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答司马谏议书 即即“答复、回复答复、回复”之意;之意; 即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即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治家、史学家; 指的是指的是“谏议大夫谏议大夫”这个官这个官职;职; 文体名。文体名。 即即“回复谏议大夫回复谏议大夫司马光的信司马光的信”。解 题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录制2021年上学期 制作 20长沙市长郡中学 杨葵 回顾历史,一些回顾历史,一些的的往往往往到传统势力的到传统势力的,王安石也不例外。作为,王安石也不例外。作为与作为与作为是两股是两股。他们都试图说服对方。他们都试图说服对方(P248与王介甫书)与王介甫书),实现,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在这篇自己的政治主张。在
2、这篇答司马谏议书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以中,王安石以和和坚持自己的坚持自己的,对司马光,对司马光一一一一。 天下兴亡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匹夫有责 建言献策建言献策 变法图强变法图强写作背景 写作背景:北宋中期,社会矛盾尖锐,为改变宋朝积贫积弱的局面,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实行变法,力图通过整军理财以求富国强兵。新法的实行,抑制了大官僚大地主和豪强的特权,激起既得利益者的强烈反对。保守派代表人物司马光一再致书王安石,要求罢黜新法,恢复旧制。王安石以此信作答,信中逐条驳斥对方对新法的责难,批判了士大夫因循守旧、苟且偷安、不恤国事的保守思想,表示了坚定不移地推行新法的决心。司马光执政后尽废新法(
3、除置将法外),王安石忧愤去世。因封荆国公,故称“王荆公”。谥文,故又称“王文公”。课文通译 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某:古人在信稿上用“某”,代替自己的名。窃:我私下,谦词。每:往往,常常。术:方术,方法,这里指政治主张。第1自然段 安石启(写信的人向对方表白陈述):昨天承蒙(您来信)指教,我私下认为与君实您交往相好的日子很久了,可是商讨起政事来(意见)常常不一致,(这是因为我们)所持的政治主张在许多方面不同的缘故啊。 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虽然想要(
4、向您)强行啰嗦(解释),(但)终究一定不能承蒙被明察(理解),所以(我)只是简单地给您写了封回信,不再一为自己辩解了。又想到君实很看重(对待)我,在书信往来上不应该粗疏草率,所以现在详细地说出我所以这样做的原因,希望您或许能够宽恕我吧。 第2自然段 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 有学问的读书人所争论的问题,特别注重于名义和实际(是否相符)。名义和实际(的关系)已经明确了,那么天下的大道理就清楚了。现在君实您用来指教我的,是认为侵夺了官吏们的职权,制造了事端,争求百姓的财利,拒绝接受不同的意见,因而招致天下人的怨
5、恨和诽谤。 某则,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壬人:善以巧言献媚的人。壬:“佞”的假借字。】 我却认为从皇帝那里接受命令,议订法令制度,又在朝廷上修正,把它交给负有专责的官吏(去执行),(这)不能算是侵夺官权;推行古代君主的政策,用它来兴办有利的事业、消除弊病,不能算是制造事端;为天下治理整顿财政,不能算是争夺财利;抨击不正确的言论,责难(排斥)巧言献媚的人,不能算是拒绝接受规劝。至于那么多怨恨和诽谤,那是我本来早就料到它会这样的。 论证过程(书信体驳论文)论证过程(书信体驳论文)
6、 名实不符名实不符儒家的观点要名实相符,儒家的观点要名实相符,论题的观点就被驳倒了。论题的观点就被驳倒了。以致天下怨谤也以致天下怨谤也第3自然段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人们习惯于苟且偷安、得过且过不是一天了。士大夫们多数把不顾念国家大事、附和世俗,向众人献媚讨好当做好事,皇上才要改变这种风气,那么我不去估量反对者的多少,想拿出自己的力量帮助皇上来抵制这股势力,那么那些人又为什么不(对我)大吵大闹呢? 盘庚迁都,百姓(都)相与抱怨,(并)不只是朝廷上的士大夫;盘庚不因为有人怨恨的缘故就改变自
7、己的计划;考虑到事情合理,就采取行动;认为做得对就看不见值得反悔的地方的缘故啊。 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如果君实您责备我因为(我)在位任职很久,没能帮助皇上干一番大事业,施加恩惠给这些百姓,那么我承认有罪;如果说现在应该什么事都不去做,墨守前人的陈规旧法就是了,那就不是我敢领教的了。 第4自然段 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无由:没有机会。不任:不胜。区区:拳拳,专诚、恳挚的意思。 没有缘由(与您)见面,内心实在仰慕得很。 作为作为“1111世纪的改革家世纪的改革家”,王安石在本文中哪些地方体,王安石在
8、本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他非凡的政治胆略?现了他非凡的政治胆略? 思考思考课文探究 本文是驳论,作者旨在批驳什么观点?又是如何展开驳论的? 论证过程(书信体驳论文)论证过程(书信体驳论文)以致天下怨谤也 据实据理,理足气盛 善于排比,势如破竹语气委婉,柔中有刚(书信体,朋友情意,政治家的坦荡胸怀和高度自信)全是谬论比较阅读 两位有名的政治家,一位以敢谏善谏著称,一位以主持变法知名。 谏太宗十思疏写于唐王朝国力上升的阶段,侧重建议君主如何“守成”; 答司马谏议书写于北宋王朝积贫积弱的时代,强调臣子如何帮助君主“除弊”。 值得思考的议题: 创业与守成、善始与克终; 墨守成法与因时而变、同俗媚众与坚持自
9、我。 选择其中任一话题,写一段议论性文字,作为本周读书笔记的补充。故略上报古义:回信。今义:向上级报告。于反复不宜卤莽古义:指书信往返。今义:表示多次重复报告。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古义:大吵大闹。今义:气势猛。以致天下怨谤也 古义:因而招致。今义:表结果的连词,多指不好的结果。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取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 (名词用作动词,办,做 )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 (名词用作动词,施加恩惠)文言句式(1)判断句 所操之术多异故也(“也”表判断)(2)被动句 终必不蒙见察 (“见”表被动)(3)状语后置句 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正常语序应为“议法度而于朝廷修之”) 以谓受命于人主 (正常语序应为“以谓于人主受命”)(4)宾语前置句 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何”作“为”的宾语,前置,应为“为何”)(5)定语后置句 至于怨诽之多(“多”作“怨诽”的定语,后置,应为“至于多怨诽”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