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红楼梦会考考试内容及分值顺序顺序考试内容考试内容分值分值一(一)论述类文本或实用类文本阅读(任选其一考查)6(二)文学类文本阅读8三(一)古代文言文阅读9(二)古代诗歌阅读5(三)名句默写4四语言文字运用10五写作50合计100会考考试内容及分值识记识记理解理解分析分析概括概括表达运用表达运用鉴赏评价鉴赏评价合计合计论述(实用)类文本阅读2226文学类文本阅读2226古代诗文阅读23名句默写44语言文字运用2222210写作5050能力层级分值项目会考说明内容与能力要求(文化传承与理解)(5)能从整本书阅读中获得对中国文化、历史、哲学、艺术与审美等的理性认知,对民族文化有认
2、同感,能够对整本书进行理解、分析和评价。能力层级要求:1.乡土中国:主要考查学生完整阅读社科类学术著作的能力。要求从整体和局部掌握作品的核心内容、基本观点、价值取向和相关结论等,并对作品的论证方法、语言表达与逻辑的一致性,行文风格与说理论证等有一定程度的认知,能够通过整部作品的阅读,在思维方法、认知视野、语言表达和初步的学术认知等方面有提高和发展。包含B、C、F的能力层级。2.红楼梦:主要考查学生完整阅读文学名著的基本方法和必备能力。要求对作品的时代背景、作家的经历等有基本的了解;能够基本把握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理解作品与生活的内在联系,感悟伟大作品的艺术魅力和不朽的生命价值从作品中获得人生
3、的感悟和启示。考试既要遵循文学作品的阅读特点和审美功能,如掌握故事情节,会赏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理解作品的表现手法、语言特点、叙事技巧以及作品所包含的意蕴等,又要关照整部书的社会价值和文化理解与传承,能够从文学名著的阅读中,感知社会丰富多彩的生活,人情世故和人生、社会的变化莫测,理解中国社会独有的文化与生活方式,辨识生活中的真善美与假丑恶。包含B、C、D、F的能力层级。角度一:突破核心概念,理解文章内容,把握、区别书中的主要概念。例1:理解下列概念,并做出解释。乡土社会 礼俗社会 法理社会 土气 愚 特殊语言 学习乡土中国例2、请对费孝通先生乡土中国中所说的“差序格局”概念做简要说明。“差序格
4、局”的概念,是费孝通先生对乡土社会结构及其存在关系的一种解释。即“每一家以自己的地位作为中心,周围画出一一个圈子,这个圈子的大小要依着中心势力的厚薄而定”“以已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 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样,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这样一来,每个人都有一个以自己为中心的圈子同时又从属于以优于自己的人为中心的圈子。差序格局的形成是个人或家庭与血缘、地缘、经济水 亚当政治地位知识文 化水平等因素密切相关的结果。下列对乡土中国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C)A礼治秩序一章认为,乡土社会是一种无为而治的社会,可以
5、说是一个没有法律的社会,假如我们把法律限于以国家权力所维持的规则;但是没有法律并不影响这社会的秩序,因为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B.通常认为我们是人治的社会,以此有别于西洋法治的社会,其实这是一个“无法”的社会,也是礼治的社会。C费孝通先生曾有“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名言。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中孔子的“和而不同”的思想。D因为缺乏变化,礼在乡土社会中能够发挥更大作用。因为变化很快,礼在现代社会没有效力。解析 A.“可以说是一个没有法律的社会”“没有法律并不影响这社会的秩序”错误。文中正确的表述是“可以说这是个无法的社会”“但是无法并不影响这社会的秩序”。B.“通常认为我们
