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育技术学】考前冲刺测验试卷(3套,附答案)【教育技术学】考前冲刺测验试卷A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 多媒体:2. 教学结构:3. 教学系统:4. 教育技术管理:二、选择题1. 以下不是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的是( ) A. 整体原理 B. 反馈原理C. 传播原理 D. 有序原理2关于自主学习,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 B.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辅助者 C.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控制者 D.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3. 关于教学评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开展教学评价有利于教师分析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找出其自身教学中的不足 B. 教学评价只能由教师来进行C. 学生测验成
2、绩是获取教学评价数据的唯一来源D. 教学评价量表都是教师自己制订的4在介绍当前学习内容之前呈现引导性材料,以便于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这属于以下哪种教学策略:A、五段教学策略 B、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C、示范模仿教学策略 D、假设推理教学策略5教育信息化的特征是( )。 A教材多媒体化、资源全球化B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 C任务合作化、管理自动化、环境虚拟化 D其它3个选项之和6把学习过程看做是对信息进行心理加工的过程,持这一观点的学习理论流派是( )。A行为主义B认知主义 C建构主义D人本主义7.教育技术管理的核心是( ) A质量管理 B.资源库管理 C.内容管理D.人员管理8认知灵活性理论
3、将知识分为( )A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 B事实知识和原理知识C良构领域知识和劣构领域知识 D. 技能知识和人力知识三、判断题1、教育技术学是教育科学领域的一门新兴的分支学科。 () 2. 信息化教学就是要进行多媒体课堂教学。() 3.学习资源的概念是由教育技术的技术观演变而来的。 () 4.布鲁姆的学习目标分类和加涅的学结果分类系统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 5.策略是比较宏观的,而方法是较为微观的。 () 6.课程开发以教育的经济需求作为价值导向的。 () 7.肯普模型是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其教学可以从任一环节开始。 () 8.EPSS是一种分布式的、支持特定服务的信息系统。 () 9.影
4、响教育技术运用的是社会需求、学习者和技术发展三大因素。 () 10.标准参照测验是一种衡量学生实际水平的测验。 ()四、填空题 1. 教育技术在研究过程中使用的研究方法有三类:_方法、一般研究方法、_方法。2. 学习资源按表现形态分,有_资源和_资源。3. 各种教育媒体的教育特性主要表现在:_、重现力、接触面、参与性、受控性五大方面。4. 虚拟现实技术具有_、存在性、_、自主性四个重要特征。 5. 教学传播的基本规律:_、谐振律、_、匹配律。6. 教学系统开发通常包含分析、设计、_、实施和维护五个阶段。五、简答题1. 简述梅瑞尔成分显示理论的要点。2. 简述分支式程序教学的特点。六、论述题1.
5、论述网络课程开发的基本过程【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共20分。每小题5分)1.多媒体:是以计算机为中心,把语音处理技术、图像处理技术、视听技术都集成在一起,把语音信号、图像信号先通过模拟装换成统一的数字信号,再由计算机方便地对它们进行存储、加工、控制、编辑、变换,还可以查询、检索。P822. 教学结构: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在一定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是教学系统四个组成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具体体现。P1383. 教学系统:是指为了达到特定目的而由各组成要素通过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的、具有一定教学功能的
6、整体。P1454. 教育技术管理:教育技术应用领域的各级管理人员,通过计划、组织、协调和监督等一系列的方法、手段和制度来调度所有资源、协调各种关系。以便有效地达到既定目标的教育活动过程。P311 二、选择题(共24分。每题3分) 1-8 C (第一章) C (第四章) A (第九章) B (第四章) D (第十章) B (第三章) A(第八章) C(第八章)三、判断题(共20分,每小题2分) 1-5 (第一章)(第十章)(第三章)(第一章) (第四章) 6-10 (第六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九章)(评卷后的说明:第3小题的正确答案是“从媒体观演变而来”(即),但“从技术观演变而
