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类文言文阅读 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卖家):wenku818 文档编号:3339399 上传时间:2022-08-21 格式:DOCX 页数:74 大小:117.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类文言文阅读 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类文言文阅读 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类文言文阅读 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类文言文阅读 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类文言文阅读 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亲,该文档总共7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类文言文阅读 练习题汇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王定国诗集叙(宋)苏轼太史公论诗,以为“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以余观之,是特识变风、变雅耳,乌睹诗之正乎?昔先王之泽衰,然后变风发乎情,虽衰而未竭,是以犹止于礼义,以为贤于无所止者而已。若夫发于性止于忠孝者,其诗岂可同日而语哉!古今诗人众矣,而杜子美为首,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今定国以余故得罪贬海上三年一子死于贬所一子死于家定国亦病几死余意其怨我甚不敢以书相闻。而定国归至江西,以其岭外所作诗数百首寄余,皆清平丰融,蔼然有治世之音,其言与志得道行者无异。幽忧愤叹之作,盖亦

2、有之矣,特恐死岭外,而天子之恩不及报,以忝其父祖耳。孔子曰:“不怨天,不尤人。”定国且不我怨,而肯怨天乎!余然后废卷而叹,自恨期人之浅也。又念昔日定国过余于彭城,留十日,往返作诗几百余篇,余苦其多,畏其敏,而服其工也。一日,定国与颜复长道游泗水,登桓山,吹笛饮酒,乘月而归。余亦置酒黄楼上以待之,曰:“李太白死,世无此乐三百年矣。”今余老不复作诗,又以病止酒,闭门不出,门外数步即大江,经月不至江上,眊眊焉真一老农夫也。而定国诗益工,饮酒不衰,所至翱翔徜徉,穷山水之胜,不以厄穷衰老改其度。今而后,余之所畏服于定国者,不独其诗也。【注】王定国:北宋文人,名巩,工诗。受苏轼“乌台诗案”的株连,被贬岭南

3、。眊眊(mo):昏乱,糊涂。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自恨期人之浅也期:看待。B畏其敏畏:担忧。C经月不至江上经月:整月。D饮酒不衰衰:减退。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以余观之苟以天下之大B又念昔日定国过余于彭城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C乘月而归惜其用武而不终也D余亦置酒黄楼上以待之作师说以贻之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开篇引用司马迁对国风小雅的评论,指出其局限,意在肯定王定国诗作继承了诗经、杜诗以来一脉相承的“发于性止于忠孝”的传统。B作者在评论王定国诗歌时,称赞他的“清平丰融”之作,认为有“治世之音”;对他的“

4、幽忧愤叹之作”则略有微词,“废卷而叹”。C本文善用对比,突出了王定国的心志气度。如他的贬谪遭际与其忠君情怀对比,“我”对他的揣测与其宽阔胸怀对比。D本文先议后叙,叙事中夹有描写,议论时饱含情感,从而避免了叙事冗沓、说理枯燥之弊;辞简义丰,文气流转,文情酣畅。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今 定 国 以 余 故 得 罪 贬 海 上 三 年 一 子 死 于 贬 所 一 子 死 于 家 定 国 亦 病 几 死 余 意 其 怨 我 甚 不 敢 以 书 相 闻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2)特恐死岭外,而天子之恩不及报,以忝其父祖耳。阅读

5、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西王母图序归有光新安鲍良珊客于吴,将归寿其母,作西王母之图,而谒予问瑶池之事。予观山海经汲冢竹书穆天子传,称西王母之事,信奇矣。秦始皇东游海上,礼祀名山大川及八神,求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传其物禽兽尽白,而黄金银为宫阙,然终身不得至,但望之如云而已。汉武帝诸方士言神仙若将可得,欣然庶几遇之。穆王身极西土,至昆仑之丘,以观舂山之瑶,乃秦皇汉武之所不能得者,宜其乐之忘归。造父何用盗骊、骅骝、骤耳之驷,驰归以求区区之徐偃王,穆王岂非所谓耄耶?列子曰:“穆王觞瑶池,骤乃观日之所入,一日行万里。王乃叹曰:呜呼!予一人不足于德而谐于乐,后世其追数吾过乎!”穆王盖有悔心矣。然又