6、是人治的社会,以此有别于西洋法治的社会,其实这是一个无法的社会,也是礼治的社会”错误。选项模糊概念,作者指明乡土社会是“无法”的社会、礼治的社会。原文为:可以说这是个“无法”的社会,假如我们把法律限于以国家权力所维持的规则;但是“无法”并不影响这社会的秩序,因为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D.“礼在现代社会没有效力”错误。原文说“礼是传统,是整个社会历史在维持这种秩序。礼治社会是并不能在变迁很快的时代中出现的,这是乡土社会的特色”,并没有说“礼在现代社会没有效力”。故选C。角度二: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把握整本书的内容及其现实意义、价值。例3:举出本书中你认为最重要的一个概念,说一说它对认识今天的
7、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答案示例:概念:差序格局 现实意义:在现代社会,权利和义务的观念渐渐普及开来,乡村里“人情”的作用也日渐衰微了。在这个时代,差序格局会逐渐被淘汰,民主和法制将构建一个新的社会框架。明白了差序格局,也就明白了中国传统农村的生活状态,也就明白了现代社会中一些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历史是没有对错的,历史只是事实。我们应正视中国社会,正视中国人,正视自己,许多问题的出现是因为现有的社会框架跟不上时代的潮流,而不是所谓的“中国人的劣根性。可以预见,现代化进程会让我们最终摆脱差序格局的种种弊端,以一个全新的姿态面对世界。例4乡土中国是一本怎样的书?我们今天阅读这本书的价值何在?二十世纪四十
8、年代末期,费孝通在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开设乡村社会学课程,乡土中国即是该课程的内容。这是一部有关中国社会分析和研究的社会学名著,作者用马林诺夫斯基社会功能学派的理论,通过田野调查和社区分析,对中国农村独有的乡土文化进行了深人的分析研究,提出了一套有关中国乡土社会的文化概念。揭开了中国乡土社会的神秘面纱,道出了人人可感,但又不能够明确说出来的中国乡村社会的文化特点。比如“乡土本色”“差序格局”“文字下乡”等。这对我们从理性和文化角度认识中国社会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理论的支持。今天阅读这本书,可以让我们在新时代背是下对中国的社会文化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对于中国社会的乡村振兴,文化建设、传承和发展等,都有
9、着不可磨灭的作用。角度三:把握章节内容、观点例5:乡土本色一文要论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主要观点:中国社会的基层是乡土性的,乡土社会的人们以土地为生、世代定居、不轻易迁徒。从村落之间的关系看,是一个不流动、孤立而又隔膜的礼法社会。从村落本身来看,它是一个没有陌生人的社会。而这一切都是靠土地来维系,这就是中国基层社会的乡土本色。下列对“乡土本色”章节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城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往往十分疏远,近邻形同陌路;而在农村,人与人之间十分熟络,近邻堪比亲人,这体现了乡土社会是一个熟悉社会。B美国耶鲁大学的一群中国老人,因为在学校的一处荒地上遍种蔬菜,引起了美国媒体的关注,中国老人
10、的行为体现了中国人对土地的敬重与依恋。C中国农民聚村而居是出于聚亲连族、抵御外敌、保卫家园等的考虑,福建闽南山区一带的圆形、八角形、纱帽形等土楼村落的形式就是典型例证。D在乡土社会中,亲属、村民间借钱也司空见惯,先靠人情做抵押,再辅以签字画押,订立字据,这体现了乡土社会的信用来源在于从熟悉中获得信任。【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对整本书阅读之乡土中国章节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D项,“亲属、村民间借钱也司空见惯,先靠人情做抵押,再辅以签字画押,订立字据,这体现了乡土社会的信用来源在于从熟悉中获得信任”理解有误,原文的表述“亲属、村民间借钱也司空见惯,只靠人情做抵押,不用签字画押,订立字据,这才体
