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章 硬笔行书目录第二节硬笔行书基本笔画的写法2第一节行书的特点1第三节硬笔行书偏旁部首的写法3第四节硬笔行书的结体方法4 初唐虞世南说:“行书之体,略同于真。”苏东坡也曾论书:“书法备于正书,溢而为行草。未能正书,而能行草,犹未能庄语,而辄放言,无是道也。”说明学习行书需从楷书入手。对楷书有了较为深入的把握,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后,再学习行书,才更为顺畅。由楷书学习转向行书学习最难的一点是笔势的连贯,即所谓气息通畅,这一点必须要引起重视。第一节 行书的特点 行书笔画的起笔收笔往往以钩挑代替,行书笔画的这种写法等于把起收笔动作在运动中完成,在书写上加强了线条的动感和速度,体现出笔画之间的呼应关系
2、。楷书的用笔是干净清晰的,除钩法和点法外,其他笔画一般不带钩挑,如图7-1所示。一、起笔收笔往往以钩挑代替第一节 行书的特点 牵丝是钩挑的延伸,字内牵丝连带的原则一般是就近原则、顺势原则,得势则连,连笔宜自然。两笔呼应距离较近的可以牵丝相连,呼应距离较远的则不宜连写。此外牵丝不宜滥用,太多则显得杂,如图7-2所示。二、行书笔画间往往连写或以牵丝相连第一节 行书的特点 行书书写速度的加快是由于线条自身的圆转、省略、替代等手法的使用。当然也有书写速度相对加快的因素,但行书书写时不是一味的快,它是快慢结合,快慢的对比度比楷书进一步加强,书写节奏变得更为强烈。它应当是建立在对行书的用笔和结字造型有相当
3、熟练把握的前提下,才能做到信手拈来,一气呵成,如图7-3所示。三、书写速度稍快,节奏感强烈另外,行书中不同体势的书写速度是不相同的,如行楷与行草的书写速度显然是不相同的。第一节 行书的特点三、书写速度稍快,节奏感强烈第一节 行书的特点 行书中行笔的方向有时候为了呼应、顺势的需要,可以做不同角度的调整,如图7-4所示。四、行笔方向多变第一节 行书的特点 行书书写为了求快与方便,往往改变笔顺以达到更佳的效果,如图7-5所示。五、笔顺可以改变第一节 行书的特点 行书是介于草书与楷书之间的中间体,就一个字而言,其结构造型的变化是非常丰富的,如行草、行楷等,如图7-6所示。六、行书结构体势多变第一节 行
4、书的特点 行书结构体势如此多变,似乎已无规律可循,但实际上在各种体势里,其规律是可以探求的,只是越接近草书的行书结构变化越丰富,越难以概括。而行楷的结构,很多规律可以用楷书的结构规律去概括。例如,横平竖直是楷书的结构规律之一,行楷的结构也有横平竖直的特征,这两者是比较接近的,但如果拿这一规律去当做行草的结构规律,显然是不合适的。所以,我们应当先在某个具有一定包容性的体势里把握一些相对稳定的结构规律,再去求变。也就是稳中求变,逐步推进。六、行书结构体势多变第一节 行书的特点 行书结构富有大小、长短、向背、正斜等变化,但体势多变应是建立在重心平稳的基础上的。在一幅作品中有些字发生倾斜可能是为了章法
5、的需要,但对于单个字的练习,行书结构必须要做到重心平稳,不然,练习将失去其意义。楷书的大部分笔画的重心是平稳的,少数笔画靠相互支撑来达到平稳(如撇、捺、斜钩等笔画本身的重心是不稳的),因此,组成的字的重心也相对容易达到平稳。七、重心平稳第一节 行书的特点 与楷书的笔画相反,行书中大部分笔画的重心是不稳定的。由于行书的大部分笔画处于笔势呼应的动态中,不能像楷书那样求得一种静态的平稳,它只能求得一种动态的平稳,即相互牵制的平稳,就像杂技演员走钢丝一样,因此,其笔画左伸右展皆受到一种内在的平衡制约,即“势似欹而反正”。所以不管行书结构造型如何,重心平稳是前提,当然行书结构做到重心平稳的难度要比楷书大
