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目录录作业设计方案作业设计方案1一、单元信息基本信息学科年级学期教材版本单元名称美术三年级第二学期湘美版端午节单 元组织方式 自 然 单 元重 组 单 元课时信息序号课时名称对应教材内容1端午节第一课时端午节 了解端午节的相关习俗、制作香包2端午节第二课时端午节 描绘划龙舟的场景二、单元分析(一)课标要求本单元内容在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5 年版)中属于“综合 探 索”学习领域的内容。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源远流长,端午节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 日之一。本单元旨在使学生通过对端午节的风俗习惯的了解,通过实践和体验,感 悟我国劳动人民用勤劳的双手和丰富的想象力过着有深远意义的端午节,认识它深
2、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继承和热爱,树立学生的民族 自豪感。(二)教材分析本单元通过文字介绍和图片欣赏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端午节的相关习俗。教材中介绍端午节的起源并呈现了明代与清代两幅表现龙舟竞渡的中国画作品,画面中彩旗招展、锣鼓喧天、万众喝彩,让学生感受到古人竞渡的热闹气氛不亚于 今人,以此引导学生通过画“划龙舟”的学习活动,感受历史的激情,尝试运用 丰富的色彩、独特的构图来表现龙舟竞渡的大场景。教材安排了一组龙舟的龙头2与龙尾照片,以及竞渡运动员不同的道具、动作照片,结合一张完整划龙舟图片,为学生创作提供了真实的形象:龙舟、划手着装、姿态等。选用的学生作品分别从纵、横不同
3、的方向的构图,以及画面情绪表达等方面为学生画好划龙舟的激烈场景提供了参考。(三)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在日常生活和课堂学习中都会接触到一些传统节日,初步积累了一些节日相关基础知识,在经过两年多学习认知的训练,已掌握了一些简单的绘画基础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辨别认知能力和创造力,动手能力也进一步增强。三年级是从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是小学阶段比较重要的阶段。学 生对美术充满了兴趣,但这个时段的学生仍然贪玩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缺少认 真、严谨、踏实的态度,可能会影响到学生对传统节日的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 中和学生实践时可以有针对性地加强指导。在授课时,教师也应注意多利用多 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
4、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欣赏、动手制作、描绘完成教学 过程。3三、单元学习目标与单元作业目标序号单元学习目标单元作业目标水平层级1了解屈原其人其事、端午节的由来与相关习俗,感知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的魅力,做中华文化的传承人。认识、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五月初五,认识端午节的习俗活动。了解2通过了解端午节香包的特点与用途,在制作香包的过程培养学生专心、细致和耐心的作风,发展动手能力。学会利用身边易得材料有创意的制作成自己喜欢的端午节用品香包。理解3掌握龙舟及人物的表现方法,能将赛龙舟的场面创造性地表现出来,感受赛龙舟时团结协作、坚持不懈、勇夺第一的精神,提高综合运用能力,享受创作活动的乐趣。欣赏划龙舟的
5、中国画作品,感受龙舟竞渡的激烈场面;能够自主运用线条、色彩、构图等美术语言,通过对龙舟比赛中的人物表情、动作等细节的刻画,表现出龙舟比赛的激烈景象。理解4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继承和热爱,树立强烈的民族自豪感。通过实践和体验,感悟我国劳动人民用勤劳的双手和丰富的想象力过着有深远意义的端午节。运用四、单元作业设计思路结合美术学科课时所占学校周课时比例,本单元作业总用时在 30 分钟左右,按2 个课时作业进行设计。学生需要通过本单元作业的练习,循序渐进地达到巩固单元学习目标的目的。在学习中国传统节日的过程中结合单元作业进行实践练习,激发学生对节日的感受后充满激情地完成作品,培养学生欣赏、理解、表现、