6、曰:“穆王几神人哉!能穷当世之乐,犹百年乃殂,后世以为登遐焉。”传云天子西征宿于黄鼠之山至于西王母之邦执圭璧献锦组西王母再拜受之。觞瑶池之上,遂驱升于旸山。乃纪其迹于石而树之槐,眉曰西王母之山。”山海经曰:玉山,西王母山也,在流沙之西。而博望侯使大夏,穷河源,不睹所谓昆仑者,此殆如武陵桃源,近在人世而迷者也。武帝内传云:帝斋承华殿中,有青鸟从东万来集殿前,上问东方朔,朔曰:“此西王母欲来也。”顷之,西王母乘紫云辇,驾五色龙上殿,自设精馔,以盘盛桃,帝食之甘美。夫武帝见西王母于甘泉、柏梁、蜚廉、桂馆间,视穆王之车辙马迹周行天下,不又逸耶?岂公孙卿所谓“事如迁诞,积以岁年乃可致”耶?然史云“候伺神

7、人,入海求蓬莱,终无有验”,则又何也?史又云“时去时来,其风肃然”,岂神灵怪异,有无之间固难言也?庄生有言:夫道“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西王母得之,坐乎少广,莫知其始,莫知其终。”子其归而求之,西王母其在子之黄山之间耶?今天子治明庭,修黄帝之道,西王母方遍现中土,人人见之。穆满、秦、汉之事,其不足道矣!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称西王母之事称:称赞B穆王岂非所谓耄耶耄:昏乱C眉曰西王母之山眉:题额D不又逸耶逸:闲适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但望之如云而已此亡秦之续耳B犹百年乃殂今其智乃

8、反不能及C乃纪其迹于石而树之槐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D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蟹六跪而二螯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篇陈述鲍良珊因将为母祝寿画了一张西王母图像,并特意拜访我问询瑶池之事,交代作者作西王母图序的起因。B作者将武帝在宫殿见西王母与周穆王驾车见西王母类比,感叹神仙出入变幻莫测,告诫鲍良珊只需“归而求之”即可。C文章文笔朴素简洁,引经据典基础上,连发奇问,使传说自相矛盾,世间是否存在神仙本就难言,从而点明求仙之妄。D文章末尾叙说穆王、秦、汉求仙之事,相较于当世统治者大治明廷而不足道的事实,对当今统治者惑于成仙予以讽喻。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传

9、云 天 子 西 征 宿 于 黄 鼠 之 山 至 于 西 王 母 之 邦 执 圭 璧 献 锦 组 西 王 母 再 拜 受 之1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王乃叹曰:“鸣呼!予一人不足于德而谐于乐,后世其追数吾过乎!”(2)而博望侯使大夏,穷河源,不睹所谓昆仑者,此殆如武陵桃源,近在人世而迷者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狱中与诸甥侄书南朝宋范晔吾狂衅覆灭,岂复可言,汝等皆当以罪人弃之。然平生行已任怀,犹应可寻。至于能不,意中所解,汝等或不悉知。吾少懒学问,晚成人,年三十许政始有尚耳。自尔以来,转为心化,推老将至者,亦当未已也。往往有微解,言乃不能自尽。为性不寻注书,心气恶,小苦思

10、便愤闷,口机又不调利,以此无谈功。至于所通解处,皆自得之于胸怀耳。文章转进,但才少思难,所以每于操笔,其所成篇,殆无全称者。常耻作文士文患其事尽于形情急于藻义牵其旨韵移其意虽时有能者大较多不免此累,政可类工巧图绩,竟无得也。常谓情志所托,故当以意为主,以文传意。以意为主,则其旨必见;以文传意,则其词不流。然后抽其芬芳,振其金石耳。此中情性旨趣,千条百品,屈曲有成理。自谓颇识其数,尝为人言,多不能赏,意或异故也。性别宫商,识清浊,斯自然也。观古今文人,多不全了此处;纵有会此者,不必从根本中来。言之皆有实证,非为空谈。年少中谢庄最有其分,手笔差易,文不拘韵故也。吾思乃无定方,特能济难适轻重。所稟之

11、分,犹当未尽,但多公家之言,少于事外远致,以此为恨,亦由无意于文名故也。本未关史书,政恒觉其不可解耳。既造后汉,转得统绪。详观古今著述及评论,殆少可意者。班氏最有高名,既任情无例,不可甲乙辨,后赞于理近无所得,唯志可推耳。博赡不可及之,整理未必愧也。吾杂传论,皆有精意深旨,既有裁味,故约其词句。至于循吏以下及六夷诸序论,笔势纵放,实天下之奇作。其中合者,往往不减过秦篇。尝共比方班氏所作,非但不愧之而已。欲遍作诸志,前汉所有者悉令备。虽事不必多,且使见文得尽;又欲因事就卷内发论,以正一代得失,意复未果。赞自是吾文之杰思,殆无一字空设,奇变不穷,同含异体,乃自不知所以称之。此书行,故应有赏音者。纪