6、。七、重心平稳第二节硬笔行书基本笔画的写法 在楷书笔画的基础上,把起笔顿笔(楷书的顿笔相对孤立)的方向和上一笔呼应,把笔画收笔的顿笔变成钩挑,指向下一笔起笔方向。行书中的顿笔动作不能孤立,应在线条的运行过程中完成,但顿笔处的速度还是要减慢。总的来说,行书笔画起收笔的方向要视笔势而定,因为行书的笔画与结构是不可分割的。此外,在分析行书的笔画时,也不能完全拿行草来加以分析,因为行草起收笔的方向变化很大,大量的笔画采用连写而且随意性极强,缺少入门教学所需要的程式性第二节硬笔行书基本笔画的写法 由轻到重行笔,收笔向上或向下带钩挑(钩挑不一定都钩出锋,以下同)顺应笔势。横的弧度上仰或下俯基本由笔势而定,
7、如图7-7所示。一、横1.短横第二节硬笔行书基本笔画的写法 长横在字中一般作主笔用,起笔朝右下角顿,或者是承接上一笔的收笔方向。收笔指向下一笔的起笔方向,带钩挑,或做一个钩的动作,如图7-8所示。一、横2.长横第二节硬笔行书基本笔画的写法 悬针竖一般只用在一个字的最后一笔,起笔须顿,顿笔方向视笔势而定,收笔出锋,如图7-9所示。二、竖1.悬针竖第二节硬笔行书基本笔画的写法起笔须顿,收笔时可带钩挑,或做一个钩的动作,如图7-10所示。二、竖2.垂露竖第二节硬笔行书基本笔画的写法 短竖往往带弧度、倾斜,收笔可带钩挑。在很多情况下,处理成点状,如图7-11所示。二、竖3.短竖第二节硬笔行书基本笔画的
8、写法写法基本上与楷书相同,但短撇在行书中往往与其他笔画连写,如图7-12所示。三、撇1.短撇第二节硬笔行书基本笔画的写法起笔顿起,收笔往往带钩挑,行笔须轻快自然,如图7-13所示。三、撇2.长撇第二节硬笔行书基本笔画的写法起笔顿笔,收笔往往带钩挑,注意弧度变化,如图7-14所示。三、撇3.竖撇第二节硬笔行书基本笔画的写法与楷书正捺写法类似。起笔尖起,主干略上仰。由轻到重,至捺脚处再由重到轻出锋,一气呵成,如图7-15所示。由轻到重,带上仰弧度,末端向右平拖一小段,最后向左回锋,如图7-16所示。四、捺1.正捺第二节硬笔行书基本笔画的写法由轻渐重,收笔可带钩挑,如图7-17所示。四、捺2.反捺第
9、二节硬笔行书基本笔画的写法 无论左点或右点,收笔处大都带钩挑,连点较多,特别是左右点和上下点,这些连点的书写往往是前一点的收笔与后一点的起笔牵丝映带,如图7-20所示。五、点第二节硬笔行书基本笔画的写法写法同楷书,但钩挑可延长或省略,如图7-21所示。六、钩1.竖钩第二节硬笔行书基本笔画的写法弯钩的弧度可加大或减小,出钩的方向可发生变化,如图7-22所示。六、钩2.弯钩第二节硬笔行书基本笔画的写法写法同楷书,或变形为钩挑,或省略钩,如图7-23所示。六、钩3.浮鹅钩(竖弯钩)第二节硬笔行书基本笔画的写法写法同楷书,但钩挑可延长或省略,如图7-24所示。六、钩4.斜钩第二节硬笔行书基本笔画的写法
10、写法同楷书或用点替代,如图7-25所示。六、钩5.卧钩第二节硬笔行书基本笔画的写法写法同楷书或与前一笔连写,如图7-26所示。六、钩6.横钩第二节硬笔行书基本笔画的写法写法似楷书,顺势处可连接右偏旁第一笔,如图7-27所示。七、提1.提第二节硬笔行书基本笔画的写法先竖再顿笔提出,竖一般呈外拓势,提要向右上牵引,如图7-28所示。七、提2.竖提第二节硬笔行书基本笔画的写法八、折行书折处大多圆转,方折的使用相对少一些,但行书的方折与楷书是不一样的,楷书的方折处强调顿,要增加力量,行书的方折处强调折,无须增加力量。方折和圆转二者相辅,可使行书既不失骨力又不失流畅。第二节硬笔行书基本笔画的写法 转折处
