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红烛》ppt课件39张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x

上传人(卖家):alice 文档编号:3328241 上传时间:2022-08-20 格式:PPTX 页数:39 大小:2.0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2《红烛》ppt课件39张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2.2《红烛》ppt课件39张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2.2《红烛》ppt课件39张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2.2《红烛》ppt课件39张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2.2《红烛》ppt课件39张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诗的格律“三美”主张:音乐美音乐美、绘画美绘画美、建筑美建筑美音乐美音乐美主要是指音节和韵脚的和谐,一行诗中的音节、音尺的排列组合要有规律。作者在继承我国古典诗词中的“顿”、借鉴西方十四行诗的“音步”的基础上,提出了“音尺”。音乐美,最重要的表现就是节奏感强。绘画美绘画美主要是指诗的辞藻要力求美丽、富有色彩,讲究诗的视觉形象和直观性。建筑美建筑美主要是指从诗的整体外形上看,节与节之间要匀称,行与行之间要均齐。诗歌“三美”蜡炬(蜡烛、烛),古代诗歌中的一种常见意象。(一)(一)常常和宴饮离别、爱情思念有关常常和宴饮离别、爱情思念有关杜牧赠别:“蜡炬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李商隐无题:“春蚕

2、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二)宋词中的(二)宋词中的“红烛红烛”多半与缱绻柔情、追忆往事、甜蜜温馨有关多半与缱绻柔情、追忆往事、甜蜜温馨有关蒋捷虞美人听雨:“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蜡烛意象1.1.字音字音(1)初来大西北,因为水土不服出现了上吐()下泻的状况,生活上的苦楚向谁倾吐()呢?(2)开考了,我看着()试卷,心里异常着()急,不知从何着()手,更谈不上有什么高着()。(3)初冬黎明时的灯光,总给声名狼藉()的人一种温暖,一种慰藉(),一种希望因为从家家窗户射出来的光明,是这片大地上人们醒起的信号,是灿烂阳光的前奏!答案:(1)t t(2)zhe zho zhu zho(3

3、)j ji2 2选词选词(1)我考试没考好,于是妈妈关心我、_ 我,希望我学习更加努力,使我感到 _。(慰藉/抚慰)(2)身陷困境不可_,生活中不刻意伪装,倾听时不_辩解,说话时不有意冒犯。(着急/焦急)答案:(1)抚慰 慰藉(2)焦急 着急一、作者简介一、作者简介 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改名多,字友三,又改名一多。1899年11月24日生于湖北浠水。现代爱国诗人,学者,战士。自幼喜爱古典诗歌、绘画和戏曲。五四运动后开始发表新诗。曾留学美国。先后在中山大学、武汉大学、青岛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7月15日发表了著名的最后的一次演讲,当日下午,即遭到国民党特务

4、的杀害。一、作者简介一、作者简介 早年参加新月社,提倡新格律体诗。他的诗具有极强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气质。代表作红烛、死水具有沉郁奇丽的艺术风格,整齐、和谐的艺术表现,影响颇大。闻一多提出了“新诗格律化”的主张,提倡诗歌创作“三美”“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著有诗集红烛死水。学术著作有古典新义楚辞校补神话与诗唐诗杂论等。二、创作背景二、创作背景 1922年闻一多赴美国留学,他不堪忍受受到的歧视,写过许多爱国诗篇。1926年从美国归来,但看到的是北洋军阀统治下民不聊生、政治腐败、经济凋弊的黑暗现实,极为失望。正是这种为现实所冷却了的爱和期望,成为了其诗的深层根基。红烛这首诗写于1923年。诗人

5、准备出版自己的第一部诗集,在回顾自己数年来的理想探索历程和诗作成就时,就写下了这首名诗红烛将它作为同名诗集红烛的序诗。同学们知道有一个特殊的日子五四青年节,这是我们的节日。我们青年人是只争朝夕、奋发进取、拼搏向上的。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有这样一位青年,他的名字很特殊,取家乡两条河流的名字作自己的笔名,他就是郭沫若。今天我们就走近郭沫若,走进他的著名诗篇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郭沫若的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大家还记得里面有哪些意象吗?我们分析得出这些意象都是十分新颖的、具有现代意义的意象。那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红烛,大家知道它的意象从哪儿来的呢?没错,化用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蜡炬成灰泪始干”。那

6、诗人闻一多通过这样一个意象又表达了怎样独特的思考和情感呢?请同学们先齐声朗读一遍诗歌,初步感知。任务一任务一 朗读导入,知识铺垫朗读导入,知识铺垫探究:齐声朗读诗歌。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红烛啊!这样红的烛!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红烛啊!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为何更须烧蜡成灰,然后才放光出?一误再误;矛盾!冲突!任务一任务一 朗读导入,知识铺垫朗读导入,知识铺垫探究:齐声朗读诗歌。红烛啊!不误,不误!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这正是自然的方法。红烛啊!既制了,便烧着!烧罢!烧罢!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红烛啊!你心火发光之期

