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目录录作业设计方案作业设计方案一、单元信息基本信息学科年级学期教材版本单元名称美术六年级第一学期人美版纸材的设计与应用单元组织方式自然单元 重组单元课时信息序号课时名称对应课时内容17板箱上的新发现纸材的新发现与表达28参观券的设计参观券的设计应用39神秘的礼盒礼盒的设计制作二、单元分析(一)课标要求本单元内容在 美术课程标准 中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 的内容。美术课程标准提出,“设计应用”学习领域要运用“各 种材料、制作方法、设计和装饰各种图形与物品,改善环境与生活,并与他人交流设计意图”。其中,“各种材料”包括纸材(卡纸、彩 色纸、瓦楞纸、宣纸等)、泥材(陶泥、彩泥等)和其他废旧材料,
2、“制作方法”包括绘画、剪贴、印刷、泥塑等。材料作为美术语言的 载体,结合艺术家无限的想象和多变的技巧,能够表现出生动、强烈 的艺术感染力。(二)教材分析1、第 7 课板箱上的新发现这课,就是要引导学生了解瓦楞纸这种特殊的材料,感受和巧妙运用肌理,结合不同的表现技法,设计绘制出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作品。2、第8课参观卷的设计本课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和实 践,了解参观卷设计的基本要素,学习表现方法,掌握设计原理,从 而提高设计意识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关注身边事物和热爱生活的情 感,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所学技能、技法为社会服务的能力。3、第 9 课神秘的礼盒本课旨在引导学生利用废旧材料的 形状等特征
3、设计制作礼盒,并加以装饰,体会变废为宝的神奇过程。通过亲手制作的礼盒,表达美好心愿和祝福,拉近与他人之间的距离,传递亲情和友情。4、这三课构成了重组单元,它们既相互联系又各有侧重。从 表现内容上,可以看出这三课的编写体现了美术课程标准在“设计 应用”学习领域提出的三个目标,即在引导学生感受各种材料的特性、合理运用工具和制作方法的同时,培养“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三)学情分析本单元的学习为小学六年级的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经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对美有着自己独特的感受和表达倾向,对比传统的工艺美术,现代设计更让学生感兴趣,课程的设计在内容上紧密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并能结合其他学
4、科得以 综合探索,学生易于接受和乐于表现到并能积极参与到对生活的设 计应用当中。三、单元学习目标与单元作业目标1根据时代的发展,快递行业已成为我们生活购物的主流,同时也方便着我们的生活。包装盒、纸箱随处可见,培养学生通过利用废旧的纸盒材料进行再创作,激发学生对绿色环保的热情。利用废旧材料进行设计和装饰,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从而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设计出有个性的作品。了解纸板不同的肌理,学会对形的联想,掌握不同的表现手法,可以拓展运用各种纸盒材料,通过镂刻、撕剪、拼贴、绘画、印制等方法有 创意的完成自己的艺术创作。了解理解运用2通过艺术实践,让学生获得启发,进而有更多新的发现,培养
5、学生的想象力、创造了解设计 的功用,学会平面设计的基本构成方法,能运了解理解运用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全程脑、眼、手协调配合,全 程体验构思、创意、实施的设 计流程。用基本设计元素设计并绘制参观券,作品形式多样,具有设计感和文化性;3培养学生的发现美、感知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关注身边事物和热爱生活的情感,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所学技能、技法为社会服务的能力。探寻纸材料的特性,了解不同的立体构成方法,通过折、剪、切刻镂等方法尝试不同造型的组合制作,能利用废旧材料进行礼盒的设计、制作和装饰。了解理解运用四、整体设计思路1、根据这三课的课程内容学习,让学生欣赏大量的图片,给学 生一个视觉引导,启
6、发学生的联想,明白现代设计的理念方向同时激 发学生的创作灵感;2、尝试并探索设计表现的方法;3、学生学会查找资料;拓宽自己的思维和设计制作的理念,让 作品有主题有创意有灵魂;同时学会收集和运用材料。五、课时作业(一)第 7 课板箱上的新发现(第 1-2 课时):了解纸板不同的肌理,学会对形的联想,掌握不同的表现手法,可以拓展运用各种纸盒材料,通过镂刻、撕剪、拼贴、绘画、印制等 方法有创意的完成自己的艺术创作。1.作业内容通过尝试手撕纸板和对形的联想,有哪些新发现和感受,并一 一列举出来2.时间要求:约 4 分钟3.评价设计作业评价量表评价指标完成水平能尝试并能说出一种联想的图形合格能列举出三种