11、可直接圆转,也可用方折,须把握应用分寸,太方则呆滞,太圆则流滑力薄。转折书写最关键的是圆转的弧度,宜方中带圆,圆中寓方,其中椭圆形使用最多,如图7-29所示。八、折1.折撇第二节硬笔行书基本笔画的写法折处一折而过,速度宜快,如图7-30所示。八、折2.撇折第二节硬笔行书基本笔画的写法折处圆转或方折均可,如图7-31所示。八、折3.斜折第二节硬笔行书基本笔画的写法折处一转而过,如图7-32所示。八、折4.竖折第二节硬笔行书基本笔画的写法横折处圆转,速度要放慢,形成的弧度以椭圆为主,如图7-33所示。九、组合笔法1.横折斜钩第二节硬笔行书基本笔画的写法横折处圆转,速度要放慢,注意竖线的弧度变化,如
12、图7-34所示。九、组合笔法2.横折竖钩第二节硬笔行书基本笔画的写法写法基本上同楷书,横折处圆转,如图7-35所示。九、组合笔法3.横折弯钩第二节硬笔行书基本笔画的写法写法基本上同楷书,如图7-36所示。九、组合笔法4.横折浮鹅钩第二节硬笔行书基本笔画的写法写法基本上同楷书,或收笔顺势将笔意连向下一笔,如图7-37所示。九、组合笔法5.背抛钩第二节硬笔行书基本笔画的写法写法基本上同楷书,弯钩处圆转,如图7-38所示。九、组合笔法6.横撇弯钩第二节硬笔行书基本笔画的写法两个折先方折后圆转,如图7-39所示。九、组合笔法7.横折折钩第二节硬笔行书基本笔画的写法可看作竖加一个横折斜钩的写法,如图7-
13、40所示。九、组合笔法8.竖折折钩第三节硬笔行书偏旁部首的写法写法:基本形状为倒梯形。作左偏旁时第二笔与第三笔连写成“2”字形,收笔作提,字形狭长一些。作字头或字底等其他部位时第二笔也写成“2”字形,收笔回锋,字形扁一些。用两点替代(草书写法),一般用在左偏旁,其他地方不能乱用,如图7-41所示。类似偏旁:四字头,如图7-42所示。一、口、田、日(曰)三个偏旁部首的写法1.口字旁第三节硬笔行书偏旁部首的写法一、口、田、日(曰)三个偏旁部首的写法1.口字旁第三节硬笔行书偏旁部首的写法 写法:基本形状为倒梯形,末三笔的笔顺为竖、横、横。(在框内的土字一般竖与横不连写而只连两横,在框外的一般三笔都连
14、在一起写。)作左偏旁时末笔写成提法,形狭长。作其他部位时末笔为横,收笔回锋,须力注末端,形宽扁,如图7-43所示。一、口、田、日(曰)三个偏旁部首的写法2.田字旁第三节硬笔行书偏旁部首的写法一、口、田、日(曰)三个偏旁部首的写法2.田字旁第三节硬笔行书偏旁部首的写法写法:一般情况下形状为长方形,中间短横宜变为点。作左偏旁时,如末两笔相连则形成“2”字形,末笔为提。作字头时,两短横一般化作两点,或第二笔横折作一倾斜椭圆后,再向上绕在框内点一下,引起下一笔。作字底时,可类同字头写法,一般往左下呈倾斜势态,如图7-44所示。类似偏旁有目字旁,如图7-45所示。一、口、田、日(曰)三个偏旁部首的写法3
15、.日(曰)字旁第三节硬笔行书偏旁部首的写法一、口、田、日(曰)三个偏旁部首的写法3.日(曰)字旁第三节硬笔行书偏旁部首的写法二、字头字头的形状一般宜扁,上下结构的字,上偏旁与下偏旁往往以钩挑呼应,如果上偏旁收笔与下偏旁起笔距离较近,则往往连写。第三节硬笔行书偏旁部首的写法写法:斜撇回锋,捺作正捺时,捺起笔位于撇上端;捺作反捺时,起笔位置下降,位于撇的中部,如图7-46所示。二、字头1.人字头第三节硬笔行书偏旁部首的写法写法:用正捺时,起笔于二、三两横之间;用反捺时,起笔于第三横之下,如图7-47所示。二、字头2.春字头(卷字头)第三节硬笔行书偏旁部首的写法写法:一般点横分开,也可以连写;注意横
