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事故应急技术事故应急技术第一章第一章 绪论绪论 第一节第一节 事故应急的背景事故应急的背景 n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化学工业、石油化学工业的迅猛发展,大量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的物质相继问世。它们作为工业生产的产品或原料在被生产、加工处理、储存运输过程中一旦发生事故,其后果往往非常严重。n近几十年来发生了许多震惊世界的重大火灾、爆炸、有毒有害物质泄漏事故。n例如,1974年英国发生的弗里克斯保罗环氧乙烷蒸气云爆炸事故,使28人丧生,89人受伤,2450幢房屋损坏,直接经济损失达700万美元;n1984 年印度发生的博帕尔农药厂甲基异氰酸酯泄漏事故,使2000人死亡,2万人受伤;n2005年发
2、生在我国吉林石化公司的苯胺爆炸事故影响到两个省,并波及到俄罗斯,造成了恶劣的国内和国际影响。1984年12月3日,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设在印度博帕尔市的农药厂甲基异氰酸酯(MIC)剧毒气体外泄,几天内使2500人死亡,20万人受害,其中5万人双目失明,67万人受到残余毒气的影响。世界上最大的一次化工毒气泄漏事故世界上最大的一次化工毒气泄漏事故 n1984年12月3日凌晨0点56分,印度的中央联邦首府博帕尔的美国联合碳化公司农药厂发生毒气泄露事故。n45吨剧毒的甲基异氰酸酯(MIC)及其反应物在2h内冲向天空,顺着7.4kmh的西北风向东南方向飘荡,霎时间毒气弥漫,覆盖了相当部分市区(约64.7k
3、m2)。n高温且密度大于空气的MIC蒸气,在当时17的大气中,迅速凝聚成毒雾,贴近地面层漂移,许多人在睡梦中就离开了人世。而更多的人被毒气熏呛后惊醒,涌上街头,人们被这骤然降临的灾难弄得晕头转向,不知所措。事故描述事故描述事故后果事故后果n博帕尔市顿时变成了一座恐怖之城。一座座房屋完好无损,满街遍野到处是人、畜和飞鸟的尸体,惨不忍睹。n在短短的几天内死亡2500余人,有20多万人受伤需要治疗。一星期后,每天仍有5人死于这场灾难。半年后的1985年5月还有10人因事故受伤而死亡,据统计本次事故共死亡3500多人。受害者需要治疗,孕妇流产、胎儿畸形、肺功能受损者不计其数。这次事故经济损失高达近百亿
4、元,震惊整个世界。甲基异氰酸酯的物理化学性质甲基异氰酸酯的物理化学性质 n甲基异氰酸酯methyl isocyanaten无色、易挥发、易燃烧的液体;相对分子质量为57;沸点为39.1摄氏度;蒸气密度比空气重1倍;nMIC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吸入低浓度本品蒸气或雾对呼吸道有刺激性;高浓度吸入可因支气管和喉的炎症、痉挛,严重的肺水肿而致死。蒸气对眼有强烈的刺激性,引起流泪、角膜上皮水肿、角膜云翳。液态对皮肤有强烈的刺激性。口服刺激胃肠道。它是一种活动性极强的它是一种活动性极强的剧毒液态气体,在剧毒液态气体,在2121时气化,连毒物学专业工作者也不愿意在实验时气化,连毒物学专业工作者也不愿意在实验
5、室里研究它。室里研究它。n接触MIC的容器需要用304号不锈钢和衬玻璃材料制成,输送管道需用不锈钢或衬聚四氯乙烯材料制成,容器体积要大,盛装MIC的量只容许占容积的一半,大量贮存时应使温度保持在0。事故原因分析事故原因分析 n技术、设备、人员素质、安全管理等6767条事故发生原因。n直接原因直接原因n1、MIC贮罐进入大量的水。n2、当用氮气将MIC从610号贮罐传送至反应罐时没有成功。部门负责人命令工人对管道进行清洗。按安全操作规程要求,应把清洗的管道和系统隔开,在阀门附近插上盲板,但实际作业时并没有盲板实际作业时并没有盲板。n3、水进入贮罐后与MIC反应可产生二氧化碳和热量。反应到后来愈来
6、愈烈,导致罐内压力直线上升,温度集聚增高,造成泄漏事故发生。据推测事故当时罐内压力至少达到1.0MPa,温度至少达到200度。n其它原因其它原因 1、厂址选择不当。2、当局和工厂对MIC的毒害作用缺乏认识,发生重大的泄漏事故后,根本没有应急救援和硫散计划。3、工厂的防护检测设施差,仅有一套安全装置,由于管理不善,而未处于应急状态之中,事故发生后不能启动。4、管理混乱。5、技术人员素质差。6、对MIC急性中毒的抢救无知。事故发生过程事故发生过程燃烧塔能力不足还关闭燃烧塔能力不足还关闭大量泄漏储罐剧烈反应储罐剧烈反应冷却系统关闭冷却系统关闭防爆膜破裂防爆膜破裂安全阀打开安全阀打开洗涤器能力不足洗涤
7、器能力不足世界工业史上绝无仅有的世界工业史上绝无仅有的大惨案大惨案工厂周围是居住区工厂周围是居住区印度对博帕尔毒气事故的调查结果印度对博帕尔毒气事故的调查结果认为联碳公司在预防有害气体泄漏的措施上存在严重问题:1984年12月2日,为进行维修而关闭了设在排气管出口处的火炬装置;排气洗涤器和通水管没有及时投入运行;缺乏预防事故的计划,对应付紧急事态毫无训练;未向居民发出警报;警报与操作采用手动方式,而不是通过计算机进行控制;安全装置的能力与紧急状态所预计的气体流量不相适应,在设计上存在着缺点和矛盾;冷冻系统呈闭止状态,不能满足低温储存条件,使MIC汽化后不能液化;对储罐内储存的具有潜在危险物质的