12、传例为举其大略耳,诸细意甚多。自古体大而思精,未有此也。恐世人不能尽之,多贵古贱今,所以称情狂言耳。吾于音乐,听功不及自挥,但所精非雅声为可恨。然至于一绝处,亦复何异邪!其中体趣,言之不尽。弦外之意,虚响之音,不知所从而来。虽少许处,而旨态无极。亦尝以授人,士庶中未有一豪似者。此永不传矣!吾书虽小小有意,笔势不快。余竟不成就。每愧此名。(选自中华书局标点本宋书)【注】:范晔:后汉书作者。工巧图绩:工巧,技艺精妙的工匠:图绩,绘制彩色花纹的图像。谢庄:宋骈文家。事外远致:除“公家之言”以外的纯文学文字。班氏:指班固,东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著有汉书。赞:作史者对人物、事件的评论。11对下列句子

13、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往往有微解微解:微小的见解B口机又不调利口机:口才C吾思乃无定方方:标准D以此为恨恨:遗憾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以意为主,则其旨必见于其身也,则耻师焉B尝为人言为击破沛公军C自古体大而思精蟹六跪而二螯D亦尝以授人洎牧以谗诛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是范晔在狱中写给甥侄的一封信,也是他对自己一生的总结。因为是书信,故全文侃侃而谈,平易近人,读起来真切感人。B在信中,范晔说自己三十岁左右才开始树立志向,是一个晚熟的人。他天性不喜欢钻研书本,口才木讷,因此无法凭借口舌言语获取功名利禄。C范晔认为

14、班固按自己的想法著史,其赞文于义理近乎无所取,只有志值得推崇;而自己所著的后汉书在史料的处理、编纂体例的创新方面,不一定比班固逊色。D本文关于文学特点、宫商声律以及文笔之分的论述,有自己的创见,且态度始终谦逊有礼,在文学批评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1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常耻作文士文患其事尽于形情急于藻义牵其旨韵移其意虽时有能者大较多不免此累1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文章转进,但才少思难,所以每于操笔,其所成篇,殆无全称者。(2)观古今文人,多不全了此处;纵有会此者,不必从根本中来。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徙戎论(西晋)江统夫夷蛮戎狄,谓之四夷,九服之制,地在

15、要荒。春秋之义,内诸夏而外夷狄。以其言语不通,贽币不同,法俗诡异,种类乖殊;或居绝域之外,山河之表,崎岖川谷阻险之地,与中国壤断土隔,不相侵涉,赋役不及,正朔不加,故曰“天子有道,守在四夷”。禹平九土,而西戎即叙。其性气贪婪,凶悍不仁,四夷之中,戎狄为甚。弱则畏服,强则侵叛。虽有贤圣之世,大德之君,咸未能以通化率导,而以恩德柔怀也。当其强也,以殷之高宗而惫于鬼方,有周文王而忠昆夷、猃狁,高祖困于白登,孝文军于霸上。及其弱也,周公来九译之贡,中宗纳单于之朝,以元成之微,而犹四夷宾服。此其已然之效也。故匈奴求守边塞,而侯应陈其不可,单于屈膝未央,左右议以不臣。是以有道之君牧夷张也,惟以待之有备御之

16、有常虽指颡执赞而边城不弛固守为寇贼强暴而兵甲不加远征期令境内获安疆埸不侵而已。及至周宝失统,诸侯专征,以大兼小,转相残灭,封疆不固,两利害异心。戎狄乘间,得入中国。或招诱安抚,以为己用。故申、缯之祸,颠覆宗周;襄公要秦,遽兴姜戎。夫关中土沃物丰,厥田上上,加以泾、渭之流溉其舄卤,郑国、白渠灌浸相通,黍稷之饶,亩号一钟,百姓谣咏其殷实,帝王之都每以为居,未闻戎狄宜在此土也。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戎狄志态,不与华同。而因其衰弊,迁之畿服,士庶玩习,侮其轻弱,使其怨恨之气毒于骨髓。至于藩育众盛,则坐生其心。以贪悍之性,挟愤怒之情,候隙乘便,辄为横逆。而居封域之内,无障塞之隔,掩不备之人,收散野之积,故