6、创作的能力。单元作业的内容设计要便于教师通过对学生成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进而掌握学生单元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帮助教师调整课堂教学的方法、内容容量、教学进度等。在尊重学生学习水平、学习能力差异性的基础上,按不同难度设计单元作业内容。学生可根据自身学习情况选择难度适当的作业完成。体现分层设计、分类 指导的教学原则。五、课时作业第一课时课时作业目标认识、了解端午节的由来与相关习俗,了解屈原其人其事。1.作业内容通过阅读书籍、浏览网络、走访调查等方式,了解屈原其人其事,认识至少一种端午节习俗。2.时间要求:约 5 分钟3.评价设计作业评价量表评 价 指 标完成水平能够准确说出屈原其人其事和一种端午节
7、习俗。合格能够准确说出屈原其人其事和两种端午节习俗。良好准确说出屈原其人其事和三种以上端午节习俗。优秀451.作业内容详细了解香包的造型、所用材料、色彩等方面的特征,向老师或同学介绍 自己的感受。2.时间要求:约 5 分钟3.评价设计作业评价量表评 价 指 标完成水平基本说出香包的种类造型。合格能够说出一种香包的造型、色彩、内置材料并进行简单分析。良好能够说出一种香包的造型、色彩、内置材料并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优秀1.作业内容参考老师给出的步骤图,尝试用纸材折制香包,可将原有的绕线装饰改为彩纸粘贴装饰,填充物可以用中药材或者干花,并说一说香包的用途。62.时间要求:约 10 分钟3.评价设计作
8、业评价量表评 价 指 标完成水平基本掌握纸材折制香包的方法。合格较为完整地折出香包的造型,并做出装饰,填入填充物,说出香包用途。良好完整地折出香包的造型或用课本示范外的方法制作出香包,并做出装饰,填入填充物,准确说出香包的用途。优秀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课时作业首先以口头表述或文字表达的形式,强调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参观调查等各种方法完成作业 1 和作业 2 的过程;接着对“做香包”这一活动展开制作。强 化学生对传统节日端午节的认识和直观感受,感知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的魅力,做 中华文化的传承人。7第二课时课时作业目标欣赏、分析明清时期两幅关于端午节龙舟竞技的中国画,掌握龙舟及人物的表现方法,能将赛龙
9、舟场面创造性地表现出来,感受赛龙舟时的团结协作精神,提高 综合运用能力,享受创作的乐趣。1.作业内容欣赏龙舟竞渡的图片及视频,了解赛龙舟的船和其他普通船的区别,认识龙舟的主要组成部分(龙舟头、龙舟身、龙舟尾),欣赏龙的图片及外形,会 画龙头。2.时间要求:约 5 分钟3.评价设计作业评价量表评 价 指 标完成水平能够说出赛龙舟的船和其他普通的船的区别。合格认识龙舟的结构图,能够说出龙舟的主要组成部分。良好能够准确说出龙舟的主要组成部分,准确画出龙头。优秀81.作业内容了解船员分工,根据老师给出的示例,用线描的方式画一个你喜欢的运动员的动作。2.时间要求:约 3 分钟3.评价设计作业评价量表评
10、价 指 标完成水平能够运用线描的方法绘画出船员。合格熟练完成船员的绘画,掌握船员动态。良好熟练完成船员的绘画,体现出船员的动作、神态、表情等。优秀1.作业内容感受划龙舟的热闹激烈的场景,并将它画出来。注意人物动态的刻画和场景的渲染。2.时间要求:约 15 分钟2.评价设计作业评价量表评 价 指 标完成水平能够创作出一幅龙舟竞渡的激烈场景。合格能够表现出龙舟竞渡的激烈场景,能够刻画出人物动态。良好作品能够表现出龙舟竞渡的激烈场景,能够细致的刻画出人物动态,能够渲染出浓烈的场景气氛。优秀9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课时作业主要以动手实践的形式呈现,作业 1 主要体现学生对龙舟的主要组成部分的了解和理解,