7、联想的图形和感受良好能列举出五种联想的图形和感受优秀1.作业内容通过欣赏和尝试,找到并学会不同的创作表现方法2.时间要求:约 10 分钟3.评价设计作业评价量表评价指标完成水平能找出并学会一种表现方法合格能找出并学会两种表现方法良好能找出并学会三种表现方法优秀1.作业内容 利用板箱原有的肌理,结合不同的绘画材料可以画,刻、剪、撕、贴、镂空、拓印等方法创作出有新意的作品。根据板箱本身的属性制作立体的造型;或浮雕造型;2.时间要求:约 30 分钟3.评价设计作业评价量表评价指标完成水平能自由的完成平面的作品合格能自由的完成平面的作品并体现创意思想良好作品完整有创意,造型语言丰富,效果精美优秀(二)
8、第 8 课参观卷的设计(第 3-4 课时)了解设计的功用,学会平面设计的基本构成方法,能运用基本设计元素设计并绘制参观券,作品形式多样,具有设计感和文化性;1.作业内容了解平面设计中图文的基本构成方法,并能简要画出构图2.时间要求:约 5 分钟3.评价设计作业评价量表评价指标完成水平能画出一种简单的图文构成方法合格能画出三种图文构成方法良好能画出五种图文构成方法优秀4.作业内容寻找有主题的设计元素并画出基本图案5.时间要求:约 10 分钟6.评价设计作业评价量表评价指标完成水平能画出有关联的基本图形合格能画出有些创意的主题基本图形良好能创作出有表现力和创意的美观的主题图案优秀1.作业内容根据小
9、组预设的主题展设计并表现出形式多样的别出心裁的参观券,并制作出来2.时间要求:约 30 分钟3.评价设计作业评价量表评价指标完成水平能有主题的设计制作出参观券合格能设计制作出有创意的参观券良好能利用多种材料或折叠形式设计制作出形式创新的参观券,精致、美观、形式独特优秀附学生作业:(三)第 9 课神秘的礼盒(第 5-6 课时)探寻纸材料的特性,了解不同的立体构成方法,通过折、剪、切 刻镂等方法尝试不同造型的组合制作,能利用废旧材料进行礼盒的设计、制作和装饰。1.作业内容了解立体造型的不同构成方法,并能结合材料的厚、薄、软、硬等不同质感简单动手制作2.时间要求:约 8 分钟3.评价设计作业评价量表
10、评价指标完成水平能使用一种简单的构成方法动手制作合格能使用三种简单的构成方法动手制作良好能使用五种简单的构成方法动手制作优秀1.作业内容设计制作不同造型的礼盒雏形2.时间要求:约 20 分钟3.评价设计作业评价量表评价指标完成水平简单制作出礼盒雏形合格能制作出礼盒雏形,并有设计感良好能精致的制作出礼盒雏形,设计合理有新意优秀1.作业内容对制作好的礼盒雏形进行装饰美化4.时间要求:约 20 分钟5.评价设计作业评价量表评价指标完成水平能简单美化合格能使用多种方法美化良好装饰美化能结合雏形特点和氛围准确的表现,美观有创意优秀附作业图片:1本单元的作业设计总体考虑学生的不同认知水平、理解能力和实 践
11、水平,按照教学环节的目标递进式的设计学生作业,作业形式从口 述到列举,从尝试到创作,每份作业的设计都体现学生的全程参与性 和层次性,让每位学生都能大胆实践,并逐步达成目标,不断培养设 计应用能力,从而提升孩子们的动手、审美和创造能力。2知识备份(根据实际情况删减)表现性评价理论是与整体教育理论的内在精神是一致的新型教育评价理论,是支撑教育评价改革的基本依据。加涅指出“学习过程,得到教学条件的支持,就导致在学习者心里形成多多少少是持久的状态。这些状态当然是从观察他的作业而推论出来的,因为这些状态是在许多场合下的具体情境里表现出来的。”加涅认为学生的内在能力是能够通过外在的行为表现出来的,因此通过
12、分析外在表现便可对学生的能力水平进行推断。美国教育评定技术处将表现性评价界定为“通过学习者自己给出的问题答案和展示的作品来判断学习者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麦格劳-希尔认为“应该让学生觉得他的努力的结果不需要符合教师的意见,或其他权威而且有相当大的活动自由包括选择表现的材料与其他要素的自由选择。美术表现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美术学习的重要载体,从结果上而言,美术表现主要内容是“视觉造物”,在层次性上个体的美术表现能力应该是有不同的层次与发展水平的,但是又有阶段性的群体特征。从功能性上而言,美术表现的功能应该能解决不同场景中的不同问题。美术表现性评价的内容上来看是指在美术测评中为学生设置的能够展示学生
13、审美素养和视觉艺术表达能力的综合性、实践性的任务,是对学生美术表现素养进行评价的重要路径,能够真正体现出学生美术综合能力。表现性评价强调目的素养化、真实化、能力化,淡化单纯的知识本位和技能本位,不仅评价学生知道什么还评价学生能做什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表现性评价应有的价值理念和追求。最后就评价的价值取向而言,美术表现素养的表现性评价与应试教育和追求比赛的教育有本质的区别,表现性评价的手段更灵活,但不是完全摆脱基础知识与技能,而是就评价效果而言,评价不是为了排名。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评价,需要综合的能体现核心素养所对应的学习效果的评价体系,为我们构建小学生美术表现素养测评模型提供了重要指引。对小