17、能为祸滋扰,暴害不测。此必然之势,已验之事也。当今之宜,宜及兵威方盛,众事未罢,徙冯翊、北地、新平、安定界内诸羌,著先零、罕并、析支之地;徙扶风、始平、京兆之氐,出还陇右,著阴平、武都之界。廩其道路之粮,令足自致,各附本种,反其旧土,使属国、抚夷就安集之。戎晋不杂,并得其所,上合往古即叙之义,下为盛世永久之规。纵有猾夏之心,风尘之警,则绝远中国,隔阂山河,虽为寇暴,所害不广。是以充国、子明能以数万之众制群羌之命,有征无战,全军独克,虽有谋谟深计,庙胜远图,岂不以华夷异处,戎夏区别,要塞易守之故,得成其功也哉!(选自晋书江统传,有删改)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法俗诡异

18、,种类乖殊乖:违背,不协调B或居绝域之外,山河之表绝:偏远的C以元成之微,而犹四夷宾服微:细微D襄公要秦,遽兴姜戎兴:崛起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与中国壤断土隔与嬴而不助五国也B而犹四夷宾服自其变者而观之C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吾其还也D而因其衰弊因招樊哙出18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四夷各族贪婪凶悍,难以管辖。当他们势力弱的时候,就对中国敬畏臣服,一旦势力变强,就有可能行背叛侵扰之事,要多加防范。B历史上当周朝衰弱,诸侯互斗时,周边各族就趁机渗入中原。加上有的诸侯国也想招抚它们为己用,内外勾结,从而促成了羌戎各族的骤然崛起。C土地肥沃

19、、物产丰富的关中地区是历代帝王建都之处,在首都周围的“京畿”地区,各夷族崛起后都主动住到了这儿,与汉人夹杂相处,已成朝廷心腹大患。D作者建议朝廷趁现在兵威正盛之时,迁徙诸羌、氐族等到更偏远之地,朝廷供应他们迁徙途中的粮食。从此之后胡人和汉人不再杂居,各得其所。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惟 以 待 之 有 备 御 之 有 常 虽 稽 颡 执 贽 而 边 城 不 弛 固 守 为 寇 贼 强 暴 而 兵 甲 不 加 远 征 期 令 境 内 获 安 疆 埸 不 侵 而 已。2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故匈奴求守边塞,而侯应陈其不可,单于屈膝未央,左右议以不臣。(2)掩不备之人

20、,收散野之积,故能为祸滋扰,暴害不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刑赏忠厚之至论【宋】苏辙古之君子立于天下,非有求胜于斯民也。为刑以待天下之罪戾,而唯恐民之入于其中以不能自出也;为赏以待天下之贤才,而唯恐天下之无贤而其赏之无以加之也。盖以君子先天下,而后有不得已焉。夫不得已者,非吾君子之所志也,民自为而召之也。故罪疑者从轻,功疑者从重,皆顺天下之所欲从。且夫以君临民,其强弱之势、上下之分,非待夫与之争寻常之是非而后能胜之矣。故宁委之于利,使之取其优,而吾无求胜焉。夫惟天下之罪恶暴著而不可掩,别白而不可解,不得已而用其刑。朝廷之无功,乡党之无义,不得已而爱其赏。如此,然后知吾之用刑,而非吾之

21、好杀人也;知吾之不赏,而非吾之不欲富贵人也。使夫其罪可以推而纳之于刑,其迹可以引而置之于无罪;其功与之而至于可赏,排之而至于不可赏。若是二者而不以与民,则天下将有以议我矣。使天下而皆知其可刑与不可赏也,则吾犹可以自解。使天下而知其可以无刑、可以有赏之说,则将以我为忍人,而爱夫爵禄也。圣人不然,以为天下之人,不幸而有罪,可以刑、可以无刑,刑之,而伤于仁;幸而有功,可以赏、可以无赏,无赏,而害于信。与其不屈吾法,孰若使民全其肌肤、保其首领,而无憾于其上;与其名器之不僭,孰若使民乐得为善之利而无望望不足之意。呜呼!知其有可以与之之道而不与,是亦志于残民而已矣。且彼君子之与之也,岂徒曰与之而已也,与之