11、学会龙头的画法。作业 2 主要强调学生对于划龙舟船员分 工的了解,认真观察船员的动作神态并用线描的形式画下来。作业 3 是在前两个作 业的基础上绘画出完整的龙舟竞渡场景。作业 1、2、3 的难度呈现出递进关系,学 生可根据自己的能力在完成 1 作业的基础上选择完成作业 2、3(模仿或创作)。六、单元质量检测作业(一)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内容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选项中属于端午节的习俗是()A.赏月B.吃汤圆C.吃粽子D.猜灯谜2.相传端午节纪念的是哪一位伟人()A.屈原B.文天祥C.嫦娥D.介子推3.下列与端午节不相关的是()A.贴春联B.做香包C.赛龙舟D.插艾草二、简答题4.赏析下图五月竞舟中
12、国画,体会龙舟竞技的激烈场景。1三、操作题(选做题)4.回忆你所经历或观看到的端午节风俗活动,结合所学的手工制作方法以及 龙舟的绘画方法,自行创作一幅龙舟竞渡图或一件手工作品。(二)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属性表序号类型对应单元作业目标对应学习水平难度来源完成时间了解理解应用1选择题1一般原创约 30 分钟2选择题1一般原创3选择题1中等原创4简答题4较难原创5操作题5较难原创2知识备份(根据实际情况删减)表现性评价理论是与整体教育理论的内在精神是一致的新型教育评价理论,是支撑教育评价改革的基本依据。加涅指出“学习过程,得到教学条件的支持,就导致在学习者心里形成多多少少是持久的状态。这些状态当然是从观
13、察他的作业而推论出来的,因为这些状态是在许多场合下的具体情境里表现出来的。”加涅认为学生的内在能力是能够通过外在的行为表现出来的,因此通过分析外在表现便可对学生的能力水平进行推断。美国教育评定技术处将表现性评价界定为“通过学习者自己给出的问题答案和展示的作品来判断学习者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麦格劳-希尔认为“应该让学生觉得他的努力的结果不需要符合教师的意见,或其他权威而且有相当大的活动自由包括选择表现的材料与其他要素的自由选择。美术表现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美术学习的重要载体,从结果上而言,美术表现主要内容是“视觉造物”,在层次性上个体的美术表现能力应该是有不同的层次与发展水平的,但是又有阶段性的
14、群体特征。从功能性上而言,美术表现的功能应该能解决不同场景中的不同问题。美术表现性评价的内容上来看是指在美术测评中为学生设置的能够展示学生审美素养和视觉艺术表达能力的综合性、实践性的任务,是对学生美术表现素养进行评价的重要路径,能够真正体现出学生美术综合能力。表现性评价强调目的素养化、真实化、能力化,淡化单纯的知识本位和技能本位,不仅评价学生知道什么还评价学生能做什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表现性评价应有的价值理念和追求。最后就评价的价值取向而言,美术表现素养的表现性评价与应试教育和追求比赛的教育有本质的区别,表现性评价的手段更灵活,但不是完全摆脱基础知识与技能,而是就评价效果而言,评价不是为了排
15、名。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评价,需要综合的能体现核心素养所对应的学习效果的评价体系,为我们构建小学生美术表现素养测评模型提供了重要指引。对小学生美术表现素养进行测评离不开对小学生美术表现素养价值追求的追问,也就离不开价值观,而价值观是以哲学观为指导的基于人的一定的思维感官作出的认知、理解、判断是非的一种思维或取向。价值观是开展小学生美术表现素养测评首先要明晰的问题。价值是一种客观存在物,是一种可被认知、被评价的客观存在。美术表现素养是内隐、复杂的精神层面的素养,一般来说结果不容易量化评定,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小学生在美术表现过程中的行为表现、思维表现的外显以及美术表现与学习的关系来进行有效的价值判
16、断。小学生美术表现素养测评应秉持什么样的价值观,其根本目的何在,这是小学生美术表现素养测评实践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毫无疑问,“为了更好的学习”这一国际教育评价新理念是当下主流认同的理念。但是,当下关于学生艺术素质测评中存在着诸多功利主义倾向、管理主义倾向、简单化倾向,从本质上来说,这是因为对于小学生美术表现素养测评如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缺乏深度的沉思和追求。对学习主题“人”“美术”与“学习”内涵的理解把握是价值观的关键。笔者认为基于整体教育观的视阈,明晰小学生美术表现素养的内涵,借鉴整体教育的价值论来审视小学生美术表现素养测评模型构建,是建构“为了更好的学习”为核心价值理念的小学生美术素养测评模
