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六年级美术上(造型表现)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微能力2.0认证-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目 录作业设计方案撰写:TFCF优秀获奖作品14一、单元信息:基本信息学科年级学期教材版本单元名称美术六年级第一学期人美版“热爱家乡”系列课程单元组织方式自然单元课时信息序号课时名称对应教材内容课 型1第一课时家乡的小吃造型 表现2第二课时家乡的艺术综合 探索3第三课时发现老房子的美造型 表现4第四课时家乡的老房子造型 表现5第五课时家乡的历史与发展综合 探索二、单元分析( 一) 课标要求本单元内容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 (2011 年版)中,属于“造型 表 现”和“综合 探索”两个学习领域内容
2、。美术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 导向,弘扬优秀的中国文化。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 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审美品位和审美能 力,增强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形成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和能力。 (以上关于课标要求的描述参考美术课程标准 (2011 年版) 中相关内容:(1) 课程基本理念: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 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美术课程,学生了解人类文化的丰富性,在 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 贡献,并逐步形成热爱祖国优秀文化传统和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价
3、值观。(2) 课程设计思路:美术课程改变单纯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的思路和方法,以“造 型 表现”为基础,鼓励学生自由表现、大胆创造,综合性学习是当代教育发展 的一个新特点,加强美术学习领域之间、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社会生活等方 面综合性探究学习活动,旨在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探究发现能力。(3) 课 程目标中关于 “造型 表现”、 “综合 探索”两个领域分目标的内容描述。 (4) 课程内容中第三学段关于“造型 表现”、 “综合 探索”两个领域目标、 学习活动建议、评价要点的内容描述。)(二) 教材分析我国是个多民族、多元化的国家,从古到今,不同地域、不同时代、不同民 族各具特色的环境、文
4、化和风俗,造就了纷繁多样的艺术形式,体现出我国劳动 人民的智慧和对生活的热爱。本单元共五课,从家乡的小吃开始进入热爱家 乡系列课程,小吃蕴含着历史,深藏着文化,透着浓浓的故乡情,走进家乡的小 吃世界,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本民族文化,认识自己家乡的发展历程, 激励着他们将家乡传统饮食文化传承下去的信念。家乡的艺术是具有地方特 色的乡土艺术,质朴、率真。在以往的学习中,学生对民间美术的艺术形式和表 现方法都有一定的了解,本课将学生的视线拉回到身边,在自己熟悉的大街小巷、 房前屋后挖掘和寻找隐藏的美,重新审视那些已经被人遗忘或被人们熟视无睹的家乡的艺术,由此引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提高传承民间传
5、统文化的意识。发 现老房子的美和家乡的老房子通过泥塑、绘画、剪纸、摄影等其他表现方 法记录老房子的美,一些看上去很陈旧的老房子和以往居住过的人,构成了一方 地域文化,体现了本地域的文化底蕴,在感受老房子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美感的同 时,增强了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多样性的了解和认识。家乡的历史和发展是 家乡话题中的最后一课,也是对前四课的总结和补充。本课并不是单纯地怀念过 去的辉煌,而是以呈现家乡各种交错的面孔,来体现它们在岁月沉淀和历史积累 中所蕴藏着的文化的力量,引领学生穿梭于历史与现实之间,不仅浸染着家乡的 沧桑与厚重,而且还有对现实永恒的思考和追求,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对家乡 的历史和文化开展