7、来”也说得过去(即),因此评卷中此小题没有扣分)四、填空题(共10分。每小题1分)1.哲学方法、专门研究方法。P132.硬件资源、软件资源。P743.表现力。P864.多感知性、交互性。P2105.共识律、选择律。P256.开发。P203五、简答题(共16分。每小题8分)1.答:梅瑞尔的成分显示理论(CTD)主要是认知领域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对教学策略进行了较详尽的规定。(2分)首先提出另一个有关知识的描述性理论,认为知识由行为和内容类型构成了两维分类。(2分)然后提出了有关教学策略的描述性理论,认为策略有基本呈现形式(PPF)、辅助呈现形式(SPF)和呈现之间的联系(IDR)。(2分)对于每
8、一个行为-内容类别,CDT都规定了PPF、SPF、IDR之间的组合,这些组合就构成了最有效的教学策略。(2分)P1602.答:在分支式程序教学模式中,学习的信息量大且带有分支,容许学习者对学习单元进行选择。(2分)不同的反应将把学习者引导到不同的学习层面上,正确的反应将学习者引导到新的学习单元;错误的反应将学习者引导到相应的补充学习单元中。(2分)分支式程序教学模式的优点是学得快的学习者可以沿着主路径更快地学习,而不必通过所有的学习单元。(4分) P49 六、论述题(共10分。每小题10分).答案要点: 1.网络课程的含义: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1
9、分)2.网络课程的特点:网络课程能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其最突出的特点有开发性、交互性、共享性、协作性、自主性。(1分)3.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中较普遍采用的网络课程开发过程是:确定教学大纲、确定教学内容、总体设计与原型实现、脚本编写、素材准备、课件开发、教学环境设计、教学活动设计。(8分)P241【教育技术学】考前冲刺测验试卷B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学习资源: 2.教学系统设计: 3. 积件: 4. 流媒体:二、选择题1. 以下策略中,不属于元认知策略的是: ( ) A. 组织策略 B. 调节策略C. 监视策略 D. 计划策略2虚拟现实技术是由 ( ) 和仿真技术相结合而生成的一种交互式人工世
10、界。A网络技术B信息管理技术 C多媒体技术 D数据库技术3.课程开发的主要模式不包含下列哪类( )A目标模式 B过程模式C情景模式 D.评价模式4以下哪条不是支配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A、教学过程简约性规律 B、以教材为基础促进学生发展的规律C、引导学生自我构建知识的规律 D、教和学相互促进的规律5下面不属于知识管理的原则的是( )。A积累原则 B共享原则C交流原则 D 最优化原则6下面不属教学传播的规律的是 ( )A共识律B谐振律C匹配律 D协同律7第一代教学系统设计模式以( )为代表。A史密斯雷根模型 B. 加涅的信息加工模型C. 肯普模型 D. 梅瑞尔的“目标内容”模型8.以下思维不属
11、于创造性思维的是( )。A发散思维 B. 形象思维C. 辩证思维 D. 理性思维三、判断题1. 教育技术是19世纪末开始出现的。 ()2. 教育技术学是教育研究中的技术学层次的学科。 ()3. 在经验之塔中,最底层的经验最抽象,越往上越具体。 ()4. 评价是在量或质的记述的基础上进行事实判断的活动。 ()5.“主导主体”教学系统设计模式强调既要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又要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常称之为“双主教学系统设计模式”。()6.在教育技术界,将为教学专门设计开发的媒体化材料称为教学媒体材料。()7. 按学习资源的表现形态分,可分为人力资源和非人力资源。 ()8. 加涅将教学目
12、标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 () 9. 超文本是一种非线性地组织管理信息的先进技术。 ()10. 绩效技术是一种用于改进人的绩效水平的多学科的技术方法。 ()四、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有_、_和有序原理。2.教学过程管理的基本原则有_ _、连续性原则、_ _、最优化原则。3. 教育信息化从技术上看,其基本特点是_、网络化、_、多媒体化。4.虚拟现实系统的三个特征:沉浸、_ _、_。5. 20世纪60年代,西方国家在视听教育、_和系统科学方法三个方面相继发展。6. 活动理论认为活动受_ _支配,由一系列行动组成。五、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16分)1.简
13、述教育技术发展的特点。2. 简述评价指标设计的原则六、论述题1、试分析5种信息化教学应用形式。【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共20分。每小题5分)1.学习资源: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可被学习者利用的一切要素,主要包括支持学习的人、物、财、信息等。P732.教学系统设计:也称教学设计,其根本目的是通过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所做的系统安排,创设各种有效的教学系统,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P1473. 积件:是由教师和学生根据教学需要自己组合运用多媒体教学信息资源的教学软件系统。P2564. 流媒体:是对多媒体信息进行“流化”处理,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在Internet/Intranet中使用流式传输技术的连续时