8、相关特性不十分了解,而且所得到的信息不可靠;未装备在任何场合都能正确工作的气体泄漏早期预防系统等。na.12月2日23时30分,1名工人发现异氰酸甲酯开始泄漏,1名工头认为是水漏,过了几分钟才决定处理它,几小时后储罐内发生强烈反应。nb.事故前几个月,由于工厂电源紧张,关闭了设计用来冷却异氰酸甲酯以防止化学反应的冷却装置,其中冷却剂氟里昂被抽出,用到工厂其他地方。规章规定:“为保持储罐正常循环,冷却装置不断处于运转状态。”nc.事故前2小时,一位受过训练,但不了解工厂操作规程的工人,奉一新工头命令,冲洗一根和储罐连接,但没有完全和罐内隔离的管道,这是规章所禁止的。nd.3台主要安全装置(喷水装
9、置、点火装置、洗涤塔),其中1台在几天前失灵,另2台已几周没有维修。纽约时报社的调查结果纽约时报社的调查结果 违反操作规程违反操作规程 e.异氰酸甲酯工段值班工头说,工厂中的仪器是靠不住的,由于这一原因,他疏忽了开始的警告。在3只储罐中,其中有一只在l小时内压力上升了5倍。f.博帕尔工厂没有先进的计算机系统来监测储罐,并迅速警告泄漏发生。厂里主要依赖于工人的眼睛是否流泪来觉察是否泄漏。另外,这个几乎没有自动化设备的工厂,1983年仅异氰酸甲酯车间就缩减了12名操作工,只剩下6人。G.没有火灾警告装置。事故发生那天晚上的警报,类似平时训练时的警笛声,这类噪声每周有20次。纽约时报社的调查结果纽约
10、时报社的调查结果 违反操作规程违反操作规程事故教训事故教训n(1)对于产生化学危险物品的工厂,在建厂前选址时应作危险性评价。根据危险程度留有足够防护带。建厂后,不得临近厂区建居民区。n(2)对于生产、加工有毒化学品的装置,应装配传感器、自动化仪表和计算机控制等设施,提高装置的安全水平。n(3)对剧毒化学品的贮存量应以维持正常运转为限,博帕尔农药厂每日使用MIC的量为5t,但该厂却贮存了55t,这样大的贮存量没有必要。n(4)健全安全管理规程,并严格执行,提高操作人员技术素质。n(5)强化安全教育和健康教育,提高职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普及事故中的自救、互救知识。坚持持证上岗,不获得安全作业证者不得
11、上岗。n(6)对生产和加工剧毒化学品的装置应有独立的安全处理系统,一旦发生泄漏事故,即时启动处理系统,将毒物全部吸收和破坏掉。n(7)对小事故作详细分析处理,做到“三不放过”。n(8)凡生产和加工剧毒化学品的工厂都应制定化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公开并应定期进行事故演习。事故教训事故教训几点启示几点启示 n世界各地接二连三地发生工业灾祸,引出许多值得深思的问题。最值得关切的就是发达国家的工业安全标准往往高于发展中国家,而某些跨国公司就是利用这个不同的标准,用设计简陋、质量低劣的设备,以帮助第三世界国家发展经济为名,在这些国家开设工厂。发生事故的“联合碳化杀虫剂工厂”就是美国“联合碳化物总公司”在印
12、度的分厂。事故发生后,厂方及公司受到最猛烈的舆论攻击。n印度博帕尔“联合碳化杀虫剂”厂对生产工序中的安全防范疏于管理,未制订相应的应急救援预案,未开展厂区和相关社区的防灾教育,来配备专门的急救医疗人员和准备相关的救治资料也是此次事故的一大教训。n这起事故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就是发展生产、发展经济绝对不能以降低发展生产、发展经济绝对不能以降低安全标准为代价。安全标准为代价。同时,在高度工业化的城市中,加强公众的安全防护意识也是十分迫切的。n2003年12月23日22时04分,由四川石油管理局川东钻探公司承钻的位于开县境内的罗家井,在起钻过程中发生天然气井喷失控,从井内喷出的大量含有高浓度硫化氢的天然
13、气四处弥漫、扩散,导致243人因硫化氢中毒死亡、2142人因硫化氢中毒住院治疗、65000人被紧急疏散安置、直接经济损失已达6432.31万元的严重后果。2003.12.232003.12.23我国重庆井喷我国重庆井喷2003.12.23我国重庆井喷我国重庆井喷n井喷现象在石油天然气开采过程中十分常见,其本身并不是事故,只是一种灾害现象。但中石油川东北气矿特大井喷事故造成的巨大伤亡,在国内乃至世界气井井喷史上也是罕见的。n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最主要的一条原因就是对气层内天然气的硫化氢含量认识不足,对硫化氢一旦在特殊气候条件下的扩散规律认识不清,没有事前对有毒气体的泄漏、扩散以致造成的伤害进行
14、科学、详细的评估。硫化氢硫化氢n硫化氢:无色气体,臭蛋味,熔点-82.9摄氏度,沸点-61.8摄氏度,易溶于水,易溶于甲醇类、石油溶剂和原油中,燃点292摄氏度。n硫化氢经粘膜吸收快,皮肤吸收甚慢。人吸入70至150毫克米硫化氢1至2小时出现呼吸道及眼刺激症状,2至5分钟后嗅觉疲劳闻不到臭味。吸入760毫克立方米吸入1000毫克立方米数秒钟后很快出现急性中毒,呼吸加快后呼吸麻痹而死亡。n硫化氢对粘膜的局部刺激作用系由接触湿润粘膜后分解形成的硫化纳以及本身的酸性所引起。对机体的全身作用为阻断细胞内呼吸导致全身性缺氧。由于中枢神经对缺氧最敏感,因而首先受到损害。开县井喷事故抢险备忘录开县井喷事故抢