11、现了乡土社会的信用来源在于从熟悉中获得信任”,原文是“不用签字画押”,故此项曲解原文文意了。角度四:品味学术著作的语言特点例6:想一想,以下语言文字有何特点,在文本中有何作用。(1)我们很可以相信,以农为生的人,世代定居是常态,迁移是变态。当然,我并不是说中国乡村人口是固定的。(2)“本立而道生。”“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从已到家,由家到国,由国到天下,是一条通路。中庸里把五伦作为天下之达道。因为在这种社会结构里,从已到天下是一圈一圈推出去的,所以孟子说他“善推而已矣”。(3)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
12、出去波纹。.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同心圆波纹的性质。答案示例:虚词的恰当使用使语言具有逻辑性;事例、比喻等使语言生动形象、通俗平易,降低了理解难度,引用儒家文化经典内容,使语言具有雅致精深的特点,但是也增加了理解难度。红楼梦:主要考查学生完整阅读文学名著的基本方法和必备能力。要求对作品的时代背景、作家的经历等有基本的了解;能够基本把握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理解作品与生活的内在联系,感悟伟大作品的艺术魅力和不朽的生命价值从作品中获得人生的感悟和启示。考试既要遵循文学作品的阅读特点和审美功能,如掌握故事情节,会赏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理解作品的表现手法、语言特点、叙事技巧以及作
13、品所包含的意蕴等,又要关照整部书的社会价值和文化理解与传承,能够从文学名著的阅读中,感知社会丰富多彩的生活,人情世故和人生、社会的变化莫测,理解中国社会独有的文化与生活方式,辨识生活中的真善美与假丑恶。角度一:作者及其写作背景角度一:作者及其写作背景角度二:主要人物及人物形象角度二:主要人物及人物形象 有人认为,林黛玉的性格具有两面性,请说说这种两面性体现在什么地方?影响她性格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参考答案:林黛玉是一个悲剧人物,她的性格的两面性有人总结为:(1)遵从社会礼教和 叛逆并存。(2)多愁善感和豁达开朗并存。(3)矜持多疑和潇洒落拓并存。(4)爱使小性儿和宽宏大度并存。(5)养尊处优和具
14、有忧患意识并存。影响林黛玉性格的因素主要有:(1)家庭生活,从小生活在殷实富有之家,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聪明、敏感而又有悟性,家中没有姊妹,可能养成了心思多言语少的特 点。(2)先天身体柔弱,气质抑郁,性情多愁善感。(3)父母双亡,寄人篱下的生活,让她内心孤独,常感到孤寂、恐惧。(4)贾府中复杂的人事关系,与贾宝玉的爱情纠葛等,都对她的多重性格起到了强化的作用,让她处处小心,时时刻刻处于心理高度紧张的状态。角度二:主要人物及人物形象角度二:主要人物及人物形象角度三:主要人物关系梳理角度四:经典情节1.木石前盟2.林黛玉进贾府3.宝黛初会/宝玉摔玉4.刘姥姥二进荣国府5.元春省亲6.黛玉葬花7.
15、宝黛诉衷肠8.宝玉挨打角度五:环境角度 红楼梦以中国18世纪的社会生活为背景,巧妙地借具有典型意义的贾府为整个故事发生、发展的缩影和中心,辐射出与之息息相关的史、王、薛几大家族的兴衰际遇,揭示出封建社会各阶层复杂、尖锐的矛盾和斗争,并暴露出封建统治阶级腐朽、堕落、行将崩溃的历史必然和不可挽回的覆灭命运。小说中无论自然环境还是社会环境的描写,无不真实鲜活。角度六:语言角度 红楼梦)是汉语言艺术的宝藏。这部小说几乎汇集了中国古代小说甚至古典文学的所有语体形态,其语体形态包含四种类型:一是纯粹的口语体,二是白中带文的白话体,三是浅易通俗的文言体,四是古典雅致的韵文和散文 体。而这四种语体又统一于(红楼梦)的基本体式一 口语和接近于口语的白话中,融汇在人物语言和叙述语言里。红楼梦)塑造了多少鲜明的艺术形象,就有多少富于特色的语言:林黛玉的促狭尖刻,史湘云的快言快语,薛宝钗的稳重含蓄,借春的矜持冷漠,晴雯的直率锋利,爱人的柔和温婉.探春的见识精明,等等。角度七:主题角度 有关红楼梦的主题,说法多种多样。我们不妨返璞归真,从人物人手。在全书塑造的众多异样女子当中,作者以一种崭新的视角和笔触,写了她们的命运遭际、禀赋、资质、才行、品德,控诉了封建礼教对女性的摧残和人性的冷漠,在呼唤女性的人格尊严、展示中国女性丰富的文化品格方面,具有典型的现实意义。