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词五首教案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初步把握欣赏诗歌的方法,培养整体感悟作品的能力。2.了解与诗歌有关的文学常识。教学重点: 1.理解诗歌的意境。 2.能品味重要诗句的深刻含义。教学难点:品味重要诗句的深刻含义。第一课时教学内容:饮酒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古往今来,官场上多少人为了仕途而争名夺利,为了升迁而不择手段,甚至扭曲人性,残害亲人,但是却有少数文人墨客鄙弃世俗,厌恶官场,辞官回乡,归隐田园,过着“世与我相违,复驾言兮求,人生行乐耳,何须富贵时”的恬淡生活。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生追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方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陶渊明的一首田园诗饮酒。二、出示目标 三、
2、作者简介四、诗歌朗诵有感情地自读诗歌,注意读准读音和节奏。五、诗文译读六、诗文品读1.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何“而无车马喧”呢?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历来被称为妙手偶得的佳句,试说说其妙处。3.能否把“悠然见南山”一句中的“见”改为“望”?为什么呢?4.“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两句有何深刻意义?跟前两句的人物描写有何关系? 七、课堂总结这首诗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哲理,表达了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找到乐趣;从大自然中悟出人生的真正的意义,获得恬静的心境。教学内容:春望教学过程:一、出示目标 二、作者简介三、诗歌朗诵有感情地自读诗歌,注意读准读音和节奏。四、诗
3、文译读五、诗文品读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赏析。2.赏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3.“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赏析。六、课堂总结 这首诗全篇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练,言简意赅,充分体现了“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且这首诗结构紧凑,围绕“望”字展开,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结合。诗人由登高远望到焦点式的透视,由远及近,感情由弱到强,就在这感情和景色的交叉转换中含蓄地传达出诗人的忧国、伤时、思家之情。 教学内容:雁门太守行教学过程:一、出示目标 二、作者简介三、诗歌朗诵有感情地自读诗歌,注意读准读音和节奏。四、 诗文译读 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墙;我军严待以来,阳光
4、照耀铠甲,一片金光闪烁。秋色里,响亮军号震天动地;黑夜间战士鲜血凝成暗紫。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只为报答君王恩遇,手携宝剑,视死如归。 五、诗文品读1.本诗前三联,描绘出怎么样的画面?2.“角声满天秋色里,塞土燕脂凝夜紫”这两句诗是从什么角度来描写战争的?3.“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六、课堂总结 运用典故,点明主旨,以抒写官军全体将士心愿的方式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政治立场,即誓死报效朝廷的决心和爱国情感。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赤壁教学过程:一、出示目标 二、作者简介三、诗歌朗诵有感情地自读诗歌,注意读准读音和节奏。四、诗文译读
5、五、诗文品读1.赏析“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2.为什么要从不起眼的“折戟”写起?3.体会“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两句议论的妙处。六、诗歌总结 诗人即物感兴,托物咏史,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时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教学内容:渔家傲教学过程: 导入:在每一个朝代,都有爱国的将士戍守边关的动人事迹,都有仁人志士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请大家回顾曾经学过的有关诗歌背诵其中描写边塞风光和将士心情的诗。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一个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词渔家傲。一、出示目标 二、作者简介三、诗歌朗诵有感情地自读诗歌,注意读准读音和节奏。
6、四、诗文译读五、诗文品读1.渔家傲上下阕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赏析“天接云涛连晚雾,星河欲转千帆舞”。3.赏析“接”“连”两个动词的妙处。4.赏析“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5.从“归帝所”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心理?分析其原因。6.“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诗人“嗟”的内容是什么?7.“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这反映出诗人什么样的思想?六、课堂总结 由于词人感到现实生活有“路长”“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等苦恼,尽管她有才华,有理想,但在现实中根本找不到出路而无法实现。词人梦想到“三山”去,从侧面反映出充斥着 的社会现实,表明了她对南宋战乱、杀戮、欺诈、孤独的黑暗现实的不满,以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七、 课后作业完成学案。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