14、基媒体,如:音频、视频或多媒体文件。P84二、选择题(共24分。每题3分) 1-4 A(第四章) C(第三章) D (第六章) C (第四章) 5-8 D (第八章) D(第一章) C(第五章) D(第十章)三、判断题(共20分,每小题2分) 1-5: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二章) (第九章) (第五章) 6-10: (第三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七章) (第五章)四、填空题(共10分。每小题1分)1、整体原理、反馈原理 P192、综合性原则 个性原则 P3223、数字化 智能化P3854、想象 交互P2105、个别化教学 P96、动机P185五、简答题(共16分。每小题8分)
15、1. 答:(1)教育技术的发展是非替代性的(2分) (2)教育技术的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一定的选择性即“适者生存”(2分) (3)教育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对人的作用的认识越来越深刻(2分) (4)教育技术的发展需要新的观念,并且要通过积极推进教育的整体改革才能使自身获得快速的发展。(2分)P352.答:指标与目标的一致性;(2分)直接可测性;(2分)体系内指标的相互独立性;(1分)指标体系的整体完备性;(1分)指标的可比性;(1分)可接受性(1分)。P350 六、论述题(共10分。每小题10分)1. 试分析5种信息化教学应用形式。答案要点:信息化教学应用形式有多种,从中任选6种加以分析即可:个别指导操
16、练与练习学习监测教学模拟教学游戏智能导师问题解决微型世界虚拟实验室情境化学习案例研习基于资源的学习查询学习计算机支持的合作学习虚拟学伴虚拟学社协同实验室计算机支持讲授虚拟教室认知工具(每种应用形式的分析2分,共10分)P295【教育技术学】考前冲刺测验试卷C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隐性知识:2.网络课程: 3.协作学习:4.形成性评价:二、选择题1.以下不是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的是( ) A. 整体原理 B. 反馈原理C. 传播原理 D. 有序原理2教育技术的主要特征是( )。 A运用技术手段去优化教育、教学过程,以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效率和效益的理论和实践B运用技术手段去优化教育、教学过程,以
17、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效率和效益的理论研究C运用技术手段去优化教育、教学过程,以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效率和效益的教学实践D本题答案中所给出的其它3个选项都不对3.信息技术整合于学科课程即信息技术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本质上看是( )。A以学生协作能力的培养为核心 B以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核心C课程目标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构成双核心 D以课程目标为核心4. 将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分为了解(识记)、理解、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的美国心理学家是( )。A加涅 B布鲁纳 C布卢姆 D奥苏贝尔5“知识积累的关键因素是刺激、反应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持这一观点的学习理论流派是( )。A人本主义 B行为主
18、义 C认知主义 D建构主义 6第一代教学系统设计模式以( )为代表。A史密斯雷根模型 B. 加涅的信息加工模型C. 肯普模型 D. 梅瑞尔的“目标内容”模型7.关于教学策略,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教”为中心的教学策略和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策略是基本相同的B. “抛锚”是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中常用的策略C. “先行组织者”是以“教”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中常用的策略D. “支架式”是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中常用的策略8. 在课堂上,教师进行了某一概念的教学,在后继的教学效果检查环节,教师发现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语来表达概念内涵,这说明所达到的教学目标层次是( )。A了解(识记) B理解
