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概 述 1919世纪末,在发现体液免疫后不久,世纪末,在发现体液免疫后不久,BordetBordet即证明,新鲜即证明,新鲜血清血清中存中存在在不耐热的成分,可辅助特异性抗体介导的溶菌作用不耐热的成分,可辅助特异性抗体介导的溶菌作用。因其是抗体发挥溶细胞作用的必要补充条件,故被称为因其是抗体发挥溶细胞作用的必要补充条件,故被称为补体补体。第五章 补体系统 概念概念 30余种血清、组织液和细胞膜表面蛋白质组成、有精密调控机制, 其活化过程为一系列丝氨酸蛋白酶的级联酶解反应。 1补体的固有成分 * 经典途径:C1C9* 旁路途径:B因子、D因子、备解素(P因子); * MBL途径:MBL、MB
2、L相关丝氨酸(MASP); * 末端通路:。 (一)补体系统的组成与命名2调节蛋白:C1抑制物、I因子、H因子、C4结合蛋白、DAF等。 3.3.补体活化的裂解片段补体活化的裂解片段 C3aC3a、C3bC3b (a (a为小片段;为小片段;b b为大片为大片段段) )4补体受体:CR1CR5、C3aR等。 5 .5 . 有 酶 活 性 的 复 合 物有 酶 活 性 的 复 合 物 C3bBbC3bBb6.6.失活的成分失活的成分 iC3b/C3biiC3b/C3bi(二)补体的理化性质 (1). 均为糖蛋白,易失活。对温度、酸、碱、紫外线、震荡、蛋白酶、乙醇等敏感。常用灭活条件为56 30分
3、钟。(2) 血清中含量相对稳定;各组分含量不一 (C3最高,D因子最低);分子量大小不一(C1q最大, D因子最小)。(3)不同种属动物血清补体含量不同。(4)由肝细胞、巨噬细胞、脾细胞等合成。 二、补体系统的激活 在活化物质作用下,补体系统各成分发生级联反应而表现出生物学活性的过程。补体级联反应:在激活物质作用下,各补体成分按一定顺序,以连锁的酶促反应方式活化,并表现出各种生物学活性的过程。1、经典激活途径 参与成分:参与成分:C1(C1q、C1r、C1s)、C4、C2、 C3、C5-C9、Ca2+2+、Mg2 2 主要激活物质:特异性抗体主要激活物质:特异性抗体(IgG或或IgM)与相与相
4、 应抗原结合所形成的免疫复合物应抗原结合所形成的免疫复合物(IC) 激活过程激活过程: : 识别阶段、活化阶段、膜攻击阶段识别阶段、活化阶段、膜攻击阶段补体级联反应按其起始顺序的不同,分为3条途径,即: 经典途径:后期产生效应 旁路途径:初期 MBL 途径:初期 C1结构结构: (1) 识别阶段即C1识别IC活化形成C1酯酶。 C1活化的条件:(1)Ca 存在(2)C1q与两个或两个以上补体结合位点结合(3) C1q对Ig的亲和力不同:IgMIgG3IgG1IgG22+(2)活化阶段(3)膜攻击阶段 C5转化酶裂解C5 系列的连接反应 形成C5b6789膜攻击复合物(MAC) 损伤靶细胞膜 细
5、胞崩解识别阶段识别阶段C1酯酶形成酯酶形成活化阶段活化阶段C3及及C5转化酶形成转化酶形成攻膜阶段攻膜阶段MAC形成形成免疫复合物免疫复合物C1C1C4bC2C2bC4b2bC3C3bC4b2b3bC5C4C5bC6C7C8C9C5b6789MAC+2 2、旁路途径(alternative alternative pathwaypathway)替代激活途径替代激活途径不经C1、C4、C2,由C3、B、D因子参与的激活过程。 激活物质:细菌、内毒素、酵母多糖、葡聚糖等。 旁路途径的特点:识别自己与非己;效应的放大机制;参与早期非特异抗感染。 C5C5bMACC6C7C8C9MBL是一种钙依赖结合
6、蛋白,在结构上与C1q相似MBL首先与细菌的甘露糖残基结合,然后与丝氨酸蛋白酶结合,形成MBL相关丝氨酸蛋白酶(MASP)。MASP具有与活化的C1相似的生物学活性,之后的反应过程与经典途径相似。主要激活物:病原体甘露糖残基主要激活物:病原体甘露糖残基主要参与成分主要参与成分: :甘露糖结合凝集素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MBL)、丝氨酸蛋白酶丝氨酸蛋白酶 (SP)(SP)、C4C4、C2C2、C3C3、C5-9C5-9、CaCa2+2+、MgMg2 23 3、MBLMBL激活途径C5C5bC5aC6 C7 C8C9MAC 经典途径 ICC1C1C4+C2C4b2bC4b2b3bMBL+病原体甘病原体甘露糖残基露糖残基丝氨酸丝氨酸蛋白酶蛋白酶MASPMBL途径途径旁路途径旁路途径C3C3bC3bBbB因子因子D因子因子C3bnBbC3C3bC5C5bMACC6 C7 C8 C9河南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生物技术系四、 补体活化的调控 (一)补体的自身调控 补体激活产生的中间产物极不稳定,限制级联反应。 (二)补体调节因子的作用五、 补体的生物学功能 (一)细胞毒溶菌、溶解病毒作用 (二)调理作用:促进吞噬。 (三)免疫黏附作用 (四)炎症介质作用(五)中和及溶解病毒重点: 1.补体系统的组成 2.补体系统的激活途径 3.补体的生物学功能及意义 难点: 1. 补体系统的激活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