22、而遂因以劝之焉耳。故舍有罪而从无罪者,是以耻劝之也;去轻赏而就重赏者,是以义劝之也。盖欲其思而得之也。故夫尧舜、三代之盛,舍此而忠厚之化,亦无以见于民矣。(选自苏辙集)2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民自为而召之也召:招致B故宁委之于利委:交付C而无憾于其上憾:遗憾D与之而遂因以劝之焉耳劝:勉励2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为刑以待天下之罪戾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B然后知吾之用刑欲人之无惑也难矣C若是二者而不以与民求人可使报秦者D盖欲其思而得之也与嬴而不助五国也2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以说理为主;始终围绕刑赏忠厚,通

23、过正反两方面的对照,层层递进,通顺畅达,体现了作者“汪洋澹泊”的文风。B作者认为,要以忠厚仁爱为本,如果只把刑赏作为手段,就起不到劝善惩恶的作用,这反映了作者儒家仁政治国的思想。C文章指出,从君与民的关系上看,君强民弱,君上民下,君不应用权力压制百姓,而应让百姓得到更多好处,顺应百姓愿望。D作者认为,圣人对罪恶不可掩盖或解脱的人,对在朝廷无功劳、在家乡不讲信义的人,进行刑赏,其他情况要舍有罪从无罪。24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若夫当时赏罚之所不能及则又为之明言其状而使后世嗟叹痛惜之不已呜呼贤人君子之功烈与夫乱臣贼子罪恶之状于此皆可以无忧其无闻焉是故古者圣人重史官(选自苏辙史官助赏罚论25把文

24、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则将以我为忍人,而爱夫爵禄也。(2)知其有可以与之之道而不与,是亦志于残民而已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送王汝康会试序【明】归有光吴为人材渊薮,文字之盛,甲于天下。其人耻为他业,自髫龀以上,皆能诵习。举子应主司之试,居庠校中,有白首不自已者。江以南,其俗尽然。每岁大比,棘围之外林立。京兆裁以解额,中者百三十五人耳。故虽方州大邑,止三四数。至或连岁无举者,有司以为耻。若吾王子之家,乃岁占其一人。往年,汝钦进士,光州大夫伯仲,相继震耀于闾里,其疏属不论也。斯亦奇矣。初,予与王子居留都下,宾朋环坐,王子每论及试事辄言文而不言命以为是举若探诸囊中予颇怪讶其言既而

25、服其决也吾知其进于礼部亦若是焉耳。抑吾闻之:君子不颂人以已然,而誉人以所当得。请言服官之道,可乎?夫道之用散于天下,人与己而已。人不知己,不足以行志;己不知人,不足以及物。瘠人以通者,其失则流;固己以私者,其失则傲。故君子有忠恕之术,所以一人己,广德意,事上泽下,而达其仁于天下也。自科举之学兴,而学与仕为二事。故以得第为士之终,而以服官为学之始。士无贤不肖,由科目而进者,终其身可以无营,而显荣可立望。士亦曰吾事毕矣。故曰士之终。占毕之事,不可以莅官也;偶俪之词,不可以临民也。士之仕也,犹始入学也。故曰学之始。夫是以不得于预养,而仓卒从其质之所近。其柔者逊懦而不立,而刚者又好愎而自用;佞者污浊以

26、自谋,而直者矫激而忘物;宽者废驰而自纵,而严者凌谇尽察而无所容。如是而曰古今之变,道之难行,夫岂其然乎?君子之仕,以任事必观其势,以达志,必尽其情,以振法,必归于厚。其刚也似柔,其直也近佞,其严也以为宽也。若是所谓忠恕之术,推而行之,无古今也。夫诵诗三百而可以授之政者,非徒以博物洽闻之故也。盖涵濡于三百篇中,而其气味与之相入,则和平之情见,而慈祥恺悌之政流矣。唐、虞知人之目,教胄之方,思欲得而用之,皆取于是也。是以其气长而其量宏,畀之以富贵,而吾亦有以受之矣。富贵之于人,其不至不能强,其至不能拒,故有以受之。吾见若百川之注大海而不盈也。王子与予有姻娅之亲,予故不觉其言之复云。(选自震川先生集,

27、有删改)【注】棘围,指科举时代的考场。瘠:损害,损削。占毕:吟咏,诵读。唐、虞,即尧,舜。2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京兆裁以解额裁:削减,裁减B夫道之用散于天下散:散佚,散失C而直者矫激而忘物矫:奇异偏激,违逆常情D非徒以博物洽闻之故也洽:广博,增广2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乃岁占其一人今君乃亡赵走燕B而誉人以所当得不赂者以赂者丧C而刚者又好愎而自用朝济而夕设版焉D予故不觉其言之复云未有知其修者2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首段记述了吴地浓厚的习文风俗和王汝康家族优良的考学传统,既表达对王子参加会试的信心,也

