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单元-第10课 劝 学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部分:知识梳理第二部分:活动探究第三部分:质疑思辨第四部分:课文小结原创出品目录第 一 章知识梳理一、字词句知识1.通假字句子通假字木直中绳,以为轮同“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同“又”,再一次;“暴”同“曝”,晒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同“智”,智慧君子生非异也同“性”,天赋,资质2.古今异义词词语例句解析(古今义)博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广博地学习。今义:学问广博精深。爪牙蚓无爪牙之利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比喻坏人的党羽。寄托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古义:藏身。今义:托付;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2、)。跪蟹六跪而二螯古义:脚。今义:两膝弯曲,使一个或两个膝盖着地。3.多义实词词语例句释义项(或用法)绝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动词,横渡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动词,断绝,此处指挣断绝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形容词,隔绝的,封闭的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动词,停止、中断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形容词,奇异、独特佛印绝类弥勒副词,极、非常假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动词,借助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动词,假装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动词,借给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名词,假期闻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动词,听博闻强识名词,见闻,知识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名词,名声疾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形容词,快,速,文中引申为“洪亮”寡人无疾名词,
3、病疾恶如仇动词,厌恶,憎恨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形容词,快、急速草枯鹰眼疾形容词,锐利4.重点虚词词语例句释义项(或用法)者假舟楫者,非能水也代词,的人(物)不复挺者,使之然也助词,与后面的“也”合起来表判断今者出,未辞也代词,的时候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助词,与“之”一起构成定语后置的标志而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连词,表转折,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连词,表递进,而且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连词,表递进,而且吾尝终日而思矣连词,表修饰,可不译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连词,表结果,因而锲而舍之,朽木不折连词,表假设,如果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介词兼指示代词,相当于“于此”积水成渊,蛟龙生焉介词兼指示代词,相当
4、于“于此”圣心备焉语气助词,相当于“了”5.词类活用词语例句解析水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名词用作动词,游泳日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名词作状语,每天上、下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名词作状语,往上;往下高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形容词用作名词,高处利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形容词用作动词,走得快直、利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形容词用作动词,变直;变锋利一用心一也数词用作形容词,专一 木直中绳,以为轮 使动用法,使弯曲6.特殊句式句式例句解析判断句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者也”表判断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者也”表判断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也”表判断状语后置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于蓝”后置,正常语序为“于
5、蓝取”“于蓝青”定语后置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利”和“强”后置,正常语序为“利之爪牙”“强之筋骨”,“之”为定语后置的标志第 二 章活 动 探 究任务活动探究任务活动1:把握观点 1本文是一篇议论文。议论文的思路一般为:是什么(提出观点),为什么(分析原因),怎么办(解决问题)。通读全文,概括本文思路及其内容要点。任务活动1:把握观点 明确 第1段:提出劝学主张论点学习不可以停止。第2、3段:从为什么要“学”的角度展开论述学习可以使人智慧明达,行无过失,成为“君子”。第4段:从怎么“学”角度,分析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学习重在积累,贵在坚持,成在专心。任务活动1:把握观点 2研读第2段,找出三层
6、比喻的本义和比喻义。任务活动1:把握观点 明确 第一层:青、冰比喻。本义:事物经过变化,可以提高。比喻义:人性经过学习是可以提高的。第二层:木直为轮。本义:事物经过改造,可以改变。比喻义:人性经过学习是可以改变的。第三层:木、金比喻。本义:事物经过检验,可以完善。比喻义:君子经过学习,可以智慧明达,行无过失。任务活动1:把握观点 3研读第3段,思考它论证了什么问题,又是如何论证的。任务活动1:把握观点 明确 第3段论证的是学习对于君子成长所起的作用,采用了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的方法,分三层展开论述:阐述学习的重要作用,有时学习比思考更重要;用四个比喻,从见、闻、行路、渡河等方面阐明了在实际生活中
7、由于利用和借助外界条件而起到的重要作用,从而说明人借助学习,能弥补自己的不足,取得更显著的成效;得出“君子善假于物”的结论。任务活动1:把握观点 4细读第4段,完成下面的表格。4细读第4段,完成下面的表格。任务活动探究任务活动2:探究说理方法 任 务 活 动 2:探 究 说 理 方 法【任务引入】“譬称以喻之,分别以明之”是荀子主张的“谈说之本”。本文鲜明地体现了这一说理特色善用比喻。试从喻体的选用、喻体的种类、喻体与论点的位置及关系、喻体与句式的结合等角度说明其特色。任 务 活 动 2:探 究 说 理 方 法(1)喻体的选用:来自生活,非常鲜活,如“木头”“车轮”“登山”等。任 务 活 动
8、2:探 究 说 理 方 法(2)喻体的种类:正反设喻,如“积土成山”“积水成渊”与“不积跬步”“不积小流”;博喻,为论证学习贵在坚持,先后用了“骐骥”“驽马”“朽木”“金石”四组比喻。任 务 活 动 2:探 究 说 理 方 法(3)喻体与论点的位置:论点在前,喻体在后,如“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喻体在前,论点在后,如“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关系:以论带喻,如“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以喻代议,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任 务 活 动 2
9、:探 究 说 理 方 法(4)在句式上使用排偶句。有的使用排比句式,如“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有的使用对偶句,如“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无论是排比句还是对偶句,都用短句,间以长句,形成整齐而又富于变化的句式,使文章显得结构有致,生气勃勃。第 三 章质 疑 思 辨质疑思辨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而荀子却说:“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两人的说法谁对谁错?请谈谈你的看法。质疑思辨明确 (示例)两位儒学大师的观点看似矛盾,其实并不相悖。“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强调的是学习需要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学与
10、思要结合起来;荀子并没有否定思考,他反对的是只坐在房间里苦思冥想而不去学习的做法。“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荀子以亲身体验,通过“终日而思”与“须臾之所学”的对比,论述了空想不如“善假于物”的学习方法。君子的才德之所以能超过一般人,是因为他们善于利用外物好好学习。推论可知,人如果善于利用外物好好学习,就可以成为有才德的君子。荀子把“所学”和“善假于物”联系起来,这就意味着学习的目的是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并利用这些规律去改造客观世界。第 四 章课 文 小 结课文小结本文作为荀子的开篇之作,是一篇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劝导人们以正确的目的、态度和方法去学习的散文。文章以朴素的唯物主义理论
11、为基础,旁征博引,娓娓说理,反映了先秦儒家在教育方面的某些正确观点,其中阐述的关于学习的道理,在今天也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同时,本文也体现了作为先秦诸子思想集大成者的荀子文章的艺术风格。课文小结劝学是一篇说理性很强的文字,却形象清新、脍炙人口,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不衰。关键在于,它把深奥的道理寓于大量浅显贴切的比喻之中,运用比喻时手法又极其灵活自然,生动鲜明而绝无枯燥的学究气。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来阐述“学不可以已”的道理,堪称雄辩奇才,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文中所用的喻体几乎都是常见的、易懂的,这些仿佛信手拈来的通俗明了的比喻,都会使人自然而然地联想到某些直观、浅近的形象事物,进而连类比物,启迪思考,接受作者所说的深刻道理。所有这些,也是很值得我们借鉴和学。结 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