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诫子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朗读课文,积累文言学习知识,理解文意2、 合作探究,把握文章情感主旨,体会情感3、 积累拓展,感悟中华传统文化,励志修身教学过程:一、 众话孔明同学们,你听说过诸葛亮吗?在你印象中,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导题)智者,忠臣之外,慈父的一面过渡:的确,诸葛亮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的往往是智者忠臣的形象,甚至让我们忽略了他也是一位父亲。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诫子书,感受他不为人知的慈父深情。二、 初读感知自由朗读,要求:读对字音,读出节奏指名朗读,即时肯定,必要纠正 “夫”(发语词,短暂停顿)依据:文言文,音和意是紧密相连的,读的准确流畅,读的停顿有致,文言文的意味才会流淌而出
2、结合注释,同桌互译,疏通文意依据:初学文言文,文下注释是理解文章大意的有力抓手,也是文言文学习最基本的方法。提出疑问,共析难句,过关检测这篇文章虽然短小,但不是很好翻译,同学们在疏通文意时有没有什么困难?【学生质疑,学生解决】点拨明确过关检测三、合作探究1、有资料记载,这是诸葛亮在临终前写给儿子的最后一封家书。这样一封家书,读来必然会令人很有感触,请同学们再一次读一读,说一说你最有感触的是哪一句?待会儿我们一起交流一下。【读完了吗?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形式进行交流,分享你的阅读体会】试想,如果是你收到的这一封书信,你最有感触、印象最深的是哪句话?从中又收获了什么?(小组讨论,代表发言,书记员记
3、录关键词)学生自由发言,同一句子也可以相互补充;发言到位,要多朗读,尽量读出理解来【参考】读 (句子),我明白了 (感受),这是诸葛亮在 诫子 (提炼关键词)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宁静,节俭修养品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淡泊,宁静立志,专一 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学习广才淫慢则险躁则 勤奋,上进,踏实,沉稳年与日与遂 时光易逝,我们要珍惜时间,否则追悔莫及【关键词】宁静,俭朴,淡泊,勤学,立志,勤奋,踏实,惜时依据:明人吕坤在问学篇中提到:“学必相讲而后明”。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学生对文本已经有了初步的感知,在此前提下,小组活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在交流中“越辩越明”,打开全
4、新的思维局面,也就是常说的“集思广益”。过渡:同学们的发言很精彩!读诫我们看到了一个千叮万嘱的老父亲:他年过半百,却因为操劳国事积劳成疾,在病中想起自己年仅8岁的儿子2、 试想:他会以怎样的心情写下这一封家书?又会以怎样的语气语调来传递这一句句叮咛和期待呢?试举例说明。参考:真诚、不舍、慈爱,语重心长,郑重严肃,柔情平和那么,这样语重心长、情真意切的文章,我们的语调应该急促一点,还是舒缓一点?朗读比较一下语重心长,自然也要读的情韵悠长一些,譬如说“也”,声调就应该舒缓延长一些 【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字里行间的浓浓父爱】过渡:这是一个用心良苦的老父亲,他的每一声劝诫都那么语重心长,事实上,有资料显
5、示,早在他给兄长的家书中就已流露出许多的慈父深情。【投影】史料记载: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亮出武功,与兄瑾书曰:“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3、读材料并思考:诸葛亮在担心什么?又为什么有这种担心? 儿子早慧,担忧难成大器嫌其早成年少而自恃,早成者未必有成诸葛亮明察秋毫,对儿子现状的深刻了解;为儿子高瞻远瞩,对儿子怀抱着殷切期望。诫既有慈父深情,又有人生智慧的引领。4、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他的一生极富传奇色彩:人生的前27年,他静卧隆中,躬耕苦读,不过一介布衣;人生的后27年,他扶摇直上,位极人臣,赢得青史留名。试问:诸葛亮一生命运的转折点是什么?又是什么真正改变了
6、他的命运?三顾茅庐【真才实学】卧龙之才过渡:这样一段独特的经历,让诸葛亮深刻的意识到才学对于安身立命的重要性,那么,在诫子书中,他又是怎样看待真才实学的?5、投影:结合文句说说,人要成才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彼此之间又有怎样的联系?才须学也,学须静也(静是学习的关键,也是成才的前提)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立志是成学的前提,而明确志向关键在于?) 勤学,笃志,广才 治学成才关键在“静”6、追问:“静”对成才至关重要,那么我们又如何理解“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这句话? 摒除杂念,包括贪念,会让人内心安宁专一,不再为物质享受分神,从而更好的去是实现内心的远大志向。总结:“静”是成学、成才的关键。它不
7、是不争、不动的死寂,更多是努力达到的一种内心安宁、纯净美好的人生境界。这样的一种心境,对于如今身处复杂环境、面对各种纷扰的我们而言,也有很重要的教育意义譬如著名书画家、教育家启功先生就特别喜欢这句话【投影】比较句式不同:双重否定,强调语气四、 体悟升华1、 都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诫子书寥寥86字,却让我们认识了一个循循善诱,颇重家教的诸葛亮,他教育儿子淡泊自守、宁静自处,其实这又何尝不是他一生的写照呢。【投影资料】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不慕名利,恬淡自守) 诸葛亮前出师表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心怀大志) 诸葛亮隆中对先主(刘备)泣曰:
8、“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子嗣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才智过人,宁静守志) 诸葛亮传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后出师表思考;从以上文字,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诸葛亮? 静 (不贪图富贵名利,心怀远大理想,愿意实现人生理想奋斗不息)依据:单元导读中提到,单元课文最令人感动的是其中的理想光辉和人格力量,因此,在教学中,除了体会慈父的拳拳爱子之心,我们更应该从诫这一封书信中,去体悟伟大人物的伟大情怀。2、 “父欲令子善”,所以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据传成年后的诸葛瞻,“工书画,强识念”,世人称爱“其才敏”,在魏军攻打蜀国时,面对诱降能毅然痛斥并坚决守城,这必然与诫的家教门风有
9、关【资料1】瞻工书画,强识念,蜀人追思亮,咸爱其才敏。每朝廷有一善政佳事,虽非瞻所建倡,百姓皆传相告曰:葛侯之所为也。是以美声溢誉【资料2】诸葛亮去世后,魏国邓艾出袭阴平,诸葛瞻率军抵抗,后退守绵竹。邓艾派人劝降,意欲封诸葛瞻为琅琊王,被诸葛瞻大骂,并斩除使者,并与儿子诸葛尚率军抵抗,战到最后一刻。过渡:诸葛亮崇高的理想光辉和人格魅力,不仅惠及诸葛家的子孙后代,哪怕是对于一千多年以后的我们,也无一不得到精神的濡养。3、假设你是诸葛瞻,今天再读诫子书,又会有怎样的感触?请以请以答先君书为题,以第一人称写一封回信,尽量多用文言字词。示例:夫先君之明德,发乎静,止于忠。追先帝圣德,三顾先君于草庐中,吐哺握发,是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念小子不才,敢烦先君于病榻前,谆谆教诲,诫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君自尽心竭力以报,诫子一书纸短而情深意长,儿必上下求索,夙兴夜寐,不负君命!寄语:“静能生慧,慧能生智”。学先哲之良言,愿我们每一位同学在往后的生活中,都能静得下心,成得了业,圆得了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