14、学生美术表现素养进行测评离不开对小学生美术表现素养价值追求的追问,也就离不开价值观,而价值观是以哲学观为指导的基于人的一定的思维感官作出的认知、理解、判断是非的一种思维或取向。价值观是开展小学生美术表现素养测评首先要明晰的问题。价值是一种客观存在物,是一种可被认知、被评价的客观存在。美术表现素养是内隐、复杂的精神层面的素养,一般来说结果不容易量化评定,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小学生在美术表现过程中的行为表现、思维表现的外显以及美术表现与学习的关系来进行有效的价值判断。小学生美术表现素养测评应秉持什么样的价值观,其根本目的何在,这是小学生美术表现素养测评实践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毫无疑问,“为了更好的学习
15、”这一国际教育评价新理念是当下主流认同的理念。但是,当下关于学生艺术素质测评中存在着诸多功利主义倾向、管理主义倾向、简单化倾向,从本质上来说,这是因为对于小学生美术表现素养测评如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缺乏深度的沉思和追求。对学习主题“人”“美术”与“学习”内涵的理解把握是价值观的关键。笔者认为基于整体教育观的视阈,明晰小学生美术表现素养的内涵,借鉴整体教育的价值论来审视小学生美术表现素养测评模型构建,是建构“为了更好的学习”为核心价值理念的小学生美术素养测评模型的必然逻辑。斯马茨在整体论与进化说,“即使累积了某部分,也决不能达到整体。这是因为,整体远比部分之和大。”整体不能分割为部分,部分相加也
16、不等于整体,分割了的整体总会丧失一些东西。整体教育指向的是完整的人,以及生命的完整性,强调整体的不可分割性,关注学习者之间的关系、年轻人与成人之间的关系,寻求学习者在智力、创造力、精神、社交、生理和情感等诸方面潜能的发展思维。而整体教育和模糊美学都意识到人类的活动涉及到身心、情感、物质等方方面面的关联与影响,艺术学习被认为是艺术经验获取的过程,是信息加工的过程。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时代的追求,美术教育是学生本真的彰显,基础美术教育的测评应该以人的整体性、全面性为价值根基。但是,对于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将学生看作无生命的、割裂的存在物,纯粹概念化的测评,偏向考察学生对书本已有知识、信息的单纯记忆和掌握,
17、以及单一的技能考核,割裂了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意义追求,削弱了学生的整体需求,进而导致了艺术学科的边缘化危机,还导致了艺术素养测评的“妖魔化”现象,由于价值取向的单一还导致了基础美术教育者乃至全社会都以“画得像不像”“题做得对不对”为标准,从根本上忽略了“学生是具有完整生命意义的人”的整体教育价值取向。整体教育主张“联结”,强调人不是机械的部分相加,而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克拉克认为宇宙中的任何事物都通过某种方式与其他事物相联。人生而就处在各种关系与联结中,学习要联系到自我、身体、家庭、环境等,知识诞生于一定的文化背景并且知识间是相互关联的,因此学习应是整体的,包含了线性思维与直觉的联系、身心的
18、联系、跨知识群的联系、个人与社会的联系、人与自然的命运共同体。整体教育主张“转变”,其以永恒主义哲学为基础,认为世间万物是以和谐的状态存在、变化。整体教育视教育为转变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接收式地学习,教育和学生是一个不断融合、互相依存的共同创造的过程整体教育还强调教育是“灵性”的努力,创造美好世界的教育要从探寻灵性开始,并非强迫接受的社会规范,灵性是生命互为联结的完美状态,不仅指人与人之间的心灵感通,也包含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而教育的目标就是要重塑人的精神纽带,通过“慢学习”的形式建立学生的共情、同感、欢乐与希望等潜能,体验万物互通,敬畏宇宙。通过灵性知识的学习,人们充满了对生活
19、的希望,成为人类精神的最高追求。美术表现是一种审美创造活动,也是一种复杂的审美认识、表现活动,美术表现作为一种视觉传达艺术行为,是绘画者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工具,通过美术表现的能力和技巧,在精神与物质、内容与形式相互作用下创造一定视觉艺术形象的实践活动。所有艺术努力的核心是表达和体验作为人的意义,人们一直以来有一种共识,美术表现是一种敬畏和安慰的体验,认为美术表现是快乐和批判的重要源泉。科尔曼提出,“我们转向艺术,不仅是为了了解生活,而且是为了成为一个完全的人”全面发展的人不仅要会独立思考,更要会整合所有感官和能力,这也印证了美术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在美术中,学生可以自由提出问题和讨论思考宏观问题,学生所面对的现实生活与自我想象,都是学生在美术表现经验的组成部分。在整体教育中,学生的心灵、身体和精神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构思的过程,表现的探索、反思、批判、想象等都为探索心灵、身体与精神提供了更深刻、更真实的洞见。美术教育的包容性,让学生学会接受、拥抱,并最终同情他人,使共同点成为焦点,同时尊重每个人的独特差异。简言之,整体教育视阈中的小学生美术表现素养测评模型构建以“完整的人”为基本价值追求,更注重心灵、身体和精神共同作用的感性的个体“人”,更重视完整的“人”的意义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