28、为下文进一步论述服官之道作铺垫。B时人认为考中科举是读书的终点,而做官是学习的开端;做官得不到预先培养,容易受制官员本性,因而常会出现正道难以推行的局面。C作者将“柔者”和“刚者”、“佞者”和“直者”、“宽者”和“严者”的为政风格作比较,鲜明地突出了“学”“仕”分离的吏治弊病。D作者以“百川之注大海”为喻,形象表达人要气量宽宏,不要强求富贵,但若富贵降临亦可谦逊接受的观点,通俗易懂,具有较强说服力。2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王子每论及试事辄言文而不言命以为是举若探诸囊中予颇怪讶其言既而服其决也吾知其进于礼部亦若是焉耳3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所以一人己广德意,事上泽下

29、,而达其仁于天下也。(2)盖涵濡于三百篇中,而其气味与之相入,则和平之情见。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礼论苏洵夫人之情,安于其所常为,无故而变其俗,则其势必不从。圣人之始作礼也,不因其势之可以危亡困辱之者以厌服其心,而徒欲使之轻去其旧,而乐就吾法。不能也,故无故而使之事君,无故而使之事父,无故而使之事兄。彼其初,非如今之人知君父兄之不事则不可也,而遂翻然以从我者,吾以耻厌服其心也。彼为吾君,彼为吾父,彼为吾兄,圣人曰:“彼为吾君父兄,何以异于我?”于是坐其君与其父以及其兄,而己立于其旁,且俯首屈膝于其前以为礼,而谓之拜。率天下之人而使之拜其君父兄。夫无故而使之拜其君,无故而使之拜其父,无

30、故而使之拜其兄,则天下之人将嗤笑,以为迂怪而不从。而君父兄又不可以不得其臣子弟之拜,而徒为其君父兄。于是圣人者又有术焉,以厌服其心,而使之肯拜其君父兄。然则圣人者果何术也?耻之而已。古之圣人,将欲以礼治天下之民,故先自治其身,使天下皆信言,曰:“此人也,其言如是,是必不可不如是也。”故圣人曰:“天下有不拜其君父兄者,吾不与之齿。”而天下之人亦曰:“彼将不与我齿也!”于是相率以拜其君父兄,以求齿于圣人。虽然,彼圣人者,必欲天下之拜其君父兄,何也?其微权也。彼为吾君,彼为吾父,彼为吾兄,圣人之拜不用于世,吾与之皆坐于此,皆立于此,比肩而行于此,无以异也。吾一旦而怒,奋手举梃而搏逐之可也。何则?彼其

31、心常以为吾侪也,不见其异于吾也。圣人知人之安于逸而苦于劳故使贵者逸而贱者劳且又知坐之为逸而立且拜者之为劳也故举其君父兄坐之于上而使之立且拜于下。明日彼将有怒作于心者,徐而自思之,必曰:“此吾向之所坐而拜之,且立于其下者也。圣人固使之逸而使我劳,是贱于彼也。奋手举梃以搏逐之,吾心不安焉。”刻木而为人,朝夕而拜之,他日析之以为薪,而犹且忌之。彼其始木焉,已拜之犹且不敢以为薪。故圣人以其微权而使天下尊其君父兄。而权者又不可以告人,故先之以耻。呜呼!其事如此,然后君父兄得以安其尊而至于今。今之匹夫匹妇,莫不知拜其君父兄,乃曰:“拜起坐立,礼之末也。”不知圣人其始之教民拜起坐立,如此之劳也。此圣人之所虑

32、,而作易以神其教也。(选自嘉佑集卷六,有改动)3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厌服其心厌:厌烦B翻然以从我者张人族翻:“幡”,迅速C自治其身治:修养D吾不与之齿齿:同列3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不因其势之可以危亡困辱之者因宾客至蔺相如门B是必不可不如是也辘辘远听,宫车过也C徐而自思之归而求治国之策D此圣人之所虑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3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洵从“情”入手,认为人们是不会无缘无故改变自己的行为,一定是在某种原因促使下才会改变。B从历史上看,圣人之所以能够让人们心甘情愿地听从教导、规训,是利用了人