15、险备忘录n 23日22时左右,“井喷”发生。23日22时30分,开始疏散井场外围人员及周边群众。同时向开县高桥镇汇报了险情,并要求紧急疏散距井场3至5公里半径范围内的群众。23日24时,井队人员全部撤离井场。川东钻探公司召开紧急会议,由公司经理组织研究抢险方案,同时向四川石油管理局、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开县政府、重庆市政府报告罗家16号井井喷险情。24日零时至10时30分,川东钻探公司抢险人员连夜赶赴井喷现场抢险,同时派出职工30余人次,昼夜搜救井场周围未听劝阻、没有及时撤离的群众及中毒人员。24日15时,由于采取了封堵措施,“井喷”已得到初步控制开县井喷事故抢险备忘录开县井喷事故抢险备忘
16、录n24日,副市长吴家农当即率10多个市级有关部门和救灾物资赶赴现场组织施救工作25日,市委书记黄镇东、市长王鸿举赶赴现场25日18时40分,发现的死亡人数已达191人25日19时10分左右,国家安全生产监督局组成的调查组抵达开县25日晚,以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华建敏为组长的工作组抵达现场25日晚,事发地方圆5公里内的4.1万多名群众被疏散到安全地带26日上午7时,事故现场清场,实施压井抢救。10791079控制控制室室10801080列车列车火灾通报火灾通报行动指示行动指示大邱地铁惨案大邱地铁惨案 20032003年年2 2月月1818日日10791079人为人为纵火纵火事故原因n大邱市地
17、铁的火灾虽然是有人故意纵火而造成的,但是出现如此大的伤亡却是人们所没有预料到的。目前韩国地铁大致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n首先是设备方面的隐患,车站和车厢内安全装置不足。首先是设备方面的隐患,车站和车厢内安全装置不足。n 韩国的地铁车站内虽然安装了火灾自动报警设备、自动淋水灭火装置、除烟设备和紧急照明灯,但是这些安全装置在对付严重火灾时仍明显不足,尤其是自动淋水灭火装置。由于车厢上方是高压线,为了防止触电,车厢内均没有安装这种装置。因此,此次大邱市地铁发生大火时,不可能尽早扑救。车站断电后,四周一片漆黑,紧急照明灯和出口引导灯均没有闪亮。n此外,车站内的通风设备容量不大,只能保障平时的空气流通,难
18、以排除大量的浓烟。车厢内的座椅、地板等虽然采用耐燃材料,一旦燃烧起来仍会散发出大量有毒成份。韩国媒介报道说,火灾的死亡者中有许多是在跑出车厢后找不到出口而被含有有毒成份的浓烟窒息而死的。nn其次是法律还不健全。其次是法律还不健全。n韩国现行的消防法只注重固定的建筑和设备,而飞机、船舶、火车等移动的大众交通工具在消防法中是个死角。韩国媒体报道说,大邱市地铁1997年开通时采用的有关防火安全的标准,还是上个世纪70年代韩国首次开通地铁时的标准,已经不适合当前的情况。nn第三是安全教育流于形式。第三是安全教育流于形式。n韩国每年都进行“民防训练”,学习在紧急情况下逃生和保障安全的知识。韩国媒体和专家
19、指出,这些民防训练“大多流于形式”。人们在慌乱时全然不知使用现有的灭火器材进行灭火。nn 除了上述原因外,平时的麻痹大意,安全意识不强,安全保卫人员不足以及通信联络不完备等等,也是造成此次地铁火灾大批人员伤亡的一些因素。nn韩国地铁的设备与世界各国基本相同,大邱市地韩国地铁的设备与世界各国基本相同,大邱市地铁火灾惨剧也给其他国家的地铁安全敲响了警钟。铁火灾惨剧也给其他国家的地铁安全敲响了警钟。珠海特大火灾和厂房倒塌事故珠海特大火灾和厂房倒塌事故1994年6月16日棉仓安装作业拉动电线短路棉堆起火工人不会用灭火器调本市4台消防车厂区无消防栓3公里外取水调邻近城市28台消防车11小时后大火扑灭清理
20、阴燃棉包现场4百多名工人厂房倒塌死亡93人爆破剩余厂房火蔓延氧气瓶爆炸调本市4个中队24台消防车1999年烟台“1124”海难因天气恶劣、救援力量有限等原因,长达7个小时都没有救援成功,导致“大舜号”沉没,死亡282人。n反之,随后不久的12月12日,在法国海域,一艘马耳他籍油轮断为两截,在风力10级环境下,船上20多名员工在很短时间全部被救走。如果“1124”海难救援更得力,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完全可以降到最低限度。烟台烟台“1124”海难海难 事故原因事故原因n事后的调查,不是天灾,而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人祸不是天灾,而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人祸。n在风浪肆虐的24日,“大舜号”竟然鬼使神差般地出航了
21、,一切的救援也无济于事,眼看着它沉没在离海岸线只有一公里,却给了它整整7个小时挣命时间的大海中。n调查认定,“11.24”特大海难事故是一起在恶劣的气象和海况条件是一起在恶劣的气象和海况条件下,由于决策和指挥失误,船舶操纵和操作不当,船载车辆超载、系下,由于决策和指挥失误,船舶操纵和操作不当,船载车辆超载、系固不良而导致的重大责任事故。固不良而导致的重大责任事故。虽然主要责任推给了已与船体共同沉没的船长,但从处理结果可以看出,如果省交通厅、省航运集团、烟台海事局、烟大公司某些责任人尽到责任的话,这场世纪灾难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正是由于那场海难,引起了国家对海上救助工作的高度重视,催生了北海、东海
