌唱了千年,一弯秋月注视了千年,一江荻花苍白了千年。美文阅读素材开发乐天不幸来到浔阳,浔阳有幸收留了乐天。轻视“嘲风雪,弄花草”的文士,一心抱定“兼济天下,为民请命”的理想,乐天的笔锋刺透黑暗,百姓的疾苦是他心中最深刻的痛楚。然而权臣动一下唇齿,乐天便远配江西浔阳。黑暗的时代中,乐天就像一片秋叶被风打落盘旋。“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失意的才子选择了“吏隐”,然而心系国计民生的乐天,却抹不去内心深深的落寞与伤痛。于是在那个秋天的月夜,乐天的心弦被那双纤纤细手有力地弹拨,同病相怜的感慨化成了如泣如诉的名篇,在无数天涯沦落人的心上震颤。那小小的浔阳自此再也走不出那个
34、月光惨淡的夜晚,而哀怨的琵琶至今仍在江上月下凄美地回旋,还有那个低眉落寞轻弹琵琶年长色衰的女子也成了千古美丽的绝唱。一次美丽的邂逅,就这样凝结成了弦上永恒的月光。历史制造了许多悲剧,而并非所有悲剧都因悲剧的主角而演绎成永恒的绝美。美文阅读素材开发品读提示本文作者将细微的笔触深入到作品中人物的灵魂处,发掘那些隐藏在人物心灵深处的“共振”,然后用如诗如画的语言表达,故而生动感人,意味隽永。许多优美的语句如“流年的风沙湮没了历史的辙印,岁月的密网捞起只只斑斓的海贝”“当孤独的琵琶弹痛乐天不乐天的心弦,同是天涯沦落人的伤痛,瞬间击荡了两颗沦落天涯的心”等语句,甚至达到了诗句难以企及的地步。美文阅读素材
35、开发两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雅士,一个山野樵父,是音乐把他们联系了起来;一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骚客,一个天涯歌女,因为音乐,他们演绎了一曲千古不衰的知音绝唱。在这个不朽的夜晚,浔阳江的悠悠江水,瑟瑟秋风,清冷的月光,飘飞的荻花,永远记住了这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诗人白居易也在这个不朽的夜晚,踏着湿漉漉的诗行,平平仄仄地走着,一路洒下两行滚烫的泪水,沾湿了历史的脸庞,永远都无法抹去。“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表达了诗人对歌女不幸遭遇的同情,又抒发了自己谪居江州后的悲愤心情。“天涯沦落”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写出了人们对苦难生活的共同情感体验,引起一代又一代人的共鸣。“泪湿青衫”不是一个传说,而是一种心情、一种责任、一种使命。美文阅读素材开发“司马青衫”作为典故,出自于白居易的琵琶行,常用来表示由于内心痛苦而伤心流泪,如王实甫长亭送别“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林觉民与妻书“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都用到了这个典故,也都是这个意思。其实,我们不妨追本溯源,把司马青衫理解为一种同情之泪、哀怜之泪。这更能让我们想起屈原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杜甫的“感时花溅泪”、鲁迅的长歌当哭。运用方向这两则材料可以用在“同情”“悲悯情怀”等立意的作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