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思考:作者在第一段描绘了如诗如画的美景,在这美景中,苏子和客人各自做了什么事情呢?(第二段找答案)苏子:饮酒放歌 客人:吹箫以和箫声传达出客人怎样的情绪?箫声传达出客人怎样的情绪?箫声传达出客人怎样的情绪?箫声传达出客人怎样的情绪?伤感、悲伤、凄楚、哀怨、疑惑:为什么在这良辰美景赏疑惑:为什么在这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之中,客人会发出如此悲凉凄心乐事之中,客人会发出如此悲凉凄婉的箫声呢?下面就让我们带着疑问,婉的箫声呢?下面就让我们带着疑问,共同走进第三部分,来探究客人如此共同走进第三部分,来探究客人如此的原因。的原因。翻译课文翻译课文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
2、,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我的神色也愁惨起来,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客人问道:“箫声为什么这样哀怨呢?”客人回答:“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操的诗么?愀(qio 巧)然:容色改变的样子。正襟危坐:整理衣襟,严肃地端坐着 危坐:端坐。何为其然也:曲调为什么会这么悲凉呢?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所引是曹操短歌行中的诗句。翻译课文翻译课文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这里向西可以望到夏口,向东可以望到武昌,山河接壤连绵不绝,目力所及,一片郁郁苍苍。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缪:通缭盘绕。翻译课文翻译课文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
3、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当初他攻陷荆州,夺得江陵,沿长江顺流东下,麾下的战船首尾相连延绵千里,旗子将天空全都蔽住,面对大江斟酒,横执长矛吟诗,本来是当世的一位英雄人物,然而现在又在哪里呢?舳舻(zh l 逐卢):战船前后相接。这里指战船。酾(sh)酒:斟酒。横槊(shu):横执长矛。翻译课文翻译课文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何况我与你在江中的小洲打渔砍柴,以鱼虾为伴,以麋鹿为友,在江上驾着这一叶小舟,举起杯盏相互敬酒,如同蜉蝣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中,像沧海中的一粒粟米那样渺小。侣:以.为伴侣,这里是名词的意动
4、用法。蜉(f)蝣:一种昆虫,夏秋之交生于水边,生命短暂,仅数小时。此句比喻人生之短暂。渺:小。沧海:大海。此句比喻人类在天地之间极为渺小。翻译课文翻译课文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唉,哀叹我们的一生只是短暂的片刻,不由羡慕长江的没有穷尽。想要携同仙人遨游各地,与明月相拥而永存世间。知道上面这些想法不能骤然得到,只得将憾恨化为箫音,寄托在悲凉的秋风中罢了。”须臾(y):片刻,时间极短。长终:至于永远。骤:突然。遗响:余音,指箫声。悲风:秋风。疑惑:为什么在这良辰美景赏疑惑:为什么在这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之中,客人会发出如此悲凉凄心乐事之中,
5、客人会发出如此悲凉凄婉的箫声呢?婉的箫声呢?无枝可依、人生无常、功业无成、生命短暂渺小 由此可见,客人原来有如许之悲情,如许之悲事,如许之悲理,难怪其箫声要“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了。再读第三段,感受客人“悲”情。面对客人的如此悲情,苏子是否也受到了感染了呢?下面就让我们进入第四段的“水月”部分,重点看一看苏子是怎样从“水与月”中获得人生的感悟的。结合注释理解大意!翻译课文翻译课文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苏子说:“你也知道这水与月?时间流逝就像这水,其实并没有真正逝去;时圆时缺的就像这月,终究没有增减。逝者如斯:语出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
6、斯夫,不舍昼夜。逝:往。斯:此,指水。盈虚者如彼:指月亮的圆缺。翻译课文翻译课文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可见,从事物易变的一面看来,天地间万事万物时刻在变动,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而从事物不变的一面看来,万物同我们来说都是永恒的,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以:用。一瞬:一眨眼的工夫。同学们,这层文字中表述的从同学们,这层文字中表述的从变与不变的观点看变与不变的观点看“水、月水、月”各有什各有什么特点?么特点?水:逝者如斯,未尝往也月:盈虚者如彼,卒莫消长也提问:此处,苏子用水月作比喻,想要说明的是什么呢?不必羡慕宇宙的无穷。从变的角度
7、说,天地宇宙也是瞬息万变的,就如水和月亮一样,江水日夜不停地流、月从亏到盈不断地变化;从不变的角度,人类和其它事物也都是永恒的。所以不必“羡长江之无穷”。苏子的这些看法体现了他的什么性格?乐观、旷达 乐观、旷达的苏轼是如何看待得与失的呢?结合注释理解第二层翻译课文翻译课文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何况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宰者,若不是自己应该拥有的,即使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翻译课文翻译课文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只有江上的清风,以及山间的明月,听到便成了声音,进入眼帘便绘出形色,
8、取得这些不会有人禁止,感受这些也不会有竭尽的忧虑。这是大自然恩赐的没有穷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造物者:天地自然。无尽藏(zng):佛家语。指无穷无尽的宝藏。共适:共享。乐观、旷达的苏轼是如何看待得与失的呢?乐观、旷达的苏轼是如何看待得与失的呢?顺其自然,莫强求;珍惜当下;不以物喜、不以已悲。苏子的一番话对客人起到了什么作用?翻译课文翻译课文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客人高兴地笑了,洗净酒杯重新饮酒。菜肴果品都已吃完,杯子盘子杂乱一片。大家互相枕着垫着睡在船上,不知不觉东方已经露出白色的曙光。更酌:再次饮酒。肴核既尽:荤菜和果品。既:已经。狼籍:又写作“狼藉”,凌乱的样子。枕藉:相互枕着垫着。既白:已经显出白色(指天明了)。上善若水(善利万物而莫争),趋下而已。上善若水(善利万物而莫争),趋下而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老子老子“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客人。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客人。”宋宋苏轼苏轼东坡志林东坡志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