16、的长短变化,如图7-48所示。二、字头3.京字头第三节硬笔行书偏旁部首的写法写法:先写横再写竖,然后写撇,取上开下合之势或先两点再一横,如图7-49所示。二、字头4.草字头第三节硬笔行书偏旁部首的写法写法:左点与横钩连写,后半段横宜向右下顿,钩出锋与下一笔呼应,如图7-50所示。二、字头5.秃宝盖第三节硬笔行书偏旁部首的写法写法:写法基本上同秃宝盖,点一般带钩作启下呼应之势,如图7-51所示。二、字头6.宝盖头第三节硬笔行书偏旁部首的写法写法:四点省略为两点;或内四点化成左边一点,右边为竖折状,如图7-52所示。二、字头7.雨字头第三节硬笔行书偏旁部首的写法写法:左边为短撇连点,右边为竖折;或
17、左边为短撇连短横,再下点,右边为竖折,如图7-53所示。二、字头8.竹字头第三节硬笔行书偏旁部首的写法写法:先中竖,再竖折钩,可用于字头;先中竖,再竖折,然后再写竖,适用于各种形态;先竖折,再两点,用于左偏旁或字头,如图7-54所示。二、字头9.山字头(附山字旁、山字底)第三节硬笔行书偏旁部首的写法三、左偏旁结字原则:让右,即把右边的位置腾出来,让给右偏旁;左紧右松。左偏旁的末笔收笔应指向右偏旁的第一笔的起笔处,使得笔势呼应。要注意左右偏旁的距离、向背、高低关系。第三节硬笔行书偏旁部首的写法写法:撇可顿起或露锋起笔,可与竖连写,短竖收笔可以带钩,如图7-55所示。1.单人旁三、左偏旁第三节硬笔
18、行书偏旁部首的写法写法:两短撇上短下略长,往往连写,短竖宜短,可以连写,也可以分开,如图7-56所示。2.双人旁三、左偏旁第三节硬笔行书偏旁部首的写法写法:两点均可带钩挑,如图7-57所示。3.两点水三、左偏旁第三节硬笔行书偏旁部首的写法写法:三点分开;下两点连写成竖提状;三点连写成一竖提(草书写法),如图7-58所示。4.三点水三、左偏旁第三节硬笔行书偏旁部首的写法写法:横钩转折处圆转而横画短,如图7-59所示。5.食字旁三、左偏旁第三节硬笔行书偏旁部首的写法写法:撇宜向左伸展,短横作俯仰之势,以求变化,如图7-60所示。6.金字旁三、左偏旁第三节硬笔行书偏旁部首的写法写法:点宜高,第二笔横
19、折竖提中的竖画宜短,注意钩的出锋方向与右偏旁呼应,如图7-61所示。7.言字旁三、左偏旁第三节硬笔行书偏旁部首的写法写法:一笔连成,第一撇重,其他笔画轻而挺劲,如图7-62所示。8.绞丝旁三、左偏旁第三节硬笔行书偏旁部首的写法写法:第一笔与第二笔连写,横折绕一椭圆曲线后直接往上带,以呼应竖的起笔,可省略第三笔短横,最后三笔简化成一竖提。作字底时,只是把最后三笔简化成一竖折钩即可,如图7-63所示。9.虫字旁(附虫字底)三、左偏旁第三节硬笔行书偏旁部首的写法写法:竖与提连写成竖提,如图7-64所示。10.提土旁三、左偏旁第三节硬笔行书偏旁部首的写法写法:下两笔横连写成“2”字形,如图7-65所示
20、。11.王字旁三、左偏旁第三节硬笔行书偏旁部首的写法写法:第一、二笔连写,第三笔竖要挺拔且略带弧度,同时要注意竖线的长度及在不同字中的弧度变化,如图7-66所示。12.巾字旁(附巾字底)三、左偏旁第三节硬笔行书偏旁部首的写法写法:横撇弯钩形态要小,折处较方,弯钩处圆转,方圆结合,竖画的要求同巾字旁,如图7-67所示。13.左耳刀三、左偏旁第三节硬笔行书偏旁部首的写法写法:两点可连写,左低右高;两点可连写为竖折,对竖画的要求同巾字旁,如图7-68所示。14.竖心旁三、左偏旁第三节硬笔行书偏旁部首的写法写法:短撇与短横连写,竖与提往往连写,如图7-69所示。15.牛字旁(附牛字头、牛字底)三、左偏