6、深入的调查研究,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三) 学情分析学生对家乡都有着特殊的情感,六年级的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逐步 增强,他们善于用图像、泥塑等形式表现自己的所见所感,然而风景写生的构图 与透视、泥塑中老房子的承重与纹理等问题,需要教师运用教学策略,引导学生 大胆表现、积极创造。六年级的学生喜欢参与各种艺术实践活动,并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开展 有组织的探究活动。在学习和生活中,逐渐具备了对感兴趣的事物进行收录拍照、 上网查询、整理资料、调查访问的能力,并能够对自己关注的问题大胆发表意见。 然而在活动中,学生也常常会出现积极性很高,却缺乏计划性等问题。在教学活 动中,教师要明确活动目的与
7、要求,引导学生有组织地进行探访和调查活动。三、单元学习目标和单元作业目标序号单元学习目标单元作业目标水平层级1认识家乡的传统习俗 和社会风貌;了解家乡的饮 食文化,尝试采用多种形式表现家乡小吃的特点。加深对家乡及不同地域 和民族传统饮食文化的了解, 尝试用多种形式表现家乡的小吃,宣传介绍到位。熟练制作 宣传全面2了解家乡艺术的表现感受家乡的艺术魅力,调尝试制作形式、功能特点、工艺制作 和民俗内涵;激发学生对家 乡的热爱之情,增强传承民 族传统文化的决心。查、分析家乡的艺术特色,了 解与之相关的社会文化;以小组合作为主,通过自 主学习、探索研究等多种形 式,提高学生搜集、整理资料 的能力。尝试模
8、仿制作一件家乡 艺术品。分工明确 组织有序3了解家乡的老房子,从 不同风格的建筑艺术中体 会我国的多元文化和人们 的审美追求;学习泥塑、绘画、剪纸等 造型表现方法,在了解家乡文 化特色的同时,提高学生的造 型表现能力。自由表现 大胆创造4采用多种方式对家乡 的历史和发展开展深入详 细的调查研究,拉近学生与 家乡的距离,产生热爱家乡 的情感。通过本单元的作业设计, 调动学生从多个视角对本民 族文化展开全面深入的了解, 引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和提高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 意识。深入调查 深刻理解四、单元作业整体设计思路:本单元一共 5 课,结合美术学科课时所占学校周课时比例,本单元作业总用 时在
9、125 分钟左右,按 5 个课时作业进行设计。从单一的家乡小吃到整体的家 乡历史和发展,循序渐进,引导学生认识家乡的传统习俗和社会风貌。由于家乡 历史深厚,人文内涵丰富,艺术品类繁杂,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作业设计必 须安排课前预习,为上课做好充分准备。课堂作业以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为主, 用手工材料制作、小组合作展板、泥塑、线描写生以及制作手抄报等多种美术表现手法,全方位表现家乡之美,通过一次次美术创作活动,使学生了解人类文化 的丰富性,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 会生活的独特贡献,拉近了学生与家乡之间的距离,在美术学习中加深了学生热 爱家乡之情,并逐步形成热
10、爱祖国优秀文化传统和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价值 观。五、课时作业:第 14 课 家乡的小吃作业内容:课前作业:家长访谈:向父辈或祖辈了解一些家乡的小吃知识。查找资料:查找家乡小吃的资料,包括来历、传说、特色、外观、做法等。课堂作业:用超轻黏土、彩纸等材料和工具,做一种家乡的小吃;或者为家乡的 小吃设计一张小吃名片。作业时间:课前自由安排时间 课堂 25 分钟评价设计:每符合一项得一颗星。合格,良好,优秀。评价主体评价标准评价结果学生自评访谈资料搜集详细;制作的家乡小吃特征明显;关于家乡的小吃宣传介绍得全面。同学互评教师点评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根据学情的调查,学生对家乡小吃的了解比较匮乏,有些 甚
11、至一无所知,就更谈不上了解小吃中蕴含的深远含义,课前不布置访谈、调查 相关作业,课堂创作将无法进行。因此,本节课的作业设计分为课前访谈和课堂 创作两部分,有了课前知识的积累铺垫,学生在课堂艺术实践环节,能够做到有 的放矢,创作轻松愉快,表现出对家乡饮食文化的浓厚兴趣,作业效果水到渠成。 通过本课作业设计,还将传统民族文化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参与宣传、介绍、 绘画、制作家乡小吃的探究活动,抒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体会到探究活动 的乐趣,提升了学生对家乡饮食文化的认知和热爱之情。第 15 课家乡的艺术作业内容:课前作业:学生搜集民间艺术作品,为上课做准备;探寻自己家乡的民间艺术, 搜集有关家乡艺
