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阿房宫赋》《六国论》同步练习—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八单元.docx

上传人(卖家):四川天地人教育 文档编号:2955686 上传时间:2022-06-1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6.《阿房宫赋》《六国论》同步练习—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八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16.《阿房宫赋》《六国论》同步练习—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八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16.《阿房宫赋》《六国论》同步练习—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八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16.《阿房宫赋》《六国论》同步练习—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八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八单元 第16课 习题练习三(附答案)一、选择题 1.从词类活用的角度,选出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A小则获邑,大则得城B日削月割,以趋于亡C 不能容于远近D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2.下列句中加点字与“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中的“却”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B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C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D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3.下列各句中均含有第三人称代词的一项是( )思厥先祖父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A B C D 4.对下列

2、各句从句式特点上分类正确的是( )句读之不知 唯弈秋之为听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皆不可限以时月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其势弱于秦唯利是图 吞舟是漏A /B /C /D /5.下列画线词语的含义与现在相同的一项是()各抱地势,钩心斗角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独夫之心,日益骄固用之如泥沙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多于市人之言语A B C D 6.对下列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戍卒叫,函谷举古之人不余欺也曹军破,必北还缦立远视,而望幸焉哀南夷之莫吾知兮微斯人,吾谁与归A /B /C /D /二、语言表达 7.“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三字经)

3、苏洵,号老泉,小时候不想念书,到了二十七岁的时候,才开始下决心努力学习,后来成了大学问家。请你仿照三字经的格式,写出下句,以勉励年轻学子及早发愤读书。答:_8.仿照下面画线句子,再写两个句式相同的句子。古往今来,大凡有建树者,无不是临渊羡鱼之后退而结网者。如果苏洵只是“临渊羡鱼”,而不是浪子回头,发愤读书,他又怎会名传千古?9.“颁奖词”是为了表彰个人或集体的先进事迹或感人故事而写的总结性语言。它具有言简意丰、生动形象的特点。请仿照示例为“三苏”写几句“颁奖词”。示例:成龙,作为演员,他以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和顽强拼搏的精神,演绎了精彩的艺术人生,在国际影坛展现出中国影人的形象,为世界打开了一扇了

4、解中国文化的窗口;作为公众人物,他对国家的情感和对社会的爱心影响着他人,在最需要的时候鼓舞着人们的信心,传递着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早雁杜牧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注唐武宗会昌二年(842年)八月,北方回鹘族南侵,引起边民纷纷逃亡。杜牧时任黄州(今湖北黄冈)刺史。仙掌:指长安建章宫内铜铸仙人举掌托起承露盘。长门:汉宫殿名。菰米、莓苔都是雁的食物。10.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想象鸿雁遭射四散的情景。“虏弦开”运用借代手法,

5、用胡骑挽弓射猎代指其发动军事骚扰活动。B颔联承首联写孤雁飞经都城长安上空的情景。“孤影过”“数声来”,一绘影,一写声,都与上联“惊飞四散”相应,突显孤雁之失群离散,形单影只。C颈联写诗人由征雁南飞遥想到它们的北归。大雁还在南征的途中,诗人却已想到它们的北返;正在哀怜它的惊飞离散,却已想到它们异日的无家可归。D这首诗中的“早雁”与杜牧中的“折戟”一样,都是触发作者思绪的意象,但这首诗婉曲细腻,与豪宕俊爽的风格并不相同。11.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作简要分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九日和韩魏公苏洵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罍。不堪丞相延东阁,闲伴诸儒老

6、曲台。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注九日,农历九月九日,即重阳节;韩魏公,时为丞相。金罍,泛指酒盏。曲台,指太常寺,掌礼乐郊庙社稷之事。12.本诗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13.“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在对比手法的运用上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四、默写 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杜牧阿房宫赋中“_,_”两句,用夸张的手法展现了阿房宫宫殿楼阁的接连不断和高大雄伟。(2)杜牧阿房宫赋中“_,_?”两句,用疑问语气指出了秦朝在财富搜刮与挥霍上的反差行为。(3)杜牧阿房宫赋中写走廊曲折、屋檐高耸的句子是“_,_”。(4)六国论

7、的中心论点是“_,_,_,_”。(5)六国论中,用抱柴救火的比喻强调事秦的严重后果的句子是“_,_,_,_”。(6)六国论中借古讽今的句子是“_,_,_”。五、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上余青州书苏洵洵闻之,楚人高令尹子文之行,曰:“三以为令尹而不喜,三夺其今尹而不怒。”其为令尹也,楚人为之喜;而其去令尹也,楚人为之怒。己不期为令尹,而令尹自至。夫今尹子文岂独恶夫富贵哉?知其不可以求得,而安其自得,是以喜怒不及其心,而人为之嚣嚣。嗟夫!岂亦不足以见己大而人小邪?脱然为弃于人,而不知弃之为悲;纷然为取于人,而不知取之为乐。昔者,明公之初自奋于南海之滨,而为天下之名卿。当其盛时,