22、、南海三个救助局。也正是由于他们卓有成效的工作,中国再没有发生类似的特大海难,而且创造了一系列海上救助的奇迹。西安煤气公司液化石油气泄漏西安煤气公司液化石油气泄漏 n1998年3月5日,西安煤气公司液化石油气管理所400立方米、储存170吨液化气的球罐根部发生泄漏,仅采用80条棉被紧急堵漏,由于缺乏相应的堵漏工具,未能在第一时间内控制事故,导致事故进一步扩大,先后发生四次爆炸,疏散了方圆3公里范围内的人员,5公里范围内实行交通管制。事故造成7名消防战士和5名液化气站工作人员牺牲,伤32人。事故案例事故案例n2000年10月 24日凌晨,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发生一起氰化钠罐车坠落20米深山谷的恶性
23、事件,10.7吨剧毒品氰化钠(5毫克可致人死亡)泄入河水,事故当天,水中的氰化钠超标310倍。由于部门职责不清,预警机制不健全,应急信息通报不及时,下游群众毫不知情,造成98人无辜中毒。事故案例事故案例n1999年12月1日,某长江大桥上发生26吨环氧乙烷泄漏事故。n因为没有应急预案,没有统一应急指挥机构,临时组织消防队伍实施救援。n消防官兵在没有专业堵漏装备和技术以及缺少化学事故应急救援专业训练的情况下,14名消防战士先后中毒,仍无法控制事故,导致长江大桥被迫封锁。n最后经多方请示、反复协调,决定调用防化部队实施增援,耽误了最佳救援时机。北京西三旗天然气泄漏千人急疏散北京西三旗天然气泄漏千人
24、急疏散 陕西渭南液化气泄漏陕西渭南液化气泄漏3000人紧急撤离人紧急撤离 湖南株洲氨气泄漏数千人紧急疏散,湖南株洲氨气泄漏数千人紧急疏散,1616抢险人员中毒住院抢险人员中毒住院 2004年2月15日,吉林省吉林市中百商厦发生特大火灾事故,因没有消防车通道,缺乏水源,人员缺少基本的应急自救能力,造成53人死亡,68人受伤,导致了事故后果扩大。n密云灯会n37人死亡n上述这些事故的共同特点是,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污染非常严重,其影响范围往往超出事发工厂区域,威胁到公众安全,甚至威胁邻国居民安全。因此,重大事故预防和控制问题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n同时,分析众多事故不难发现,许多事
25、故伤亡后果严重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与未形成健全的应急体系、应急功能和应急预案的编制不够完善有直接关系。比如没有制定应急预案,未进行风险评估,未进行应急知识培训和教育,事故发生后又表现出应急救援力量分散、应急管理薄弱、反应迟缓、应急装备数量不足和落后导致救援能力差等等。我国应急工作状况我国应急工作状况n近年来,各类事故时有发生,特别是矿山、危险化学品单位近年来重特大事故不断,事故后果相当严重。据统计,我国每年平均发生各类事故100万起,死亡人数达10余万人,其中10人以上死亡人数事故达100多起。n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的体系框架,所有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的体系框架,所有
26、的省市自治区包括的省市自治区包括140多个市都建立了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多个市都建立了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的机构和必要队伍,同时现在有十支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的机构和必要队伍,同时现在有十支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从事应急救援专业人员达到从事应急救援专业人员达到34万人。万人。n多年来,我国已在消防、地震、洪水、核事故、森林火灾、海上搜救、矿山和化工等领域,逐步建立了应急指挥机构和应急救援队伍n据统计全国约有12万消防官兵、2600个消防中队,特勤消防共47个大队和279个中队。n针对核事故建立了三级管理体系针对核事故建立了三级管理体系:国家核事故应急协调委员会、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省核事故应急委员会、核
27、电厂营运单位应急指挥部,军队参与。n针对森林火灾针对森林火灾:按国家、省、市、县分层次组建国家林业局防火办省、市、县设森林防火指挥部(林业局)武警森林部队(近20000人,7个总队)省、市森林消防队伍。n海上搜救海上搜救:中国海上搜救中心(交通部海事局)沿海十一省级搜救中心,下设搜救分中心专业救援力量:北海、东海、南海三大救助局。n矿山事故:矿山事故:国家矿山救援指挥中心拟在全国建立13个区域矿山救援基地(3个非煤救援基地在建)、援救大队71个、救援中队425个、救援小队1435个,救援人员14328人。n n化学事故:化学事故:依托于化工企业职防院的八个区域抢救中心(吉林、沈阳、大连、济南、