7、,正是泪流开始之日。任务一任务一 朗读导入,知识铺垫朗读导入,知识铺垫探究:齐声朗读诗歌。红烛啊!匠人造了你,原是为烧的。既已烧着,又何苦伤心流泪?哦!我知道了!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你烧得不稳时,才着急得流泪!红烛啊!流罢!你怎能不流呢?任务一任务一 朗读导入,知识铺垫朗读导入,知识铺垫探究:齐声朗读诗歌。请将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间,培出慰藉的花儿,结成快乐的果子!红烛啊!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红烛啊!“莫问收获,但问耕耘。”思考:全诗一共有九节,每节都以“红烛啊!”开头,这是什么修辞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答案:这是一种呼告的修辞手法。有力地倾诉了诗人的所见所

8、思所感,赋予红烛以人的思想感情,成为诗人抒情的依托。任务一任务一 朗读导入,知识铺垫朗读导入,知识铺垫闻一多的红烛在直线发展线索中不乏跌宕起伏,情感变化和谐称。请简要梳理本诗中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任务二任务二 分析情感,条分缕析分析情感,条分缕析 红烛一诗以诗人对“红烛”的心迹交流为线索,用问答的形式展开诗意、抒发诗情,情感经历了由“冷静的缓冲到热烈的赞颂,困惑、明白、感伤,再困惑、再明白,以及明白后的安慰,最后归于理性冷静的颂扬”。闻一多的红烛在直线发展线索中不乏跌宕起伏,情感变化和谐称。请简要梳理本诗中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任务二任务二 分析情感,条分缕析分析情感,条分缕析 这样一个完满的过

9、程,体现出了闻一多诗学观念里的“建筑美”,表现了诗人烧蜡成灰、自我牺牲、忍受摧残、唯愿为世人创造光明的“红烛”精神,体现了诗人献身祖国的光辉人格。任务三任务三 深入文本,品味意象深入文本,品味意象全诗共九节,围绕“红烛”这一意象展开。那每一节分别写了“红烛”的哪些特点或方面?举例:第一节,描写红烛的颜色“红”。红色会让人联想到热烈、生命、炽热、温暖接下来诗人说“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将诗人的心和红烛比较,说明这里的“红”象征的是一种内在品质,一颗红心就代表热烈、赤诚的赤子之心。说明诗人的心也是赤诚热烈的。所以通过这样的类比,我们看到红烛其实是一种理想人格的化身。任务三任

10、务三 深入文本,品味意象深入文本,品味意象“红烛”它指的是那种为了照亮他人而牺牲自我的理想人格,那在闻一多那个年代,它具体指的是什么样的一群人?背景补充:这首诗写于1923年。这是一个到处充满着动荡、冲突和分裂的年代。北洋军阀统治下,政治腐败、民生凋敝,还有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中华大地陷于水火之中。而与此同时,也有一批人正为为中国争取民族的独立而不懈努力着。毛泽东创办了新时代校刊,研究学术、改造社会;蔡元培为反对北洋政权愤然辞去北大的校长职务。任务三任务三 深入文本,品味意象深入文本,品味意象“红烛”它指的是那种为了照亮他人而牺牲自我的理想人格,那在闻一多那个年代,它具体指的是什么样的一群人?

11、本诗的作者闻一多,虽然彼时他还在美国留学,但他身处异国的他看到外国人对于中国人的歧视和偏见,深感痛心,写下了许多爱国的诗篇,回国后闻一多也毅然投身于文化研究中。从这些人身上,我们能够真切地感受到红烛的精神,为了拯救世人的灵魂,使民众觉悟奋起而燃烧自己、奉献自己。这种精神也是诗人闻一多一生的信条。任务四任务四 梳理脉络,体会诗情梳理脉络,体会诗情1.闻一多在赞赏红烛精神的同时,也会产生困惑和迷茫。诗歌中哪些地方有所体现呢?明确:(1)红烛为什么这样红?(2)红烛为什么要烧蜡成灰?(3)红烛为什么要流泪?任务四任务四 梳理脉络,体会诗情梳理脉络,体会诗情1.闻一多在赞赏红烛精神的同时,也会产生困惑