17、型的必然逻辑。斯马茨在整体论与进化说,“即使累积了某部分,也决不能达到整体。这是因为,整体远比部分之和大。”整体不能分割为部分,部分相加也不等于整体,分割了的整体总会丧失一些东西。整体教育指向的是完整的人,以及生命的完整性,强调整体的不可分割性,关注学习者之间的关系、年轻人与成人之间的关系,寻求学习者在智力、创造力、精神、社交、生理和情感等诸方面潜能的发展思维。而整体教育和模糊美学都意识到人类的活动涉及到身心、情感、物质等方方面面的关联与影响,艺术学习被认为是艺术经验获取的过程,是信息加工的过程。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时代的追求,美术教育是学生本真的彰显,基础美术教育的测评应该以人的整体性、全面性为
18、价值根基。但是,对于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将学生看作无生命的、割裂的存在物,纯粹概念化的测评,偏向考察学生对书本已有知识、信息的单纯记忆和掌握,以及单一的技能考核,割裂了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意义追求,削弱了学生的整体需求,进而导致了艺术学科的边缘化危机,还导致了艺术素养测评的“妖魔化”现象,由于价值取向的单一还导致了基础美术教育者乃至全社会都以“画得像不像”“题做得对不对”为标准,从根本上忽略了“学生是具有完整生命意义的人”的整体教育价值取向。整体教育主张“联结”,强调人不是机械的部分相加,而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克拉克认为宇宙中的任何事物都通过某种方式与其他事物相联。人生而就处在各种关系与联结中,学
19、习要联系到自我、身体、家庭、环境等,知识诞生于一定的文化背景并且知识间是相互关联的,因此学习应是整体的,包含了线性思维与直觉的联系、身心的联系、跨知识群的联系、个人与社会的联系、人与自然的命运共同体。整体教育主张“转变”,其以永恒主义哲学为基础,认为世间万物是以和谐的状态存在、变化。整体教育视教育为转变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接收式地学习,教育和学生是一个不断融合、互相依存的共同创造的过程整体教育还强调教育是“灵性”的努力,创造美好世界的教育要从探寻灵性开始,并非强迫接受的社会规范,灵性是生命互为联结的完美状态,不仅指人与人之间的心灵感通,也包含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而教育的目标就是要
20、重塑人的精神纽带,通过“慢学习”的形式建立学生的共情、同感、欢乐与希望等潜能,体验万物互通,敬畏宇宙。通过灵性知识的学习,人们充满了对生活的希望,成为人类精神的最高追求。美术表现是一种审美创造活动,也是一种复杂的审美认识、表现活动,美术表现作为一种视觉传达艺术行为,是绘画者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工具,通过美术表现的能力和技巧,在精神与物质、内容与形式相互作用下创造一定视觉艺术形象的实践活动。所有艺术努力的核心是表达和体验作为人的意义,人们一直以来有一种共识,美术表现是一种敬畏和安慰的体验,认为美术表现是快乐和批判的重要源泉。科尔曼提出,“我们转向艺术,不仅是为了了解生活,而且是为了成为一个完全的
21、人”全面发展的人不仅要会独立思考,更要会整合所有感官和能力,这也印证了美术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在美术中,学生可以自由提出问题和讨论思考宏观问题,学生所面对的现实生活与自我想象,都是学生在美术表现经验的组成部分。在整体教育中,学生的心灵、身体和精神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构思的过程,表现的探索、反思、批判、想象等都为探索心灵、身体与精神提供了更深刻、更真实的洞见。美术教育的包容性,让学生学会接受、拥抱,并最终同情他人,使共同点成为焦点,同时尊重每个人的独特差异。简言之,整体教育视阈中的小学生美术表现素养测评模型构建以“完整的人”为基本价值追求,更注重心灵、身体和精神共同作用的感性的个体“人”,更重视完整的“人”的意义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