28、青岛、上海、株洲、天津等城市),约150多人。n n铁路事故:铁路事故:救援人员约4千多人,救援列车170余列,轨道起重机约200台。n民航:民航:公安警察2500多人,空中警察和消防人员各约2000人,医务人员1400多人,机场专用消防车120多辆,机场辅助消防车60多辆。n国家中毒控制中心:国家中毒控制中心:该中心依托于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面向全国提供有关中毒抢救服务。中毒控制中心承担中毒信息服务、公共卫生事件现场救援、毒物鉴定与检测;化学品安全卫生管理及毒物控制策略研究;职业病(中毒)信息收集、汇总和分析;为政府决策提供支持;促进我国中毒控制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构筑全国中毒控制网络等任务。
29、n n企业专职消防队:企业专职消防队:根据我国消防法和企业事业单位专职消防队组织条例规定,火灾危险性较大的单位应设企业专职消防队。我国大多数大中型化工企业拥有自己的专职消防队,尤其是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洋三大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拥有数量较多的具有专业化学事故应急技能、装备精良的专职队伍,在化学事故应急救援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目前,全国企事业单位专职消防队约11万人,主要负责企事业单位的消防保卫工作,受当地公安消防部门的业务指导和调度指挥。国外应急工作状况n在工业发达国家,应急救援工作已经成为整个国家危机处理的一个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n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都已经建立了运行良好的应急救援
30、管理体制,包括应急救援法规、管理机构、指挥系统、应急队伍、资源保障和公民知情权等,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应急救援系统,并且逐渐向建立标准应急管理系统方向发展,使整个应急管理工作更加科学、规范和高效。我国应急方面存在的差距和不足我国应急方面存在的差距和不足n2006年1月8日国务院发布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为我国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奠定了基础。n目前,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已编制了国家专项预案和部门预案;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省级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均已编制完成;各地还结合实际编制了专项应急预案和保障预案;许多市(地)、县(市)以及企事业单位也制定了应急预案。至此,全国应急预案框架体系初步形成。n
31、但无论是与自然灾害频发的基本国情所决定的防灾减灾要求比较,还是与世界许多发达国家对照,中国防灾减灾工作能力还不强,工作中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中国防灾减灾的总体水平,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应急能力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我国应急方面存在的差距和不足:n(1)应急救援力量分散,应急指挥职能交叉;n(2)应急管理薄弱,应急反应迟缓;n(3)应急装备数量不足、技术落后,救援能力差;n(4)应急法制基础不健全;n(5)应急预案操作性差,应急难以有序进行;n(6)公众公共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不强。n国务院于2006年7月22日至23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指出,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加强
32、应急管理工作,就是要提高国家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预防和减少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失,保障国家安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n 加强全国应急体系建设和应急管理工作,必须做好健全组织体系、运行机制、保障制度等工作。n第一,健全体制,明确责任。第一,健全体制,明确责任。n各地区各部门要在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各级政府要把加强应急管理摆上重要位置,把人力、财力、物力等公共资源更多地用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n第二,居