21、旁第三节硬笔行书偏旁部首的写法写法:类似于提手旁,如图7-70所示。16.车字旁(附车字底)三、左偏旁第三节硬笔行书偏旁部首的写法写法:撇与点用撇折替代,在不同字中注意调节撇折的位置与角度,以配合右偏旁,如图7-71所示。17.木字旁(附木字底)三、左偏旁第三节硬笔行书偏旁部首的写法写法:类似木字旁;变化笔顺,先写竖后写横折提,为草书写法,如图7-72所示。18.禾字旁三、左偏旁第三节硬笔行书偏旁部首的写法写法:类似于禾字旁,如图7-73所示。19.米字旁三、左偏旁第三节硬笔行书偏旁部首的写法写法:第一撇与弧弯钩连写或笔断意连,第二撇回锋变为撇折,如图7-74所示。20.反犬旁三、左偏旁第三节
22、硬笔行书偏旁部首的写法写法:竖钩与提往往连写,如图7-75所示。21.提手旁三、左偏旁第三节硬笔行书偏旁部首的写法写法:同楷法相近;或省略成三笔,第二笔为横折,第三笔为撇折,如图7-76所示。22.示字旁(附衣字旁)三、左偏旁第三节硬笔行书偏旁部首的写法写法:横与撇连写成横折撇;口用两点替代,或口呈“12”字形,如图7-77所示。23.石字旁三、左偏旁第三节硬笔行书偏旁部首的写法写法:口下的止部写成竖折再加一点,或两点加一提,如图7-78所示。24.足字旁三、左偏旁第三节硬笔行书偏旁部首的写法写法:呈狭长形,连成一笔,如图7-79所示。25.弓字旁三、左偏旁第三节硬笔行书偏旁部首的写法写法:点
23、要高,横与撇连写,撇一般作上仰之势,也可作下俯之势,如图7-80所示。26.广字旁三、左偏旁第三节硬笔行书偏旁部首的写法类似偏旁:厂字旁、病字旁、虎字旁、尸字旁、户字旁,如图7-81所示。三、左偏旁第三节硬笔行书偏旁部首的写法写法:呈狭长形,上一个横折方折,下一个横折圆转,如图7-82所示。27.马字旁三、左偏旁第三节硬笔行书偏旁部首的写法写法:作左偏旁时,形狭长,横折作椭圆形;作字底时,呈扁状,如图7-83所示。28.贝字旁(附贝字底)三、左偏旁第三节硬笔行书偏旁部首的写法写法:两点连写,可演化成竖折;第三笔撇与第四笔点也可连写,如图7-84所示。29.火字旁三、左偏旁第三节硬笔行书偏旁部首
24、的写法写法:作左右偏旁时,呈狭长形,内两短横以点代替且连写成“2”字形,如图7-85所示。30.月字旁(附月字底)三、左偏旁第三节硬笔行书偏旁部首的写法写法:内两点连写成一竖,横变为提,如图7-86所示。31.舟字旁(附舟字头)三、左偏旁第三节硬笔行书偏旁部首的写法写法:平捺写法已在笔画写法中介绍,第二笔可写作略向右下倾斜的短竖,如图7-87所示。32.走之三、左偏旁第三节硬笔行书偏旁部首的写法写法:平捺的收笔可向上带钩,以便于笔势的呼应,如图7-88所示。33.走字旁三、左偏旁第三节硬笔行书偏旁部首的写法写法:短竖化作一点,竖钩可写成悬针竖,如图7-89所示。1.立刀旁四、右偏旁第三节硬笔行
25、书偏旁部首的写法写法:第一笔似左耳刀,第二笔一般写作悬针竖,如图7-90所示。2.右耳刀四、右偏旁第三节硬笔行书偏旁部首的写法写法:往往与左偏旁连写,横折作椭圆曲线,如图7-91所示。3.单耳旁四、右偏旁第三节硬笔行书偏旁部首的写法写法:第一撇有时作点,竖撇与横往往连写,如图7-92所示。4.斤字旁四、右偏旁第三节硬笔行书偏旁部首的写法写法:上一个横折方折,下一个横折圆转。由于居于右边,竖折折钩中的横部分可以伸长些,如图7-93所示。5.鸟字旁四、右偏旁第三节硬笔行书偏旁部首的写法写法:连写成一笔,第三撇略长;点后再竖折钩,如图7-94所示。6.三撇儿四、右偏旁第三节硬笔行书偏旁部首的写法写法
26、:斜钩挺且长,撇要弯且收笔有向上回锋之意,如图7-95所示。7.戈字旁四、右偏旁第三节硬笔行书偏旁部首的写法写法:用正捺时一般分开写作三笔;用反捺时连写成一笔;注意两种写法中第一、二笔连写成竖折的弧度、角度变化,如图7-96所示。8.反文旁四、右偏旁第三节硬笔行书偏旁部首的写法写法:上下两部分可分可连,如图7-97所示。9.殳字旁四、右偏旁第三节硬笔行书偏旁部首的写法写法:在行草书中单人旁的写法是独特的,撇与竖连写,竖线向下伸长,一般作主笔;四个横很短,第一个向上仰,后三个下俯且一般连写,如图7-98所示。10.隹字旁四、右偏旁第三节硬笔行书偏旁部首的写法写法:前三笔横、撇、竖连写,下部写法同