33、们的羞耻这个最好的方法。C与荀子认为“礼”是用来修养品性相同的是,苏洵也是从人性出发,强调“礼”的人性教化功能。D本文说理委婉曲折,运用了对比、排比等手法,显示出作者高超的说理艺术与说理气势。3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圣人知人之安于逸而苦于劳故使贵者逸而贱者劳且又知坐之为逸而立且拜者之为劳也故举其君父兄坐之于上而使之立且拜于下。3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何则?彼其心常以为吾侪也,不见其异于吾也。(2)圣人固使之逸而使我劳,是贱于彼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岛人传明茅坤海上有两渔人者,故浮筏渔海上。一日,飘风至,筏亡维,流数日夜,不知所之。已而,沿潮入他岛中。

34、岛外多萧苇、槿艾、篁萝,蓊翳蒙复不可入;而两渔人者亦迷其处又疑多蛇虺含沙之孽而不敢复求入也顷之中忽闻呼啸声疑人然遂相挽缘崖而上。岛上人望见,稍稍来。漆面椎髻,裸而群,故无所为缯帛、带舄、冠裳、冶化之俗,并编棕、栗、桐、棫及他所不名树叶以为衣。众睹两渔人所衣缯帛衣,前曳裾,视之若眩异状。而两渔人者大惊,前欲为礼谒,众竟不为礼谒,而特人人手捃而鼻嗅者再。携两渔人入盘谷中,穴土而处,牡牝鹿豕相杂,龂龂如也,亦无火饪之食。黄发者偶而箕踞前坐,少者、壮者出而采拾诸果实以献。因遍过他穴,亦如之,如是者累日无间,左右为两渔人甚欢。而两渔人者初不辨音声,欲画地为字,以通旨意,众又顾笑,殊无解者,两渔人竟亦欢遇

35、之,犹哑者之设宾主也。久之,两渔人辞去,复治筏沿潮而出。既返至海上,而无复能指示岛处矣。归安茅坤抱策游缙绅大夫者十年矣,性故朴野澹荡,与人无论亲疏所故,油油然,若生平交。亦未尝背指人过。以是深有感于所闻岛上人之事,颇与己同旨,愿弃去人间,从之游。而恨两渔人者已忘其津处,不能从。乃述而赞之曰:“予闻近海多犀象、翡翠、玳瑁、珠玑、赢蛤之利,人多入海求之,至相攫猎,虽死不悔。而岛上人若无心志耳目口鼻之欲然,何哉?岂非其波泽为国,声教不通之幸与?昔陶处士自赞其道以为无怀氏之民、葛天氏之民,呜呼!若岛人者,近之矣,近之矣!”(选自茅鹿门先生文集,有删改)3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6、A岛上人望见,稍稍来渐渐B亦无火饪之食用火烹饪C性故朴野澹荡淡泊闲适D恨两渔人者已忘其津处后悔3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不知所之生物之以息相吹也B采拾诸果实以献请以秦王之咸阳为赵王寿C复治筏沿潮而出顺流而东也D乃述而赞之曰至于鞭箠之间,乃欲引节3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两渔人一日在海上捕鱼,因迷失了方向而突遇暴风,渔筏漂流数日后,随潮水漂至一岛前。此岛四周为茂密的草树环绕,看来无路可入。B岛上人的生活十分原始,他们没有穿衣结带、修饰容貌的习惯,也没有行礼拜见的习俗,呈现出一种不同于当时社会的风俗民情。C本文描写了岛上人于山间谷地中掘土

37、为穴而居,和谐安乐的场景,他们如生活在古圣贤治下的人民一样,安居恬淡。D当世的人们争名夺利,死而不悔;作者自己质朴坦荡,与岛上人旨趣一致。但在现实生活中,作者无法找到这样的岛。3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而两渔人者亦迷其处又疑多蛇虺含沙之孽而不敢复求入也顷之中忽闻呼啸声疑人然遂相挽缘崖而上4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欲画地为字,以通旨意,众又顾笑,殊无解者。(2)而岛上人若无心志耳目口鼻之欲然,何哉?岂非其波泽为国,声教不通之幸与?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示弟立志说王阳明予弟守文来学,告之以立志。守文因请次第其语,使得时时观省;且请浅近其辞,则易于通晓也。因书以与之。夫