19、 C分析 D综合三、判断题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环境的建构。 ()2.信息化教学就是要进行多媒体课堂教学。 () 3. 迈克卡认为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学习管理策略。 ()4.现代教学改革的核心是使学生变被动型的学习为投入型的学习。 ( )5.超文本运用非线性链接方式。 ( )6. 信息技术就是使用计算机的技术。()7.学习理论主要存在三大理论流派:行为主义、人本主义、建构主义。 ( )8.教育信息化对教育改革的作用表现在文化思维层次、思想观念与体制模式的理论层次、具体操作操作实施层次三个层次。 ( )9.肯普模型是以认知主义作为学习理论基础,其教学可以从任一环节开始。 ()
20、10.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会成为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突破口。 ()四、填空题 1.学习媒体,按媒体的作用感官分,有视觉媒体、听觉媒体、视听媒体、_ _四种。 2.学习资源按来源分,有_的资源和_的资源。3.影响教学系统设计的变量:_变量、_变量、教学结果变量。 4.绩效技术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分析、设计、开发、实施和_。5.教学软件的基本结构有四种:线性结构_、_、复合结构。 6.活动系统包含三个核心成分_、_和客体,三个次要成分工具、规则和劳动分工。四、简答题1. 简述基于网络的“主导主体”教学结构的特点。2.简述教育评价的功能五、论述题1. 论述戴尔验之塔”理论要点和它对媒体选择的指导意义。
21、【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共20分。每小题5分)1.隐性知识:是个人或组织经过长期积累而获得的知识,这些知识不易用言语表达,缺少外化的物质载体,传播给别人也很困难。P3362. 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P2413. 协作学习:是指学生为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最大程度地扩大个人和他人的习得成果,一起经历学习过程并共同进取的一切相关行为。P2894. 形成性评价:是通过诊断教育方案或计划、教育过程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为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提供反馈信息,以提高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质量的评价。P346二、选择题(共24分。每题3分) 1-4 C (第一章) A (
22、第二章) D (第十章) C (第四章) 5-8 B (第二章) C (第四章) A (第四章) B(第四章)三、判断题(共20分,每小题2分) 1-5 (第二章)(第七章)(第四章)(第十章)(第六章) 6-10 (第三章)(第二章)(第十章)(第四章)(第十章)四、填空题(共10分。每小题1分)1.交互多媒体。P802.设计的资源、可利用的资源。P743.教学条件变量、教学方法变量。P1574.评价。P1975.树状结构、网状结构。P2366.主体、团体。P185五、简答题(共16分。每小题8分)1.答:基于网络的“主导主体”教学结构的特点: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学生意义建构的促进者,学
23、生良好情操的培育者;(2分) 学生是信息加工与情感体验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2分)教学媒体既是辅助教师教学的演示工具,又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2分)教材不是惟一的教学内容,通过教师指导、自主学习与协作交流,学生可以从多种学习对象和多种教学资源获取多方面的知识。(2分)P1412.答:教育评价对于提供教学质量,促进教育改革的深化具有重要作用,这些作用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诊断功能(2分)、导向功能(2分)、激励功能(2分)、调节功能(2分)。P345 六、论述题(共10分。每小题10分).答案要点: “经验之塔”的理论要点:最底层的经验最具体,越往上越抽象,
24、各种教学活动可以依据其经验的具体抽象程度,排成一个序列;(2分)教学活动应从具体发经验入手,逐步进入抽象经验;在学校教学中使用各种媒体,可以使教学活动更具体,也能为抽象概括创造条件;(2分)位于塔的中间的部位的那些视听教材和视听经验,比上层的言语和视觉符号具体、形象,又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弥补下层各种直接经验方式之不足。(2分)“经验之塔”理论对媒体教学的指导意义:第一,把学习经验分为具体与抽象,突出了学习应从生动的直观向抽象的思维发展,符合人类的认识规律,提出了教学中应用视听教材的理论依据。(2分)第二,提出了视听教材分类的理论依据,即应以其所能提供的学习经验的具体或抽象程度作为分类依据。(1分)第三,视听教材必须与课程相结合。(1分)P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