27、贝字旁,如图7-99所示。11.页字旁四、右偏旁第三节硬笔行书偏旁部首的写法五、字底字底的形状宜扁,以作上下避让之态,也可用以承载上部。第三节硬笔行书偏旁部首的写法写法:笔顺为横、竖、横;也可为竖、横、横,如图7-100所示。1.土字底五、字底第三节硬笔行书偏旁部首的写法写法:作字底时与楷书写法基本相同,反捺略长;作左偏旁时,斜折的撇部分长,反捺部分短,斜折可写成点,横写作提,如图7-101所示。2.女字底(附左偏旁)五、字底第三节硬笔行书偏旁部首的写法写法:同楷法相近,第一点往往与上偏旁呼应;也可写成三点(草书写法),如图7-102所示。3.心字底五、字底第三节硬笔行书偏旁部首的写法写法:后
28、三点省略成两点,两点再连写成横钩,如图7-103所示。4.四点底五、字底第三节硬笔行书偏旁部首的写法写法:因呼应需要,竖撇往往写作竖,如图7-104所示。5.弄字底五、字底第三节硬笔行书偏旁部首的写法写法:扁而宽,内二竖写成两点,如图7-105所示。6.皿字底五、字底第三节硬笔行书偏旁部首的写法六、字 框写法:笔顺为先竖后点,左竖稍短;带弧度微向左下倾斜,横折竖钩的竖部一般作内,折处圆转略慢。门框的基本形状呈梯形,如图7-106所示。1.门框第三节硬笔行书偏旁部首的写法六、字 框写法:类似门框写法,长形下框为梯形,扁形下框为倒梯形,如图7-107所示。2.同字框第三节硬笔行书偏旁部首的写法六、
29、字 框写法:类似同字框写法,如图7-108所示。3.方框第三节硬笔行书偏旁部首的写法六、字 框写法:竖折圆转外拓,如图7-109所示。4.区字框第三节硬笔行书偏旁部首的写法六、字 框写法:两边竖略向内倾斜,如图7-110所示。5.山字框第三节硬笔行书偏旁部首的写法六、字 框写法:横折弯钩的钩宜向外拉长,如图7-111所示。6.包字头第四节硬笔行书的结体方法一、硬笔行书结体的原则一幅优秀的硬笔行书作品,不仅要求基本笔画美观大方,而且要求结构的整体布局合情合理。一个字的结构安排得合理,可以掩盖这个字在某些细微处出现的败笔;整幅作品的结构安排得合理,可以通过整体上的优势给人以美感,从而忽略个别地方的
30、瑕疵。行书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和楷书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硬笔行书在结构的整体布局上,除了要遵循硬笔楷书所应遵循的控制比例、重心平稳、布局合理等原则外,根据其字体自身的特点,还应遵循以下五个方面的原则:第四节硬笔行书的结体方法一、硬笔行书结体的原则5.形式变化多样行书的结构变化多样,通常包括笔顺变化、大小变化、疏密变化等。硬笔行书行笔是否连贯流畅,直接影响到每个字的神韵和整幅作品的美感。收放自如是行书的一个重要特征。为了提高速度,笔法通常表现为连贯性强,笔画合二为一,或是省略某些笔画。相互呼应不仅要体现在每一笔画之间,还要体现在字与字之间。1.行笔连贯流畅2.运笔收放自如3.省略替换
31、合理4.结构相互呼应第四节硬笔行书的结体方法二、硬笔行书结构的变化法则康有为广艺舟双楫云:“变者,天也。”“盖天下世变既成,人心趋变,以变为主;则变者必胜,不变者必败,而书亦其一端也。”时代在变,人的思想在变,只有变,才能发展、更新,才能在书写中展示创造力。变不等于乱,要递变,是有继承的变,是和谐的变。如王羲之兰亭序中有十九个之字,各不相同,但它们在整幅作品中是和谐的。变的方法在于变形夸张,它也是艺术的生命。第四节硬笔行书的结体方法二、硬笔行书结构的变化法则松紧变化即疏密变化。清代邓石如说:“字画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常计白以当黑,奇趣乃出。”字因疏而留有较多的空白,从而显得空阔、清虚、