33、安思危,预防为主。第二,居安思危,预防为主。n要健全公共安全管理机制,健全监测、预测、预报、预警和快速反应系统,加强专业救灾抢险队伍建设,健全救灾物资储备制度,搞好培训和预案演练,全面提高国家和全社会的抗风险能力。不断完善各级各类应急预案,并认真抓好落实。n 第三,强化法治,依靠科技。第三,强化法治,依靠科技。n要加快应急管理的法制建设,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应急管理法制体系,把应急管理工作纳入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轨道。高度重视运用科技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加强应急管理科学研究,提高应急装备和技术水平,加快应急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形成国家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的科技支撑体系。n第四,协同应对,快速
34、反应。第四,协同应对,快速反应。n各地区各部门要树立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不仅要加强本地区本部门的应急管理,落实好自己负责的专项预案,还要按照总体应急预案的要求,做好纵向和横向的协同配合工作。健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组织体系,明确各方面职责,确保一旦有事,能够有效组织,快速反应,高效运转,临事不乱。n 第五,加强基层,全民参与。第五,加强基层,全民参与。n要特别重视城乡基层和各项基础工作,做好社区、农村、学校、医院、企事业等基层单位应急管理工作,提高基层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置能力。广泛宣传和普及公共安全知识、应急管理知识、灾害知识、防灾救灾和自救知识,提高群众参与应急管理能力和自救能力。n我国在事
35、故应急方面才刚刚起步,在应急我国在事故应急方面才刚刚起步,在应急体制、应急体系、协调机制、公众应急意体制、应急体系、协调机制、公众应急意识、信息共享、监督管理以及应急救护等识、信息共享、监督管理以及应急救护等方面,都还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去做。方面,都还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去做。第二节第二节 事故应急的基本概念事故应急的基本概念 什么是事故?什么是事故?n事故事故是人(个人或集体)在实现某种意图而进行的活动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违反人的意志的、迫使活动暂时或永久停止的事件。n事故是突然发生的、出乎人们意料的意外事件。n事故瞬间释放出大量能量,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物体(机械、设备等)破坏和环境污染。n事故的
36、后果是违背人的意志的。什么是事故?n事故事故是人(个人或集体)在实现某种意图而进行的活动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违反人的意志的、迫使活动暂时或永久停止的事件。(伯克霍夫)n事故是突然发生的、出乎人们意料的意外事件。n事故瞬间释放出大量能量,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物体(机械、设备等)破坏和环境污染。n事故的后果是违背人的意志的。n事故和事故后果(Consequence)是互为因果的两件事情:由于事故的发生产生了某种事故后果。n安全工程中定义:事故是在人们生产、生活活动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违反人们意志的、迫使活动暂时或永久停止,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污染的意外事件。事故的主要特性是什么?n事故的发
37、生具有随机性质,即事故的发生事故的发生具有随机性质,即事故的发生具有不确定性。具有不确定性。n在一起事故发生之前,我们无法准确地预测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什么人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故。n这使得事故预防成为非常困难的事情。这使得事故预防成为非常困难的事情。事故后果的主要特性是什么?n海因里希法则:1:29:300n根据事故统计,同一个人发生的330起同种事故中,300起没有造成伤害,29起造成了轻微伤害,1起造成了严重伤害。n事故发生后,严重伤害只是极少数,大量的情况不会造成伤害。n事故后果也具有随机性。事故致因理论n1、早期工业安全理论n1919英国的格林伍德和伍兹对许多工厂里伤亡事故多数据中的事故
