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公开课《短文二篇:记承天寺夜游》第2课时教案.docx

上传人(卖家):副主任 文档编号:3122715 上传时间:2022-07-1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9.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公开课《短文二篇:记承天寺夜游》第2课时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公开课《短文二篇:记承天寺夜游》第2课时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课 题短文二篇第2课时教学目标1.借助诵读,感受两篇短文的语言风格。2.把握文中景物的不同特点,领略不同的写景手法。3.理解和把握作者的情感。4.感受作者热爱自然山水的情感、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重 点分析文章的景色描写并体味意境。难 点体会作者旷达乐观的心境。一、 导入说说描写月的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一切景语皆情语。西江月 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长相思 白居易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

2、,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二、简介作者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少时即博通经史,长于写文章。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中进士。 写作背景宋神宗元丰二年七月,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的有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诽谤朝廷,八月,将他逮捕入狱。经过长时间的审问折磨,差一点丢了脑袋。十二月作者获释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三、整体感知听录音朗读生字词读音遂(su) 寝(qn) 藻(zo) 荇(xng) 重点词语欣然: 高兴

3、的样子 念:想 ,考虑 相与: 共同,一起遂与外人间隔 于是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原来是遂至承天寺 于是 盖竹柏影也 原来是但闻屏障中抚尺一响 只,只是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只是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脱了衣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十分美好),我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想到没有人与我同乐,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啊。四、反复朗读课文 注意节奏:念/无与为乐者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庭下/如

4、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五、研习课文1.这篇文章运用了几种表达方式?叙述(记叙)、描写、抒情 2.叙述部分交代了哪些要素? 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地点:承天寺中庭人物:“我”和张怀民事情的起因:月色优美3. 作者是如何描绘月色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从中可看出这幅月夜图有什么特点? 绘景修辞作用特点月色积水空明竹柏藻荇交横比喻生动形象如临其境皎洁、澄清、透明4.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5. 文中结尾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贬谪的悲凉 人生的感慨 赏月的欣

5、喜 漫步的悠闲 自我排遣的达观六、质疑探究走进苏轼的内心世界此刻,苏轼与张怀民会说些什么呢?七、 品味感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你认为“闲人”是怎样一种人? “闲人”,即清闲的人,这里并非是指闲极无聊、无所事事的人,而是包含着复杂的意味。 首先,“闲人”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表面上是自嘲地说自己和张怀民是清闲的人,实际上却为自己的行为而自豪,因为有情趣高雅的人欣赏它。其次,“闲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赏月“闲人”的自得只不过是被贬“闲人”的自慰罢了。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丛中蛙鸣起伏,空中流萤飞舞,寺中人语喧哗,院外狗吠连绵。 这个续写

6、恰当吗?你也写写看。不恰当,过于喧闹,与作者当时的心境(恬淡闲适)不相应。月光射在庭院中,竹子的影子落在地面上,斑斑驳驳的,好似一幅美丽的中国水墨画。银杏树的叶子铺满了地面,厚厚地,好似一地黄金。小径上青苔碧绿,毛茸茸的,好像给地面铺上了一张厚厚的地摊。八、小结记承天寺夜游这篇文章通过对庭中优美月色的描绘,让我们感受到苏轼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面对逆境达观处世、潇洒人生的难能可贵。这两篇短文都写自然景物,但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试加以说明。 答谢中书书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这篇文章中有直抒胸臆的句子,文章开头写道“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这个“美

7、”字,是山川风物的客观形态,也是作者对山川风物的审美感受愉悦,“实欲界之仙都”,将在山水之中飘飘欲仙的自得之态表露无疑。“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带有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 作者“解衣欲睡”的时候,“月色入户”,于是“欣然起行”,月光难得,不免让人欣喜。可是没有人和自己共同赏月,只好去找同样被贬的张怀民,这里面有多少贬谪的悲凉与人生的感慨呀!两人漫步中庭,又是悠闲的。自比“闲人”,则所有意味尽含其中。形成

8、板书记承天寺夜游绘庭中景色 月色 描绘 庭中月色 竹柏 贬官 谪居寻张怀民 追求美好事物 抒复杂情怀 贬谪的悲凉 人生观 人生的感慨 赏月的欣喜 热爱生活 旷达处世 漫步的悠闲 自我排遣的达观 九、课堂练习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1歇,消散。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竞,争着;跃,跳跃,这里指跳出水面。3念无与为乐者,遂至 3念,想,考虑;遂,于是、就;至,到。承天寺寻张怀民。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4但,只。耳,罢了十、拓展延伸方今仲秋风起,平原飘色,水鸟立于孤洲,苍葭变于河曲,寂然渊视,忧心辞矣。 选自江淹报袁淑明书 (备注:苍葭:芦苇 河曲:河湾处)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文中的画面,并体会景物描写中所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友情提示作者从秋光入笔,勾勒出一幅画图:时值八月,秋风飒爽,原野舒阔,水鸟集于河中的孤洲上,河湾处的芦苇已近枯黄。这画图很冲淡,既不悲凉,也不绚烂,仿佛没有注入任何感情色彩。其实不然,作者复杂而微妙的感情恰恰融会其间。当作者静静地凝视这一派秋光时,觉得“忧心辞矣”,什么烦恼都没有了,不正是这廖廓的景色给了人以慰藉吗?课堂小结本文描绘了作者与友人在承天寺夜游所见的月下美景,传达了他复杂微妙的心境达观自得中隐含着惆怅悲凉。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语文 > (统编)部编版 > 八年级上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公开课《短文二篇:记承天寺夜游》第2课时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副主任)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