12、术的信息、图片。课堂作业:各组把自己搜集的有关家乡艺术的资料汇集在一起,组内再进行分类、 整合,整体设计制作展板;尝试制作一件家乡的艺术品,美化展板。作业时间:课前学生自由安排课余时间 课堂 25 分钟评价设计:每符合一项得一颗星。合格,良好,优秀。评价主体评价标准评价结果学生自评课前资料搜集详细;同学互评展板设计巧妙,制作精美;将家乡的艺术介绍全面,内涵分析深刻。教师点评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六年级的学生越来越喜欢宽松的课堂环境,喜欢参与各种 艺术实践活动,并能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开展有组织的探究活动。然而在课堂实 践中,学生又常常会出现积极性很高,但缺乏计划性,小组分工不合理等现象。 所以本课
13、的作业设计是让学生先独自搜集资料,然后参与集体创作,通过调查、 分析、取舍、讨论资料内容,记录家乡艺术的特点,感受家乡艺术的魅力,在整 合资料的过程中,完成思维交流、知识构建过程。尝试制作一件家乡的艺术品, 既可以让学生体会家乡的艺术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又能制作出立体展板,作业 效果更具直观性和观赏性。第 16 课 发现老房子的美作业内容:课堂作业:灵活运用泥板成型、泥条成型、捏制成型等方法,抓住家乡老房子的 外形特征,制作出具有地方特色的老房子泥塑作品。课后拓展:为更多家乡的老房子制作模型。作业时间:课堂 25 分钟 课后拓展学生自由安排课余时间评价设计:每符合一项得一颗星。合格,良好,优秀
14、。评价主体评价标准评价结果学生自评老房子的外形特征把握准确,整体效果好;老房子的纹理制作方法独特有创意,衔接处粘连牢固,合理解决承重问题; 对于优秀作品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地方?得出微 调、整理自己作品的方案。同学互评教师点评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每个人的家乡都有许多具有地域特 色的房屋。建筑是复杂的,本课作业设计是用泥塑的方法制作老房子,意在引导 学生探究、发现并创造更多表现手法,通过许多细节和局部来立体呈现老房子的 美。在实践过程中,房屋的格局和材质纹理的表现,以及塑造房屋时难以避免的 大跨度承重等问题,对学生来说还具有一定的难度,同时,学生对场景营造等富 有感情色彩的表达也
15、有一定局限,因此,本课作业设计设置了课后拓展环节,教 师将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全方位指导,从课堂到课后,致力完美呈现作业效果,用 美术作品记录这些将要失去的文化遗存。课后拓展是一种分层作业设计,更适合 对美术学科有着浓厚兴趣的学生,弥补他们在课堂时间里的局限,不要求全体学 生参与。第 17 课 家乡的老房子作业内容:课前作业:将下图“问卷调查表”发到班级群,请学生查资料并做好笔记。课堂作业:用线描写生的方法表现老房子 (或局部),注意细节的表现,以及画 面中黑白关系的处理。(教师提供老房子照片,学生进行照片写生。)课后拓展:用摄影或实景写生的方法记录家乡老房子的美。作业时间:课前学生自由安排 课堂
16、 25 分钟 课后拓展学生自由安排课余时间评价设计:每符合一项得一颗星。合格,良好,优秀。评价主体评价标准评价结果学生自评构图合理;细节刻画精彩;黑白灰关系处理得当。同学互评教师点评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节课作业设计分为三个部分。课前的问卷调查,让学生 了解各地的气候环境、文化风俗等造就了建筑形式纷繁多样的房屋,感悟不同历 史时期老房子的文化背景和艺术特点。课堂作业设计采用了照片写生的方法,克服了学生无法外出实景写生的困 难。照片由教师在网站搜集,学校统一冲洗,平行班共用,并作为美术学具保留 给下一届学生。学生对家乡都有着特殊的情感,通过观察身边的老房子,很容易 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而线描写生
17、工具简单,线的灵活运用适合表现老房子的沧 桑美感。照片写生的缺点是学生没有取景权,所以在布置作业时,教师特别强调 可以找局部表现,对照片细节进行取舍,让学生的创作时更灵活自主。课后拓展是用摄影或实景写生的方法记录家乡老房子的美,让学生在课外继 续发掘这些古老记忆背后的乐趣,培养学生健康的兴趣爱好,体现美术学科在美 育方面的作用。课后拓展是一种分层作业设计,更适合对美术学科有着浓厚兴趣 的学生,弥补他们在课堂时间里的局限,不要求全体学生参与。第 18 课 家乡的历史和发展作业内容:课前作业:查阅搜集家乡的历史发展相关资料。课堂作业:将搜集的文字与图片资料制作成手抄报,介绍家乡的历史和发展。 作业