32、洒脱,疏朗应以不散架为限;密能让字繁茂葱茏、繁复雄健。只疏不密则松松散散,无精打采;只密不疏则缺乏生机,死板沉闷。楷书的松紧变化基本上是上紧下松、左紧右松、内紧外松;而行书的紧松变化除楷书上述这些变化之外,还可以是上松下紧、左松右紧、内松外紧,如图7-112所示。并且在紧松变化的度上可以明显加大,即进一步追求疏密对比变化,如图7-113所示。1.应变法则之一:松紧(疏密)第四节硬笔行书的结体方法二、硬笔行书结构的变化法则1.应变法则之一:松紧(疏密)第四节硬笔行书的结体方法二、硬笔行书结构的变化法则“开”是离散,有舒畅、豪放之意;“合”即聚拢,有收紧、充实之感。2.应变法则之二:开合第四节硬笔
33、行书的结体方法二、硬笔行书结构的变化法则开合在左右结构的字中用途最广,如上合下开的字形犹如宝塔,端庄挺拔,气势宏大;上开下合的字形如玉兰绽放,玲珑娇俏。左右张开则要貌离神合,左右合拢则似含苞欲放。如“能、谢,位,法”四字既可写成上开下合,也能写成上合下开,开合运用得当可使字形变得生动有趣,如图7-114所示。2.应变法则之二:开合第四节硬笔行书的结体方法二、硬笔行书结构的变化法则董其昌画禅室随笔曰:“作书最忌者,位置等匀。且如一字中,须有收有放,有精神相挽处。”在一字之中,如果笔笔都收缩,就会变得拘谨而缺乏气势,笔笔都放,则显得松松垮垮,收和放应是相辅相成的。放的笔画要体现出收紧的感觉,收的笔
34、画要体现出要蓄势待发的感觉,如图7-115所示。3.应变法则之三:收放(伸缩)第四节硬笔行书的结体方法二、硬笔行书结构的变化法则刘熙载艺概曰:“画山者必有主峰,为诸峰所拱向;作字者必有主笔,为余笔所拱向。主笔有差,则余笔皆败,故善书者必争此一笔。”主笔就是一个字中起主导作用的一笔,如军队的主帅,主笔突出了,整个字就有精神。楷书的结构也强调夸张主笔,但在夸张的度上是较小的,而行书中更注重以次笔收缩来求得主笔的进一步突出,如图7-116所示。4.应变法则之四:夸张主笔第四节硬笔行书的结体方法二、硬笔行书结构的变化法则4.应变法则之四:夸张主笔第四节硬笔行书的结体方法二、硬笔行书结构的变化法则左右或
35、上下结构的字在需要时可以使两个部位发生倾斜,最后达到平稳,即“斜斜得正”,如图7-117所示。5.应变法则之五:正斜第四节硬笔行书的结体方法二、硬笔行书结构的变化法则楷书字形总的感觉是横平竖直的平稳,而行书总的感觉是朝右上方倾斜的平稳。斜势形成因素之一是横的倾斜。横的斜度比之楷书明显加大,斜度的加大导致横的势加大,动感加大,如图7-118所示。5.应变法则之五:正斜第四节硬笔行书的结体方法二、硬笔行书结构的变化法则斜势形成因素之二是向右上方倾斜的斜线增多。为了使笔画之间呼应而导致有些本来竖直的笔画发生倾斜,或者笔画之间连写产生牵丝斜线,如图7-119所示。平衡斜势原理之一:部分笔画向右下压,中
36、和斜势来达到平衡。平衡斜势原理之二:利用杆秤原理,靠右边的部分笔画向右伸展一些或向下拉长一些,来达到平衡。5.应变法则之五:正斜第四节硬笔行书的结体方法二、硬笔行书结构的变化法则高低错位,左高右低或左低右高可以使结构产生强烈的节奏变化,如图7-120所示。6.应变法则之六:高低(跌宕)第四节硬笔行书的结体方法二、硬笔行书结构的变化法则向背能使字产生顾盼、呼应、揖让之趣。笔画有俯、仰、外拓、内之分,如图7-121所示。横向笔画表现俯仰较多,仰笔有挺拔之感可用以承上,俯笔有沉厚之感可用以启下。纵向笔画外拓者雍容雄厚,内者俊秀挺劲。7.应变法则之七:向背(俯仰)第四节硬笔行书的结体方法二、硬笔行书结