38、学莫先于立志。志之不立,犹不种其根而徒事培拥灌溉,劳苦无成矣。世之所以因循苟且,随俗习非,而卒归于污下者,凡以志之弗立也。故程子曰:“有求为圣人之志,然后可与共学。”人苟诚有求为圣人之志,则必思圣人之所以为圣人者安在。非以其心之纯乎天理而无人欲之私欤?圣人之所以为圣人,惟以其心之纯乎天理而无人欲,则我之欲为圣人,亦惟在于此心之纯乎天理而无人欲耳。欲此心之纯乎天理而无人欲,则必去人欲而存天理。务去人欲而存天理,则必求所以去人欲而存天理之方。求所以去人欲而存天理之方,则必正诸先觉,考诸古训,而凡所谓学问之功者,然后可得而讲。夫所谓正诸先觉者,既以其人为先觉而师之矣,则当专心致志,惟先觉之为听。言有

39、不合,不得弃置,必从而思之;思之不得,又从而辨之,务求了释,不敢辄生疑惑。故记曰:“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苟无尊崇笃信之心,则必有轻忽慢易之意。言之而听之不审,犹不听也;听之而思之不慎,犹不思也。是则虽曰师之,犹不师也。夫所谓考诸古训者,圣贤垂训,莫非教人去人欲而存天理之方,若五经四书是已。吾惟欲去吾之人欲存吾之天理而不得其方是以求之于此则其展卷之际真如饥者之于食求饱而已;病者之于药,求愈而已;暗者之于灯,求照而已;跛者之于杖,求行而已。曾有徒事记诵讲说,以资口耳之弊哉?夫立志亦不易矣。孔子,圣人也,犹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立者,志立也。志岂可易而视哉!夫志,气之

40、帅也,人之命也,木之根也,水之源也。源不浚则流息,根不植则木枯,命不续则人死,志不立则气昏。是以君子之学,无时无处而不以立志为事。正目而视之,无他见也;倾耳而听之,无他闻也。如猫捕鼠,如鸡覆卵,精神心思凝聚融结,而不复知有其他,然后此志常立,神气精明,义理昭著。一有私欲,即便知觉,自然容住不得矣。自古圣贤,因时立教,虽若不同,其用功大指无或少异。书谓“惟精惟一”,易谓“敬以直内,义以方外”,孔子谓博文约礼,曾子谓“忠恕”,子思谓“尊德性而道问学”孟子谓集义养气,“求其放心”,虽若人自为说,有不可强同者,而求其要领归宿,合若符契。何者?夫道一而已。道同则心同,心同则学同。其卒不同者,皆邪说也。后

41、世大患,尤在无志,故今以立志为说。中间字字句句,莫非立志。盖终身问学之功,只是立得志而已。若以是说而合精一,则字字句句皆精一之功;以是说而合敬义,则字字句句皆敬义之功。其诸“格致”“博约”“忠恕”等说,无不吻合。但能实心体之,然后信予言之非妄也。(选自传习录,有删节)4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则必正诸先觉先觉:觉悟早的人B以资口耳之弊哉资:帮助C其卒不同者卒:最终D后世大患 患:忧虑4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夫学莫先于立志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B惟以其心之纯乎天理而无人欲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C惟先觉之为听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D

42、正目而视之因人之力而敝之4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的写作缘由是作者应弟弟之请求,把关于立志的道理写出来。本文语言浅近,易于通晓,说理之中包含有谆谆劝诫之意,辞意恳切。B作者直接点明立志的重要性后,从反面说明不立志的危害,再用程子的观点加以证明然后层层推进,得出“去人欲”“存天理”的方法,即学习研究古圣先贤的教导。C作者认为立志贯穿求学始终,人一旦立了志便会有了根本,便会心凝神聚,神清气明,如此这样,也正合乎古人所谓“惟精惟一”“敬以直内,义以方外”的奥妙与精髓。D全文紧紧围绕着“立志”二字,层次清晰,引经据典,正反结合,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寓理于情,运用一系列比喻来说理,文采斐然,具有很强的说服力。4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吾 惟 欲 去 吾 之 人 欲 存 吾 之 天 理 而 不 得 其 方 是 以 求 之 于 此 则 其 展 卷之 际 真 如 饥 者 之 于 食 求 饱 而 已4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人苟诚有求为圣人之志,则必思圣人之所以为圣人者安在。(2)而求其要领归宿,合若符契。何者?夫道一而已。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论荣王符所谓贤人君子者,非必高位厚禄、富贵荣华之谓也,此则君子之所宜有,而非其所以为君子者也。所谓小人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高考专区 > 一轮复习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类文言文阅读 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为本站会员(wenku818)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