18、时间:课前学生自由安排课余时间 课堂 25 分钟评价设计:每符合一项得一颗星。合格,良好,优秀。评价主体评价标准评价结果学生自评图文并茂,对家乡的历史和发展介绍详细;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对家乡的历史和发展有深刻的理解。同学互评教师点评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用手抄报的方法来介绍家乡的历史和发展,图文结合,有 理有据。手抄报是一项综合实践活动,它能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激发学生 的创新意识,还能提高学生搜集信息、美术设计、书法绘画等综合素养。本课设 计手抄报的主题是介绍家乡的历史和发展,对于家乡,每个人都很难做到真正地 了解和熟知,更何况是一名小学生。所以本课课前让学生充分搜集资料,教师上 课
19、规范引导,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让学生逐渐熟悉自己家乡的历史和发展。课堂 作业用手抄报的形式来记录家乡的变化,图文并茂,一 目了然,学生能够深刻感 受到家乡不同时期的美,从小懂得热爱家乡和人民,同时涵养其人文精神。单元质量检测作业:作业内容:用自己最喜欢、最擅长的方法制作一件表现家乡特色的作品,参与布 置“家乡美”文化墙。作业时间:学生自由安排课余时间制作表现家乡特色的作品;课堂 40 分钟布置 班级文化墙。评价设计:评价主体: 同学交流 教师点评评价要点:1.呈现“家乡美”方法多样,内容丰富;2.主题突出,布局合理;3.表达了热爱家乡之情。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参与布置“家乡美”文化墙,用自己最喜
20、欢、最擅长的方 法制作一件表现家乡特色的作品,有利于发挥学生特长,给学生展示平台。通过“热爱家乡”系列课程的学习,学生对家乡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对家乡 更是饱含深情,在单元质量检测时给与学生极大的空间,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完 成一件表现家乡特色的作品,符合学生情感的需要,也符合六年级学生的能力水 平特点。表现性评价理论是与整体教育理论的内在精神是一致的新型教育评价理论,是支撑教育评价改革的基本依据。加涅指出“学习过程,得到教学条件的支持,就导致在学习者心里形成多多少少是持久的状态。这些状态当然是从观察他的作业而推论出来的,因为这些状态是在许多场合下的具体情境里表现出来的。” 加涅认为学生的内在
21、能力是能够通过外在的行为表现出来的,因此通过分析外在表现便可对学生的能力水平进行推断。美国教育评定技术处将表现性评价界定为“通过学习者自己给出的问题答案和展示的作品来判断学习者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麦格劳-希尔认为“应该让学生觉得他的努力的结果不需要符合教师的意见,或其他权威而且有相当大的活动自由包括选择表现的材料与其他要素的自由选择 。美术表现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美术学习的重要载体,从结果上而言,美术表现主要内容是“视觉造物”,在层次性上个体的美术表现能力应该是有不同的层次与发展水平的,但是又有阶段性的群体特征。从功能性上而言,美术表现的功能应该能解决不同场景中的不同问题。美术表现性评价的内容
22、上来看是指在美术测评中为学生设置的能够展示学生审美素养和视觉艺术表达能力的综合性、实践性的任务,是对学生美术表现素养进行评价的重要路径,能够真正体现出学生美术综合能力。表现性评价强调目的素养化、真实化、能力化,淡化单纯的知识本位和技能本位,不仅评价学生知道什么还评价学生能做什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表现性评价应有的价值理念和追求。最后就评价的价值取向而言,美术表现素养的表现性评价与应试教育和追求比赛的教育有本质的区别,表现性评价的手段更灵活,但不是完全摆脱基础知识与技能,而是就评价效果而言,评价不是为了排名。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评价,需要综合的能体现核心素养所对应的学习效果的评价体系,为我们构建
23、小学生美术表现素养测评模型提供了重要指引。对小学生美术表现素养进行测评离不开对小学生美术表现素养价值追求的追问,也就离不开价值观,而价值观是以哲学观为指导的基于人的一定的思维感官作出的认知、理解、判断是非的一种思维或取向。价值观是开展小学生美术表现素养测评首先要明晰的问题。价值是一种客观存在物,是一种可被认知、被评价的客观存在。美术表现素养是内隐、复杂的精神层面的素养,一般来说结果不容易量化评定,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小学生在美术表现过程中的行为表现、思维表现的外显以及美术表现与学习的关系来进行有效的价值判断。小学生美术表现素养测评应秉持什么样的价值观,其根本目的何在,这是小学生美术表现素养测评实
