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弯钩独撑,上下宜对 一、 教学内容分析:本课的教学的重点是通过范字赏析,发现弯钩独撑,上下宜对这一结构规律。相对而言,学生发现规律并不难,难的是运用规律。运用规律又包括指导书写和指导评价。指导学生怎样把弯钩的起笔和出钩前的顿笔大致保持在同一垂直线上,并找出弯钩在不同字中的细微差别。教师可采用分解示范并借用米字格的竖中线,给与学生更多的引导与提示。同时,指导学生根据书写规律进行评价。2、 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通过对范字的赏析,发现“弯钩独撑,上下宜对”的现象。2、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初步掌握“弯钩”的一种书写规律及特点,准确地临写范字。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审美能力和临摹能力。3、 教学思
2、路:(1) 、对比观察:1、 引导观察“子”字斜度与弧度不一样(不正确)的字例与范字“子”对比观察。2、 小组讨论:你认为哪个字最美?合乎书写规范呢?3、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弯钩没有写好,太斜或太弯都会显得整个字不平稳、端正。4、 板书课题:“弯钩独撑,上下宜对”5、 引导学生齐读课题(增强印象,集中注意力)(2) 、引导书写:1、 教师在黑板书写“弯钩”让学生观察“弯钩独撑”字形长方的特点。 再示范书写“了”“子”字。2、 学生临写,教师指导。3、 展示与反馈,教师对典型作业进行展评,集体评议书写最美观汉字,并指出不足之处再进行示范书写。4、 请小老师上台示范书写。5、 学生临写范字“于”
3、、“了”、“子”、“手”,教师巡视指导。(3) 、拓展延伸:1、 我们学习了“了”、“子”、“于”、“手”这几个都是弯钩独撑的字,要使结构写的平稳美观,就必须要注意“上下宜对”的原则。2、 想一想还有哪些“弯钩独撑”的汉字。课后书写时注意“上下宜对”的书写原则。(举一反三、触类旁通)3、 希望同学们在日后的书写中多观察、比较、善于发现汉字的一些结构规律。从而更好地把握汉字之美。(4) 、审美评价:1、 选择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展示,点评。2、 请学生自评,说说自己学习的感受和收获。3、 学生互评,发现他人之长,举例说明,值得学习之处。4、 教师点评学生书写,鼓励学生养成认真书写的好习惯。5、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