8、激昂慷慨,论得失,定可否,左摩西羌,右揣契丹,奉使千里,弹压强悍不屈之虏,其辩如决河流而东注诸海,名声四溢于中原而磅礴于戎狄之国,可谓至盛矣!及至中废而为海滨之匹夫,盖其间十有余年,明公无求于人,而人亦无求于明公者。其后,适会南蛮纵横放肆,而莫之或救。明公乃起于民伍之中,折尺篝而笞之,不旋踵而南方义安。夫明公岂有求而为之哉?适会事变以成大功,功成而爵禄至。明公之于进退之事,盖亦绰绰乎有余裕矣。悲夫!世俗之人纷纷于富贵之间,而不知自止!达者安于逸乐,而习为高岸之节,硕视四海饥寒穷困之士,莫不颦蹙呕哕而不乐。穷者藜藿不饱布褐不暖习为贫贱之所摧折仰望贵人之辉光则为之颠倒而失措。此二人者,皆不可与语于

9、轻富贵而安贫贱。何者?彼不知贫富贵贱之正味也。惟天下之习于富贵之荣而狃于贫贱之辱者,而后可与语此。洵,西蜀之匹夫,尝有志于当世,因循不遇,遂至于老。然其尝所欲见者,天下之士,盖有五六人。五六人者,已略见矣:而独明公之未尝见,每以为恨。今明公来朝,而洵适在此,是以不得不见。伏惟加察,幸甚!(选自苏洵嘉佑集,有删改)(注)令尹子文:令尹,春秋时期楚国官名,位同国相。子文,姓斗,名谷於菟,字子文。楚国内乱,子文自毁其家,以纾国难。三次被免去相位,毫无愠色。明公:对于有名望、有地位的人的尊称,此处指余靖,时任青州知州。15.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人高令尹子文之行 高:高尚

10、。B明公之初自奋于南海之滨 奋:振作。C不旋踵而南方义安 义:安定。D惟天下之习于富贵之荣丽狃于贫贱之辱者 狃:习惯。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而人为之嚣嚣君子 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脱然为弃于人乃使人 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C明公乃起于民伍之中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D然其尝所欲见者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1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穷者藜藿不饱布褐不暖习为贫贱之所摧折仰望贵人之辉光则为之颠倒而失措B穷者藜藿不饱布褐不暖习为贫贱之所摧折仰望贵人之辉光则为之颠倒而失措C穷者黎藿不饱布褐不暖习为贫贱之所摧折仰望贵人之辉光则为之颠倒

11、而失措D穷者藜藿不饱布褐不暖习为贫贱之所摧折仰望贵人之辉光则为之颠倒而失措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洵先写古代贤士令尹子文在令尹职位上三起三落,楚人为他喜悦,替他愤怒,而他本人却心态平和,意在引出下文对余靖的赞颂。B苏洵写出了余靖出使戎狄之国时的慷慨无畏和平定南方少数民族叛乱时的机智勇武,也借此讽刺了当政者的软弱无能,表现了自己的爱国情怀。C苏洵刻画了世俗之人骄于富贵、耻于贫贱的丑陋之态,与余靖面对功成名就和失意落魄时的淡然心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余靖的高尚人格。D苏洵在文中表达了对余靖胸襟豁达、宠辱不惊的君子之风的推崇之情和拜谒对方的急迫心情,同时

12、也含蓄透露了自己的心志。1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其后,适会南蛮纵横放肆,而莫之或救。悲夫!世俗之人纷纷于富贵之间,而不知自止!五六人者,已略见矣:而独明公之未尝见,每以为恨。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

13、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20.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之”字的意思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B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C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D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2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也”字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B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C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

14、也D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22.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锱铢:古代重量单位。锱、铢连用,极言其细微。B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庾:谷仓。C戍卒叫,函谷举举:拔,攻占。D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炬:火把。23.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后人”含义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B后人哀之而不鉴之C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D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2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六、作文 25.试以六国新论为题,从人才的利用和