12、和迷茫。诗歌中哪些地方有所体现呢?(1)红烛为什么这样红?明确:因为红烛热烈而赤诚,表达了诗人的赞颂之情。任务四任务四 梳理脉络,体会诗情梳理脉络,体会诗情1.闻一多在赞赏红烛精神的同时,也会产生困惑和迷茫。诗歌中哪些地方有所体现呢?(2)红烛为什么要烧腊成灰?“一误再误;/矛盾!冲突!”这一句如何理解?明确:“误”可以说是诗人对红烛一再误解,也可以理解为诗人认为红烛这种行为是对自身的一种贻误、耽误。那“矛盾!冲突!”呢?既是红烛的躯体与灵魂之间的矛盾,也是诗人与红烛这种自我牺牲的精神之间的一种矛盾。任务四任务四 梳理脉络,体会诗情梳理脉络,体会诗情1.闻一多在赞赏红烛精神的同时,也会产生困惑

13、和迷茫。诗歌中哪些地方有所体现呢?(3)红烛为什么流泪?明确:因为有“残风来侵你的光芒”,这个残风象征着邪恶、反动的势力的阻挠。红烛流泪,是为烧得不稳而急得流泪。补充资料补充资料 初中课文最后一次讲演:“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他说:“我们不怕死,我们有牺牲的精神!我们随时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他说:“正义是杀不完的,因为真理永远存在!”演讲结束后的那个下午,闻一多在即将走到家门口的时候,被国民党特务残忍地杀害了。补充资料补充资料 闻一多难道不知道自己这次演讲所带来的的影响吗?他难道不知道自己的处境吗?他比任何人都清楚,也许早在1923年

14、他写下这篇红烛时就已经预见,但他还是义无反顾地与黑暗势力作斗争,因为他说“红烛啊,流吧,你怎能不流呢?请将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间,培出慰藉的花儿,结成快乐的果子”,他知道即使自己的躯体化成灰烬,他的意志却永远存续,在这片土地上继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如此这般,他的燃烧就是有意义的。这是他对红烛也是对自己的一种劝慰。补充资料补充资料至此,诗人的困惑和迷茫全部解开,他的情感也达到了顶峰,“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这样的因与果是多么的不对等、多么的不公平呀!但诗人不再纠结结果的好坏,用简单的八个字“莫问收获,但问耕耘”收束了整首诗歌,诗人彻底认同了红烛的精神,并对自己提出了这种期待。任务

15、四任务四 梳理脉络,体会诗情梳理脉络,体会诗情 纵观这九节诗,我们看到作者面对红烛的不同的情绪。这其中他有困惑,有迷惘,有感伤,也有赞颂,激励和期待。这些情绪一直像波峰和波谷一样在不停的波动,但是最终,困惑也好感伤也罢,还是让位于这种肯定与期待,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的执着与憧憬。请同学们再次朗读诗歌,注意读出诗人那种抑扬起伏的情感波动。答案:(示例)这时候,一个二十二三岁的靓丽女孩突然闯进了人们的视野。窈窕的身材,优美的曲线,摇曳着一袭乳白色的长裙,举手投足间透着三分雍容,七分典雅,每向前一步都显得那样楚楚动人。一头金发,勾勒出一张光彩照人的脸。细腻、光洁、白皙的皮肤,洋溢着无法言喻的青春与活力。

16、一双大眼睛,于顾盼之间,明眸善睐,似秋水,如月华。一时间,喧闹的候车大厅变得安静下来。她像一块磁石,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凝聚了所有人的目光。她在人们艳羡的眼神中,寻了一个干净无人的座椅,将行李箱放到上面,紧挨着提箱款款落座,然后从包里掏出一份报纸,一袋瓜子,打发等车的时光。她读得那样忘我,吃得那样优雅。报纸一页页翻过,纤细的手指不停地将吃完的瓜子皮弹出,宛如天女散花,不到二十分钟,她面前的地上,已“画出”了一个大大的“扇面”请运用抑扬法描写一个公共场合行为不当的人物形象,请运用抑扬法描写一个公共场合行为不当的人物形象,300300字左右。字左右。答案:示例 1:红烛发光照死水,一多著作青史垂。诗与热血共铸就,一座丰碑爱国魂。示例 2:写写写,写出累累硕果;做做做,做出惊天伟业;说说说,说的痛痛快快,行行行,行的人中高标!示例 3:开口说话,掷地有声;脚不下楼,著作甚丰;唐诗杂论,楚辞校补,深刻钻研,一丝不苟,大声疾呼,为民请命,言行一致,名垂青史。学了这首诗歌,结合初中学过的学了这首诗歌,结合初中学过的最后一次演讲最后一次演讲说和做说和做记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和闻一多的事迹,给闻一多先生写几句墓志铭来和闻一多的事迹,给闻一多先生写几句墓志铭来表达对闻先生的纪念和崇敬。表达对闻先生的纪念和崇敬。谢谢欣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部编版 > 必修 上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2《红烛》ppt课件39张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x)为本站会员(alice)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