38、发生次数按不同的分布进行了统计检验。结果发现,工人中的某些人较其它人更容易发生事故。n1939年法默(Famer)等人提出了事故频发倾向(Accident prone)概念。少数工人具有事故频发倾向,使事故频发倾向者,他们的存在是工业事故发生的原因。如果企业中减少了事故频发倾向者,就可以减少工业事故。因此,人员选择就成了预防事故的重要措施。通过严格的生理、心理检验,从众多的求职人员中选择身体、智力、性格特征及动作特征等方面优秀的人才就业,而把企业中的所谓事故频发倾向者解雇。1、早期工业安全理论n1931年美国的海因里希(W.H.Heinrich)根据当时的工业安全实践总结出工业安全理论。n认为
39、:n(1)工业生产过程中人员伤亡的发生,往往是处于一系列因果连锁之末端的事故的结果;而事故常常起因于人的不安全行为或(和)机械、物质(统称物)的不安全状态。n(2)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大多数工业事故的原因。n(3)1:29:300,人员在受到伤害之前,已经数百次面临来自物的方面的危险。n海因里希十条。海因里希因果连锁论海因里希因果连锁论n把工业伤害事故的发生、发展过程描述为具有一定因果关系的事件的连锁,即(1)人员伤亡的发生是事故的结果;(2)事故的发生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3)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是由人的缺点造成的;(4)人的缺点是由于不良环境诱发的,或者是由先天的遗
40、传因素造成的。n事故因果连锁过程包括五个因素:n遗传及社会环境遗传及社会环境 人的缺点人的缺点 人的不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 事故事故 伤害伤害2、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安全理论、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安全理论n科学技术飞跃发展巨大进步和更多危险。n工业飞速发展,广大群众就业,安全观念的改变。质疑事故频发倾向理论。n一些研究表明,认为大多数工业事故是由事故频发倾向者引起的观念是错误的,有些人较另一些人容易发生事故,是与他们从事的作业有较高的危险性有关。n越来越多的人认为,不能把事故的责任简单地说成是工人的不注意,应该注重机械的、物质的危险性质在事故致因中的重要地位。2、二次
41、世界大战后的安全理论、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安全理论n事故发生认识领域的一大飞跃能量意外释放论。能量意外释放论。n1961年和1966年,吉布森(Gibson)和哈登(Haddon)提出:n事故是一种不正常的,或不希望的能量释放,各种形式的能量构成伤害的直接原因。于是,应该通过控制能量,或控制作为能量达及人体媒介的能量载体来预防伤害事故。n根据此理论,可以利用各种屏蔽来防止意外的能量转移。n战后,意识到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背后原因是管理上的缺陷。博德的事故因果连锁论博德的事故因果连锁论n博德(Frank Bird)在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的基础上,提出了反映现代安全观点的事故因果连锁。n管
42、理失误 个人原因(工作条件)不安全行为(不安全状态)事故 伤亡。n(1)控制不足管理n(2)基本原因起源论n(3)直接原因征兆n(4)事故接触n(5)伤损坏损失。n本世纪五十年代以后,设备、工艺、产品日趋复杂。n系统安全是人们为解决复杂系统的安全性问题而开发、研究出来的安全理论、原则、方法体系。n所谓系统安全所谓系统安全,是在系统寿命期间内应用系统安全工程和管理方法,辨识系统中的危险源,并采取控制措施使其危险性最小,从而使系统在规定的性能、时间和成本范围内达到最佳的安全程度。n系统安全的基本观点:系统安全的基本观点:n(1)没有绝对安全;n(2)安全工作贯穿于系统的整个寿命期间;n(3)危险源
43、及危险性;n(4)不可靠是不安全的原因。3、系统安全道格拉斯三命题:道格拉斯三命题:n在控制系统中的危险源方面,道格拉斯曾经提出了有名的系统安全三命题:n(1)不可能彻底消除一切危险源和危险性;n(2)可以采取措施控制危险源,减少现有危险源的危险性;n(3)宁可降低系统整体的危险性,而不是只彻底地消除几种选定的危险源及其危险性。事故的本质是什么?n能量意外释放论:n1)事故是一种不正常的或不希望的能量释放。n2)所有的伤害(或损坏)都是因为接触了超过机体组织(或结构)抵抗力的某种形式的过量的能量;有机体与周围环境的正常能量交换受到了干扰(如窒息、淹溺等)。因而,各种形式的能量构成伤害的直接原因
44、。3 3)事故发生时,在意外释放的能量作用下人体(或结构)能否受到伤事故发生时,在意外释放的能量作用下人体(或结构)能否受到伤害(或损坏),以及伤害(或损坏)的严重程度如何,取决于害(或损坏),以及伤害(或损坏)的严重程度如何,取决于n作用于人体(或结构)的能量的大小,n能量的集中程度,n人体(或结构)接触能量的部位,n能量作用的时间和频率等。能量意外释放论说明了什么?n阐明了伤害事故发生的物理本质。n指明了防止伤害事故就是防止能量意外释放,防止人体接触能量。n安全技术和管理都是为了控制能量。事故的分类事故的分类n根据事故发生后造成后果的情况,在事故预防工作中把事故划分为伤害事故、损坏事故、环