37、构的变化法则方与圆须体现深刻的辩证性,在不同的体势里,用方的程度以及用方的数量是不一样的。方折峻厉,精神外发,以骨取胜。以圆代方便于承前启后,使字体显得圆转流美,同时减少提按,加快了速度,如图7-122所示。8.应变法则之八:方圆第四节硬笔行书的结体方法二、硬笔行书结构的变化法则“避”即回避,要避免相互冲突,避免点画的机械重复和触犯;“就”即迎,要相互穿插、呼应,力求彼此相依和谐。如“永”字的末笔收笔要避免与竖冲突而急止,“池”字的第三点就连着下一笔的起笔,“源”字的撇穿插到三点水下面,如图7-123所示。9.应变法则之九:避就(穿插)第四节硬笔行书的结体方法二、硬笔行书结构的变化法则替代的目
38、的是从简避繁,实际上是草书符号化在行书中的应用,尤其以点去替代其他笔画为多,因为写点最方便。但是使用替代时不能自己臆造,往往是沿用了古人约定俗成的写法,这需要我们在练习的过程中加以归类记忆(在偏旁部首写法里实际上是归类了一些替代手法)。另外,过多地使用替代往往会造成认字困难,如图7-124所示。10.应变法则之十:替代(省减)第四节硬笔行书的结体方法二、硬笔行书结构的变化法则行书因快写的需要,很多相近的笔画就采用连写的手法,如“生”字的短撇与第二笔短横一般连写,为求得字内的气息贯通常采用牵丝连笔的写法,牵丝连笔以不至于造成纷乱为好。有时可用笔断意连的写法,可带钩断开,当机立断在有些时候比连更难
39、,如图7-125所示。11.应变法则之十一:连断第四节硬笔行书的结体方法三、硬笔行书结构感的形成由于行书处于动势中,不能像楷书那样求得一种静态的平稳,它只能求得一种动态的平衡,而这种平衡感即为一种结构感。第四节硬笔行书的结体方法三、硬笔行书结构感的形成 楷书的基本功,当楷书练习到一定程度,在书写时自然就形成结构感,这种结构感会为行书结构感的形成打下基础。从精熟中来,“智永砚成臼,乃能到右军”,还有“退笔成冢”“池水尽墨”等典故,古人勤学至此,方能随心所欲、妙笔生花。通感,对各种结构感的捕捉,需要有丰富生活阅历的感觉做铺垫。随着人生阅历的增长,眼界会开阔起来,眼光会提高,书写的水平也会随之提高。
40、相传唐朝的张旭见公孙大娘舞剑后,深得其神,于是书艺大进。宋黄庭坚跋唐道人编余草稿中说:“在黔中时,字多随意曲折,意到笔不到,及来僰道,舟中观长年荡桨,群丁拨棹,乃觉少进,意之所到,辄能用笔。”技法集成训练,有些连笔写法以及替代手法的使用会形成一些典型的弧线,这些比较常用的线条练熟后有助于行书书写感觉的形成,如图7-126所示。1.结构感的形成因素第四节硬笔行书的结体方法三、硬笔行书结构感的形成1.结构感的形成因素第四节硬笔行书的结体方法三、硬笔行书结构感的形成赵孟云:“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结构形式总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不同时代各有其不同的特点。其一是书法家受时代的普遍审美理论、意识影响,表现出一些“貌似”的结构特征;其二是由于同时代人的相互借鉴影响,造成取法上的一致性。另一方面,结构感受到地域限制呈现某一地域群体倾向上的某种结构流派。如在明代出现的“吴门书派”即在地域限制中的一种群体倾向。2.结构感的时代、地域规律性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