15、革新变法的角度写一篇文章,总结六国灭亡的教训,阐述新的观点。不少于700字。答案解析1.【答案】B【解析】B项为名词作状语,A、C、D三项为形容词作名词。2.【答案】C【解析】例句中的“却”是使动用法,“使退却”;A.意动用法,“以为奇;B.意动用法,以为师;C.使动用法,使受到侵损;D.名词活用为状语,“当面”。3.【答案】C【解析】是第三人称代词;2第一人称代词;4第二人称代词;6助词,的4.【答案】C【解析】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5.【答案】C【解析】“钩心斗角”,古义指宫室群参差分布,彼此回环掩抱,飞檐交错连接;今义比喻各用心机,互相排挤。“气候”,古义指天气,冷暖;今义指一定地

16、区里经过多年观察所得到的概括性的气象情况。“经营”,古义指金玉珠宝等物,名词;今义指筹划、组织并管理。“可怜”,古义指“可惜”;今义指值得怜悯,怜悯,(数量少或质量坏到)不值得一提。6.【答案】C【解析】都是被动句,都是宾语前置句。7.【答案】(示例)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8.【答案】如果哥伦布只是“临渊羡鱼”,而不是劈风斩浪,扬帆远航,他又怎会有发现新大陆的创举?如果哥白尼只是“临渊羡鱼”,而不是苦心观测,创立新说,他又怎会写出天体运行这一巨著?【解析】仿用的句式是“如果只是,而不是,(两种态度或做法正反对举)他又怎会(写出其取得的成就)”。9.【答案】“苏父子兄弟于一门,八家唐宋

17、占三席;悟骈散诗词之特征,千变纵横识共源。”苏氏三父子,以其卓越的文学才能同列唐宋八大家之榜,人称“凝练老泉,豪放东坡,冲雅颍滨”,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千古佳话。他们留给后人的,岂止是一笔笔丰富的文化遗产!他们以磊落的人格、圣洁的灵魂、超逸的才情、旷达诙谐的个性及对生活的执着的爱,赢得了生前身后名,博得了人们对他们的崇敬与热爱,为后人所传颂,在中华历史中永远闪耀着璀璨的光芒!【解析】根据题干中对“颁奖词”的提示,可就“三苏”的创作成就,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影响以及个人品性进行总结,语句要言简意丰,生动形象。10.【答案】A【解析】A项,“借代”错误,应是双关。11.【答案】象征(托物言志),以惊飞四

18、散的早雁象征流离失所的人民。作者借四散惊飞欲归不得的早雁表达了对饱受骚扰、背井离乡、有家不能归的边地人民的深切同情。诗人以汉言唐,借“孤影数声来,胡骑纷纷在”表达了对统治者不能安边安民,无视百姓苦难的不满,表达对肆意南侵、惊散早雁、袭扰边民的胡骑的愤慨和厌憎,表达对逃亡流离的边民早日得到安置、享受饱暖的期盼。【解析】此题考核分析诗歌的手法和情感的能力,分析手法注意明确具体的手法,然后解释诗歌的内容,然后分析艺术效果。分析诗歌的情感注意以诗歌的抒情方式、注释、标题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作突破口,答题时先答出情感,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解说。从抒情方式看,诗歌借早雁,写黎民之苦,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

19、法,注意物象的特征和情感之间的关系,通过写早雁“惊飞四散哀”“孤影过”“数声来”表达袭扰边民的胡骑的愤慨和厌恶;通过“胡骑纷纷在”表达对统治者不能安边安民、无视百姓苦难的不满;通过“一一回”表达对逃亡流离的边民早日得到安置、享受饱暖的期盼。12.【答案】主要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的忧愁和苦闷。作者已头发花白却不得重用,佳节时愁苦叹息,只能在酒醉中偶露雄心,因愁思而寒夜无眠,凡此种种,都表现了作者壮志未酬的忧愁和愤懑。【解析】这是一首和诗,从诗中华发、愁、壮心、醉、寒无睡等词语,可见诗人年岁已逝、忧愁苦闷、壮心不已等情感。鉴赏评价诗歌的思想感情要抓住诗中体现情感的意象。13.【答案】妙在用三层对比强

20、化了诗人忧愁之深和潜藏于胸的壮志未绝。佳节时不喜反忧,壮心在现实中的落空与在醉酒豪言中的显现,“久”与“偶”在时间上一长一短:三层对比,层层递进,准确地表达了作者的内心世界。【解析】文学作品中表达技巧的鉴赏,包括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本题表达技巧的鉴赏明确为修辞手法的鉴赏上面,题干明确了颈联所用修辞手法为对比,考生无需概括,直接鉴赏就行,这样貌似降低了试题难度,但考生要挖掘出对比的层次也是有难度的。14.【答案】(1)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2)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3)廊腰缦回檐牙高啄(4)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5)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6)苟以天下之

