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十五从军征,1.了解文学常识,掌握诗歌内容。 2.能够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感受战争给人民生活带来的苦难。,学习目标,“乐府”,汉武帝时,设有采集各地歌谣和整理、制订乐谱的机构,叫“乐府”。后来,人们就把这一机构收集并制谱的诗歌,称为乐府诗,简称乐府。乐府诗多收录在宋人郭茂倩汇编的乐府诗集中。,相关介绍,最大的特点是: 叙事性强,语言朴素自然。 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诗合称“南北双璧”。 后人拟乐府写的诗歌虽不入乐,也称乐府或拟乐府。,中国古代各朝兵役制度,战国时期,已经建立常备兵制度。 秦统一后,出现了全国规模的征兵制。 汉承秦制,适龄男子每人一生要服两次兵役。 三国时期出现了“世兵制”,父子世代为
2、兵。,北朝出现了“府兵制”。 宋朝的主要兵制“募兵制”。 元朝在取得全国政权前,实行部落兵制。 明朝实行“卫所制”。 清朝实行“旗兵制”,类似部落制。,朗读诗歌, 注意节奏, 读准字音, 读出感情。,整体感知,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zhng,zh,li,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gng,y,chng,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的内容。,十五岁就应征去参军,八十岁才退伍回到故乡家中。半路上碰到一个故乡的村民,问:“我家里面还有什么人?”“
3、你家那个地方现在已是松树柏树林中的一片坟墓。”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梁上飞来飞去。,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菜环绕着井台。捋些野谷舂米来做饭,摘下葵叶煮汤算是菜。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应该送给谁一起分享。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衣服上。,细读感悟,诗中哪一句极言从军之久?为什么?,“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八十”与“十五”相对照,突出其“从军征”时间之久;“始得归”与“从军征”相呼应,则表明他中途一直未能回来。,残酷的兵役制度。 在汉朝,男子23岁起正式服兵役,直到56岁。如遇战争,还要做好随时从军的准备,兵役时间可能会更长。,主人公年迈力衰归来,看到的
4、家乡是什么样子?,远望:,近看,松柏冢累累,狗窦兔入 梁上雉飞 中庭旅谷 井上旅葵,那到底是怎样的凄凉景象呢?请发挥你的想象说一说。,我65年思念的家啊,竟成了 我65年苦苦期盼的家啊,竟成了 65年的思念,65年的期盼,就这样化作了满目苍凉。,在这样的一个家中,80岁的老人是怎么生活的呢?,他的苦,不仅是生活上的艰苦,更是失去亲人,无依无靠的心里的痛苦。,“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面对这一切,老人的心情如何?,“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动作描写:进一步抒发老兵心中的悲哀。突出老兵“出门东向看”与“泪落沾我衣”这一细节,将举目无亲、孤身一人的老兵形象刻画得栩栩
5、如生,将其悲痛欲绝的茫然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他为什么而泣呢?请同学们发挥想象提笔写下来,一段话即可。,当老兵思念自己朝思暮想的亲人时,他只能 当老兵思念那些在战场上出生入死的战友时,他还是,这是一首暴露封建社会兵役制度的乐府民歌,诗中描绘了一位少年从军数十年后返回故里时,看到家破人亡的情景。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带来的苦难。,课堂小结,板书设计,十五从军征,从军之久:,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回乡所见,行动:,远望 近看,作饭、作羹,兵役给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回乡心情:,泪落沾我衣,反对战争,渴望和平是从古至今咱们每一个老百姓的心愿。但是即便在今天,在这个看似和平的世界上,仍有很多的国家和地区的人们在从事着战争,你想对他们说什么?,随堂练习,这是一首叙事诗,试发挥想象,扩充细节,将这首诗改写成一篇记叙文。,课外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