45、境污染事故和未遂事故。n在安全管理工作中,从事故统计的角度把造成损失工作日达成或超过1天的人身伤害或急性中毒事故称作伤亡事故。其中,在生产区域中发生和生产有关的伤亡事故称作工伤事故。n按致伤原因的事故分类,将事故分为20类:n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火药爆炸、瓦斯爆炸、锅炉爆炸、压力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事故的分类事故的分类n伤亡事故统计的国家标准GB6441-86中,把受伤害者的伤害分为三类:105日n1)轻伤。2)重伤。3)死亡。n国家标准GB6441-86中按伤害严重程度把伤亡事故分为三类:n1
46、)轻伤事故。只发生轻伤的事故。n2)重伤事故。发生了重伤但是没有死亡的事故。n3)死亡事故。发生了死亡的事故,其中一次事故中死亡12人的事故为重大伤亡事故;一次事故中死亡3人及超过3人的事故为特大伤亡事故。恢复恢复(Recover)准备准备(Preparedness)响应响应(Response)预防预防(Precaution)应急管理工作是一个长期而持续的过程应急管理工作是一个长期而持续的过程什么是应急?尽管重大事故的发生具有突发性和偶然性,但重大事故的应急管理不只限于事故发生后的应急救援行动。应急管理是对重大事故的全过程管理,贯穿于事故发生前、中、后的各个过程,包括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四个
47、阶段。尽管在实际情况中,这些阶段往往是交叉的,但每一阶段都有自己明确的目标,而且每一阶段又是构筑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之上。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则AQ/T9002-2006AQ/T9002-2006 n应急准备 emergency preparedness n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进行的组织准备和应急保障。n应急响应 emergency response n事故发生后,有关组织或人员采取的应急行动。n应急救援 emergency rescue n在应急响应过程中,为消除、减少事故危害,防止事故扩大或恶化,最大限度
48、地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或危害而采取的救援措施或行动。n恢复 recovery n事故的影响得到初步控制后,为使生产、工作、生活和生态环境尽快恢复到正常状态而采取的措施或行动。阶段内容与措施响应事故即将发生或发生期间采取的挽救生命和财产,稳定和控制事态一系列行动。启动应急报警系统启动应急救援中心报告有关政府机构提供应急援助对公众发生紧急公告疏散与避难搜寻与营救恢复使生产、生活恢复到正常状态,包括短期恢复和长期恢复。清理废墟损害评估消毒、去污保险赔偿灾后重建预案复审阶段内容与措施预防无论事故是否发生,企业和社会都处于风险之中。安全规划应急教育监测预警安全研究制定法规、标准灾害保险税收和强制等激励措施
49、准备事故发生之前采取的行动,目的是提高应急能力。应急方针政策应急预案(计划)应急通告与警报系统应急医疗应急中心应急资源制定互助协议应急培训与演习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的相互关联,构成了重大事故应急管理的循环过程。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的相互关联,构成了重大事故应急管理的循环过程。事故的发生发展过程事故的发生发展过程n按事故发生和伤害发生之间的时间关系,伤亡事故可以分为两种情况:n事故发生的瞬间人员及受到了伤害,甚至受伤害者尚不知发生了什么就遭受了伤害。为了防止伤害,必须全力以赴地防止事故发生。n事故发生后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经过一段相对长的时间间隔才达及人体,人员有时间躲避能量或危险物质的
50、作用。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的行为正确与否往往决定他们的生死存亡。事故的发生发展过程事故的发生发展过程危险危险源源失控失控异常异常事故事故二 次 事二 次 事故 多 米故 多 米诺事故诺事故异常:偏离正常状态的现象。事故的发生发展过程事故的发生发展过程n异常对设备来说等同于故障,对人来说等同于人失误。n一般在生产过程中,正常状态向异常状态发展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迹象,如温度、压力变化、仪表失灵等。n发生异常之后,如果及时采取了有效的预防事故的措施,纠正异常状态,就可以防止事态的进一步扩大,从而阻止事故的发生。反之,如果发生异常后,如果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或采取的措施失效,就会导致事故的发生。n吉林石化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