21、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15.【答案】A【解析】A项“楚人高令尹子文之行”的大意理解是“楚人认为令尹子文的品行高尚”,可见“高”是意动用法,“以为高尚”。16.【答案】D【解析】D项,两句都是代词,代自己。A项,连词,表转折;连词,表并列。B项,介词,表被动;介词,表比较。C项,副词,于是;副词,竟。17.【答案】C【解析】文言断句要先确定句子大意,本句大意理解是“处境困难的人吃粗劣的汤羹却不饱,穿粗布衣服却不暖,习惯被贫贱的处境摧残折磨,仰望贵人的光辉则神魂颠倒惊慌失措。这两种人都不可以对他们说轻视富贵安于贫贱的事”,依据断句的一般规律,“黎藿不饱”“布褐不暖”句式一致,“则”一

22、般为句首处断开。18.【答案】B【解析】B项“也借此讽刺了当政者的软弱无能,表现了自己的爱国情怀”无中生有。19.【答案】那以后,恰逢南方的少数民族肆意放纵作乱,却没有人能够解救这危难。可悲啊!世俗的人在功名利禄之间忙碌追求,却不知道自行停止。那五六个人,我大都已见过;可是唯独不曾见过阁下您,常常认为是(或:把它当做)遗憾的事。【解析】参考译文:我听说,楚国人认为令尹子文的行为高尚,说:“三次任命他为令尹却不高兴,三次剥夺他令尹的职位却不愤怒。”他做令尹,楚国人替他高兴;而他不做令尹,楚人替他愤怒。我没期望做令尹,但令尹这个官位自己来了。那令尹子文难道只是厌恶富贵吗?知道它不可以求得,但安其所

23、得,因此喜怒不触及到他内心,而别人却因此喧哗讨论。啊!难道这也不足够来看出自己的大度,别人的小气吗?超脱的样子,被人抛弃,而不知道抛弃他是悲哀的事;忙乱的样子,被别人任用,却不知道任用是乐事。以前,明公您刚开始振起于南海之滨,成为天下的名臣。正当得意之时,激昂慷慨,讨论得失,判定对错,左边揣摩西羌,右边揣摩契丹,奉命出使千里之外的地方,打压强悍不屈服的外敌,你的辩才好像是决口的河流向东注入大海,名声在中原四溢,在戎狄等蛮夷中也显出磅礴气势,可说是最为兴盛。等到中间被罢黜,成为海滨的平民百姓,大概这中间有十多年,您对人无所求,而别人对您也无所求。那以后,恰逢南方少数民族肆意放纵作乱,却没有人能够

24、去解救这危难。您于是在百姓的队伍中奋起,鞭笞他们,不多时间南方安定。您难道是有所求而做这事吗?恰好遇到重大事件而成就大的功业,功业成,爵禄自然到了。您对于出仕退隐之事,大概也是绰绰有余啊。可悲啊!世俗的人在功名利禄之间忙碌追求,却不知道自行停止。得志的人,安于享乐,习惯做高高在上的样子,回头看四海之内忍受饥寒、走投无路之人,没有不皱眉皱额呕吐不高兴的。处境困难的人吃粗劣的汤羹却不饱,穿粗布衣服却不暖,习惯被贫贱的处境摧残折磨,仰望贵人的光辉则神魂颠倒惊慌失措。这两种人都不可以对他们说轻视富贵安于贫贱的事。为什么呢?他们不知道贫富贵贱的本质含义。只有天下那些习惯于富贵的荣耀,而且习惯于贫贱的耻辱

25、的人,才可以与他们谈论此类话题。苏洵我是西蜀的一名普通人,曾经有过在当今社会做出成就的志向,但由于按老一套办事而得不到赏识,以至于衰老。然而,我曾经想见到的天下人士还有五六个人。这五六个人,我大都已经见到了,惟独还没有见到明公您。我经常对此感到遗憾。如今明公来朝见,而苏洵我正好在这里,因此不能不见。希望明公能体谅我的心情,我感到十分荣幸。20.【答案】B【解析】其他都为助词,的。21.【答案】D【解析】其它都为判断句的标志。22.【答案】D【解析】炬:燃烧,放火。23.【答案】C【解析】A、B、D三项相同,都是指宋人;C项是指宋以后的人。24.【答案】唉!一个人的心思,就是千万个人的心思啊。秦朝统治者喜欢繁华奢侈,别人也(都)顾念自己的家啊。假使秦国也能爱护六国的老百姓,就可以传递三世乃至万世而做君王,谁能够灭亡(他们的)族呢?25.【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部编版 > 必修 下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16.《阿房宫赋》《六国论》同步练习—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八单元.docx)为本站会员(四川天地人教育)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