24、践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毫无疑问,“为了更好的学习”这一国际教育评价新理念是当下主流认同的理念。但是,当下关于学生艺术素质测评中存在着诸多功利主义倾向、管理主义倾向、简单化倾向,从本质上来说,这是因为对于小学生美术表现素养测评如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缺乏深度的沉思和追求。对学习主题“人”“美术”与“学习”内涵的理解把握是价值观的关键。笔者认为基于整体教育观的视阈,明晰小学生美术表现素养的内涵,借鉴整体教育的价值论来审视小学生美术表现素养测评模型构建,是建构“为了更好的学习”为核心价值理念的小学生美术素养测评模型的必然逻辑。斯马茨在整体论与进化说,“即使累积了某部分,也决不能达到整体。这是因为,整体远
25、比部分之和大。” 整体不能分割为部分,部分相加也不等于整体,分割了的整体总会丧失一些东西。整体教育指向的是完整的人,以及生命的完整性,强调整体的不可分割性,关注学习者之间的关系、年轻人与成人之间的关系,寻求学习者在智力、创造力、精神、社交、生理和情感等诸方面潜能的发展思维。而整体教育和模糊美学都意识到人类的活动涉及到身心、情感、物质等方方面面的关联与影响,艺术学习被认为是艺术经验获取的过程,是信息加工的过程。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时代的追求,美术教育是学生本真的彰显,基础美术教育的测评应该以人的整体性、全面性为价值根基。但是,对于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将学生看作无生命的、割裂的存在物,纯粹概念化的测评,偏
26、向考察学生对书本已有知识、信息的单纯记忆和掌握,以及单一的技能考核,割裂了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意义追求,削弱了学生的整体需求,进而导致了艺术学科的边缘化危机,还导致了艺术素养测评的“妖魔化”现象,由于价值取向的单一还导致了基础美术教育者乃至全社会都以“画得像不像”“题做得对不对”为标准,从根本上忽略了“学生是具有完整生命意义的人”的整体教育价值取向。整体教育主张“联结”,强调人不是机械的部分相加,而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克拉克认为宇宙中的任何事物都通过某种方式与其他事物相联 。人生而就处在各种关系与联结中,学习要联系到自我、身体、家庭、环境等,知识诞生于一定的文化背景并且知识间是相互关联的,因此
27、学习应是整体的,包含了线性思维与直觉的联系、身心的联系、跨知识群的联系、个人与社会的联系、人与自然的命运共同体。整体教育主张“转变”,其以永恒主义哲学为基础,认为世间万物是以和谐的状态存在、变化。整体教育视教育为转变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接收式地学习,教育和学生是一个不断融合、互相依存的共同创造的过程整体教育还强调教育是“灵性”的努力,创造美好世界的教育要从探寻灵性开始,并非强迫接受的社会规范,灵性是生命互为联结的完美状态,不仅指人与人之间的心灵感通,也包含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而教育的目标就是要重塑人的精神纽带,通过“慢学习”的形式建立学生的共情、同感、欢乐与希望等潜能,体验万物互
28、通,敬畏宇宙。通过灵性知识的学习,人们充满了对生活的希望,成为人类精神的最高追求。美术表现是一种审美创造活动,也是一种复杂的审美认识、表现活动,美术表现作为一种视觉传达艺术行为,是绘画者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工具,通过美术表现的能力和技巧,在精神与物质、内容与形式相互作用下创造一定视觉艺术形象的实践活动 。所有艺术努力的核心是表达和体验作为人的意义 ,人们一直以来有一种共识,美术表现是一种敬畏和安慰的体验,认为美术表现是快乐和批判的重要源泉。科尔曼提出,“我们转向艺术,不仅是为了了解生活,而且是为了成为一个完全的人” 全面发展的人不仅要会独立思考,更要会整合所有感官和能力,这也印证了美术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在美术中,学生可以自由提出问题和讨论思考宏观问题,学生所面对的现实生活与自我想象,都是学生在美术表现经验的组成部分。在整体教育中,学生的心灵、身体和精神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构思的过程,表现的探索、反思、批判、想象等都为探索心灵、身体与精神提供了更深刻、更真实的洞见。美术教育的包容性,让学生学会接受、拥抱,并最终同情他人,使共同点成为焦点,同时尊重每个人的独特差异。简言之,整体教育视阈中的小学生美术表现素养测评模型构建以“完整的人”为基本价值追求,更注重心灵、身体和精神共同作用的感性的个体“人”,更重视完整的“人”的意义与价值。知识备份(根据实际情况删减)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